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单向选着 1绘事后素的思想家是?孔子 2山水以形媚道出自?南朝宋人宗炳 3提出以形写神论的画家 顾恺之 4《论画》 顾恺之 5《草书势》崔锾 6“画鬼魅易、犬马难”出自 韩非 7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 王弼(魏国p36和何晏yan世称“正始之音”) 8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东汉 王充 9最早的一部名画著录裴孝源 10“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之则景物粲然” 北宋沈括指用笔的含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11“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出自[五代梁]荆浩 12《图画见闻志 北宋郭若虚著。 13宋代提出“盖写形不难、写心惟难也”的是 南宋陈郁 14提出“墨戏之作盖士大词翰之余,适一时兴趣”的画家是。元代吴镇 15元代提出“写竹竿用篆法”的画家 元书画博士柯九思 16元代《写像秘诀并彩绘法》的作者 王绎 17元代《画鉴》的作者是 汤垕 18元代提“出作山水必以董源为师”的画家 黄公望 20郑燮提出的绘画理论观点 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 21清閟阁集的作者是 元代倪瓒(173) 22画葡萄说的作者是 明代岳正 23书画传习录的作者是明代王绂 24清河书画航的作者是 张丑 25绘事微言柴丈人画稿的作者是唐志契 是龚贤 26清晖画跋的作者是 清代王翚 27东庄论画的作者是 清代王昱 28主张“盖花之至清,画者当以意写之”元代汤垕(p170) 29主张作画在摄情说的画家 清四僧中__石涛_ 30“法法不宗而成”说的清代画家是。邵梅臣 多项选择 1谢赫“六法”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2下列属于老子提出的艺术理论观念有 大象无形 五色令人目盲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3张彦远评画五品 自然、神、妙、精、谨细 4郭若虚所说“百代标准”的三大山水画家是 范宽 丘李成 关同 5寒拙论山水画的“三远” 6下列画学理论观点由倪瓒提出的是画以写胸中逸气 草草以求自然 画以写胸次之磊落 画以自娱 7下列画学理论的观点由赵孟頫提出的是 作画贵有古意 书画本来同 绘画与自然 8下列画学著作,属于明代的是
二、问答题 1、请谈谈你对作为中国绘画宇宙论基础的元气论的理解。 其核心是天人合一。 中国人把人类自身看作是大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天地是一大宇宙,人类社会乃至人体自身都是一小宇宙,大宇宙与小宇宙息息相关,紧密相联,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每一 2
个小宇宙都包含着大宇宙的全部信息。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不能不受哲学精神的制约。学画者心中必存宇宙之大,明乎天地万物创生之本,知乎宇宙生命之气韵,然后方能为画。总之,中国画中的空间意识、虚实处理、气韵生动等根本特点典型的体现了中国人的东方宇宙观念,表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宇宙
2、请说明庄子“庖丁解牛”故事中的“道”与“技”的区分对于理解绘画的意义。 “道”与“技”的区别对于理解绘画的意义 ,“道”即为绘画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等,而“技”即为绘画的实际应用的技能和技巧等。而“道”和“技”是密切相关的,要在技术纯熟之上对其加以超越才能达到“道”,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 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 将故事的意义引申开来,庄子告诉我们,应当去了解自然,善于运用自然, 3、两汉时期人们对于绘画是如何理解的?人们对自己眼中的绘画是如何评判的?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乱的时期,战争连年不断,政权更迭频繁,从而造成了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大变迁,玄学、佛学随之大兴。 在玄学、佛学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绘画,既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又吸收了外来影响,题材广及文学、宗教,技巧丰富多变,创造了“笔不周而意周”的新风格。 同时,第一批为后世崇奉的画坛宗师,如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第一批有摹本流传的巨迹,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职贡图》;第一批有系统的画论,如顾恺之《论画》、谢赫《古画品录》、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等,亦应运而生。中国绘画从附属经史而行的被动地位中初步挣脱出来,显示了自己独立的审美价值;画家也不再跻身于工匠之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独立地位。 值得指出的是,南谢赫提出的画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绘画取得突破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政治环境对绘画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战火纷飞,灾荒横行,统治阶级外部和内部充满了矛盾和斗争,王朝,政权的更迭,犹如走马观灯,这种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使统治者们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人民的思想禁锢,给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温床。其次,是思想文化环境对这一时期绘画的影响。一方面:混乱的统治斗争局面和残酷的战乱折磨为佛教正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内部条件。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也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外部条件。除了传统的“丝绸之路”以外,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又开始由海上进行,这使得佛教徒来中国更方便。因此,这一时期的画界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画家,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有着“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的顾恺之了。 5、请谈谈你对谢赫“气韵生动”的理解。 “气韵生动”是画家一副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标准,画有其则活,无其则死,一幅画的成败皆在于此,无论其笔墨技术如何之娴熟,色彩构图怎样之到位,都不及这点“气韵”来的重要,这就是画之“灵魂”,人有魂而能思考,画有灵而感人 6、请谈谈你对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解。 、宗炳宗炳《画山水序》中鲜明地提出了“山水以形媚道”,“神本亡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的美学观点。他第一个提出了自然美是一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客体。“万趣融其神思”,“畅神而已”。他第一个探索自然美的本质具有哲理的意义。在他看来,由于自然美具有不一定是孔子所规范的与社会功利相联系的独立的审美价值;那么,一个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就是他个人的才能、风貌、素质、性格以及他的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自然美与人生紧密相联的哲理关系,在其千古名著《画山水序》中,第一次得到了真正的注意和重视。 7、请谈谈你对王微《叙画》的理解。 王微在《叙画》中提出:“以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①意思是说,图画并不居于技术的行列,绘画应该与圣人的经典《易》象同体。易象乃存载图理的《周易》之卦象。王弼在《周易略例》中《明象章》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卦象是存意的载体,而意是卦象的根源。“‘意’是指卦象显 3
示的天地万物人事吉凶之理,卦象是载理之图。图画与易象同体,是对绘画地位的充分肯定,同时,绘画之图形亦有载意的意思。 8、张彦远是如何理解“六法”的? 张彦远是如何这样理解“六法”的;一气 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 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这种 标法主要是根据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的记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 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 置,六曰传移模写。”今人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论 及这段文字,认为应作如下读法,方才符合谢赫原意与 古文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 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 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9、请谈谈你对张彦远的绘画品评等级的理解。
张彦远强调绘画需要天才,反对呆板的死画,他强调绘画技巧的根本在于立意和用笔。他还强调绘画艺术的文化品味,特别看重画家的人格,他最早提出绘画是有教养、有学问、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的事业。张彦远在中国古代理论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的,从他较早的研究分析美术作品来看,称他是中国最早的艺术理论家、批评家一点也不夸张。 10、请谈谈你对荆浩的绘画品评等级的理解。 唐末五代最具深远影响的山水画家,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一、“有笔有墨,水晕墨章” 历代画史画论著作都爱引用荆浩这几句话:“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他本人在《笔法记》中说:“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我唐代。”这两段话确实概括了荆浩艺术的一大特色。 二、“大山大水,开图千里” 荆浩之前的山水画,很少见到表现雄伟壮阔的大山大水及全景式布局。由于太行山气势磅礴,使他的审美眼光发生重要变化,认识到“山水之象,气势相生”。由于他放眼于广阔空间的雄伟气势,终于创立了“开图千里”的新格局。 11、谢赫、张彦远、荆浩对于用笔的理解有何不同? 而荆浩是五代人,他的《笔法记》是重要的山水画论著,提出了“六要”“二病”说,为我国古代山水画论建立了纲要。也是承水墨而论,因此有磨无色。谢赫是南朝齐人,中国画论刚刚起步,他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 1、气韵生动 2、骨法用笔 3、应物象形 4、随类赋彩 5、经营位置 6、传移模写 因此,他的时代还末出现水墨画,还是一个用色彩绘画的时代,因此有色无墨。 张彦远。。。。。 12、请你谈谈在黄休复理论中“逸”的蕴涵。 黄休复这段论述至少有这样几层意思:一是逸是一种至高的境界,难于匹敌;二是脱略规矩方圆,超越一般的艺术表现程式,进入一种审美创造上的自由天地;三是鄙薄彩绘精研,主张用笔简率,却又显得神完气足;四是得之自然,无可仿效。这就从各种角度全面地揭示了逸格的规定性。 13、《林泉高致》中郭熙认为山水画有何意义?画家应具有怎样的修养 有融入了体察者强烈的感情色彩,是传统山水画内在的精神寄托,也是君子之所以爱山水的审美意象。这四时之景,是郭熙独有的美学发现。认为画家须怀有虚静之心,且胸中宽快,可以激发画意的。诗文的修养可,陶养提出的主张,山水画境界还是三远的构图法,都无法掩饰他以山水之形媚道的山水画观。 14、《林泉高致》中郭熙是如何将山水理解为一丰富、饱满、统一的生命体的? 有关山水画的方方面面,从起源、功能到具体创作时构思、构图、形象塑造、笔墨运用,以及观察方法等等,都有很好的说明。不少地方发前人所未发。就山水画的创作经验而论,它强调了如下几点(一)画家要深入观察生活,抓取主要特征。“远望以取其势,近看以取其质。”(二)抓住富有诗意的情节,酝酿构思。(三)创作时精神高度集中,反复修改 四)师承要广取博采,不局限于一家。“(五)技法要根据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