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地理环境对永定客家土楼建筑的影响
一、简介
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
筑,是我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土楼分方形
和圆形两种。龙岩地区共有著名的圆楼360座,著名的方楼4000多座。
永定土楼从古代至解放前,是客家人自卫防御的坚固楼堡,土楼用土石夯筑,不用钢筋
水泥,但牢固如石。土楼的大门是用十厘米厚的杂木制成,外钉铁板,有的楼门上还装有防
火水槽。圆形土楼一、二层不开窗户,有双层的外层开窗,除用于通风纳光外,也便于狙击
入侵之敌。土楼最高层处设有瞭望台,以便了解敌情。土楼除防范外.还有防火、防震、防
兽和通风采光等作用。而且冬暖夏凉,是一种特独的建筑。
圆形土楼是客家人居住的典范民居。圆形一般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
外圈高约10多米,高三至四层,共有一二百个房间。底层是厨房和餐房,二层是仓库,三、
四层是居室。二圈两层,均有30~50个房间。中间是祖堂。是婚丧喜庆的公用场所。楼内
有水井、浴室、磨坊等设施。
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永定客家土楼具有通风、采光、防水、抗震、隔热等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形成与当地地
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朝向与通风
永定客家土楼大都分布在山地丘陵等山间谷地或呈串珠状分布于溪河两岸,这样一可以
接近水源,二可以就地取材。土楼朝向大都是坐北朝南,在建筑上背阴向阳,这是因为我国
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北面背阳,且冬季刮来自蒙古西柏利亚的
寒冷的偏北风,因而气温较低;而南面朝阳,阳光充足,且夏季炎热时,永定吹有来自海洋
的偏南风,因此建筑上如果坐北朝南,一方面有利于通风,另一方面能产生冬暖夏凉等保温
防潮的效果,还能起到不易繁殖细菌而少得疾病的良效。
(二)、天井与采光
永定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开门见山,丘陵广布,故日照时间相对较短,而土楼大都是封
闭的,且不设阳合。一楼、二楼一般都不开窗,这就有利于防盗贼入侵。因为土楼内外不设
阳台,所以采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由于土楼坐北朝南,太阳东升西落,所以到了中午,太
阳便可照到天井,使得楼内光照充足。尤其是圆楼,因为其面积庞大,所以日照面积也就越
大,得到的光照就越充足,太阳就可以照到每一个死角,同时又达到防潮防湿的作用。
(三)、屋顶与防水
永定客家土楼的屋顶大都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永
定,降水丰沛且空间分布不均。当雨季来临时,其“人”字形屋顶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屋顶的外坡要比内坡长,这有利于防止雨水下渗到土墙而引起的坍塌。加之其墙角用石料
砌成,往往也比较高,这就可以防止发大水时墙角被冲垮的引患。土楼是土做的,最怕的就
是水,客家先民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一关键的问题。
(四)、竹条与抗震
有传闻说,永定客家土楼是用“红糖糯米”建造出来的,其实不然,在几百年前,用红
糖糯米建造出如此庞大的土楼显然是不现实的。永定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附近,地壳
较不稳定。这就需要永定客家土楼牢固且抗震,否则将很容易倒塌。客家先民从以往的地震
中吸取教训,在夯墙时,把竹条当作如今的钢筋放到墙内,由于竹条坚硬且富有弹性,整体
性能良好,所以地震发生时,墙内的竹条会被拉直,使得墙体不易倒塌,过后,竹条会受到
圆楼回心力的作用,自然合回去,从而取得抗震的良好效果。
2
(五)、墙体与隔热
永定处于亚热带气候炎热且复杂多变,加之为多山之地且处于东南沿海的腹地受台风影
响较大,为了起到隔热、防风的目的,在建造土楼时,借助模夹板,经过反复的揉、捣、压、
夯筑成了厚实严密的墙体,这样可以防止台风的侵袭,土枪土炮打不进,起到御敌的作用,
还可以起到隔热的目的,住在土楼里的人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冬暖夏凉,即使是夏天来临时,
都不会感到热,这就像天然的空调机一样,让客家先民在舒适环境下生存繁衍。
(六)、“小桥流水人家”
另外,永定客家土楼坐落在依山傍水的山间谷地,充分显示出其“小桥流水人家”的风
韵。试想,如果永定客家土楼以广阔的平原为依托,那将失去其雄浑的气魄,而若以低矮的
江南水乡为背景,便显得拙朴有余,灵秀气不足。所以,地理环境对土楼建筑及其特点形成
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讲土楼,看土楼,品土楼时,要学会用地理知识来分析,充分
去感受客家先民的聪明才智,从而更好的保护土楼。
三、永定土楼的代表
1、最富丽堂皇的圆楼
振成楼:是客家土楼的精品,清初之前的土楼,被称为“土楼王子”,位于永定县湖坑
乡洪坑村,该楼建于1912年,按八卦图结构建造,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内有花园、学
堂等。内环还有中心大厅,雕梁画栋,装饰秀丽,古朴典雅,中西合璧。
2、圈数最多、居住人口最多的圆楼:承启楼
承启楼,被称为“土楼王”。位于永定县高头乡,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全
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1.4米,每层设
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
全楼共计400个房间。整个建筑面积为5376.17平方米。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
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3、最花工日的土楼:永隆昌
永定县抚市镇的“永隆昌”,以高大著称。该楼因受地形限制,部分以沙滩为基地,填
平工程特大,从填坝动工到整修完工,前后整整花去28年。主楼高五层半,占地都有一万
多平方米。是方楼与五凤楼的组合建筑。主楼有福盛楼和福善楼两座,合计有92个厅,746
个房间,144座楼梯,7口水井。
4、高度最高的土楼:遗经楼
位于永定县高陂乡上洋村,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方形土楼。外墙东西宽136米,
南北长76米,占地10336平方米。其后座主楼高17米5层,共有房间二百六十七间,51
个大小厅堂主楼左右两端分别垂直连着一座四层的楼房,并与主楼平行的四层前楼紧紧相
接,围成一个巨大的方楼,如此环绕形成一个大“口”字。里面又有一组小“口”字形建筑,
形成一个独特的“回”字形整体造型。
5、宫殿式土楼:奎聚楼
位于湖坑镇洪坑村,是宫殿式结构的方形大土楼,远看颇有"布达拉宫"般的气势。从高
处看,楼宇与背后的山脊连城一体,如猛虎下山,奎聚楼即是“虎头”,楼前围墙上有两窗,
似虎眼,建筑时便是根据虎形地理特点而设计的。设计人是翰林学士巫宜福,他与楼主林奎
扬是结拜兄弟。
6、府第式土楼:福裕楼
位于湖坑镇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富丽堂皇。公元1880年开始兴建,
耗资十多万光洋,经历三年时间才建成,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 该楼由楼主三兄弟(林
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汀州知府张星炳设计。其结构特点:在主楼的中轴线上前低
后高,两座横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
3
外观连成一体、内则分为三大单元。楼门坪和围墙用当地河卵石铺砌,做工十分精细与大自
然环境浑然一体,十分和谐。外形像三座山,隐含楼主三兄弟“三山”之意。楼名也是张星
炳题写。
7、现存最早的土楼:馥馨楼
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永定客
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占地1275.76 平方米,高四层,墙身通体以生土夯成。馥馨楼
没有石基,这是沿袭了中原先祖的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充分说明了永定土楼与黄河流域传
统民居的渊源关系。楼四周有四米宽的护楼壕沟,门前设有吊桥通行,其底墙生土掺拌有石
灰、红糖,坚固无比。堪称中原古代建筑文化的活化石。
土楼是一个句号,却引出无数个问号,无数个感叹号, 它等着人类去挖掘。一颗璀璨
的明珠正在世界的东方缓缓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