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我们无法规避的大难题。本文探讨与老年人养老密切相关的生活质量问题,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之老年人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立足于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这一角度,分析身体健康状况、养老方式和个人经济状况、社会保障、代际关系这几个因素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

关键词:生活质量 身体健康状况 经济状况 社会保障

一、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老年人的数量急剧增长,老龄化程度愈发严重,自2009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达到16714万人,比例占总人口的12.5%,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1130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5%。老年人数量的激增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其中老年人如何养老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新修订并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指出:“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似乎成了让各方面都很头疼的的一个问题。家庭和社会等方面都在为老人的养老而作出努力,他们对老人投入了很多,包括时间、金钱等资源,希望能够给予老人一个安心的养老环境,助他们更好地度过晚年。

二、理论视角与研究假设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对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研究也正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到1.3亿,占总人口数的10.6%,标志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生活质量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状态。从角色理论来看,社会中的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要去担任不同的角色,老年人作为相弱势的群体,可能会因为身体、经济等原因,在这个阶段对自己的生活不再充满激情,相对于之前年轻时的角色有所改变。本文希望通过从多方面的研究,能够帮助老年人更好地提升生活质量,正确认识自己所在年龄段的角色,从而更好地生活。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何,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生活质量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机能能力和主观感觉,是包括生物医学和社会心理内容的综合概念[1]。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对自己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健康水平、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美满程度的感受和评价尺度。根据已有的研究表明,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家庭经济、家庭气氛、健康状况、心境、受教育水平、营养状况、虐待、社会经济地位、养老方式、社会保障等[2]。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老年人养老的生活质量,使得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的状况下安养晚年,本文选取了其中和老年人生活质量有较大关系的五个变量,即身体健康状况、养老方式、个人经济状况、社会保障和与代际关系等五个方面,希望能进一步地研究这些因素对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的影响。

(1)身体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

学术界在身体健康状况对于生活质量有很多的研究。身体健康状况在很多方面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老年人而言,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更是对自身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和骨关节病等慢性疾病成为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而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退居次位。老年人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相关研究的证实,有研究结果显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明显差于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而且所患的慢性病的种类越多,生活质量越差,患有的慢性病的种类数与生活质量评分呈中度负相关,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4]。本文认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有关,由此我们提出研究假设1.1。

假设1.1: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与其生活质量有关,即身体健康状况越好,老年人生活质量越好。

(2)养老方式与生活质量

不同的养老方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老年人在生活自理能力变差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帮助和照料,那生活对于他来说将是很困难的。对于这些老年人来说,这个问题不解决,生活质量就无从谈起。目前中国主要有三种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又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这三种养老模式下人数最多的当属家庭养老[5]。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里度过晚年生活,由子女或者是家人赡养的传统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是指以社区为载体,由政府、非营利组织、家庭成员及志愿者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使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居住生活的一种养老模式;机构养老则是指在养老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度过晚年生活的一种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方式由于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对老人的生活进行支持,所以在很多国家都受到推崇[6]。据相关研究显示,三种不同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差异,其中家庭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较高,社区养老模式下的较低。本文认为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这三种养老方式与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关,由此我们提出假设2.1。

假设2.1: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以及机构养老这三种养老方式与老年人生活质量有关。同时,在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相对较高。

(3)个人经济状况与生活质量

在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存的需要作为了首要需要,这表明对生活资料的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不可缺少,对老年人来说也是如此。杨中新(2001)认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包括了多达十个方面,这其中,经济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7]。在国内外,有关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的评估研究和实践中,经济状况都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基础和重要内容。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体现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质量,而且会间接地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家庭及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老年人自己可支配的财富也意味着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可见,老年人的个人经济状况对他们的养老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Reed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收入高的老人,幸福度高于经济收入低者。杨彦春的调查结果也显示:老年人的幸福指数随经济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经济收入高,有固定退休金的老年人生活质量在生理功能、活力、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四个方面明显高于经济状况不良者[8]。

假设:3.1: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个人经济状况有关。即老年人个人经济状况越好,养老生活质量越高

(4)社会保障与生活质量

在现实实践中,无论是从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明讲,也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讲,最应受到敬养者无疑是老年人,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年人却并没有得到太多的社会支持保障,成为了相对弱势的群体。在本文中所要研究的社会保障主要是指社会养老保障。老年人是否得到有效的社会保障是评价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据研究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老人的收入来源来自自己的退休工资,他们的子女很少看望他们,只会在节假日才会给予老人生活上的资助,这对老人而言是不够的,尤其对没有子女照顾的老人来说,更是远远不够。从这个角度而言,有无社会保障对老人来说就显得极为重要了。由于经济的差距,我国的东部沿海省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老人要好很多[9],据其他研究分析,也得到相似的结果:获得社会保障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要比那些没有得到社会保障的老年人好。

假设4.1: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保障有关。即得到社会保障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要更好。

(5)代际关系与生活质量

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是有很大影响的。一个人的人际关系良好,会使人获得满足感,情感的交流加深,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10]。老年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同样也需要保持好人际关系。更特殊地来说,他们不可避免的和子辈形成的代际关系对他们的生活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据2003年的跟踪调查,在我国,有多达51%的老人和子女居住,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4]。在本文中,笔者所研究的代际关系更着重于情感交流方面,也即相处关系是否融洽。当一个人的情感世界出现缺陷而又不能很好地弥补后,他的生活一定会发生改变。与子女相处的质量在很多方面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现实情况也是如此,在欢快愉悦的家庭生活环境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会更好。由此提出假设5.1:

假设5.1: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代际关系有关。即代际关系越融洽、越和谐,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好。

三、数据、变量与方法

有学者认为在进行大范围人群生活质量评估有难度时,可进行生活满意度自评以初步判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在《深圳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研究结果也显示生活满意度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本文采用Stata的数据分析软件,运用class2012的数据进行分析,将老年人养老生活生活质量作为因变量,选择影响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众多因素中的身体健康状况、养老方式以及个人经济状况作为自变量。本文主要运用列联表和logistic模型,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来证明本文的研究假设。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负责、杜鹏教授主持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2)试调查。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是一个全国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通过定期、系统地收集中国老年人群社会、经济背景数据,掌握老年人在衰老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评估各项社会政策措施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为中国老龄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理论和事实依据。该调查采用多阶分层抽样的抽样程序、面访的调查模式进行追踪调查,分析单位为个人,人口覆盖范围达到60+,应答率达到91.22%。调查的样本量数为1126,变量数为911。

(二)变量设计

(1)因变量的设计

本文关注的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因变量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按照生活质量的定义,生活质量可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存在着不同维度的可操作测量。本文从主观生活满意度的维度去考察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的因变量为现状评价中的主观生活满意度自评变量即“ 总的来说,您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满意吗?”这是五等级的顺次变量,回答是“很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这5级。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上述表现生活质量主观自评变量合并成两类顺序变量,即把前三项合并为“不好”,后三项合并为“好”。

(2)自变量的设计

研究老年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考察身体健康状况、养老方式、个人经济状况、社会保障以及代际关系这五个因素。以“您个人去年全年的总收入是多少?”来测量个人经济收入状况,“您觉得您目前的身体健康状况是”用来测量身体健康,用“当您需要别人照料时,以下的养老方式,您最喜欢哪一种?”来测量养老方式。“请问您目前享受以下哪种当地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和“总的来讲,您觉得自己和这个子女相处的好吗?”用来测量社会保障和代际关系。

表1 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变量解释列表

一级变量 二级变量 解释

老年人生活质量 生活满意度

身体健康状况

养老方式

个人经济状况 收入水平

社会保障 基本养老保险

代际关系 亲子关系 个人生活的综合认知判断

表现为生理健康

分为家庭成员养老、社区上门服务、住养老院

在一年内通过不同路径或来源获得的收入总和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向其支付养老金等待遇

与子女的相处情况

(三)研究方法

我们所研究的目标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因变量为老年人生活质量。该变量是分类变量且答案包含着好坏的顺序(很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所以,从因变量的性质上看,本文应该采用logistic模型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logit模型是典型的非线性模型,基本方程是:exbxbxbappkk...1log2211。因为(p/1-p)是odds(几率),所以log(p/1-p)就是log(odds),也称作Logit,因此该模型也称作logit模型。卡方检验是检验列联表中两变量关系统计显著性的统计推断方法,卡方检验无需对变量的总体分布情况作出假定,因此被称作是非参数检验方法。卡方检验的步骤:

作出假定,陈述原假设与备择假设,选择抽样分布并指定检验统计值,计算检验统计值,作出决策并解释结果。

四、结果分析

(一)老年人养老生活质量与健康状况有关

表一: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养老生活的影响

表一为老年人健康状况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列联表。从表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