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江苏里下河北部地区15个水稻新品种的比较
江苏里下河北部地区15个水稻新品种的比较
宝应地处苏中里下河北部,农作物以稻麦两熟为主,是 稻麦生产优势种植区域,常年种植水稻 56 667 hm2 ,单产水平 9 000 kg 左右。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水平,依据本地的区 域特点,引进了新近育成、正在或即将在生产使用的水稻粳 稻品种( 系) ,按大田生产管理要求,组织大区种植展示,以筛 选适于宝应县生态气候条件和生产水平的高产、优质、多抗 主导水稻新品种,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参试品种( 系) 共 15 个,其中,中稻 1 号、连粳 9 号、连粳 10 号、华瑞稻 1 号、扬 9709、宁粳 4 号和连粳 7 号 7 个品种为中熟中粳稻品种; 武运粳 24、镇稻 14、扬粳 805、宁 粳 5 号、淮稻 13、华粳 7 号和淮稻 5 号( CK) 7 个品种为迟熟 中粳稻品种; 甬优 8 号为早熟晚粳品种( 组合) 。 1. 2 方法 试点安排于宝应县山阳镇居委会街东组,土质 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前茬为小麦,秸秆全量还田。 参试各品种,除杂粳甬优 8 号为人工栽插外,其他均采用机 插秧技术,每品种种植 2 000 m2 左右,不设重复,按高产栽培 要求实行统一田间管理。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
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 2001) 007]。 高剑波( 1964 - ) ,男,江苏宝应人,硕士,高级农艺师,从 事种子管理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 2012-03-18
1. 3 天气条件 水稻生长期间,低温阴雨天气较多,导致水 稻生长发育较往年普遍推迟,但全生育期未出现台风、暴雨 等大的气象灾害,病虫害发生明显少于常年。9 月中旬出现 一股较强烈的低温天气,对部分品种抽穗造成一定影响。后 期养稻时间较长,结实率、粒重均较高。 2 结果与分析 2. 1 各参试品种的产量结构及产量表现 从表 1 看出,在 参试 15 个品种中,各品种的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 粒重和产量存在差异。成穗数达 387. 0 万 / hm2 以上的有宁 粳 4 号、宁粳 5 号和扬粳 805; 成穗数最少的为杂交粳稻甬优 8 号,为 228. 0 万 / hm2 。每穗总粒数甬优 8 号最高,达 230. 7 粒; 其次为武运粳 24,为 137. 2 粒; 宁粳 4 号最低,仅 95. 8 粒。 结实率普遍较高,平均达 93. 5% ,除杂粳甬优 8 号仅 79. 7% 外,其余各常规粳稻均在 90% 以上。其中,扬粳 805 结实率 最高,达 97. 7% 。各品种千粒重平均为 29. 3 g,其中,华粳 7 号最高,达 33. 5 g,华瑞稻 1 号最低,仅 26. 3 g。甬优 8 号产 量最 高,为 12 484. 5 kg / hm2 ,比 淮 稻 5 号 ( 对 照 ) 增 产 22. 17% ; 宁粳 5 号、武运粳 24 和镇稻 14 分别比对照增产 17. 84% 、14. 91% 和 13. 65% ; 产量低于对照的品种有中稻 1 号、扬 9709、连 粳 7 号 和 华 瑞 粳 1 号,分 别 比 对 照 减 产 1. 17% 、1. 97% 、5. 68% 和 13. 55% 。 2. 2 不同品种的生育期 从表 2 看出,由于受低温天气影 响,各参试品种生育期普遍延长 1 周左右,其中,对照品种淮 稻 5 号全生育期 158 d。中稻 1 号成熟最早,全生育期 155 d, 比对照淮稻 5 号早熟 3 d; 其次为华瑞稻 1 号,比对照早熟 2 d; 连粳 9 号、宁粳 4 号、连粳 7 号和扬粳 805 全生育期 157 d, 比对照早熟 1 d; 连粳 10 号、扬 9709、镇稻 14 与淮稻 5 号相 同; 宁粳 5 号、淮稻 13、华粳 7 号比对照迟熟 1 d; 武运粳 24 迟熟 2 d; 甬优 8 号最迟,全生育期达 168 d。 2. 3 不同品种的植株性状及抗病性 从表 3 可知,①株高。 杂粳甬优 8 号最高,达 115. 8 cm,淮稻 5 号最低,仅 87. 8 cm, 其余品种为 90 ~ 100 cm。抗倒性,除宁粳 4 号、镇稻 14、武运 粳 24 和宁粳 5 号等 4 个品种出现一定程度的倒伏外,其余 品种未出现倒伏。其中,在发生倒伏的 4 个品种中,以宁粳 4 号倒伏面积最大,达 35% 左右,其余 3 个品种倒伏面积为 10% ~ 15% 。②抗病性。纹枯病,各品种普遍发生,相比而 言,发生较重的品种有宁粳 4 号、华瑞稻 1 号、连粳 10 号和甬 优 8 号,病穴率均达到 90% 以上,发病指数分别达为18. 72、 12. 16、11. 09 和 8. 32; 扬 9709、镇稻 14、淮稻 5 号、中稻 1 号偏 重发生,发病指数分别为 6. 35、5. 87、4. 96 和 4. 43; 连粳 9 号、
参试各品种统一于 2011 年 5 月 21 日落谷,采用塑盘育 秧,6 月 20 日移栽大田。株行距机插秧 30 cm × 12. 5 cm,人 工栽插 28. 3 cm × 12. 5 cm。肥料运筹: 基肥,1hm2 施 30% 复 合肥( N15 - P11 - K4) 750 kg、46% 尿素 150 kg; 分蘖肥,7 月 2 日 1 hm2 施 46% 尿素 112. 5 kg,7 月 16 日 667 m2 追尿素 225 kg; 穗肥,8 月 13 日 1 hm2 施 45% 复合肥( N15 - P15 - K15) 225 kg、46% 尿素 150 kg。水浆管理,秧苗栽插大田后 1 周不 上水,促进秧苗扎根; 1 周后田间建立浅水层,同时开始进行 除草和施肥,分蘖期间干湿交替为主; 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 保持水层; 后期干干湿湿,活熟到老。病虫防治: 7 月 21 日,1 hm2 用 20% 异丙威 1 200 ml、25% 雷司令 600 g、百施利 1 500 ml、36% 卞二氯 1 200 g、10% 吡嘧磺隆 300 g; 8 月 9 日,1 hm2 用 48% 毒死蜱 1 200 ml、20% 亲苗 750 g、20% 异丙威 1 200 ml、甲胺基 15 瓶; 8 月 25 日,1 hm2 用 20% 井·稀 1 125 g、 75% 三环 唑 300 g、48% 毒 死 蜱 1 200 ml、劲 丰 1 500 ml、 27. 12% 铜高尚 450 g; 9 月 4 日,1 hm2 用 20% 氯氟毒死蜱 1 200 ml、1% 甲维盐 300 g、37% 井·腊芽 1 200 g、苯甲丙环 唑 150 ml 防治病虫。
摘要 为筛选适于宝应县生态气候条件和生产水种( 系) ,采用秸秆全量还田 机插栽培技术组织大区种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 迟熟中粳宁粳 5 号、武运粳 24、镇稻 14、淮稻 13 和中熟中粳连粳 9 号、连粳 10 号等品 种有较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可进一步扩大示范。 关键词 中粳稻; 新品种; 产量; 适应性; 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8421(2012)05 - 521 - 522 - 02
农技服务,2012,29(5) :521 - 522,524
责任编辑 杨林 责任校对 胡先祥
江苏里下河北部地区 15 个水稻新品种的比较
高剑波1 ,许美刚2 ,刘泽华3 ,于 莎2 ,王宜春1
( 1. 江苏省宝应县种子管理站,江苏宝应 225800; 2. 江苏省宝应县作栽站; 3. 江苏省宝应县山阳镇农技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