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
意识形态的全球扩张
吴茜
摘要: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决定论 和市场决定论 适应了垄断资本打破国内福利国家体制束缚、国外民族国家疆界和国家主权等障碍的需要,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理论和政策指导。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扩张是为了达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欺骗和控制发展中国家、努力维护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目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追随新自由主义政策,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代价,进一步加深了发达资本主义大国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F1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02)0101804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研究人员,法学硕士;北京,100732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信息
和意识形态伴随着商业信息进入各国传媒和网络。尤其是
在20世纪80年代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后,资本主义自认
为是历史辩证过程最终产物的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典范,英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机
会,将它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经济模式、政治模式
等一切规则、制度视同为世界上唯一正确的模式向全世界
推广。代表发达国家整体利益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新自由主
义成为垄断资本势力统一世界市场的意识形态,成为核心支配边缘、榨取剩余价值的制度性工具。新自由主义意识
形态在全球的扩张和渗透,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放弃原有的
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照抄照搬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和改革模式,结果导致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各种社会矛
盾日益尖锐。
一
作为一种经济思潮,新自由主义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问世。1944年,奥地利经济学家冯!哈耶克发表了∀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对国家干预主义和福利国家政策展开了
猛烈的抨击。这部著作被视为是新自由主义的宪章,其矛
头直接针对英国工党,哈耶克在书中认为,英国的社会民主主义尽管出自善意,但其政策必然会导致与德国纳粹相
同的灾难:现代奴役制。1947年4月,以哈耶克为首成立
了佩勒兰山学会,佩勒兰山学会的宗旨,一方面是要反对
凯恩斯学说及二战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福利政策;另一方面是为创建一种强硬的和不受任何约束的资本主义模式奠
定理论基础。新自由主义派声称,国家干预经济和调节分
配的做法必将破坏公民的自由和扼杀人们的积极性。他们认为,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有利于刺
激经济增长。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值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新自由主义派提出的关
于国家控制市场可能出现危险的警告得不到各国政要的响应,在此后长达20年期间,新自由主义派的观点始终未
被西方国家统治集团所接受。
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西方国家经济在经历
了战后的繁荣后逐渐走向停滞与衰退,1974年的石油危机 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卷入经济衰退的漩涡,形成了
西方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发的经济滞求索2002118胀 ,这种现象严重动摇了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的
统治地位。在这种背景下,西方经济学的其他流派纷纷对主流经济学派进行抨击和责难。其中,以对抗凯恩斯主义
出现的三个主要派别是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新古典宏观
经济学派,这三者被统称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学派以萨伊定律 (供给创造它自身的需求)为理论基础,认为通过市场供求作用的自动调节能
够达到充分就业均衡,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否认普遍意
义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和凯恩斯主义所确定的非自愿失
业 ;信赖市场的自由放任可以达到经济均衡的发展,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断言国家的过度干预是危机的
根源。哈耶克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工会力量过大和
工人运动的破坏性。一方面,工会力量过大使私人投资者的资本积累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劳动者的权利要
求,国家在工人运动的压力下不得不扩大寄生性的福利开
支,这两种因素的结合,打压了企业的利润,刺激了物价
上涨,从而导致世界市场和各国经济出现全面危机。新自由主义的纲领是相信市场万能 ,反对国家干预,减少
对高收入者征收所得税,维护企业的利润。20世纪70年
代代表垄断资本利益的保守主义政府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上台。英国撒切尔夫人发起的私有化运动和里根政府推行
的反通胀、反赤字政策,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在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上升为主流的经济政策。新自由主义的兴起,推动
了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反滞胀的改革浪潮。这一改革涉及到了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其中包括:实施货币主义的
反通货膨胀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压缩福利开支,减少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即把国有企业私有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及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如
从重点刺激需求转为重点刺激供给等等。到这时,佩勒兰
山学会的思想在所有经合组织国家中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并最终确立了霸主地位。新自由主义者提出了全球化决定论 和市场决定
论 。他们认为,以苏东剧变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在全球的
最终失败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最终胜利宣布了意识形态的终结 和历史的终结 。∃市场成为永恒的、决定一切
的力量。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资本冲破了一切障碍,实
现了全球化。资本力量摆脱民族国家和社会力量的控制,
大部分世界经济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经济交易基本上不是在国家空间或地域进行,而是在全球空间进行。资源配
置、技术变革、收入分配和国家专业化等方面的决策在国
家空间之外进行,国家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在世界市场
上并不是国家在竞争而是企业和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竞争。进行决策的不是国家而是跨国公司,市场的指令是唯一可
行的政策。面对资本的全球化,民族国家和国家主权趋于消亡,惟一存在的是市场的主权。新自由主义为当代世界
经济制定的方案有三个基本方面:(1)不惜一切代价尽可能压降通货膨胀,从根本上控制财政预算赤字,实现对外
收支平衡;(2)迫使国家完全取消贸易壁垒,向跨国资本
开放其经济,走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道路;(3)对经济实
行私有化和非调控化,同时使市场作用绝对化、国家职能最小化。新自由主义主张的核心是尽可能地弱化国家的作
用,主张市场对经济关系的绝对统治。新自由主义的全
球化决定论 和市场决定论 ,适应了垄断资本打破国
内福利国家体制束缚、国外民族国家疆界和国家主权等障碍的需要,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
理论和政策指导。
而实际上,从1980~1990年期间西方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结果是:在整个经合组织国家,通货膨胀率
由70年代的88%,下降到80年代的52%,90年代继续
保持下降趋势;企业利润率由70年代的42%增加到80
年代的47%;平均失业率70年代为4%,而80年代则几乎翻了一番;最大的问题是,在70~80年代期间,出现
了利润率飚升和经济增长率下降的怪现象,这是因为投机
性的金融投资大幅度膨胀,靠概念化的资本流动来使资本增值 ,国际汇率市场80年代的成交额空前高涨,而一
般生产性投资则不断减少。与此同时,福利国家虽然采取
了许多压缩福利开支的措施,但是这些国家的财政负担并
没有显著减少。1991年发生了新一轮经济衰退,包括英国和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普遍债台高筑,国家、企业和家
庭的债务存量均打破历史纪录,失业率更达到二战以来的
最高水平。这场经济衰退对新自由主义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
变,西方国家在冷战中的胜利给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注
入了新的活力。在实行经济转轨后的前社会主义国家,新
自由主义甚嚣尘上。与此同时,拉丁美洲也成了新自由主义的试验场。智利、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等国纷
纷把新自由主义视为发展经济的理论依据。在这种背景
下,人们不但看不到新自由主义的固有弱点,反而误认为这是医治经济痼疾的万应灵丹。
二
埃及著名学者萨米尔!阿明认为新自由主义建立在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之上:一是金融的逻辑控制社会的一
切;二是给市场以最大的自由。推行这两个原则是为了追
求利润的最大化。这种什么都由市场来控制的经济逻辑,
实质上表现了资本要控制一切的倾向。因此,新自由主义派的逻辑是建立在阶级原则之上的,是为谋求金融资产阶
级的最大利益服务的。新自由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后殖19民时代向发展中国家灌输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意在促
使发展中国家实行门户开放 的政策,以便发达国家可以不费一枪一弹就将西方文化和商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发
展中国家,同时又将大量财富运回本国。美国总统克林顿
讲得很清楚:某些人把这种不断增加的国际相互依赖视
为对我们国家和我们作为美国人的价值观的威胁。但事实几乎恰恰相反,在世界上影响不断加强正是美国的价值观%%%自由、自决和市场经济。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中获
益最多的正是美国公司。当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活水平提高
之后,需求最多的正是美国工人制造的美国产品。 &从克林顿的话语中,可以发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进
全球化的初始目的在于从不发达国家获取超额利润,并占
领其市场,它一方面是为了侵蚀和瓦解以传统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国际旧秩序 ,另一方面又在强化一种以资本为
中心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的世界新秩序 。
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兴起以后,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向发展中国家大肆宣传和灌输新自由主义,一些发展中国家被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冠冕
堂皇的话语所迷惑,盲目追随新自由主义政策。正如我国
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教授在199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的:西方国家在国内甚至国际经济生活中厉行国家干预
政策,却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新
自由主义改革模式和经济政策,取消国有企业,取消国家
对经济生活的管理特别是计划管理,洞开国内市场,与西方国家牢牢控制的世界经济接轨,其目的无非是要在发展
中国家恢复殖民主义统治,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
演变为资本主义或外围资本主义。 ∋新自由主义派鼓吹国家作用的弱化 ,但是,在发达国家中,国家的作用并
没有弱化 。在1970~1995年,所有发达国家公共开支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在增加,80年代其增加幅度仅
仅是略有降低而已。在里根政府时期,美国的财政赤字高达500亿至3500亿美元,创下了历史记录,这表明政府
对经济的干预是非常明显的。在英国,即使在撒切尔夫人
执政期间,英国经济也没有全面私有化,国家仍然保持着比较大的国有经济成分。然而,西方经济学家向原苏联建
议,国家应推行全面的私有化,莫斯科的经济决策者采纳
了西方顾问的建议,把所有的国有资产都卖了,实际上也
不是卖,而是送。拉丁美洲也出现同样的现象。例如,巴西政府把大部分国有资产出售了,一个大型企业卖到60
~80亿美元,但是到了2000年底,巴西政府却要用1200
亿美元来偿付国债利息。
西方国家自身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却常常以新自由主义市场万能 的神话迫使发展中国家放弃其经济保护和
限制措施,使经济转变为自由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随后发现,由富国经营控制的全球市场根本没有自由可言,经
济民族主义更加严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2年人文发展报告中发现,富国设立的国际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
家每年损失5000亿美元,相当于发展中国家所获外援的
70倍。 (
新自由主义要求发展中国家尽可能地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让渡主权给由发达国家占支配地位的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貌似推行市场自
由化%%%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来调节国家经济,而
实质上是图谋由最强国家担负起组织和管理世界经济的任务,阻止弱国拥有保护自己市场的机制和手段,保证其企
业对弱国市场行使霸权。所谓市场决定论 ,有意掩饰
了垄断资本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支配世界市场的要害事实。很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虔诚和认真地弱
化国家 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于强国来说,国家的作用
和职能不仅没有弱化,反而在强化;对于弱国来说,弱化
国家的作用意味着在强国垄断资本扩张面前陷入解除武装的危险。
新全球经济的倡导者还吹嘘资本有处治有病 的政
策的能力,夸耀货币资本支配一切的事实。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进攻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价值观念等
意识形态上失去了正确的方向,许多国家在新自由主义意
识形态的指引下,实行完全西化 ,取缔了原有的符合
本国国情的意识形态,使这些国家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代价,导致经济恶化,劳动者利益受损,政府频繁更
迭,国家和地区政治动荡,前苏联就是明证。
费多托娃在∀俄罗斯的改革为什么失败#一文中认为,俄罗斯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选择了右翼激进主
义的资本主义方式,即新自由主义的休克疗法 。美国
专家极力向前苏联推销价格改革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 ,
结果不仅没有带来西方专家鼓吹的德国货币改革后那样的经济奇迹 ,反而出现了高达2000%的超级通货膨胀和
超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严重的经济衰退。美国专家
编制出一套变公有制为私有制就可以提高效率的产权神话 ,用以指导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使之实现产权私
有化。但是私有化也没有出现人人拥有生产资料的社会公
平现象,而是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和社会的两极分
化,特别是导致金融寡头控制整个国民经济和操纵变换的政局。经济下滑和通货膨胀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1992年消费价格上涨24倍,职工平均工资只增长92倍,
致使有50%、约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国有企业的
私有化动摇了前苏联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直接导致了制度剧变和苏联解体,进而摧毁了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厦。
从前苏联的例子可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