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产业结构近来的变化趋势及融资需求 一.浙江省产业结构近来的变化趋势 1.总体情况 (1)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浙江省的产业结构总体来看,第一产业占总产出的比重在减少,第二第三产业占总产出的比重在上升。从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的轨迹来看,最近20年内,总体都表现为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从一开始的一、二、三演变为二、一、三,至今为止浙江省产业结构处在二、三、一的水平内。 (2)浙江省产业结构向省外延伸 浙江省产业结构向外延伸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浙江企业对外投资日渐增多,在浙江省内一百多家上市公司中,有90%的上市公司对外省有投资行为。近年来,这些上市公司在外省参股的投资企业数也不断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浙江省的企业“去本土化” 的特征。另一方面表现为浙江省制造业有向外省转移的特征。有些企业为了寻求外省的土地和劳动力的相对优势,突破浙江省内的要素制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始让企业转移到外省。使省内的产业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特征,空心化趋势。他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导致了浙江省内的投资的低迷和对外投资的快速增长形成明显的对比,使省内的工业增长持续活络和制造业升级缓慢。但是浙江省产业结构向外延伸,也带来一定良好的作用。产业结构的向外省转移对浙江省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带来了促进作用。促进正降生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产业科技含量,降低资源使用效率。使原有的资源,土地发挥在更具科技、创新的产业上。 总体来说,浙江省产业结构向外省转移利大于弊。浙江省产业永远不缺企业加入,在优胜略汰的竞争下,留下来的是更加优秀的企业,这样促使浙江省产业结构不断的向另一个高度发展。 2各产业内部的变化情况 (1)第一产业变化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浙江省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从农业的内部结构来看,粮食作物的比重不断下降,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的比重不断上升。从第一产业的结构来看,农业比重持续下降,渔业稳定上升,林业、牧业均有所上升。在第一产业的发展上,也越来越适应于市场的趋势。在浙江省内的有区域化的发展特征,区域产业特色不断增强,比如说每个区域有自己不同特色农业,像仙居、余姚的杨梅,奉化的水蜜桃,宁海的枇杷。在农业技术上也不断提高,产业产量不断上升,注重学习先进的生产经验,结合现代技术,农业产量不断提高。不断推进种植业的发展,坚持农、牧、渔业全面发展,农产品工艺日益丰富,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第二产业变化趋势 第一,第二产业总体表现出一个轻工业降低,重工业加速发展的趋势。在浙江省轻工业中纺织业占主要的地位,但近几年但随着纺织业受国内国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发展较为缓慢。在浙江第二产业中所占的比例急速下降。又由于国内汽车、住房、内用消费品的需求不断提升,带动了钢铁、机械、电子、建筑等重工业高速的发展。同时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效益迅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这就使纺织等轻工业的比较越来越低。在浙江省第二产业内部出现了轻工业比重降低,重工业加速发展的趋势。 第二,传统产业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随着经济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只有提高技术,提高更新换代的能力,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随着人们对电视机、冰箱、自行车等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的需求推动着企业不断地改造创新,推动着企业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第三,高新产业加快发展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省内人才资源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给高新技术产业带来良好发展前景。浙江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基地的特色。虽然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需要花费大量的大力财力,导致了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工模的比重仍然不高。在短期内,对整个产业结构的带动作用还是有限的。 第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浙江省第二产业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在全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许多企业在全国范围内都是行业的领军企业。浙江传统企业在全国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还在以每年不断增长趋势发展。 (3)第三产业变化趋势 第一,技术含量小第三产业的地位不断下降,知识技术含量高的新型服务业不断上升。像一些技术含量比较小的批发零售餐饮业在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浙江服务业领先于全国产业的发展。 第二,具有知识经济调整、提高科学文化和居民素质的产业,包括教育、文化、科学事业、卫生和体育等事业。总体呈上升态势。但比重变化较小,尚未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性的产业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需求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从企业发展内部来看 (1)研发的融资需求 无论是初创型的中小民营企业和还是发展中的中小民营企业,研发的融资需求都是他们融资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初创型的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突出,就要关注的产品的技术。技术是中小 民营企业是否能做大做强的关键。由于技术更新快,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发展中的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的中小民营企业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资金,用于研究开发活动和购置技术含量较高的设备,通过及时的技术更新来保持持续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在不断的优化,有有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换的趋势。在市场强大的竞争中优胜劣汰,技术含量的低的中小民营企业最终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最终是会被淘汰的。这就说明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在强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增加创新能力。但是中小民营企业少之又少的自有资本,并不能允许中小民营企业这样做,如果中小民营企业要加大创新能力,增大技术含量,就要向外部融资。但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阻碍着中小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对流动资金的需求 流动资金是企业运营的保障,流动资金的不足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更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破产。对于浙江的中小民营企业都面临着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中小民营企业之间的“应付账款”不及时的偿还。又由于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不信任,导致中小民营企业在流动资金上不足,对流动资金的需求比重很大。其次,浙江中小民营企业流动资金不足有些也是自身原因导致的,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管理能力不强,企业大量的存货导致了企业流动资金的不足,又由于自身对未来公司的资金需求量估计不足,导致了中小民营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中小民营企业出现流动资金不足,就使中小民营企业对流动资金的融资需求不断上升 (3)固定资产融资求 中小民营企业除了对研发和流动资金的融资需求还存在着对固定资产的融资需求。中小民营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还需要不断的扩大规模。但是中小民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大量购置固定资产的需求不能很好的实现。有些企业效益很好,但是由于资金的不足,不能购置固定资产,扩大规模,实行规模化生产,导致生产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的情况。 2从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来看 中小民营企业一般可以从两种方式来获得资金,一是,内部融资。就使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部融资。是企业吸收其他经济实体的闲置资金,是指转化为自己的投资的过程,其中外部溶剂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1) 内部融资占主要部分 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内部自我融资在整个融资过程中占了相当重要的部分。企业创办人自有资金、家族成员和亲属的资金,不仅是企业初创时期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且是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资金支撑。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将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市场发展导致竞争的加剧,这就要求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要不断加大对 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这时候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融资根本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要求,这促使企业向不断向外部寻求融资的机会。 (2)对外部融资需求量大 内部融资随着企业的发展已经满足不了企业自身需求。浙江省内中小民营企业对外外部融资的需求不断加大。在外部融资中银行打款是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企业融资的来源相当一本分都来自银行。随着各个中小民营企业对外部融资不断加大,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不能全面兼顾,一一满足,这就造成中小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融资难上加难。又由于我们国家法律对企业的上市有严格的规定,浙江省内大部分的中小民营企业都不具备上市的条件,外部直接融资对中小民营企业更是可望不可及,只有小部分的中小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公司上市这个手段来融到资金。内部资金不足、金融机构贷款不满足、外部的直接融资困难,多方面的原因就造成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 (3)民间借贷现象越发普遍 浙江省内民间借贷十分普遍,中等估摸的企业需要民间资金的比例高达64%左右。由于银行信贷体制不能满足中小民营企业信贷需求,在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中,民间借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民间借贷只是一种自发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一些小企业经营者在无法从正规金融部门获得资金的情况下,不惜以高的利率向社会筹集资金,这些利率往往是银行同期的十几倍。民间资本从一定层度上给企业带来了活力,但也给企业带来巨大资金压力。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产生极大的风险。 3.浙江省商业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满足程度 1.商业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满足率总体水平较低,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信贷支持相对匮乏。 由于金融机构贷款“零风险:考核机制过于苛刻,而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显然满足不了银行贷款的要求,这就使浙江省内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满足程度较低。目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实行贷款终身责任制,发放的贷款一旦出现风险,不论原因如何让,信贷人员都要受到严厉惩罚。又由于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使银行在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时候更加小心,要求更高。浙江省内中小民营企业数量居多,也不缺乏信用良好,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民营企业。这就使中小民营企业内贷款竞争更加激烈,对于一些发展中中小民营企业需要资金反而从银行贷不到款。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也只愿意把钱带给那些信用良好、发展成熟的企业。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提供的主要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的更新资金,很少能够提供长期的信贷,中小民营企业普遍缺乏稳定的舞步资金来源,而且中长期贷款不仅利率较高、管制严格、手续复杂,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2.商业银行解决不了中小民营企业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