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其完善

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其完善

就改造,比如把主体写全,用程序来控制。 但反过来想,这些方案在实践中都没用,因 为他可以抓你,你不可以抓他。因此这条就 应该取消,没有别的办法。
■律师调查取证
律师法35条律师自行调查取证的,凭 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可以向 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与承办法律事务有 关的情况。 草案41条辩护律师经人民检察院或者 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其近亲 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可以向他们 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律师会见权
熊秋红:草案相对于律师法是退步的,1996
年刑诉法规定是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要批准,律 师法对这个问题回避了,没有规定。 草案的相对进步就是把原来笼统的国家秘密作 了类型细化,三种犯罪,这比过去强。比过去弱 的是,现在重大贿赂的共同犯罪限制了,这类案 件很难解释成涉及国家秘密,国外也很少见对贿 赂犯罪限制会见权的。
■伪证条款
陈光中:草案的规定是个进步,毕竟把办
案人员与律师捆绑在一起,加以平衡。至于原 来规定的“改变证人证言”,本来就不合理。 包括现行刑法第306条规定的“违背事实改 变证言”都是没必要的,伪证就足够了。伪证 不该专门针对律师,如果律师存在这种行为, 那么办案人员更多。在目前没有取消或修改刑 法306条的前提下,应当修改38条而不是取消此 条。 我多次表达过,这条还应该作个补充规定, 即一旦开庭,证据向法庭出示后,控辩双方不 得进一步接触证据来源,由法院主导处理伪证 问题。
田文昌:在草案起草讨论中,反对写入律师在场权条款的理由是,
刑事侦查讯问不具备让律师到场的条件。讨论时有人说,夜里审、随时 审,律师能来吗?其实这并不成为问题,只要讯问时有律师在场就可以 ,不一定非要是办案律师本人。可以建立值班律师制度,即刑辩律师们 可以轮流去看守所值班,比如案子发生在北京,办案律师在外地,那他 可以委托北京律师在侦查机关讯问时到场。
(五)律师自身形象和素质有待提高
诉讼实践中,律师权利遭受侵害的现象时有 发生,但他们并没有为自己的权利据理力争:有 的律师在代理案件时,因为担心自己会承担《刑 法》306 条所规定的刑事责任,根本就不去调查 取证;有的律师因为知道申请取保难,对于被羁 押的当事人,索性连申请都不提出了;有的律师 在法庭上看似激扬陈词,实际上可能根本就没抓 住要害,正如“许霆案”中被告人的辩护律师杨 某在法庭辩论环节的发言多次被法官打断,对此 我们不能简单的指责法庭,认为这是法官的错, 事实上就是因为律师自身的原因才没能很好的行 使为被告人辩护的权利; 在司法实践中,律师 素质良莠不齐,导致律师辩护权无法得到真正行 使的现象较为常见。
■伪证条款
陈卫东:长期以来律师认为这条是歧视性条款,
在修法过程中,律师的呼声也受到了重视。我认为, 这样一个变化出发点是可以肯定的,但它的效果并没 有改变,依旧是突出了律师、辩护人。 当时有两种方案,要么取消,要么在原来的基础 上改动。 草案采取了第二种方案,在辩护人后边加上“其 他任何人”。本来应该加上“侦查人员、检察人员、 审理人员”,但这一条是归在辩护这一章内容下的, 如果涵盖侦、控、审人员,就显得文不对题,所以最 后概括为“辩护人或者其他任何人”。 我倾向这条不写。 不写也不影响出现这种情况时候的处理。在刑事 诉讼中侦、控、审任何一方存在这样的问题都应该受 到处罚。
三、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构想
刑事辩护制度是我国刑事诉 讼活动的重要制度,其完善与否标志 着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是衡量一个 国家刑事诉讼制度民主化、科学化、 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了切实保障人 权、惩罚犯罪,促进我国的司法公正, 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刑事辩 护制度加以完善:
(四)司法人员程序意识淡薄
由于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司法机 关工作人员普遍存在“部门主义”和“公、检、 法是一家”的观念。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人民法 院和人民检察院受相互配合、互相协调等观念影 响,审判过程中法官只会听取公诉人的发言,并 经常制止辩护人的发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律师的辩护权。而且,由于法官、检查人员普遍 存在着追诉犯罪的心理倾向,他们往往认为辩护 律师是在“为坏人说话”“为罪犯开脱”,因此 很难保证辩护律师的意见得到采纳,甚至不给予 律师充分辩护的机会,辩护制度也就很难在实践 中得到落实。
(二)控辩双方严重失衡,辩护律师在诉讼活动中 控辩双方严重失衡, 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基于控辩平等的理念,控辩双方就像天平的两端,刑事 辩护律师和公诉人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但在现实诉讼活动 中,控辩双方的地位并不平衡,庭审中律师的辩护权有时得 不到全面保护,如辩护时间被随意压缩、辩护意见得不到完 整表述、辩护律师提出的合理请求得不到法庭支持等现象时 有发生。 在司法实务中,由于控诉权的行使归属检察机关,检察 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享有法律所赋予的刑事诉讼中 特有的权力和地位。当检察机关以公诉人的身份出现在法庭 上时,其诉讼地位就大于代表被告人权益的辩护律师,双方 在诉讼中地位悬殊,因此导致“你辩你的、我辩我的”现象 比较严重,辩护制度也只是徒有虚设。
(三)律师辩护出现“六大困难” 律师辩护出现“六大困难”
由于立法规定的缺失,加之司法实践中对律师的限 制过多,导致律师辩护出现“六大困难”——会见难、 阅卷难、调查取证难、质证难、申请取保难、意见被采 纳难。 以调查取证难为例。法律规定辩护律师可以收集“ 与案件有关的材料”,但是必须征得证人或者其他有关 单位或个人的同意,这就等于为拒绝提供证据的单位和 个人提供了合法的“挡箭牌”。对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取 证就更难了,不仅要通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许可 ,还要经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同意,这就使律师进行调 查取证面临双重困难。尽管法律规定律师有权请求人民 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但往往会以“没 有必要”为由而遭拒绝,况且对于检察院、法院是否批 准申请,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适用条件。总之, 调查取证权被人为地设置了许多障碍。
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出的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草案) 完善建议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为进一步完善辩护制度,保障律 师执业权利,强化法律援助,建议作以下补充修改:
1. 规定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 完善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 2. 完善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的规定 3. 完善律师阅卷的相关规定 4. 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律师辩护权依然保障不足
■伪证条款 ■律师调查取证 ■律师会见权 ■草案没有规定律师在场权
■伪证条款
原38条辩护律师和其他辩护人,不得 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 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改 变证言或者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 机关诉讼活动的行为。违反前款规定的, 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草案42条辩护人或者其他任何人,不 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 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 作伪证以及进行其他干扰司法机关诉讼活 动的行为。违反前款规定的,应当依法追 究法律责任。
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 发展现状及其完善
一、我国现行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现状 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出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草案) 的完善建议 三、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构想
一、我国现行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行刑事辩护 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我国司法的进步与发展, 但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 不少缺陷和问题,主要 体现为辩护律师参与刑 事诉讼活动困难重重。
■伪证条款
张青松:这条最应该改造的是如何追究
伪证法律责任的部分。我认为至少要有三 个程序,首先未经法院确认属于伪证,不 得启动追究程序;其次法院确定伪证后, 应该先建议律师所在律协进行调查律师是 否违反了职业规范;最后我建议原管辖机 关回避,即原侦查、审查起诉机关不再管 辖。
■伪证条款
田文昌:我原来也想过如果修改实在太难,
■律师会见权
律师法33条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 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受委托的律师 凭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 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并了解有关案件情况。 草案37条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恐怖活 动犯罪案件、重大贿赂犯罪的共同犯罪案件, 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应当经 侦查机关许可。
■草案没有规定律师在场权
陈光中:律师在场权是国外的通例,但中国一直没有规定。个人认
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条件尚未成熟。目前刑事案件的辩护率太低, 不到四分之一,规定律师在场权难以行得通。
张建伟:解决刑讯逼供是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第一要务,最能体现
这种改革决心的就是赋予律师在场权。 法工委有他的难处,有一些规定如果写得太进步了,很有可能最后难 以落实,最后摘掉。现在是“与虎谋皮”式的立法,要限缩国家机关权 力,首先要经过国家机关同意才行。 所以可能十几年以后,我们才会触及到律师在场权的问题,这是非常 遗憾的。
(一)侵害辩护律师人身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 侵害辩护律师人身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 执业风险压力大
现代民主刑事诉讼格局要求在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双方地位平等 ,诉讼中的权利是对等的,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律师的人身权 利、民主权利遭受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新刑法实施后,律师被指控 、涉嫌“伪造证据罪”、“妨害作证罪”的案件占全国律师协会全部 维权案件数量的 80%。 另外,《刑事诉讼法》第 38 条关于律师隐匿、毁灭、伪造证据 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刑法》第 306 条关于律师伪证罪的规定 定,都是不平等的。这些“歧视性”条款加重了律师的法律责任,在 实践中给律师参与刑事诉讼带来了很大风险,这也极大地挫伤了律师 从事刑事辩护的积极性。据调查,近年来,因公安机关错抓律师,律 师对刑事诉讼案件普遍感到恐慌心理,介入刑事诉讼的律师占律师总 数不足 30%,绝大多数律师都因惧怕被追究刑事责任而不愿参与刑事 诉讼,执业风险压力太大成为辩护律师最大的心理担忧。
■律师会见权
张青松:草案扩大了律师不得会见的范围,是巨大
的退步。 草案规定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危害国家安全罪在 刑法中有专门的一章,是实体罪名。但什么是恐怖活 动犯罪,刑法里是没有这个罪名的,那么像危害公共 安全,公安机关完全可以说是恐怖犯罪,因为涉及不 特定的人身安全。 恐怖活动犯罪的范围没法确定,在实践中就会成为 限制会见的理由,刑法400多个罪名,至少有200多个 可以解释成恐怖犯罪,实务部门要这样曲解,律师就 死定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