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胎儿标准测量切面

胎儿标准测量切面

1 附件3:标准胎儿切面及测量 早 孕

 头臀长 测量切面: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胎体自然屈曲,头顶及骶尾部清晰显示,躯干部显示脊柱矢状面全长。 放大倍数:放大至胎儿躯体占据屏幕的2/3~3/4。 测量方法:光标置于胎儿头顶皮肤外缘至骶尾部皮肤外缘 测量次数:2次测量需全部完成 注意事项:入组胎儿首先测量头臀长,如头臀长<45mm,其它项均不需再测量或观察,同时应根据头臀长所对应的超声孕周预约11+0~13+6周的超声检查。如第一次检查时头臀长>84mm,该病例不入组。

………………………………………………………………………………………………………  颈项透明层(NT)

测量切面: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胎体自然屈曲。胎儿面向探头时应显示胎儿鼻骨回声。声束应垂直于颈背部皮肤,使颈后部显示皮下组织、皮肤、羊膜形成的三条强回声带。 放大倍数:放大至胎头及胎胸占据屏幕的2/3~3/4。 测量方法:光标置于胎儿颈部或上胸部皮肤层内缘及皮下组织层外缘,测量其间无回声带的最宽处。 测量次数:2次 注意事项:在胎儿头臀长45~84mm时进行测量。胎儿若面向探头,最好选择胎动之后测量,以便分清羊膜和胎儿皮肤层。光标放置应严格遵守下图所示的方法。应避免在胎儿过度仰伸 2

或屈曲时测量。 ………………………………………………………………………………………………………  颅脑横断面 标准切面:在不同水平胎儿颅脑横切面上,正常时显示完整的颅骨光环、完整的脑中线、

蝴蝶形脉络丛、双侧丘脑和小脑。检查时应放大至胎儿头部占屏幕的1/3以上。

………………………………………………………………………………………………………  颜面正中矢状切面 标准切面: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胎儿面向探头,正常时应显示胎儿前额、鼻尖、鼻骨及鼻部皮肤、上下颌等结构。检查时应放大至胎头及胎胸占据屏幕的1/2以上。 3

注意:胎儿鼻部区域可见两条强回声线,表面一条为胎儿鼻部皮肤,其后方一条为鼻骨。侧动探头,若见两条强回声线则判断为鼻骨存在,仅见一条强回声线则判断为鼻骨不存在。

………………………………………………………………………………………………………  前腹壁形态

标准切面:胎儿腹部横切面,除外腹壁局部突起等形态改变,检查时应放大至胎儿腹部占屏幕的1/3以上。

………………………………………………………………………………………………………  双上肢/双下肢切面 标准切面:完整显示双侧上肢/下肢的三段骨骼强回声,动态观察其活动。 检查时应放大至胎儿肢体占屏幕的1/2以上。 4

……………………………………………………………………………………………………… …………………………………………………………………………………………………… 5

中晚孕  双顶径 测量切面:透明隔腔+双侧丘脑切面。放大至胎头占屏幕的1/2以上。 测量方法:测量近场颅骨骨板外缘至远场颅骨内缘间垂直于脑中线的最大距离。测量2次 注意:(1)颅骨外的软组织不包括在内;(2)尽量使声束垂直于大脑中线。

……………………………………………………………………………………………………  头围 测量切面:透明隔腔+双侧丘脑切面,不应显示小脑半球横断面。放大至胎头占屏幕的1/2以上。 测量方法:用椭圆功能键沿胎儿颅骨外缘直接测出头围长度。测量2次。 注意:不应显示小脑半球,测量值不能包括颅骨外的头皮等软组织。

……………………………………………………………………………………………………  腹围 测量切面:胎儿腹部横切面,显示胎儿胃泡,门脉左、右支及脊柱的横切面,尽量使胎儿腹部横切面呈圆形。放大至胎儿腹部占屏幕的1/2以上。 6

测量方法:以椭圆功能键测量胎儿腹壁皮肤外缘的周长。测量2次 注意事项:探头勿过度用力压迫孕妇腹壁,避免胎儿腹部受压变形或腹壁边界显示不清。

……………………………………………………………………………………………………  股骨长度 测量切面:股骨长轴切面,显示股骨全长及两端低回声的骨骺端。股骨长轴与声束夹角应大于60°。放大至股骨长占屏幕长度的1/2以上。 测量方法:测量点应为股骨两端“U”形的中点,不包括骨骺端。测量2次

……………………………………………………………………………………………………  透明隔腔+双侧丘脑切面 标准切面:丘脑水平胎头横切面,显示脑中线、丘脑、第三脑室、透明隔腔、侧脑室体部或后角。放大至胎头占屏幕的1/2以上。

…………………………………………………………………………………………………… 7

 透明隔腔宽度(左右径) 测量切面:同双顶径切面。放大至胎头占屏幕的2/3以上。 测量方法:测量透明隔腔前后径中点处,垂直于脑中线的左右径,测量方法为透明隔一侧内缘至对侧内缘。

……………………………………………………………………………………………………  侧脑室体部切面 标准切面:侧脑室水平胎头横切面,显示侧脑室体部、侧脑室后角以及脉络丛结构,无异常时显示远场的侧脑室即可。放大至胎头占屏幕的1/2以上。

……………………………………………………………………………………………………  侧脑室宽度 测量切面:侧脑室体部切面。将侧脑室局部放大后测量。 测量方法:测量远场的侧脑室,在近脉络丛球部,光标置于脑室壁内缘,与侧脑室长轴垂直,取最宽处测量(测量点放置方法参照下图所示)。无异常时仅测量远场侧即可。测量2次。 注意:测量点应与侧脑室长轴垂直,而不是与脑中线垂直。、 8

……………………………………………………………………………………………………  小脑横断面 标准切面:小脑水平胎头横切面,脑中线居中,显示透明隔腔、完整的两侧丘脑、小脑半球、中线处的小脑蚓部、小脑延髓池。放大至胎头占屏幕的1/2以上。

……………………………………………………………………………………………………  小脑延髓池宽度 测量切面:小脑横断面。放大至胎头占屏幕的1/2以上。 测量方法:小脑蚓部后缘到枕骨内侧壁之间的距离。 注意:若小脑延髓池无回声内出现中等或中强回声等杂乱回声信号,应注意与枕骨强回声鉴别。 9

……………………………………………………………………………………………………  脊柱矢状或冠状面 标准切面:脊柱呈两条平行的串珠状强回声带,尾端融合,骶尾部略向后翘。

……………………………………………………………………………………………………  脊柱横切面 标准切面:从上至下连续扫查,显示各节段椎体与后方的两个椎弓骨化中心呈“品”字形排列,皮肤完整。

……………………………………………………………………………………………………  鼻唇冠状切面 标准切面:显示双侧鼻孔、鼻翼、鼻柱、上唇、下唇、颏部。 10

……………………………………………………………………………………………………  双眼眶切面 标准切面:胎头横切面,声束尽量从胎儿面部正前方进入,显示两眼眶最大横切面,晶体等大,眼球等大。

……………………………………………………………………………………………………  颜面部正中矢状切面 标准切面:声束尽可能正对胎儿面部,显示前额、额骨、鼻、鼻骨、上下唇、下颌。放大至颜面部占屏幕的1/2以上。 注意:在此切面不应显示眼眶。

……………………………………………………………………………………………………  胃泡+脐静脉切面 标准切面:胎儿腹部横切面,显示胎儿胃泡,脐静脉腹内段、门脉左、右支及脊柱的横切面。正常时胃泡位于左侧腹腔。 11

……………………………………………………………………………………………………  胆囊+脐静脉切面 标准切面:胎儿腹部横切面,显示胆囊及脐静脉,正常时胆囊位于脐静脉的右侧。

……………………………………………………………………………………………………  脐带入口切面 标准切面:腹部横切面,显示脐带与腹壁的连接处。

……………………………………………………………………………………………………  双肾横切面 标准切面:腹部横切面,同时显示脊柱横切面及其两侧的肾脏。 12

…………………………………………………………………………………………………  肾盂宽度 测量切面:胎儿腹部横切面上肾盂显示最清晰的切面。 放大至胎儿腹部占屏幕的3/4以上 测量方法:前后肾盂内缘之间的距离。左右侧各测量1次 注意事项:测量切面为腹部横切面而非与肾脏本身横切面。如果肾盂显示不清可选择最大横切面。

…………………………………………………………………………………………………  膀胱+双脐动脉切面 标准切面:下腹部横切面,显示膀胱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显示膀胱两侧的脐动脉。

……………………………………………………………………………………………………  肠管管腔

测量切面:结肠(或小肠)的长轴最大切面 ,放大至胎儿腹部占屏幕的2/3以上 测量方法:测量肠管的一侧内缘到对侧内缘的最大距离(垂直于肠管长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