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在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地位

音乐在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地位

第28卷第1期 2012年3月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JIANG EDUCA田【oN INSTITUTE Vo1.28,No.1 

Mar.,2012 

音乐在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地位 买买提・沙迪克 (新疆教育学院音乐教育分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3) 摘要:音乐自原始巫礼到先秦的乐教,经汉唐盛世的大量胡乐的传入,在中国传统审美中的作用长盛 不衰。文章主要从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选出一些有关于音乐的例子,简要说明音乐在中国传统审美中 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乐教;娱乐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88(2012)01一O114—03 

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保存了有关音乐的一些 史料,如: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益稷》) 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周礼・春宫》) 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山海经・海 内经》)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吕氏春秋・古乐》) 伏羲作琴,伏羲作瑟,神农作琴,神农作瑟,女 娲作笙簧。(《世本》) “原始音乐的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 舞,其中歌唱和舞蹈具有重要地位”,节奏因素较 为突出。到了汉代,《乐记》才将“音乐”细化,发 展成为由声到音再到乐的过程,这既是等级观念 的上升过程,也是儒家教化在《乐记》中的内化。 《乐记・乐本篇》是这样说的: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 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 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知音, 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 声音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 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乐记》将音声分为声、音、乐三个层次,声指 自然声响,属于音乐的生理层次;音是通过艺术创 造所形成的艺术形式,属于音乐的审美层次;乐则 是音乐形式经过表演而形成的,它属于音乐的社 会层次。毫无凝问,“乐”才是《乐记》所要倡导的 最高层次,它既是中国传统“文以载道”和“物感 说”的直接呈现,也是儒家乐教传统的具体表征。 正是在此基础之上,才有了三国时候嵇康的《声 无哀乐论》。当然,嵇康只是针对生理层次而言 的,至于儒家的音乐传统则是背道而驰了。嵇康 说:“夫哀心藏于内,遇和声而后发。和声无象, 而哀心有主。夫以有主之哀心,因乎无象之和声 而后发,其所觉悟,唯哀而已。”“声音自当以善恶 为主,则无关于哀乐。”意思是说,音声只有美与 不美的形式高下之分,而没有悲哀和快乐的情感 属性,至于音声中的悲哀和快乐的情感,那是人移 情以人的,并非音声本身所具有。用胡塞求饶话 讲,即是意义(哀乐)与对象(声乐)混淆在一起 了,它是一个对象你给的过程,是不加以分辨而导 致的结果。 到了后来,“音乐”合在一起作为一种艺术形 式的总称已经不再像先秦以来那样作细致划分 了,但是音乐在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巨大作用却任 

[收稿日期]2011—09—0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当代社会变迁中的哈密木卡姆研究”(10CD090)的 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买买提・沙迪克(1973一),男(维吾尔族),新疆喀什人,新疆教育学院音乐教育分院讲师。研究方向: 音乐教育。 

l】4 买买提・沙迪克:音乐在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地位 何时候都没有改变过。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 几点: 第一,“诗言志,歌咏言”(《尚书・曲》)。 《乐记・乐象篇》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 舞动其容也。”“诗言志”不仅是中国历代诗论的 “开山的纳领”(朱自清《诗言志辨序》),对后来 的文学理论有着长久的影响,它对于中国音乐思 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就可以作为音乐作品来加以欣赏。“诗 言志”概括地说明了诗歌及音乐要表现作者的思 想情感的特点,也就涉及到了诗歌及音乐的认识 功能。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阳货》。《乐记》也提出“乐统同,礼辨异” 的思想,即通过音乐舞蹈的演奏,使不同的人在情 感上相融。古代专门设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风 俗,知得失,自考正。这说明古人在“诗言志”的 认识基础上,已经注意到“采诗观志”,并曾经把 “采诗”作为一种制度,力图充分发挥诗歌及音乐 的认识功能,使之为统治者的政治服务。 第二,与“诗言志”特点紧密相关的是音乐的 教育作用。“志”既然是诗人的思想感情,“言志” 的诗歌及音乐,就必须具有从思想感情上影响人 和对人进行道德规范的力量。孔子说:“《诗三 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为政》)“《关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兴于诗,立于 礼,成于乐”(《秦伯》。“孔子从教育学观点出发, 基本继承了西周以来的礼乐思想,这使他的礼乐 观具有保守的一面,但他对礼乐的重要性却又强 调到超过等级制所允许的范围”。但是,这种寓 教于乐的思想却被完全继承了下来,才有后来 《毛诗序》的“发乎情,止乎礼仪”的主张,再到后 来的“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这一系列的努力 都集中在诗、乐之“志”必须符合其本阶级的道德 规范,所以要求诗歌、音乐发挥教育作用,体现政 治思想。 第三,原始歌舞的巫术礼仪以及娱乐的需要。 《周礼春宫》中提到的“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 雩”,就是一种原始的巫术礼仪,以歌舞的形式向 天神乞雨,这既有为生存而带来的压力,也有娱乐 的雏形。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远古图腾 歌舞作为巫术礼仪是有观念内容和情节意义的, 而这种意义就是戏剧和文学的先驱。”巫术礼仪 作为一个盛大的节日,人们往往应和着欢快的节 奏手舞足蹈、载歌载舞,不仅加强了部族观念,而 且也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虽然后来墨子提出 了“非乐”的思想,站在劳动者的立场去反对当时 的王公贵族的奢侈享受,但是从另一方面,音乐的 诞生恰恰应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关于“艺术起源于 劳动”的观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所赋予的功能在中国 传统文化的承继过程中,其意义也在不断被丰富 和发展。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 音乐的功能体现的是“道”的至高境界;“巍巍乎 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音乐传递的是 伯牙和钟子期高贵而单纯的友谊;孔子听《韶》, “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第七》,叹服的是 音乐的高妙;伯夷叔齐的“登彼西山”显示出的是 真人的淡泊和高远;《乐记》11篇,重旨无它,“声 音之道,与政通矣”(《乐本篇》);项羽含泪“垓 下”,刘帮则饱经“大风”,音乐的力量在于显出英 雄的豪气;杜牧一首“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后庭花”(《樊川文集》),道出了唐王朝衰败的必 然结局;南唐李煜的《虞美人》更是唱出了亡国之 君的辛酸和苦楚。通过音乐,可以“澄怀观道”, 可以“移风易俗”,也可以传情达意,抒发壮志和 豪情。苏轼在《琴诗》中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 在匣中何不呜?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 听”,才真正将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生动地 表现了出来。音乐为人服务,人才是音乐的主宰, 没有人的参与和对象化的过程,恰如嵇康所言,时 间上只有声音的存在而没有音乐,也不像毕达哥 拉斯所说的音乐是“数的和谐”。所以,一切音乐 以及美的艺术形式的展现,都是对人的“心灵”以 及“自身”的观照,“人”才是真正的主题。 马克思在《19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 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 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 证,也就是说,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 体能力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存在,因为任何一 个对象对我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 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 11 5 第28卷第1期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2-q-3月 限。所以社会的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的人的感 觉。”这不仅说明了音乐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的结果,而且也指出了音乐的不可或缺的社会性。 人是音乐的主题,而音乐也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 富和美好。 

参考文献: [1]孙继南,周柱铨,刘再生,黄砚如.中国音乐通史 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2]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4]唐朴林.华乐魂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要旨[J].天津 音乐学院学报,2006,(2). [5]中国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 音乐出版社,1964. 

[6]薛艺兵.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 出版社,2000. [7]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 乐出版社,1995. [8]孙志鸿.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原则及思维特 点[J].齐鲁艺苑,2000,(1). [9]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87. [10]李扬.唐代音乐诗综论[J].晋阳学刊,1999, (3). [11]施咏.中国音乐审美中的通感心理及其成因初 探[J].交响,2005,(4). [12]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M].泉州:福建教 育出版社,2004. [13]朱志荣.中国审美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5. 

The Significance of Music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 Mamat.Sadik (Department of Music Education,Xin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Urumqi 830043,Xinjiang) 

Abstract:Chinese music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 since ancient time. It originated from religious ceremony in ancient time,and flourished with the appearance of many kinds of eth— nic music in Han and Tang dynasty.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music in traditional Chi- nese aesthetics by presenting some examples in the Chinese history. Key words:music;music education;entertainmen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