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综合实践_《创意面点制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综合实践_《创意面点制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 8 页 共 8 页
《创意面点制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及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和相关风
俗,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面点的制作步骤和制作技法,
感受它的艺术魅力。
2.技能目标:掌握和面、揉面的加工方法,了解面团醒发的时间
以及创意制作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审

美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入清明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等文化元素,增强对
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民俗文化,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
习俗和面食文化。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面点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解决方法:通过视频讲解、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尝试的形式,让
学生理解体会面点制作技法的要领。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习的面点制作技法进行作品创新制作的过程。
第 8 页 共 8 页

解决方法:每个学生的创意思维并不相同,有的着眼于小燕子的
可爱表情,有的着眼于展现小燕子的身姿。教师鼓励学生在做的过程
中讨论自己的创作思路,大胆动手尝试。这个过程不需要集体讲解,
教师在学生的创作讨论过程中随时观察,随时帮助完善即可。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实际操作法、
任务驱动法。
讲授法: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制作面点的基本知识,
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制作面点的基本技法。
自主探究法:在和面环节和检验面团是否醒发到位环节,采用了
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创意制作小燕子时,小组成员在交流时采用了这种
方法。学生通过学习基本的制作方法,合作探究创意面点的制作方法。
实际操作法:通过教师讲解后,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
体验并制作出作品。这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民主、平等而热
烈的氛围中,每组学生都自己动手制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任务驱动法:比如在揉面的过程中采用了这种方法,看谁在最短
的时间内完成的最快、最好。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剪刀、小梳子
分组:4人一个小组
第 8 页 共 8 页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面点工作室。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
验面点的创意制作。再过几天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你知
道清明节的由来吗?
生:……
师:这位同学给大家讲述了有关清明节由来的凄美的传说,她的
知识面很广,懂得的很多,我们要向她学习。清明节的习俗很多,你
能说出哪些?
生:踏青,扫墓,祭祖……
师:在我国北方的农村清明节前后有一家人围在一起蒸制面燕的
习俗,象征着“清明燕归,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除了小燕子,还
有小刺猬,小蛇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本节课我们的任务是蒸面燕。
我的思考:以这样的形式导入,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
氛围,将学生带入春天的意境中,由清明节的习俗自然过渡到我们本
节课的学习任务,做到过渡无痕。
2.我们的任务:蒸面燕
4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蒸制一组以小燕子为主体形象的创意
面点作品。
要求:1.确定主题,给作品起一个名字。2.要有较强的故事性。
3.色彩搭配合理,组合件数不少于4件。
3.知识链接
第 8 页 共 8 页

(1)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
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
风俗。春秋时期,有个叫介子推的人曾经割肉救过晋文公,晋文公想
要报恩,派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救人不图报,背老母躲进绵山深处,
晋文公想烧山把介子推逼出来,介子推却宁死不愿现身,被烧死在绵
山。后来晋文公把那天定为寒食节。在以后的岁月中,清明节逐渐代
替寒食节。
(2)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
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有清明节蒸面燕的习俗,
(3)制作工具
剪子、梳子、每个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
(4)主料和辅料
主料:面粉;辅料:水、牛奶、鸡蛋、白糖、干酵母。
4.制作面点的步骤
和面:
先请曾经和过面的同学说一下和面的操作方法,老师更正。然后
 观看微视频,(观看微视频之前提示:注意卫生,洗干净手饼
注意制作操作过程中的小细节。)
 学生分小组开始尝试和面。轮流进行,保证每个人都进行体验。
我的思考:绝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和面的经历,在案板上和面更
第 8 页 共 8 页


第一次,小组成员轮流尝试和面,体验新鲜感,体会和面的方法,掌
握面和的软硬度。
和好的面团放到醒发柜里醒发,醒发的时间大概需要35分钟左
右。
利用面团醒发的时间,组织学生对刚才和面过程中获得的体会和
收获进行一次访谈。毛遂自荐一位主持人对同学进行访问……感谢这
位同学的精彩访问。
我的思考:同学之间进行这样的访谈活动,在拉近访问者和被访
问者之间距离的同时,改变一下课堂的组织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
面团醒发好了,让学生小组体验,并总结说出你通过什么方法检
测面团是否醒发到位。
揉面
观看微视频(注意揉面的手法,记住右手按,左手捧)
造型(微视频展示:生动,有趣)
5.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分小组讨论,完成蒸面燕活动方案
(1)选出小组长
(2)给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3)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设计好故事中的每一个角色
(4)进行角色分工
(5)确定最终方案。
第 8 页 共 8 页

我的思考:小组讨论,确定到底以什么样的形式和组合来呈现自
己的作品,分工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同学都要有时间观念,在规
定的时间内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好,每个人尽量不要拖后腿。做任何事
情都要有计划、有方案,才能很好地实施。

6.项目实施
(1)按照方案进行分工合作。和面、揉面、造型。
(2)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解决生成性问题。如颜色的搭配、比例的大
小等。
我的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完全可以掌握面点的制作技巧。
而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解决每个小组的困难,减少了课堂时间的浪
费。在进行作品制作时,没有局限学生的思维,充分让学生体验到设
计的无限可能,激发了学生创新潜能。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提高
了实践活动的效率,又充分调动起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让每一名成员
都能体验到实践的乐趣。
7.项目展评

利用QQ上传小组作品,展示作品,进行点评,完成评价量表。
你我共同来评价
班级: 姓名: 第 小组
项目 评价反思 要求

合作好伙伴 1.活动中,你能积极参加吗? 2.活动中,你帮助别人解决困
难了吗?
第 8 页 共 8 页

3.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你认为
自己做的怎么样?

生活有心人 1.活动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2.活动中,你提出了什么问
题?
3.你认为自己在活动中做的怎
样?

我的收获 1.你发现自己的能力有提高吗?
2.你在活动中有哪些收获?
3.以后的时间中,你会怎么做
呢?

总评榜 自我评价: 同学想对你说:
老师的心里话:
(1)学生评价。引导鼓励同学进行作品展示及讲解。
(2)教师评价。教师从专业角度进行评价。(作品创意度、造
型能力、颜色搭配、学生表达能力、作品的完整度)
我的思考:①教师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主要以鼓励
为主,并且要适度有效的进行表扬。不夸大优点、也不贬低缺点。对
于学生的不足之处,应指出并帮助其找到解决办法。②引导学生进行
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互评。
第 8 页 共 8 页

8.项目总结与拓展
通过制作面点,学生不仅了解了制作面点的方法和步骤,提高了
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考察了学生的耐心,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团队协作意识,提
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除了”清明节——蒸面燕”的习俗,你还
知道哪些与面食有关的节日或者习俗呢?比如说春节,喜庆的节日要
蒸枣饽饽、小刺猬、豆饽饽等,正月十五蒸豆面十二属相灯等,课后
同学们多上网搜索相关的传统文化节日知识以及相关的习俗,也可以
自己亲自来制作。
拓展部分给学生展示一些精美创意面点作品进行欣赏,拓宽学生
对创意面点的认识。中华民族地大物博,面食文化历史悠久。我国的
传统节日很多,我希望有机会同学们能和家人一起动手制作面点,一
家人其乐融融,在享受美好时光的同时,也传承和发扬了我们的传统
习俗和面食文化。
我的思考:蒸面燕是清明节前后的民间民俗,中国的节日非常多,
每个节日呈现的面点也不一样,拓展部分,我是想拓宽孩子们的思维,
拓展他们的视野,尽自己微薄之力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掘
我们的民间习俗。
9.项目作业
回家和家人一起制作面点,做出自己喜欢的面食作品。
10.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