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和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规定如下:(一)滥用职权罪(第三百九十七条)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处罚:根据《刑法》第397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滥用职权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人员徇私舞弊,犯该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例:2005年11月,张某为骗取贷款,多次请其在镇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任职的同学王某吃饭,并向其提出开具空白土地使用权证的要求。
王某碍于同学情面,便利用职务之便,为张某提供了六份盖好章的空白土地使用权证。
2005年12月12日、12月20日张某以虚填的土地使用权证作抵押,分别向本镇信用社诈骗贷款10万元和15万元,给国家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达25万元。
(二)玩忽职守罪(第三百九十七条)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处罚:根据《刑法》第397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玩忽职守罪的,处三年一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该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例:2006年4月,某市个体户房地产开发商易某在未取得市土地部门、规划部门相关手续的情况下,违法开发建设商品房。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队队长何某在发现易某的违法建筑问题后,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导致该违法建筑得以建成,并大量售出,二千多户购房者均无法领取房产证。
该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后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第三百九十八条)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故意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故意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节严重的行为。
处罚:根据《刑法》第398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处三年一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该罪的,依照上述规定酌情处罚。
案例:2005年6月,某市科技大学教师宋某潜入某市军舰建造厂,偷拍军舰建造照片,并在网上发布,引起网友轰动。
宋某的朋友及网友提醒其可能构成泄密犯罪,宋某为满足虚荣心不理会劝告,继续在网上发布关于军舰建造的新情况。
后经海军装备部门鉴定,确定宋某在网上发布的9份资料均为秘密级军事资料。
(四)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第三百九十八条)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国家秘密载体,致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节严重的行为。
处罚:根据《刑法》第398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处三年以下有其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例:2006年1月某市城市规划局办公室主任郑某负责该市国际机场建造的招标项目。
郑某由于工作疏忽,将招标的保密文件夹放在与该市企业签署的合同书中,在与企业洽谈中被该企业领导苏某拍摄,并予以传播,以致招标项目不能顺利进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后经查实,郑某泄露的招标文件中共有6项被确定为国家秘密级。
(五)徇私枉法罪(第三百九十九条第一款)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处罚:根据《刑法》第399条第1款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犯徇私枉法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399条第4款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同时构成受贿罪和枉法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案例:2006年2月期间,某市公安局法医余某在负责方某被涉案人员林某刑讯逼供致死的法医鉴定过程中,收受林某之妻贿送的2万元人民币,后利用从事刑事技术鉴定工作的便利条件,在法医鉴定报告中,故意隐瞒部分事实真相,误导侦查活动,导致林某逃避应有的法律惩罚。
(六)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第三百九十九条第二款)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行为。
处罚:根据《刑法》第399条第2款的规定,犯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4款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同时构成受贿罪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案例:2006年1月至5月,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审判员张某在审理标的为100万元的该市某银行诉某建筑公司、某实业公司贷款案期间,接受原告诉讼代理人韩某的请托,明知本案第二被告某实业公司是在受欺诈情况下所作的担保,不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却置该实业公司提出的异议于不顾,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枉法判决该实业公司承担连带责任,致使该企业遭受直接经济损失达70万元。
(七)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第三百九十九条第三款)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处罚:根据《刑法》第399条第3款的规定,犯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399条第4款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同时构成受贿罪和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案例:2006年5月,某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员孙某在执行一起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时,接受了该案被告的吃请。
其后,孙某不履行职责,对涉案财物不及时执行查封、冻结,致使涉案财物被被告转移,胜诉的原告无法实现诉讼利益。
造成其82万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八)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第三百九十九条第三款)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处罚:根据《刑法》第399条第3款的规定,犯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399条第4款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同时构成受贿罪和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案例: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员孙某在执行一宗民事案件过程中,明知作为标的之一的某栋房产已被银行抵押,银行也已经对该房地产提出了权利主张。
但他为徇私情,决定将该房产拍卖,并将全部拍卖价款共200多万元交付给该民事案件的执行申请人。
该申请人取得价款后即潜逃出境,致使银行遭受巨额经济损失。
(九)私放在押人员罪(第四百条第一款)私放在押人员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包括在羁押场所和押解途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行为。
处罚:根据《刑法》第400条第1款的规定,犯私放在押人员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案例:2006年4月2日,某市某区公安分局政委赵某在执行某市看守所押解罪犯张某到该区看守所关押的任务中,没有把罪犯押往该区看守所,而是擅自将张某放掉。
在市人民检察院追查张某的下落时,赵某指使他人于同年6月26日补办了一个张某患“肺炎”的假病情证明及保外就医手续,致使张某失去监管,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
(十)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第四百条第二款)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在押(包括在羁押场所和押解途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处罚:根据《刑法》第400条第2款的规定,犯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例:2006年8月11日,某市某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张某、吕某根据大队安排对刚被刑拘于某看守所的涉黑团伙主犯李某进行提审。
当晚10时许,李某声称上厕所小编,张某、吕某违反办案纪律的有关规定,擅自去掉李某的械具,疏于防范,由其自行上厕所,致使李某乘机从厕所翻窗后越墙逃逸。
后多次追捕未果,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十一)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第四百零一条)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
处罚:根据《刑法》第401条的规定,反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例:2006年6月,某监狱物资管理科保管员李某收受了在该监狱服刑的王某现金2万元后,分给某监区区长周某1万元,二人共谋为王某办理假释手续。
周某在明知王某有私藏现金的行为不符合假释条件的情况下,积极为王某讲情,并在填写假释呈批表时故意隐瞒王某私藏现金的行为,导致王某顺利被裁定假释。
王某被假释后又犯抢劫杀人罪,造成2死2伤的严重后果。
(十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第四百零二条)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监察等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
处罚:根据《刑法》第402条的规定,犯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案例:2005年11月8日,某市工商局经检大队一中队到某光盘制造厂执法检查。
队长古某等人对该厂的电脑、会计账本等资料检查后,发现该厂在销售光盘过程中,涉嫌商业贿赂犯罪金额达50万元。
据了解,该厂负责人邹某是古某的同学。
古某明知该厂涉嫌商业贿赂犯罪,且数额较大,应对其立案侦查,但碍于同学情面,古某与队员张某私自制造虚假检查情况上报单位,该局最终对此不予立案,致使邹某逃避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