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理论综述及实践应用|简述向大规模定制
转变的基本模式
内容摘要: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Mass
Customization,MC)是企业参与竞争的新方法,是一种关于企业成功的新思维模
式,该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中不能很好地满足顾客差异化需求的
缺陷。这种面向体验式消费的MC在中国的实践才刚刚开始,本文主要论述了MC
的产生背景及相关概念,分析其在国外的相关实践情况,最后研究了大规模定制生
产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大规模定制生产 特点 应
用 大规模定制生产理论综述 1970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在
《Future Shock》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的设想:以类似于标准化和大规模
生产的成本和时间,提供客户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1987年,斯坦·戴维斯在
《Future Perfect》中首次将这种生产方式命名为“Mass Customization”,即大
规模定制(MC)。1993年,B·约瑟夫·派恩在《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
中给出定义:“大规模定制的核心是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定制化急剧增加,而不相
应增加成本;范畴是个性化定制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其最大优点是提供战略优势和
经济价值”。 我国学者祈国宁教授认为,大规模定制是一种“在系统思想指导
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标准技术、现代设计方
法、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下,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产的
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效率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大规模定制的基本思
路是:根据产品族零部件和产品结构的相似性以及通用性特点,利用标准化、模块
化等方法来降低产品的内部多样性,同时增加其外部多样性,为顾客更好感知。然
后,通过重组将产品定制生产全部转化或部分转化为零部件的批量生产,以此迅速
向顾客提供质量高、成本低的定制产品。 综上,可以得出大规模定制更全面的
定义,即大规模定制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员工和环境于
一体,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所有资源,在标准技术、现代设计
方法、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持下,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以低成本、高
质量和高效率提供定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 面向体验式消费的大规模定制
的分类及特点 (一)大规模定制分类 根据客户订单分离点 (CODP)在生
产活动中的不同阶段,大规模定制的实现可以分为按订单销售、按订单装配、按订
单制造和按订单设计四种类型,定制化程度依次增强。所谓CODP就是指企业在生
产活动中基于面向库存制造的备货生产型转向基于客户需求的订货生产型定制生
产的转折点。目前这种分类方法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所普遍接受采用(见图1)。 1.
按订单销售又叫按库存生产,是一种大批量生产方式。其中,只有销售活动是由客
户订货驱动的,企业通过往后移动客户订单分离点位置来降低现有产品的成品库
存。 2.按订单装配,指接到客户定单后,企业将已有的零部件经过再配置向客
户提供定制产品,如个人计算机等。这种生产方式中,装配活动及其下游活动是由
顾客订货驱动的,企业通过往后移动客户订单分离点位置而减少现有产品零部件和
模块库存。 3.按订单制造,指企业接到定单后,在已有零部件的基础上进行变
形设计、制造和装配,最终向顾客提供定制产品,大部分机械产品属于此类生产方
式。这种生产方式中,订单分离点位于产品的生产阶段,变形设计及其下游活动都
是由顾客订货作为驱动力。 4.按订单设计,指根据顾客的特殊需求,重新设计
新的零部件或者更换整个产品。客户订单分离点位于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除了较
少的通用原材料和零部件不受订单影响外,产品的开发设计及原材料供应、生产、
运输都由订单驱动。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企业在接到订单后,完全按照其中的具体要
求,设计满足客户特殊要求的定制化产品,流通各环节几乎都由客户订单决定。
(二)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特点 1.专业化的产品制造。在一般机械类的产品中,
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功能部件存在功能和结构的相似性,一旦打破这种行业界线,利
用成组技术原理(GT原理)而将这些功能相似的零部件按照一定类别集中起来,
则很有可能形成大批量生产。也就是说,主干企业开发的产品中各种相似部件、零
件的制造任务可以由这些专业化制造企业来承接,并基于成组技术采用大批量生产
模式进行生产。现代制造技术十分专业和发达,因此能够给这种大批量生产模式提
供支持,以克服其传统的刚性自动线局限,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可调性或是可重构
性,能完成较大批量的相似零部件制造,为主干企业快速提供个性化商品。 2.
模块化的产品设计。现代制造业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来赢得市场,企业成败的关
键在于能否迅速根据客户的当前需求和潜在需求抢先为其提供产品。模块化产品还
有便于分散制造和容易寻找合作企业的优点,新产品开发的核心(主干)企业所做
的工作是产品的持续创新研究、设计和开拓市场,产品制造环节则完全可以分散出
来由专业化制造企业来生产。这种企业模式就是只抓产品设计研究和市场开拓的哑
铃型企业,从而使主干企业摆脱了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橄榄型模式。另外,
模块化产品还有“用户只需更新个别模块即能满足新的要求,不需要重新购买一种
新产品”的显著特点,这样就能节省客户成本,并且还能尽可能减少原料的浪费,
符合国际环保大趋势。 3.伙伴化的合作企业关系。传统的供求关系管理模式中,
制造商与供应商只是一般的合同关系,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总想着如何才能最大
限度摆脱对方限制,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于是不断地讨价还价,导致彼此间的协
同合作程度难以提高,信任危机日趋严重。然而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前提是新产
品开发企业与专业化制造企业间的有效合作、互相依存,两者是双赢的合作关系,
这样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不信任导致的各种危机,同时也能形成长久合作的和谐企业
关系。 4.网络化的生产组织和管理。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是21世纪的重要事
件,制造业也在这股大趋势中随势而变,据此快速组成虚拟公司制造新产品。开发
新产品的核心(主干)企业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产品的结构及所需合作企业的各项条
件;同样,那些专业化制造企业也可以利用网络发布自己的优势及合作意图。主干
企业据此寻找到合作伙伴,树立共担风险和双赢的战略目标,通过企业大联合来合
作开发和生产新产品。这种联合是动态的,组成的也只是虚拟公司,其存在只为某
种产品,产品生命周期一旦结束,这类公司也就随之结束,也可能会根据需要调整
成为为了另一种产品而存在的新联合。以这种方式构成的虚拟企业,可以将产品开
发、设计、制造、装配、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予以实现。合作企业通过社会供应链
管理系统而有效地连接起来,在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下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这
种生产组织和管理的网络化,最大优势是能够合理优化产品从开发到销售的全过
程,提高生产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