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延安经济发展讲解大纲

延安经济发展讲解大纲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延安经济发展讲解大纲

一、延安经济在全省所处位次 (一)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 1、从2006年开始,延安经济总量(GDP)从“十五”时期(2001—2005年)的第五、第六位,晋升到第三位; 2006年—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全省十一个省辖市(含杨凌区)第一。 2、拐点是从2009年开始,经济总量滑到第五,直到2011年依次是西安市、榆林市、咸阳市、宝鸡市、延安市,但延安市人均GDP仍排在全省第二,榆林市人均GDP第一位。 3、经济增长速度由“十五”时期(2001年—2005年)的第一、二名,到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半(含2012年上半年)全省倒数第一。 4、延安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份额从2005年开始到2011年这七年中,分别是%、%、、%、%、%和9%,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 (二)财政收入状况 1、地方财政总收入近几年来在全省一直排名在第三位。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总量排名依次是:西安市亿元,榆林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 市亿元,延安市亿元。 2、人均财力分别是:西安市3774元,榆林市5380元,延安市5501元,我市排第一。 (三)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1、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高到低的省辖市依次是:杨凌区万元,西安市万元,宝鸡市万元,咸阳市万元,延安市万元,榆林市万元,延安市排在第五位。 全省平均万元,全国平均万元。延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2011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从高到低的省辖市依次是,西安市9788元,杨凌区9110 元,延安市6565元,榆林市6520元,延安排第三位。 全省平均5028元,全国平均6977元。延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综上所述,延安经济总量占全省总量的9%,排名处于十一个市区中游,人均GDP和财政收入水平靠前,居民收入水平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既是我们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也是我们现在的起点。 二、延安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1、南部县穷民富,北部县富民穷。2011年,南部的洛川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978元,东北部的延川县仅有4970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元,相差38%;北部的吴起县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南部的黄龙县仅1809万元,相差115倍; 2、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1,高于全省水平(:1); 3、按照省上确定的2500元低收入标准,我市仍有万低收入人口,占农业人口的37%。 (二)三大产业结构失调,市场风险较大。 1、第一产业为农林牧渔及其与之相关的服务业;第二产业为采矿业、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第三产业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租赁和商业服务、科学研究地质勘查、水利环保、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等。 2、自“十五”开始,随着石油工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我市三大产业比例呈现失调的趋势,到2011,年我市三大产业结构的比例是:: :19; 全省的比例是:: :35 全国的比例是::: 3、在占比最高的第二产业中是以采矿业或者以能源工业为主要产业。采矿业的主要特点是为第二产业提供加工原料,属于最上游的产业;第二,一次性不可再生;第三,人类的附加劳动较少,所含劳动价值较低;第四,因为稀缺,所以税率较高。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4 而制造业、建筑业等发展严重滞后,特别是资源就地转化和深度加工率太低,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采矿业或以石油为主的能源工业提供了70%以上的生产总值和80%以上的财政收入。而石油、煤炭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所以市场很不稳定。 (三)农村优质资源大规模流向城镇,城镇承载能力严重不足。 农村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快速向城镇集中,但我市的城镇普遍规模小、基础差、产业发展滞后,吸纳不了快速膨胀的人口和生产要素。 (四)所有制结构失调,就业压力较大。 由于三大产业结构畸形性比例失调,所以导致所有制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是国有经济占比过大,非公经济或民营经济占比过小。 1、2011年全国非公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0%,全省为%,我省的其他市的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大都在48%以上(只有铜川和渭南分别为%和%),和我市经济结构相近的榆林市也已达%,而我市从2005年到2010年六年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011年达到%。 2、2005年到2010年,我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的比例是:%、%、%、%、%和%,远远低于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5 GDP的占比。为什么? 3、这是因为,石油煤炭天然气实行国家垄断经营,民营企业根本无法进入这些领域,而国家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大可能放开这些行业,这是由于国家经济安全所必须的。而我市其他非能源工业发展严重滞后,这样一来,非公经济所固有的吸纳就业、释放民间资本活力和提高群众收入水平的功能就大大降低,这就是我市我市民营经济多年以来规模小、发展慢、缺乏活力地根本原因。 4、由于非公经济及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所以我市的就业渠道太少,就业面太窄,大家都在挤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和村官这仅有的几条独木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成为众多家庭的负担。 5、经济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民营经济占比至少要达到50%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民营经济能否达到一定规模,是延安经济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五)社会财富增长较快,但与群众得到的实惠不对称。 1、2011年,我市的GDP总量已达亿元,人均达50745元,换算成美元人均已突破80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已经属于中等偏上国家的发展水平,但是绝大多数群众并不能感受到我们人均8000美元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什么? 2、因为GDP是财富的价值表现,其由四部分组成,(1)劳动者报酬,(2)生产税净额,(3)固定资产折旧,(4)营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6 业盈余。这都是初次分配。 3、劳动者报酬。十多年来,我市初次分配的城乡居民收入总量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是偏低的。2011年,全市社会从业人员共计万人,占总人口的%,其中在社会组织、各类企业从业的在岗职工万人,农村劳动力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亿元,占GDP的%;农村劳动力初次分配总收入亿元,占GDP的%;城乡居民一次性分配总收入亿元,占GDP的%。而全省在岗职工工资额占GDP的比例为%,农村劳动力总收入占GDP的比例为%,城乡居民一次性分配占GDP的比例为%,高于延安个百分点。那么这些财富到哪里去了? 4、财政收入收入。2005年,我市财政收入占当年GDP的比例为%,2010年达到38%,2011年是36%,而同期全省的占比分别是%、%和%。这是由于延安产业结构是“油主沉浮”,税收较高,所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很高。 5、财政收入的主税源是能源工业,所以上缴中省的比例又很高。2005年,我市的财政总收入中上划中省的比例为58%,2010年、2011年分别达%和70%,而同期全省省辖市财政收入中上划中省的平均比例分别为48%、%、%,可见我市上缴中省的比例很大。 另外,石油行业的折旧率、利润率都较高,占GDP的比例也高。 6、多年来,在社会经济人均八主要项指标中(即生产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7 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唯独能够反映群众生活水平的两项指标,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我市自有统计数字以来就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9年到2011年,全省人均社零总额分别为7167元、8563元和10126元,而我市人均分别是4406元、5130元和5913元,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和%;这三年社零总额占全省的比例分别是%、%和%(人口占全省的%)。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居民存款全省人均水平分别是:万元、万元和万元,同期我市居民人均存款分别是万元、万元和万元,分别是全省人均水平的82%、%和%,这三年间我们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占全省人均的比重分别是%、%和%。 以上就是我市人均GDP很高但群众得不到8000美元实惠的原因。 (六)水资源十分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9%,全省平均水平的53%。 (七)建设资金短缺,本土资金外流。 从1999年开始,我市银行信贷存贷差由负数变为正数以来,到2011年,存款余额达到826亿元,存贷差达到410亿元,但存贷比例一直徘徊在50%左右。一方面建设资金短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8 缺,另一方面本土资金大量外流。 三、延安经济实现转型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以统筹城乡发展破解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1、统筹城乡发展既是实现“三化”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具体说就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解决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能增收的问题 2、解决城乡、区域资源流动障碍,城乡居民机会不均等问题。 (二)以延长产业链破解产业结构单一化问题 1、延长能源化工产业链,改变有能源无化工的状况。利用石油、煤炭生产甲醇、醋酸、聚丙烯、聚乙烯、甲醛、烧碱等化工中间体产品,并利用陕北及周边地区生产的中间体产品,进一步生产如树脂合成橡胶、各种塑料、电缆、复合管材、农药、化肥、涂料、合成纤维、光盘、非织造布、绝缘材料、PVC管材以及众多的生产用品和生活日用品。这些最终消费品由于投资相对小、准入准入门坎低、又在原料产地成本低,所以这就是民营企业大发展的方向。为此,我们规划了“三区九园”。 2、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为契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36个重点镇和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为目标,通过产业复合开发、资源循环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