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论文机械工程测量论文
GPS在水闸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摘要】简述了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结构和测量原理,总结
了GPS用于工程测量所具有的特点,介绍了GPS在水闸工程测量中的
应用实例。
【关键词】GPS;测量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从
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用于军事部门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
统,并于1994年全面建成。GPS在水闸工程测量中的已被广泛应用,
这主要依赖于GPS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具
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
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因此GPS技术率先在水闸
工程测量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GPS测量相对于以前的用经纬仪测量,具有如下的特点:
(1)测量精度高,GPS观测的精度明显高于一般常规测量,GPS
测量精度与红外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的优越性愈加
突出。
(2)测站间无需通视,GPS测量不需要测站间相互通视,可以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点位,使得远点工作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必
须开阔,以使接受GPS卫星信号不受干扰。
(3)观测时间短,随着GPS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软件的不断
更新,在进行GPS测量时,在小于20km的短基线上,动态相对于定
位只需5min观测时间即可,静态相对定位每站仅需20min左右。
(4)仪器操作简便,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GPS
接收机已趋小型化和操作傻瓜化,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是安装
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
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
(5)全天候作业,GPS卫星数目多,且分布均匀,可保证在任
何时间、任何地点连续进行观测,一般不受天气情况的影响。
(6)提供三维坐标,GPS测量可同时精确测定测站点的三维坐
标,其高程精度已可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其次,GPS技术在万福闸河断面测量中的应用:
例如,我单位是一个大型水闸,万福闸,共有65孔,闸总厂141
米,闸总宽466.80米,在这么一个将近500米的河道上,以前测量
用经纬仪测量,还需要人在船上,形成三点一线,万福闸共有12个
断面,一般测量都要8小时左右才能完成,而且天气要好,阴天仪器
根本无法读出数据来,参加测量的人员要7-8人。而现在自从用了全
球定位系统中海达GPS测深仪测量,只需在测量前将仪器架好,接收
好信号,实时地给出当前的地方坐标系坐标,测量时只需1人在船上,
跟随船工来回航行12趟,便可完成12断面的测量任务,只需2小时
就能完成,而且测量精度很高。
万福闸运用中海达GPS进行水下断面测量的思路是:运用GPS和
导航软件对测量船工进行定位,并指导测量船在指定测量断面上航
行,导航的软件每隔一个时间断自动的纪录下水深的数据,并进行验
证潮位改正,输出的数据,我们搞测量资料的人员根据输出的数据也
就是起点距和高程,高程也就是每隔一个时间断所测的水深,进行整
理,然后将数据输入EXCEL表格,那边每个河断面的图会自动生成。
我想如果结合其它新技术的使用,GPS一定可以完成各类涉及到水的
测量工作。自从万福闸2007年河床断面测量用中海达GPS以来,大
大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减少了工作量,缩短了工作日,并且输出了数
字化的断面图,为以后每年的断面测量创造了有利的对比图。
那么下面就以二0一年度万福闸河床断面(CS7下,0+199)为
例,来看一下数据整理的过程:当我们在船上全部12个河床断面全
部测量完毕后,就可以从深海达GPS仪器中取出卡来,再用数据线直
接和我们的办公电脑相连接,就可以直接得到如下数据:起点距:
14.79、16.01……510.7,高程式-6.36、-6.55……-7.61。
我只要将这一串数据算好第一个起点距之后,直接输入EXCEL表
格,运用EXCEL表格自动生成图形的步骤,就可以直接生成现在的图
形了。
这样的图形让人看起来很明确,在这张图上,我们都保留前一年
的一个断面图,在图形上都保持两根线,这样可以作对比,看起来很
直观,即使是不懂测量的人,一眼都能看出来,如果2010年的线在
2009年上面的话,就说明了河床断面是淤积状态,反之,是冲的状
态。从这张图上很明显的看出,2010年和2009年这两年开闸泄洪应
该相差不大,冲淤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用以前的那种经纬仪测量
的话,整理数据来,可要一个一个的算,万福闸河宽就五百多数,就
算10米一个点,也要算50多个数据,资料整理起来太麻烦了,12
个断面大概要花上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而且有个别数据还要修正,
才能达到以上的效果图。自从用了GPS深海达测量,以及这种高科技
软件,这样资料整理起来很方便,既节约了时间,又保证数据的准确
性。
再次,通过GPS在测量中的应用,我得到如下的体会:
(1)GPS控制网选点灵活,布网方便,基本不受通视、网形的
限制,特别是在地形复杂、通视困难的测区,更显其优越性。但由于
测区条件较差,边长较短(平均边长不到300 m),基线相对精度较
低,个别边长相对精度大于1/10 000。因此,当精度要求较高时,
应避免短边,无法避免时,要谨慎观测。
(2)GPS接收机观测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且观测时间
在不断减少,大大降低了作业强度,观测质量主要受观测时卫星的空
间分布和卫星信号的质量影响。但由于各别点的选定受地形条件限
制,造成树木遮挡,影响对卫星的观测及信号的质量,经重测后通过。
因此,应严格按有关要求选点,择最佳时段观测,并注意手机、步话
机等设备的使用。
(3)GPS测量的数据传输和处理采用随机软件完成,只要保证
接收卫星信号的质量和已知数据的数量、精度,即可方便地求出符合
精度要求的控制点三维坐标。但由于联测已知高程点较少(仅联测5
个),致使的控制点高程精度较低。因此,要保证控制点高程的精度,
必须联测足够的已知高程点。
【参考文献】
[1]龙文彦,许谷声,王解先.GPS定位精度与测站位置的关
系.测绘学院学报,1999,(04).
[2]陈俊勇,胡建国.GPS技术的新进展.测绘工程,1996,(02).
[3]吴娟丽,关可,王懿娜.GPS软件接收机算法研究.现代电子
技术,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