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概论-合同法案例

经济法概论-合同法案例

七.合同法

案例十七:1989年11月,远达贸易公司将盖有本单位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交给韩某,委托他购买建筑材料。1989年12月10日,韩某用该空白合同书与佳丽服装厂签定了购买500套运动服的购销合同,货款总额26500元,合同规定货到后15日内付款,任何一方违约都承担5%的违约金。韩某将签好的合同书带回交与远达贸易公司经理,经理对此合同未置可否。1990年1月2日,佳丽服装厂将500套运动服如数运至远达贸易公司,公司验收后陆续出售。因付款期限已过,还未见贸易公司付款,服装厂电话催款。不料贸易公司以韩某超越代理权限签定合同为由,拒绝付款。佳丽服装厂诉至法院,要求远达贸易公司付款并承担违约责任。而此时运动服的价格已经上涨了10%。

问:本案应该如何处理?为什么?

案例二十:1988年3月,A厂与B厂签订了一台机器设备转让合同,价款50万元。合同规定,款到后一个月内交货。同年5月,A厂将货款一次付清。可是一个月后,B厂厂长调走了,后任厂长不承认该合同,提出对机器设备要重新作价,否则不履行合同,致使A厂生产无法上马,并损失差旅费2万元。A厂要求B厂继续履行合同并赔偿损失。

问:1、B厂这样做对吗?为什么?2、该纠纷应如何解决?

案例二十一:钢铁厂推销员王某持工厂介绍信与某机械厂签订一份供销合同,由钢铁厂向机械厂提供50吨钢板,按国家价每吨0.2万元;钢铁厂还向机械厂提供一批磁砖,为5万元。双方同意若违约,承担5%的违约金。双方均盖了单位公章,机械厂还用支票给了钢铁厂1.5万元预付款,1.5万元定金。到期,钢铁厂只发货一半钢板,并以推销员王某违反厂规被开除为理由,认为该合同无效。机械厂与钢铁厂结清了一半钢板的货款,但因为钢板断档,已经造成损失4万元。此时钢板价格每吨上涨为0.22万元。机械厂向法院起诉,要求钢铁厂赔偿损失,并且立即提供钢板。

问:此案应该如何处理?

案例二十二:饲料公司与养鱼场签订一份合同,以每吨4000元的价格向养鱼场提供3吨颗粒饲料。饲料撒进塘后不久,就有不少死鱼浮起。养鱼场立即通知饲料公司,饲料公司说马上派人来,并要求养鱼场立即堵住与临近鱼塘的通水道口。养鱼场未采取任何措施,结果该鱼塘2500斤鱼全部死亡,临近鱼塘死了1200斤鱼。由于鱼尚未完全长大,每斤市场价4元。经化验,饲料中混有有毒物质。双方为赔偿金发生争议。

问:此案应该如何解决?

案例二十三:我国有外贸权的甲工厂与日本乙公司于1990年1月1日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日本乙公司购买甲工厂生产的一批工艺陶瓷,于1990年9月1日前交货;发生争议通过仲裁解决;另外合同的主要条款,违约责任条款均齐全。合同成立后,甲厂立即组织生产,不料同年7月发生特大涝灾,致使合同无法履行。甲厂于当年7月10日将有关部门证明灾情的文件及无法正常生产的公证材料通知乙公司,要求延迟5个月履行合同。日方于当年8月1日电告甲工厂,因延迟交货供不上市场需求,宣告解除合同。甲方认为日方擅自解除合同,要求其支付违约金,并赔偿损失;日方要求中方支付违约金。1995年4月,甲方向本企业所在地法院起诉。

问:1、本案双方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2、本案应该如何解决?

案例二十四:攀宏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宏公司”)拟向飞达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达公司”)购买一套计算机系统,双方于1996年3月1日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该合同约定:全套计算机系统价格为人民币240万元;飞达公司须于1996年9月1日这前交货关安装调试完毕;攀宏公司在飞达公司交货关安装调试完毕之后的三十日内一次向其支付全部货款;任何一方违约即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违约金。该合同在当事人双方签字盖章之后,即于同日经过

了公证机关公证。为了保证攀宏公司按时付款,飞达公司与攀宏公司

于1996年3月3日签订了一份抵押合同,即由攀宏公司将其拥有的一

幢价值为人民币500万元的写字楼作抵押,以担保履行付款义务。该

抵押合同于1996年3月15日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了抵押登记。在飞达

公司正式交货之前,攀宏公司认为该计算机系统价格过高,即电传要

求飞达公司减少部分价款。飞达公司考虑到与攀宏公司的长期合作关

系,即同意按原定价格的10%减价,即总价款减为人民币216万元,

并正式回电作了答复,攀宏公司对此予以确认。飞达公司按期交货并

安装调试完毕,在其安装调试期间,计算机的市场价格大跌,攀宏公

司在付款期届满前再次要求飞达公司降低价值,飞达公司拒不同意。

为此,攀宏公司在付款期届满之后拒不付款,双方发生争议。飞达公

司多次与攀宏公司协商无效,遂起诉至人民法院。请求事项为:(1)

判令攀宏公司立即偿还欠款人民币240万元及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违

约金人民币15万元;(2)如果攀宏公司不能满足前项请求,即拍卖攀

宏公司用于抵押的写字楼,以抵偿欠款及违约金。

人民法院在查证上述事实的基础上,还查明:攀宏公司为向银行贷款人民币250万元而将同一幢写字楼用于抵押以作为偿还贷款及利

息的担保,并于1996年3月8日办理了有关抵押登记手续;该幢写字

楼经评估实际变现价值为人民币360万元。(本题8分)

根据本例提供的事实,请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飞达公司请求攀宏公司偿还欠款人民币240万元是否有合法依据?请说明理由。

(2)如果以攀宏公司用于抵押的写字楼变现支付在上设定的担保债权,飞达公司是否可以从中获得补偿?为什么?

(3)如果攀宏公司和飞达公司不能通过调解方式解决本案,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

甲公司与乙公司于某年2月5日订立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规定:乙公司向甲公司交付2000吨马口铁,交货时间为同年5月20日,每吨

价为1000元,总价款为200万元,交货地点是甲公司所在地仓库。合同

还规定,合同生效后的10日内,甲公司应向乙公司预付10万元。若乙

公司违约,将向甲公司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比例为未履行部分的7%。

合同订立后,甲公司依约向乙公司预付了10万元。甲公司还在合同订立后的4月8日与某市茂祥物资公司订立了一份销售2000吨马口铁的

合同。合同约定,马口铁每吨价格为1200元,交货时间为同年6月10

日,每迟交付一天,则支付总价款1%的违约金。

直至同年5月20日,乙公司未交付合同项下的货物。后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函称,若乙公司能够在5月30日前交付货物,则仍视其履行合同,

否则将解除合同。乙公司未作答复。至5月30日,乙公司仍未交付货物。

甲公司无奈派员四处联络,终于在6月20日以当时的市场价格购买到

2000吨马口铁,该批马口铁每吨价格为1300元,并于该日将该批货物

交付给茂祥物资公司。

同年7月20日,乙公司来向甲公司交货,甲公司拒收。乙公司认为甲公司违约,双方发生纠纷,乙公司遂向甲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

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甲公司接到甲地人民法院送达的起诉状副本后,

向该人民法院提起反诉,要求法院判令乙公司双倍返回定金20万元,支

付违约金14万元,并代甲公司向某市物资公司要求支付违约金24万元,

并赔偿利润损失40万元。

请从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出发,对本案予以评判。

(二)同泰公司通过招标购买A设备的主要过程及交易执行情况如下:

1.同泰公司于5月26日向全国几家大的A设备供货商发出关于以招标方式购买A设备的信息,并对A设备的基本性能、质量、技术标准和供货时间作了原则性要

求。

2.康华公司和其他几家供货商家于7月15日参加了关于同泰公司购买A设备的招标会,并于当日投标。康华公司所投标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1)向同泰公司提供A设备3台,每台价格64万元。

所提供设备的产地、规格、质量、性能及主要技术参数。

(2)康华公司可以于8月10日前一次将3台A设备运到同泰公司所在地。

同泰公司开箱验货后认为符合要求,则当即一次性支付80%的货款。

剩余20%的货款在同泰公司试用设备期满后,于8月25日一次性结清。

(3)任何一方违约均按总标的15%支付违约金。

若康华公司中标后因未能按期供货而给同泰公司造成损失的,每日按供货总标的5%支付赔偿金。

3、7月22日康华公司收到中标通知,同泰公司希望康华公司如期履行标书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4、8月10日康华公司将两台设备运往同泰公司,同泰公司按实收设备价格的80%开出银行汇票支付货款,康华公司提出应该按3台设备价格的80%支付,同泰公司予以拒绝。

5、8月13日康华公司将剩余1台A设备运往同泰公司,并要求同泰公司一次结算所有余款,并由同泰公司负担设备的运费。

6、同泰公司认为康华公司关于付清设备款的要求不合理,至于运费问题因事先标书中未说明由哪一方负担,可以协商。

7、全部设备使用合格后,同泰公司于8月25日补付3台设备20%余款时,要求康华公司同时向同泰公司支付因延期交货的违约金。康华公司认为同泰公司属无理要求,康华公司虽有一台设备延期交货,但未给同泰公司造成任何损失。

问:

1.在本合同订立过程中,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分别在什么时间生效,要约人、

承诺人分别是哪一方?

2、8月10日同泰公司拒绝康华公司的要求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8月13日同泰公司再次拒绝康华公司的要求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4、同泰公司要求康华公司支付违约金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5、运费应由哪一方负担?

四、综合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一)甲公司与乙袜厂于2003年4月6日签订一份丝袜供应合同。合同规

定:乙厂向甲公司供应丝袜20000双,总价人民币37200元(每双1.86元),

同年4月29日交货,货到付款。合同有效期到同年4月30日止。5月7日,乙

厂送交甲公司20000双丝袜。甲公司以交货已过合同有效期为由拒收货物。经乙

厂一再要求,甲公司允许暂存放门市部。次日甲公司销售人员因不明情况,将丝

袜售出5000双,其余的还在库里。同年10月间,乙厂派人前来收取货款。甲公

司拒绝。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乙厂逾期一周交货,故甲公司据此可单方解除合同。

2、甲公司应乙的要求允许丝袜暂存放其门市部,应视为同意接收货物,故

甲公司应承担付款义务。

3、甲公司应乙的要求允许丝袜暂存放其门市部,应视为双方订立保管合同,

原买卖合同解除。

4、甲公司销售人员将丝袜售出,应视为有效代理行为,故甲公司应向乙支付该5000双丝袜的货款。

5、甲公司销售人员将丝袜售出,应视为有效代理行为,故甲公司应向乙支付全部丝袜的货款。

(三)2000年10月20日,唐某用自己多年积蓄8万元,又向朋友华某借款6000元,开办家用电器批发部。因没有营业场所,唐某决定租用刘临街面房屋三间,双方经协商,签订了租赁合同一份。合同约定租期三年,至2003年12月31日,租金每月400元,唐某先付半年租金2400元,然后一年一付。合同签订后,唐某即开办了兴隆家电批发部,2002年7月,刘某的儿子结婚需要购买家用电器,在唐某的兴隆家电批发部购买了电视机、电冰箱、VCD机各一台,总价值7500余元。当时刘对唐某说,儿子结婚花销很大,这笔钱等年终办完喜事再说,唐某答应。2002年11月,唐某决定用这几年开家电批发赚的钱南下广州作生意,临行前找来朋友华某,对华某说了刘某欠其钱7500元的事,并说如果华将钱要回,即全部充作债款6000元,余款作为利息。并写了一个字据。2002年12月5日,华某找到刘某要款,刘某当即表示反对,并说唐某尚有一年半的房租7200元未交,他准备用购买家电的钱充抵唐某的房租。华某则说:那是你和唐某的事,与我无关,双方发生了争执。华某经多次催要,刘某均置之不理。最后,华某诉至法院。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1、唐某将其向刘收取货款的权利转让给华某有效。

12、在本案中,刘某无权将其欠唐某的货款与唐某欠其租金就相同数额部分进行抵销。

13、刘某有权主张抵销7200元,然后有义务向华某支付余款300元。

14、刘某应向华某支付7500元。至于唐某欠其7200元房租,应另案处理。

(四)2003年6月,某城市大型商厦(甲方)与外地一鞋厂(乙方)签订了一份旅游鞋购销合同。合同规定:"由乙方向甲方提供牛皮旅游鞋1千双。交货日期为10月1日,价格为每双78元,由乙方代办托运手续。"合同订立后,乙方加紧赶制出真皮旅游鞋1千双,在准备托运前,接到市体委的通知,因为本市要召开职工运动会,急需500双旅游鞋作为奖品,该鞋厂遂将欲托运的500双旅游鞋卖给本市体委,为了在10月1日前交货,乙方因时间紧迫,遂将500双仿皮旅游鞋和500双真皮旅游鞋一起办理托运手续运往甲方。谁知火车在托运途中失火。甲方得知后派人赶往现场,发现该批鞋烧毁严重,并且发现其中的旅游鞋有一半是仿皮的,遂拒收全部货物,拒绝付款,并要求乙方承担违约责任。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5、本案中500双真皮鞋的损失应由甲方承担,并由甲向承运部门索赔。

16、本案中500双仿皮鞋的损失应由乙方承担,并由乙向承运部门索赔。

17、本案中500双仿皮鞋的损失应由甲方承担,并由甲向承运部门索赔,但甲可向乙追究违约责任。

18、本案中乙属于根本违约,甲有权解除合同,拒绝收货,并追究乙的违约责任。

(五)2001年8月初,将自己所有的4间房屋租给魏某使用,租期2年,

每月租金400元。2002年1月,程某因妻子生病住院,花去人民币3万余元,在妻子住院前,程某曾向其好友丁某借款2万元。2002年7月,程某因妻子又要住院,自己无力支付医药费,遂决定将租给魏某的4间房屋卖给丁某。双方在协商中,程某提出因其常常得到丁某帮助,特别是在妻子住院时丁某凑齐2万元借给他,未要求利息,因此决定将房屋以较为优惠的价格(假设市场价格为5万元)4万元卖给丁某,同年8月10日双方到房屋管理部门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几天后,丁某找到魏某,要求魏某腾出所租房屋,魏某不同意,并提出自己愿以同等价格4万元购买该房屋,于是双方发生争执。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9、魏某可以以出租人程某未事先通知卖房,侵犯其优先购买权为由而主张买卖合同无效。

20、若魏某行使优先购买权,他有权以4万元的价格购买该房屋。

21、若魏某不行优先购买权,丁某有权要求魏某立即搬出房屋。

(六)南京市某商业大楼(甲方)欲购原装松下彩电,但无外贸经营权,遂委托某外贸公司(乙方)办理。双方约定:甲委托乙办理进口原装松下彩电事宜;在乙与日方成交后,由其通知甲方直接向第三人支付价款;乙为此收取合同标的总额1%的报酬。不久,乙与日本某株式会社(丙方)签订了一份松下21英寸彩电的购销合同,约定:由丙向乙提供原装松下彩电5000台,货款总值为人民币2000万元;交货条件为CIF南京港;乙方在收到电视机后立即支付价金。此后,丙按约定的时间向乙交货。乙收货后,立即通知甲方履行下列义务:(1)向丙支付价款;(2)向自己支付报酬;(3)到指定地点提货。甲接通知后,向乙支付了约定的报酬20万元人民币,并提走了电视机,却未向丙支付价金。丙在迟迟未收到货款的情况下,遂来电要求乙支付价金并承担迟延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乙则宣称;它是受甲的委托并为甲的利益而与丙方签订合同的,根据自己与甲之间的委托代理进口合同规定,自己不承担支付价金的义务,因此自己对于违约并无责任可言,现只能要求甲支付价金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此时,甲也提出彩电不是原装产品,要求乙退货并退还已付酬金20万元。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22、在甲拒付货款的情况下,乙应向丙付款并承担违约责任。

23、在甲拒付货款的情况下,乙只要向丙披露委托人甲,则丙应直接向甲索取货款。

24、设该批彩电属于原装松下产品,丙有权要求甲支付货款并承担违约责任。

25、设经查该批彩电非原装产品,甲有权拒付货款,并追究乙和丙的违约责任。

(一)中国的一个有出口贸易权的企业,准备出口一批畜牧产品,经联系找到一家法国公司。双方协商后,签订了合同。以后,法方在电传合同书时,要求签订确认书。中方在法方尚未签署确认书时即将货物发出,法方收到货物后,并未按合同书写明的要求付款。中方决定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

问:1、本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

1、本争议应当如何解决?

答:1、该合同已成立。虽有需签订确认书的合同,但签订确认书的要求必须在要约时即提出,法方至合同签订后才提出,应认定合同已经成立。

2、中方发货是正常履行合同的行为,法方应承担违约责任。

(一)2000年9月,某油漆厂与某建筑工程队签订一份油漆买卖合同。合同规定:油漆厂向建筑工程队供给不同批号和颜色的油漆4000桶,总金额为10

万元;油漆厂于10月20日前送货给建筑工程队,建筑工程队在收货后15天内

付清货款。此外,合同还对产品质量、验收方法、包装和运输方式等条款作了规

定。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油漆厂要求建筑工程队提供担保,工程队遂将一辆价

值30万元的水泥搅拌车抵押给油漆厂,并在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了抵押

登记手续。10月15日,建筑工程队收到油漆厂送来的油漆后,立即向油漆厂出

具了收到油漆4000桶的收条,并且注明总金额为10万元(实收油漆数均已扣除

损耗数)。之后,建筑工程队仅于10月28日付给油漆厂货款3万元,余额7万

元未付。同时,建筑工程队所收油漆全部委托给该市某贸易公司销售,该公司以

建筑工程队尚欠自己货款12万元,其油漆又不足抵偿其损失为由,对建筑工程

队委托销售的全部油漆予以留置。油漆厂对这笔货款整整追索一年未果,遂打算

变卖工程队的水泥搅拌车还债。此时油漆厂才发现工程队在抵押搅拌车后,又将

该车质押给某银行用于20万元的贷款作担保。该车不仅已经交付,而且因工程

队没有清偿银行贷款,银行也正准备拍卖该车受偿。油漆厂立即诉至法院,要求

建筑工程队支付其所欠货款并赔偿银行利息损失。建筑工程队则辩称:我方所收

的油漆已被某贸易公司留置,油漆厂应向某贸易公司索款,我方不承担付款责任。

经法院查明,某市建筑工程队虽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并无经营油漆的经

营范围。

问:1、如果油漆厂在不知道建筑工程队超范围经营的情况下,与其订立油漆买卖合同,

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2、某贸易公司能否对该批油漆行使留置权?为什么?

3、如果建筑工程队与某贸易公司的债务发生抵销,油漆厂能否行使撤销权?

为什么?

4、工程队在水泥搅拌车上设立的抵押权和质押权是否有效?为什么?应当

怎样实现抵押权和质押权?

5、本案应如何处理?

答:1、如果油漆厂在不知道建筑工程队超范围经营的情况下与其订立油漆

买卖合同,合同有效。原因有二:其一,《合同法》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

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故合同成立有效;其二,《合同法解释》规定,当

事人超越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

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本案中,油漆厂在不知情的

情况下,与建筑工程队订立合同,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建筑工程队所订合同超越

的范围,不属于法律特别限制的经营范围,所以也不影响该合同的效力。

2、某贸易公司不能对该批油漆行使留置权。留置权的构成要件中明确规定,

债权与财产的占有存在牵连关系,是依照合同约定进行的。本案中,建筑工程队

欠某贸易公司的货款与贸易公司占有建筑工程队的油漆是两个不同的债务关系,

发生在两个合同中,不能构成留置权。

3、如果建筑工程队与某贸易公司的债务发生抵销,油漆厂不能行使撤销权。

因为此情形不属于撤销权行使的情形。《合同法》规定的撤销权行使情形有:因

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务人以明显不

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情的。

4、工程队在水泥搅拌车上设立的抵押权和质押权都是有效的。因为企业的

设备和动产抵押属于法定登记抵押,工程队以自己的财产作抵押,并且办理了抵

押登记手续,抵押是有效的;质押合同自质物交付时生效,工程队的水泥搅拌车

已经交付,所以质押也是有效的。法律规定,同一财产法定登记的抵押权与质权

并存时,抵押权人优先于质权人受偿。所以该车的变卖款应当先由油漆厂受偿,

尚有多余的部分,由银行受偿。

5、本案为三个合同的纠纷,一为油漆厂与建筑工程队的买卖合同纠纷,二

为建筑工程队与贸易公司的委托销售合同纠纷,三为建筑工程队与银行的贷款纠

纷。第一份合同中,油漆厂已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数量、及质量要求将货物交给

建筑工程队,油漆厂不存在违约,而建筑工程队未在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内全额

支付货款,已构成违约,应向油漆厂承担继续履行和赔偿损失的违约责任,即将

剩余的7万元款项及违约期间发生的利息支付给油漆厂,如其不清偿,油漆厂可

以将工程队抵押的水泥搅拌车拍卖后用以偿债。第二份合同可以通过抵销的方式

解决,也可通过继续履行等方式解决,建筑工程队与贸易公司均已发生违约,应

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在第三份合同中,建筑工程队因拖欠贷款也已违约,

应当立即清偿贷款、支付利息并承担违约责任;银行也可以用水泥搅拌车清偿油

漆厂的债务后的余额受偿。

2.甲公司与乙厂签订合同,委托乙厂生产一批机器设备。在交货日前,乙厂

厂长听说甲公司财务状况恶化,银行已停止向其贷款。为避免甲公司无力支付货

款,乙厂决定停止为甲公司生产机器设备。甲公司遂向乙厂进行交涉。

要求:

根据上述情况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乙厂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乙厂中止履行合同应承担什么义

务?

(2)如乙厂中止履行合同是合法的,乙厂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

(3)如乙厂中止履行合同是不合法的,乙厂应承担什么责任?

2.答案:

(1)乙厂在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对方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约能力时[或:经营(财务)状况恶化,无力付款;或:无法履行合同;或:无力偿还贷款],可以中止履行合同。(1分)

乙厂中止履行合同应承担通知义务[或:应通知甲公司;或:负有举证责任]

(1分)

(2)(如乙厂中止履行合同是合法的,)当甲公司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或:合理期限内仍无力偿还;或:未改善财务状况] (1分)

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时,乙厂可解除合同。(1分)

(3)(如乙厂中止履行合同是不合法的,)乙厂应承担违约责任[或:赔偿责任;或:赔偿经济损失;或:支付违约金]。(1分) A市甲公司因转产致使一台价值1200万元的精密机床闲置。6月1日,甲

公司与B市乙公司签订了一份机床转让合同。合同约定:精密机床作价1 000万元,甲公司于6月30日前交货,交货地点在乙公司位于C市的生产车间;乙公司在收货后15日内付清货款;若甲公司的精密机床有质量问题,应按合同总价款的30%向乙公司交付违约金。

在交货日前,甲公司发现乙公司经营状况严重恶化,遂通知乙公司中止履行合同并要求乙公司提供担保。乙公司请丙企业为其提供保证。6月20日,甲公司与丙企业签订保证合同,合同未就保证方式和保证范围作出约定。6月21日,乙公司还以公司董事长王某的一祖传古董(估价为100万元)为甲公司设定质押担保,双方签订了质押合同,并于6月22日将该古董交付于甲公司。

其后,甲公司如约交付了机床,但乙公司未能如约清偿货款。甲公司因此直接要求丙企业履行清偿货款的保证责任。再企业主张:甲公司应先行实现质权,对未获实现的债权再请求丙企业履行清偿责任。双方因此争执不下。后为防止纠纷扩大化,甲公司只好先通过拍卖古董实现质权,再请求丙企业清偿剩余获实现的货款债权,丙企业履行了清偿义务。

随后,在机床使用过程中,乙公司发现机床质量存有问题,与合同的约定严重不符,致使乙公司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并给其造成损失100万元。乙公司遂向C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合同,返还货款,并由甲公司按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300万元。甲公司在答辩中请求人民法院减少违约金数额。

要求:根据上述情况与《合同法》、《担保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甲公司于交货日前通知乙公司中止履行合同的做法,属于行使什么权利?

(2)在丙企业与甲公司签订的保证合同中,丙企业应承担何种方式的保证责任?

(3)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的质押合同何时生效?简要说明理由。

(4)丙企业关于甲公司应先行实现质权的主张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简要说明

理由。

(5)乙公司就合同纠纷向C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6)人民法院是否应该支持甲公司减少违约金数额的请求?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不安抗辩权。

(2)连带责任保证。[或:连带保证责任;或:连带清偿责任;或:连带责任方式的保证责任]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3)6月22日。[或:乙公司将质押物移交甲公司时生效]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动产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

[或:动产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

(4)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或:质押担保先于保证责任实现;或:质押优先于保证]

(5)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或:可以由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6)应支持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适当减少。本案中,合同约定的违约金为300万元,甲公司的违约行为给乙公司造成的损失仅为100万元,故甲公司的诉讼请求应得到法院支持。

[或: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适当减少。]

[或:本案中,合同约定的违约金为300万元,甲公司的违约行为给乙公司造成的损失仅为100万元,故甲公司的诉讼请求应得到法院支持。]

2、2003年9月,万方农贸公司与绿岛家禽养殖场签订合同,合同约定:绿岛家禽意大利养殖场在2004年1月向万方农贸公司供应1万只家禽;万方农贸公司支付预付款10万元;如果有纠份,提交仲裁机构裁决。2003年10月,万方农贸公司按期支付预付款10万元。

2004年1月,因当地发生禽流感,绿岛家禽养殖场的家禽被全数扑杀。万方农贸公司闻讯后通知绿岛家禽养殖场解除合同,要求对方返还预付款并承担违约责任。绿岛空禽养殖场认为:造成不能履行合同的原因是不可抗力所致,而非主观过错,不应承担违约责任;至于预付款,由于是万方农贸瓮首先提出解除合同的,故无权要求返还。

万方农贸公司无奈,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要求:

根据上述情况和合同、仲裁、诉讼等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万方农贸公司是否有权解除合同?简要说明理由

(2)绿岛家禽养殖场可否免除不能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简要说明理由

(3)绿岛家禽养殖场是否应返还万方农贸公司预付款?简要说明理由。

(4)如绿岛家禽养殖场不服仲裁决而向法院起诉,法院应否受理?简要说明理由。

(5)如万方农贸公司不经仲裁而直接向法院起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有权解除。根据合同法规定,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一方可以解除合同。本案中因禽流感致家禽全部被扑杀即属于不可抗力。

(2)可以免除。因不可抗力而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

(3)应当返还。预付款不同于定金,给付定金的一方违约的,可以要求对方返还定金或用定金折抵有关款项。

(4)法院不应受理。我国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原则,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法院不予受理。

(5)不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仲协议的,只能由仲裁机构审理,法院不能受理当事人的起诉。

【案例2】

南方工业公司与国华机械厂签订合同,约定由国华机械厂为南方工业公司生产10台符合一定标准的机床;并约定南方工业公司预付货款3万元,机床安装使用后,如无质量问题,再支付其余货款;同时双方签订仲裁协议,约定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生纠纷,则向某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南方工业公司将机床安装投入生产后,加工的产品废品率大大超过合同规定标准。经检查,产生废品的原因是机床的一个重要参数不合格,国华机械厂多次派人对机床进行修理,仍不能达到合格标准。为此给南方工业公司造成5万元的经济损失。

南方工业公司遂通知国华机械厂解除合同,要求退回机床并返还预付款,同时要求赔偿其经济损失5万元,国华机械厂拒绝了南方工业公司的要求。南方工业公司认为合同已经解除,仲裁协议也随之失效,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后,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开庭前,国华机械厂向法院提交了与南方工业公司的仲裁协议,法院裁定驳回起诉。

根据上述情况和《合同法》等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南方工业公司解除其与国华机械厂合同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2)南方工业公司要求退回机床、返还预付款并赔偿5万元经济损失是否合法?为什么?

(3)南方工业公司认为合同解除,仲裁协议也随之失效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4)法院裁定驳回起诉是否合法?为什么?

【案例2答案】

(1)南方工业公司解除其与国华机械厂合同的行为合法。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债务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在本题中,国华机械厂虽多次派人修理机床,仍不能使交付的机床达到合格标准,因此,南方工业公司可以通知解除与国华机械厂的合同。

(2)南方工业公司要求退回机床、返还预付款并赔偿5万元经济损失合法。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解除后,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3)南方工业公司认为合同解除,仲裁协议也随之失效的观点不正确。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4)法院裁定驳回起诉合法。法律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

2.2001年3月10日,万宁公司与兴隆啤酒厂签订了买卖啤酒的合同。合同约定:万宁公司在4月30日前支付2万元预付款:兴隆啤酒厂在7月10日交货。

4月5日,兴隆啤酒厂突发火灾,设备、原料大部分被烧毁,严重影响了履行债务的能力。万宁公司闻讯后,认为兴隆啤酒厂极有可能丧失履行合同的能力,于是通知兴隆啤酒厂中止履行合同,不再支付预付款,后经兴隆啤酒厂交涉,万宁公司同意由振明公司为兴隆啤酒厂作一般保证,万宁公司按期向兴隆啤酒厂支付预付款,合同仍继续履行。

7月10日,兴隆啤酒厂未交货。万宁公司要求兴隆啤酒厂返还预付款,赔偿万宁公司经济损失。兴隆啤酒厂拒绝了万宁公司的要求。随后,万宁公司要求振明公司承担保证责任,但振明公司也拒绝了万宁公司的要求。

8月25日,在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万宁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兴隆啤酒厂和振明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经法院查明,由于兴隆啤酒厂违约,万宁公司除2万元预付款没有收回外,还发生经济损失3万元;法院同时查明,万宁公司尚欠兴隆啤酒厂设备款5万元。在法院调解下,双方同意将债务相互抵销。

要求:根据《合同法》、《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万宁公司单方面通知兴隆啤酒厂中止履行合同是否违反法律规定?说明理由。

(2)振明公司拒绝万宁公司要求其为兴隆啤酒厂承担保证责任的要求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3)万宁公司与兴隆啤酒厂的债务能否相互抵销?说明理由。

答:(1)万宁公司单方面通知兴隆啤酒厂中止履行合同合法。因为,《合同法》规定,双务合同成立后,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明对方不能履行债务或者有不能履行债务的可能时,在对方没有履行或者没有提供担保之前,有权中止履行合同义务。兴隆啤酒厂突发火灾,设备、原料大部分被烧毁,严重影响了履行债务的能力。因此,万宁公司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

(2)振明公司拒绝万宁公司要求其为兴隆啤酒厂承担保证责任的要求符合法律规定。依据《担保法》的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的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示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

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所以,万宁公司应先找兴隆啤酒厂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

(3)万宁公司与兴隆啤酒厂的债务可以相互抵销。因为,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当事人互负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

甲企业委托乙企业为其生产一批通用机械配件,双方约定4月1日交货,验货合格后10日内甲企业支付货款。2月1 日,乙企业有确切证据得知甲企业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已丧失履行债务能力,遂停止为其生产配件,并与甲企业交涉,要求其在一个月内提供担保,否则无法继续履行合同。3月25日,乙企业在甲企业仍未恢复履行债务能力且未提供合同担保的情况下,通知与其

解除合同。要求回答:

(1)乙企业单方中止履行合同并要求甲企业提供担保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2)乙企业单方解除合同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案:

(1)合法。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根据先履行抗辩权或不安抗辩权),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可以中止履行合同。

(2)合法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一个月)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终止)合同。

1.上海东方建材公司向上海君开木地板公司发出传真订货,该传真列明了木地板的型号、数量、质量、供货时间、交货方式等,并要求上海君开木地板公司在10日内报价。上海君开木地板公司接受上海东方建材公司发出传真列明的条件并按期报价,亦要求上海东方建材公司在10日内回复;上海东方建材公司按期复电同意其价格,并要求签订书面合同。上海君开木地板公司在未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况下按上海东方建材公司提出的条件发货,上海东方建材公司收货后未提出异议,亦未付货款。后因市场情况发生变化,该货物的价格下降。上海东方建材公司遂向上海君开木地板公司提出,由于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买卖关系不能成立,故上海君开木地板公司应尽快取回货物。上海君开木地板公司不同意上海东方建材公司的意见,要求其偿付货款。随后,上海君开木地板公司发现上海东方建材公司放弃其对下属一家子公司的到期债权,并向另一家子公司无偿转让财产,可能使自己的货款无法得到清偿,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1)试述上海东方建材公司传真订货、上海君开木地板公司报价、上海东方建材公司回复报价行为的法律性质。

(2)本案中的买卖合同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3)对上海东方建材公司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上海君开木地板公司可向人民法院提出何种权利请求,以保护其利益不受侵害?对上海君开木地板公司行使该权利的期限,法律有何规定?

答案:(1)上海东方建材公司传真订货行为的性质属于要约邀请,不具有要约的性质。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上海君开木地板公司报价行为的性质属于要约。有效的要约要具备两个条件:内容具体确定;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本案中,上海君开木地板公司的报价因同意上海东方建材公司传真中的其他条件,并通过报价使合同条款内容具体确定,约定回复日期则表明其将受报价的约束,已具备要约的全部要件。上海东方建材公司回复报价行为的性质属于承诺。因其内容与要约一致,且于承诺期内作出。

(2)买卖合同依法成立。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本案中,虽然双方未按约定签订书面合同,但上海君开木地板公司已实际履行合同义务,上海东方建材公司亦接受,未及时提出异议,故合同成立。

(3)上海君开木地板公司可向人民法院提出行使撤销权的请求,撤销上海东方建材公

司的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对撤销权的时效,《合同法》规定,撤销权应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未行使撤销权的,该权利消灭。

3.张山和李世口头约定了一份购销合同,张山向李世购买10万瓶劣质酒,货款为20万元,交款提货,并约定李世须加贴名牌商标“五粮液”,以便张山冒充五粮液名酒出售。在合同履行时,张山借口手头一时紧,只付了10万元即提走了全部货物。李世一再催讨无效,遂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张山如数支付拖欠的货款。

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该购销合同是否有效?理由何在?

(2)双方各自返还财物给对方,是否可以?为什么?

(3)人民法院在审理该案时,应如何处理双方的经济责任?

(4)该购销合同若为无效,其无效应从何时开始?

答案:(1)该购销合同为无效合同。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凡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是无效合同。本案中的双方当事人约定以劣质酒冒充五粮液名酒的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而且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所以,应确认为无效合同。

(2)在本案处理中,不能采取各自返还对方财物的方法,因为双方订约时都是恶意,不仅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且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3)人民法院在审理该案时,应当追缴10万瓶劣质酒和李世的10万元以及张山尚未支付的10万元货款。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4)该无效的合同,从其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五、综合题

1.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明确规定,其法定代表人孙某对外签订合同的最高限额为200万元。2002年4月1日,孙某在一次商品交易会上,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代表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与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250万元的买卖合同,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并不知道孙某违反了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的内部规定。按照买卖合同的约定,由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在2002年6月5日前向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提供货物,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在收到货物后的10天内支付货款250万元。

2002年6月1日,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全部货物的生产。6月2日,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有确切证据得知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的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可能无力支付250万元的货款。6月5日,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要求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提交货物,遭到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的拒绝,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要求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提供担保。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以自己的厂房作为抵押,担保的价值为100万元;同时,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请求上海偌大韵有限公司为保证人,上海偌大韵有限公司担保的价值为150万元。

6月20日,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签订了抵押合同。双方在抵押合同中约定,如果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不能支付到期货款,则该厂房的所有权直接归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所有。6月22日,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办理了抵押物的登记手续。6月30日,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与上海偌大韵有限公司签订了保证合同。双方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上海偌大韵有限公司的保证方式为连带保证,但双方未约定保证期间和保证担保的范围。

7月1日,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向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提交了全部货物。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接到货物后,对标的物的数量和质量未提出异议,但由于经营状况不佳,7月10日(支付货款的最后期限)无力支付货款。7月12日,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向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要求行使抵押权,发现该厂房已经被政府有关部门征用,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由此获得补偿金80万元。在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的要求下,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将80万元的补偿金全额支付给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2003年6月1日,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要求上海偌大韵有限公司承担保证责任,支付其担保的150万元,上海偌大韵有限公司表示拒绝。于是,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请求人民法院判定上海偌大韵有限公司履行保证责任。

问:(1)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2)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在2002年6月5日是否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为什么?

(3)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签订的抵押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4)在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上海偌大韵有限公司的保证合同中,上海偌大韵有限公司的保证期间是什么?

(5)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是否有权要求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交付80万元的补偿金?为什么?

(6)上海偌大韵有限公司拒绝履行保证责任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案:(1)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有效。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包括担保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合同成立有效。在本案中,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并不知道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孙某超越了内部权限,因此,孙某的代表行为有效,买卖合同成立有效。

(2)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有权在6月5日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合同。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的,可以中止履行,要求对方提供担保。

(3)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签订的抵押合同有效,但双方在抵押

合同中“如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不能支付到期货款,该厂房的所有权直接归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所有”的约定无效。根据《担保法》的规定,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在合同中不得约定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抵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但是,该约定内容的无效不影响抵押合同其他部分内容的效力。

(4)根据《担保法》的有关规定,保证人上海偌大韵有限公司与债权人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在本案中,主债务的履行期届满之日为7月10日,所以,保证人上海偌大韵有限公司的保证期间为2002年7月11日~2003年2月10日。

(5)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有权要求上海萨拉那有限公司交付80万元的补偿金。根据《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在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者被征用的情况下,抵押权人可以就该抵押物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优先受偿。

(6)上海偌大韵有限公司拒绝履行保证责任的理由成立。根据《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或者法律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申请裁定的(适用于一般保证),或者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适用于连带保证),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在本案中,上海偌大韵有限公司的保证期间为2002年7月11日~2003年2月10日。债权人上海维蒂斯有限公司直到2003年6月1日才要求保证人上海偌大韵有限公司承担保证责任,已经超出了保证期间,所以,上海偌大韵有限公司的保证责任免除。

2.2002年12月,A公司与B公司订立一份买卖合同,A公司为卖方,B公司为买方。合同的标的额为100万元。请根据以下所述情形,分别回答问题:

(1)如果合同约定B公司向A公司预付5万元定金。合同订立后,B公司按约向A公司支付了5万元定金。事后,B公司发现A公司根本无货可供,B公司在什么期限内可采取何种措施?本案应如何处理?

(2)如果A公司与B公司的买卖合同订立后,A公司与C公司签订保证合同,由C公司为B公司的付款承担保证责任。那么,在该保证合同中,C公司应承担何种保证责任?如果A、B公司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为走私货物,C公司为B公司担保时知道该情形。该批走私货物后被有关部门查处,决定没收A、B公司的非法所得100万元及货物。但是,B公司的部分货物已处理,货款也挪作他用,尚有30万元无力清偿。该保证合同是否有效?保证人应如何承担民事责任?

(3)如果A公司与B公司订立的买卖合同约定货到后5日内付款。A公司在合同订立后,发现B公司有转移财产、抽逃资金的行为,那么,A公司可行使何种权利,并是否有权解除合同?

(4)如果说A公司向B公司发货后,A公司正在进行分立,而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已到,则B公司可采取什么方式履行付款义务,终止该合同关系?合同订立后,A公司能否借其分立的事由单方提出解除合同?

(5)如果A公司与B公司的买卖合同订立后,B公司以其房屋作抵押与A公司签订了房屋抵押合同,房屋价值为100万元,双方当事人在书面合同上签字盖章,并依法办理了抵押物登记。后该房屋失火被毁,B公司从保险公司获得全额赔偿。那么,A公司是否享有抵押权?金额为多少?

(6)如果A公司与B公司的买卖合同约定,由C公司负责将A公司的货物运送至B公司,A公司将出卖的货物交给C公司后,货物发生丢失,则其责任应由谁承担?

答案:(1)B公司可以受欺诈为由,在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事由之日起1年内,向法院申请撤销该合同。合同撤销后,合同无效,A公司应返还B公司已交付的5万元定金及其占用期间的利息,并赔偿因欺诈行为给B公司造成的损失。

(2)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保证合同未作约定的,保证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该保证合同无效,因主合同的标的物为走私货物,合同内容违法,故为无效合同。主合同无效,保证合同也无效,保证人C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为债务人B不能清偿部分的1/3,即10万元赔偿责任。《担保法解释》规定,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的,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1/3。在本案中,C公司为B公司担保时,已经知道主合同的标的物为走私货物,说明担保人C有过错,所以,应承担民事责任。

(3)A公司在获取确切证据证明B公司的行为后,可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合同的履行,并应及时通知B公司提供适当担保。若B公司提供了适当的担保,则合同应恢复履行;若B公司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则A公司可以解除合同。

(4)如果A公司分立,则B公司可采取提存的方式履行付款义务,终止合同。如果A 公司的经理发生变动,A公司不得借故解除合同。《合同法》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义务。

(5)抵押合同合法有效,A公司享有抵押权,其权利范围为B公司房屋所获赔偿的100万元。《担保法》规定,在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者被征用的情况下,抵押权人可以就该抵押物的保证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优先受偿。所以,A公司在抵押物灭失后,依然可从B公司获得的赔偿金中受偿。

(6)A公司向C公司交付货物后发生的丢失责任,即货物的风险责任,应由B公司承担。《合同法》规定,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承担。在该买卖合同中,A公司作为出卖人,向C公司交付了标的物后,风险责任即转移至买受人B公司,所以,B 公司应当承担责任。在B、C公司之间的货运合同中,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向收货人B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但承运人C公司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四、违约责任案

甲公司和乙公司于某年2月5日订立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规定:乙公司向甲公司交付2000吨马口铁,交货时间为同年5月20日,每吨价为1000元,总价款为200万元,交货地点是甲公司所在地仓库。合同还规定,合同生效后的10日内,甲公司应向乙公司预付定金10万元。若乙公司违约,将向甲公司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比例为未履行部分的7%。

合同订立后,甲公司依约向乙公司预付了10万元。甲公司还在合同订立后的4月8日与丙公司订立了一份销售2000吨马口铁的合同。合同约定,马口铁每吨价格为1200元,交货时间为同年6月10日,每迟交付一天,则支付总价款1%的违约金。

直至同年5月20日,乙公司未交付合同项下的货物。后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函称,若乙公司能够在同年5月30日前交付货物,则仍视为其履行合同,否则将解除合同。乙公司未做答复。至5月30日,乙公司仍未交付货物。甲公司无奈派员四处联络,终于在6月20日以当时的市场价格购买到2000吨马口铁,该批马口铁每吨价格为1100元,并于该日将该批货物交付给丙公司。甲公司依照与丙公司签订的合同向丙公司支付了违约金24万元。

同年7月20日,乙公司来向甲公司交货,甲公司拒收。乙公司认为甲公司违约,双方引发纠纷,甲公司遂向甲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乙公司接到甲地人民法院送达的起诉状副本后,向该人民法院提起反诉,要求法院判令乙公司双倍返还定金20万元,支付违约金14万元,并代甲公司向丙公司支付违约金24万元,并赔偿利润损失40万元。

请从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出发,对本案予以评判。

答案要点:

1、甲公司拒绝收货并解除合同的做法于法有据。

本案中,乙公司无正当理由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未履行合同义务,在被允许推迟履行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合同义务,符合合同法关于解除合同的法定情形。这种违约其实是根本性违约,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这是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之一,在这样的条件成就时,受害方有解除合同的权利。这种权利的行使只须向对方主张即可,无须经过人民法院或与对方协商。当然,如果乙公司对合同解除有异议的话,则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合同解除的效力。

2、乙公司提出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的主张不应得到支持。

因为,在该案中,乙公司违约在先,其合同交货时间为5月20日,但其实际交货时间为7月20日,超过了合同所约定的5月20日的期限,也超过了甲公司允许其推迟履行的期限,即5月30日,是一种严重违约的表现。乙公司不仅不能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相反,应当对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3、在甲公司的反诉主张中,可要求乙公司支付违约金14万元并返还10万元预付定金或者要求乙公司双倍返还定金20万元。

因为我国《合同法》规定,如果合同既有定金条款,又有违约金条款的,当事人可选择其中之一适用。

定金是由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为保证合同的履行,由一方向另一方给付一定数量的货币。定金的罚则是:定金接受一方违约,应双倍返还定金,定金给付一

方违约,则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而违约金是事先在合同中约定的,当违约事实出现后支付的金额。违约金最大的特征是补偿性。

本案中,甲公司若选择违约金条款,即要求乙公司支付14万元违约金,甲公司还有权要求乙公司返还预付定金原本10万元。

本案中,甲公司如选择定金制裁,则有权要求乙公司双倍返还定金20万元。

4、甲公司因乙公司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数额为44万元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利润损失是指可得利益的损失,是因违约行为的发生导致受害人丧失了合同如期履行所能得到的利润。它虽然不是实际损失,但是它是可以得到的利益的损失,如果没有违约行为的发生,就能够获得这笔财产利益。

首先,因乙公司违约,直接导致甲公司对丙公司违约,并向丙公司支付违约金24万元。

其次,因乙公司违约,甲公司为了履行与丙公司的合同义务,以当时的合理市场价格(每吨1100元)购入2000吨马口铁,甲公司为此多支付了价款20万元。本来如果乙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则甲公司可从与丙公司的合同中获得利润40万元,但现在有20万元的预期利润无法实现。

5、关于乙公司支付给甲公司的赔偿金问题

如甲公司选择的是14万元违约金制裁,则还可要求乙公司支付赔偿金30万元。根据合同法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所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本案中,乙公司还应向甲公司支付赔偿金44万元-14万元=30万元。

如果甲公司选择的是定金制裁,则还可以要求乙公司支付赔偿金34万元。因为,在定金的制裁中,是通过原本以外的10万元体现的,与44万元损失相比,之间的差额为34万元。

最后,甲公司从乙公司处得到的款项总计为54万元。

五、合同效力纠纷案

某幢面积为80平方米的街面房屋,产权归某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所有,原由该市城市建设环保局进行管理,后于1995年3月转为该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房地产总公司)管理。该房长期由逸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逸帆公司)租赁,每年办理一次租赁手续。

房地产总公司为了筹集资金以开发房地产,遂于1995年5月5日决定拍卖由本公司管理的包括上述房屋在内的共计30幢房屋。之后,该市政府明确通知房地产总公司,依照市政府颁布的《关于城区部分道路规划内须拆迁房屋禁止出让》文件的规定,包括本案所涉房屋在内的房屋属于城建规划内须拆迁的房屋范围,不能出让。房地产总公司在随后进行的拍卖中未对该幢房屋予以拍卖。

但是,到了5月18日,房地产总公司和奇影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奇影公司)在明知该幢房屋属于城建规划须拆迁房屋的情况下,为了各自私利,私下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在该合同上,没有写明该房屋的面积、结构、房屋交付期限。该房屋的产权人国有资产管理局也未在该合同上签章。同时,房地产总公司还要求奇影公司写下一份保证书,承诺“今后拆迁房屋,本公司不与城建、土地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局、房地产总公司发生扯皮等问题”。奇影公司于5月20日向房地产总公司交付了房价款35万元,并于5月27日在该市房地产交易所办理了房屋产权转移手续,领取了房屋产权证。

这时候,长期租赁此房屋的逸帆公司向房地产总公司申请优先购买权,并交付了现金。奇影公司不愿意将该房屋退回,遂引起了争议。

同年6月29日,该幢房屋前后左右的所有建筑物全部拆除,致使该房屋成为危房,逸帆公司不得不被迫中止租赁并迁出该房屋。

房地产总公司几次找奇影公司,要求其退出该房屋的产权证。奇影公司认为,其与房地产总公司签署的房屋买卖合同是有效的,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问题:

1、请分析房地产总公司和奇影公司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

2、如果奇影公司想通过诉讼方式解决争议,那么,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有管辖权的法院有哪些?

3、如果该份房屋买卖合同中规定:“若双方因本合同的订立、解释、履行、效力等发生争议,向该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解决”,那么,奇影公司如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是否应予以受理。

答案要点:

1、该房屋买卖合同是无效的。

根据《合同法》第53条的规定,无效合同的情形有: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合同当事人明知或者应当知道其行为会带来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却故意进行这种行为,以至于损害到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该合同为无效合同;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本身并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但当事人意图通过合同达到的目的,以及合同履行而引起的后果是违反法律的。具体情形有两种:一是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达到其掩盖的非法目的,二是当事人从事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内容上是违法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这是公共利益原则在合同法中的体现。公共利益是相对于个人利益而言的,包括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社会秩序、道德和善良风俗等。即使是法律上没有禁止性规定,也有可能归属于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只要能够证明合同存在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即为无效,至于行为人主观上如何是毋须考虑的。

在本案例中,房地产总公司和奇影公司明知其所签订的合同会损害到国家利益和第三人利益,却假借签订合同的形式实现各自的目的,同时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对于房地产总公司来说,无非是要以非房屋所有人的名义将房屋出售以谋取利益,而奇影公司希望以低价买进该即将拆迁的房屋,以待将来拆迁时提出高额赔偿的要求。这里的第三人即逸帆公司,作为长期租赁该房屋的承租人,在该房屋出卖时,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而房地产总公司无视其优先购买权,与奇影公司所签订的合同显然侵害了这种优先权利。由此可见,本合同符合上述无效条件的(2)、(3)、(4),为无效合同。

更为重要的是,本房屋买卖合同的出卖方没有出卖房屋的权利。因为这幢房屋产权属于该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由该房地产总公司进行管理。管理者在未得到授权时不能处分被管理者的财产。也就是说,该房屋的出卖方即房地产总公司没有订立房屋买卖合同的民事行为能力。

还有一点,合同的内容应当是确定的、具体的。但在房地产总公司和奇影公司的合同中,没有写明该房屋的面积、结构、房屋交付期限。没有写明这样的条款,就使得当事人在合同中所约定的事项缺乏客观上的可实现性。

综上所述,该合同是无效合同。

2、如果奇影公司想通过诉讼方式解决争议,可向该房屋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该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管辖属于专属管辖。管辖是解决法院的权限和分工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因为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3、奇影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话,人民法院不得受理。

在房地产总公司和奇影公司的合同中规定:“若双方因本合同的解释、履行、效力等发生争议,向该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解决。”这是仲裁协议的一种形式。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同意将彼此间已经发生或者将来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解决争议的意思表示。所谓仲裁是由仲裁委员会进行居中公断,以解决争议。仲裁协议的效力之一是,排除人民法院的管辖权。

这里有一个问题,即该份房屋买卖合同是无效的,那么该合同中关于仲裁的条款效力如何?仲裁协议的效力之二是,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它不因合同的变更、无效、解除和终止,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否,要看仲裁协

议本身是否具备仲裁协议的有效条件。

在该案中,签署仲裁协议的双方当事人都是有相应的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时,不存在任何欺诈和胁迫因素,该纠纷也是属于仲裁机构的受案范围。所以,该仲裁协议有效,它不因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而无效。

既然是有效的仲裁协议,就排除人民法院对该案的管辖权。本案的当事人只能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也无权受理。

评分表:

七、无效合同案

2001年3月24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联营合同。合同规定,甲公司向乙公司投入人民币100万元,联营期限为5年,由乙公司负责生产经营,无论盈亏乙公司每年要向甲公司支付投资利润10万元,5年联营期限届满时,乙公司要将甲公司的投资款一次性返还。合同还规定,如果因为本合同的订立、解释、履行、效力等发生争议,将由乙公司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解决。

在后来的联营过程中,第一年和第二年乙公司分别支付给甲公司投资利润人民币10万元。第三年开始乙公司由于经营状况不好,导致公司亏损,甲公司仍要求乙公司支付当年的人民币10万元的投资利润,但乙公司认为,既然是投资利润,我公司今年没有赢利,那也就谈不上支付投资的利润,故拒绝支付该笔款项,双方由此引发争议。假设乙公司在联营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因甲公司的100万元投资款所取得的收益是人民币35万元。

问:1、该合同的效力如何?为什么?

2、该合同的财产后果应如何处理?

3、如果本案中的当事人一方向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那么该仲裁机构是否应予以受理?

4、如果该合同中未规定有仲裁条款,如果甲公司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什么法院有管辖权?

答案要点:

1、本联营合同是无效合同。

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无效合同的法定情形有:(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八、劳动合同纠纷案

英文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的约定

英文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的约定 一、什么是不可抗力条款(Force Majeure Clause) 合同一经制定,合约双方都希望能够按照合同规定顺利履行合同。但是有时因情势变更,往往会出现一些出乎当事人意料的事情发生,而导致当事人无法履行合同。这种由于当事人所不能控制的事故而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即是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合同中关于这一事项的约定的条款就是不可抗力条款(Force Majeure Clause)[①]。该条款实际上也是一项免责条款。在合同签订后,不是由于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当事人所不能预见的、无法避免和无法预防的意外事故,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遭受意外事故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可以延期履行合同,另一方无权要求损害赔偿。“Force Majeure”一词来自于《法国民法典》第1148条,英文译为:“There is no occasion for damages where, in consequence of force majure or accident the debtor has been prevented from conveying or doing that to which he has obliged or has done what he was debarred from doing.”[②]《牛津法律词典》是这样解释的:“Irresistible compulsion or coercion. The phrase is used particularly in commercial contracts to describe events possibly affecting the contract and that are completely outside the parties’ control. Such events are normally listed in full to ensure their enforceability; their may be include *acts of God, fires, failure of suppliers or subcontractors to supply the suppliers under the agreement, and strikes and other labour disputes that interfere with the suppliers’ performance of an agreement. An express clause would normally excuse both delay and a total failure to perform the agreement.”[③] 二、不可抗力条款的基本内容 一般来说,不可抗力条款中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不可抗力发生的原因(种类); 2. 不可抗力发生后通知对方的期限、通知的方法以及应当提交的证明文件; 3. 不可抗力发生的免责事项及善后处理事项。 (一)不可抗力发生的原因(种类) 对于不可抗力条款,约定的越详细越好,有些合同,为了省事,往往只是笼统地规定“This contract is subject to force majeure clause”(合同根据不可抗力条款订定),这是相当粗糙的。因为对于什么是“不可抗力”,哪些情况属于不可抗力,不同的人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些情况对于处于不同法律地位的当事人来说,并不认为是不可抗力,所以不可抗力发生后,一旦有纠纷就会无所适从。 并非所有的意外事故都可以视为不可抗力而免除当事人的履行合同的义务,所以对于哪些事故足以构成不可抗力,从而免除当事人履行合同的义务,自然而然地就有必要加以明确的约

经济法案例分析合同法

案例分析 1. 甲向乙借款 20 万元做生意, 由丙提供价值 15 万元的房屋作抵押, 并订立了书面抵押 合同, 因办理登记手续费过高, 经乙同意未办理登记手续。 甲另外以自己的一辆价值 6万元 的“夏利”车质押给乙,双方订立了质押合同。乙认为车放在自己家附近不安全,决定仍放 在甲处。一年后,甲因亏损无力还债,乙要求行使抵押权和质权。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案中抵押合同是否有效?抵押权是否有效?为什么? (2)该案中质押合同是否有效?质押权是否有效?为什么? ( 3)该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2. 甲企业 ( 本题下称甲” )向乙 (本题下称”乙” )发出传真订货 , 该传真列明了货物的种 类、数量、质量、供货时间、交货方式等 ,并要求乙在10日内报价。乙接受甲发出传真列明 的条件并按期报价 ,亦要求甲在 10日内回复;甲按期复电同意其价格, 并要求签订书面合同。 乙在未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况下按甲提出的条件发货, 甲收货后未提出异议, 亦未付货款。 后 因市场发生遍化,该货物价格下降。 甲遂向乙提出,由于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买卖关系不 能成立,故乙应尽快取回货物。乙不同意甲的 意见,要求其偿付货款。随后,乙发现甲放 弃其对关联企业的到期债权, 并向其关联企业无偿转让财产, 可能使自己的货款无法得到清 偿,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试述甲传真订货、乙报价、甲回复报价行为的法律性质。 (2) 买卖合同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3) 对甲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乙可向人民法院提出何种权利请求,以 保护其利益不受侵害?对乙行使该权利的期限,法律有何规定? 3. 甲与乙订立了一份卖牛合同,合同约定甲向乙交付 5头牛,分别为牛 1、牛2、牛 3、 牛 4, 牛 5,总价款为 1 万元;乙向甲交付定金 3 千元,余下款项由乙在半年内付清。双方 还约定,在乙向甲付清牛款之前,甲保留该 5 头牛的所有权。 甲向乙 交付了该 5 头牛。 根据 1 被雷电击死,该损失由谁承担?为什么? 2 生下一头小牛,该小牛由谁享有所有权?为什么? 3 踢伤丙,丙花去医药费和误工损失共计 1 千元,该损失 应由谁承担? 为什么? (4) 设在牛款付清之前,乙与丁达成一项转让牛 4的合同,在向丁交付牛 4 之前,该 合同的效力如何?为什么? (5) 设在牛款付清之前,丁不知甲保留了此牛的所有权,乙与丁达成一项转让牛 4 的 合同,作价 2 千元且将牛 4 交付丁。丁能否据此取得该牛的所有权?为什么? (6) 设在牛款付清之前,乙将牛 5 租与戊,租期 3 个月,租金 200 元。该租赁协议是 否有效? 租金应如何处理? 7)合同中的定金条款效力如何?为什么? 4、赵某孤身一人,因外出打工,将一祖传古董交由邻居钱某保管。钱某因结婚用钱, 情急之下谎称该古董为自己所有, 卖给了古董收藏商孙某, 得款 10000元。 孙某因资金周转 需要,向李某借款 20000元,双方约定将该古董押给李某,如孙某到期不回赎,古董归李某 所有。在赵某外出打工期间, 其住房有倒塌危险, 因房屋与钱某的房屋相邻, 如该房屋倒塌, 有危及钱某房屋之虞。 钱某遂请施工队修缮赵某的房屋, 并约定, 施工费用待赵某回来后由 赵某付款。房屋修缮以后,因遭百年不遇的台风而倒塌。年末,赵某回村,因古董和合同法及相关法律回答下列问题: ( 1 )设在牛款付清之前,牛 (2) 设在牛款付清之前,牛 (3) 设在牛款付清之前,牛

合同法讲述案例

毁标行为的后果 【案情】 原告:宁波某餐饮管理公司 被告:浙江省某集团公司 第三人:杭州某餐饮有限公司 2000年5月,被告对刚建造的华文大厦裙楼承包经营权举行招标。第三人以200万元承包费投标额中标。6月8日,双方正式签订了承包经营合同,双方邀请律师在场见证。

由于签约单位名称与中标的某有限公司不符,集团公司负责人要求延期签字盖章,待董事会讨论再决定。同年8月,集团公司决定再次召开承包经营权招标会,原告以188万元中标。被告当即通知原告十天后正式签订书面合同,并交纳首期承包费100万元。中标次日,原告为了按时交纳承包费,向自己托管经营的一酒店公司借款100万元,并约定借款年利率

为12%。中标后第十天,原告持100万商业汇票到被告单位准备签定书面合同并交纳承包款。被告拒绝接收该款,并告知原告,被告已于两天前与原中标的第三人正式签约。双方经过交涉达不成一致意见。 原告认为,被告的毁标行为不仅导致原告的经济损失,而且侮辱原告的人格,诉讼中原告提出以下诉求:(1)被告应承担原告借款利息12万元、

(2)投标和订约直接损失1万元,(3)承担原告的精神损失5万元。被告则认为,合同尚未订立,虽然有道德上的责任,但并不需要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焦点】 被告行为是否构成缔约过失,若构成是否承担借款利息,是否承担精神赔偿责任。法院在审理中有以下不同观点:

1.对于缔约过失,一种观点认为,原告与第三人餐饮有限公司均为中标单位,因原告中标在后,被告的行为不构成缔约过失。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构成。 2.对于被告应否承担借款利息,以及赔偿精神损失,也存在两种相反观点。 经过审理,法院认定被告的行为构成缔约过失。并根据《民法通则》

合同法典型案例分析及答案

案例1 2003年9月,某资产管理公司聘请王某为其总经理,王某在商谈聘用合同时提出需要 解决住房问题,资产管理公司遂于当年10月购买了一套住宅低价租给王某使用,双方订立 了租赁合同,合同中约定租期为5年,并约定“如果乙方(即王某)不愿意再受聘于甲方(即 资产管理公司),则解除租赁合同”。一年以后,资产管理公司发现王某能力有限,不能满 足资产管理公司对总经理管理水平的要求,遂提出不再聘请王某,王某也表示同意,但提 出房屋租期未满,不能交回房屋。资产管理公司多次要王某交房,遭王某拒绝,后资产管 理公司于2004年11月将该房卖给本厂职工李某并办理了登记手续,李某当时并不知情, 事后才得知该房屋已出租于王某,但李某因急需住房,不愿再次买房,故其多次要求王某 搬出,王某不同意,李某遂在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归还房屋。 租赁合同中约定“如果乙方(即王某)不愿意再受聘于甲方(即资产管理公司),则解除 租赁合同”,而事实是资产管理公司提出不再聘请王某,并不是王某自己愿意辞职的,所以 他们之间的租赁合同并没有解除,王某依然是合法的承租人。虽然李某已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但根据“买卖不破租赁”原则,王某仍然享有在其租赁期间内的房屋承租权,因而李某 没有权利要求王某搬出该房屋。 案例2.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 【案情简介】 2004年1月,甲、乙公司签订了一项房屋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于当年9月1日 向乙公司交付房屋100套,并办理登记手续,乙公司则向甲公司分三次付款:第一期支付2 000万元,第二期支付3 000万元,第三期则在2004年9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交付房屋 时支付5 000万元。在签订合同后,乙公司按期支付了第一期、第二期款项共5 000万元。2004年9月1日,甲公司将房屋的钥匙移交给乙公司,但并未立即办理房产所有权移转登 记手续。因此,乙公司表示剩余款项在登记手续办理完毕后再付。在合同约定付款日期(2004 年9月1日)7日后,乙公司仍然没有付款,甲公司遂以乙公司违约为由诉至法院,请求乙 公司承担违约责任。甲公司则以乙公司未按期办理房产所有权移转登记手续为由抗辩。 对乙公司而言,由于其第三期款项的支付与甲公司交付房屋并办理房产所有权移转登记手续是应当同时履行的义务。由于本案中合同标的物是房屋,房屋属于不动产,与动产买卖合同不同,不动产的买卖中出卖人除负有交付标的物的义务之外,还应当完成产权移转登记,才真正履行完给付义务。尽管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并不影响合同本身的效力,但是因为没有办理登记,房屋的所有权不能发生移转,买受人不能因出卖人的交付而获得房产的所有权。因此,办理登记是房屋买卖合同的主给付义务。可见,在本案中,由于甲公司的行为有可能导致乙公司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根据《合同法》第66条的规定,乙公司有权拒绝支付剩余款项。 案例3. 赵某孤身一人,因外出打工,将一祖传古董交由邻居钱某保管。钱某因结婚用钱,情 急之下谎称该古董为自己所有,卖给了古董收藏商孙某,得款10000元。孙某因资金周转 需要,向李某借款20000元,双方约定将该古董押给李某,如孙某到期不回赎,古董归李 某所有。在赵某外出打工期间,其住房有倒塌危险,因此房与钱某的房屋相邻,如该房屋 倒塌,有危及钱某房屋之虞。钱某遂请施工队修缮赵某的房屋,并约定,施工费用待赵某 回来后由赵某付款。房屋修缮以后,因遇百年不遇的台风而倒塌。年末,赵某回村,因古 董和房屋修缮款与钱某发生纠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钱某与孙某之间的买卖合同效力如何?为什么?V 合同效力未定,因钱某不是古董的所有人,其行为属无权处分行为。根据《合同法》

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不可抗力因素

建设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不可抗力因素有哪些? 2009-10-11 22:49 建设工程合同履行时间长,履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风险发生,风险发生就意味着要加重一方的经济责任,或者导致工期延长。但是有些风险因素是无须双方承担责任的,最主要的就是不可抗力。 民法通则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建设工程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不可抗力是指承、发包双方在签约时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发生不可抗力的情况后,承包方应迅速采取保护措施以尽力减少损失,并在最短期限内通知发包方损失情况。如因承包方未及时采取有关的保护措施或未履行尽快的通知义务,致使损失扩大的,承包方对扩大的损失承担责任。律师可依据拟签订的合同合理提示委托人在发生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时,应当及时书面通知另一方,并在不可抗力结束后及时提供证明。不可抗力包括重大的自然灾害,如重大的地震、海啸、台风、海浪、洪水、蝗灾、风暴、冰雹、沙尘暴、火山爆发、山体滑坡、雪崩、泥石流;还包括战争等不能有合同当事人预见等社会因素。此外,工程建设合同当事人还可以约定其他双方不能预见的因素,以降低自身的责任风险,比如约定交通管制、法规修改、政策变化、物价急剧变化等社会因素。 没有任何法律条文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可抗力的赔偿标准进行过界定,但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第二部分《通用条款》39.3有针对不可抗力费用承担的划分依据,而这个文本是业内比较常用的一个文本,其中有许多内容,基本上是约定俗成的,尤其是通用条款,通常人们在合同签订时不会对这块进行改动。如果你签订的是建设部推荐使用的文本,则在第39.3有如下约定:“发包人承担的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费用主要包括:工程本身的损害、因工程损害导致第三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施工场地内施工材料及待安装设备的损害以及工程所需清理修复费用等,承包人机械设备损坏、停工损失则由承包人自行承担,双方的人员伤亡由各自所在单位负责。”因此,如果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合同》采纳了上述合同范本,且在《专用条款》等合同文件中未另行约定,发包人与承包人应按上述约定分别承担不可抗力所导致的损失风险。 注: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冰雹、火灾、暴风雨、雪灾、海啸等;(2)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3)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战争等。显然,地震属于“不可抗力”。 房地产建筑工程节点 1、拆迁完成(毛地--净地) 2、工程开挖(破土动工)

经济法合同案例分析

经济法合同案例分析 经济法合同案例分析 1.甲向乙借款20万元做生意,由丙提供价值15万元的房屋作抵押,并订立了书面抵押合同,因办理登记手续费过高,经乙同意未办理登记手续。 甲另外以自己的一辆价值6万元的“夏利”车质押给乙,双方订立了质押合同。 乙认为车放在自己家附近不安全,决定仍放在甲处。 一年后,甲因亏损无力还债,乙要求行使抵押权和质权。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案中抵押合同是否有效?抵押权是否有效?为什么? (2)该案中质押合同是否有效?质押权是否有效?为什么? (3)该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2.甲企业(本题下称甲”)向乙(本题下称”乙”)发出传真订货,该传真列明了货物的种类﹑数量﹑质量﹑供货时间﹑交货方式等,并要求乙在10日内报价。 乙接受甲发出传真列明的条件并按期报价,亦要求甲在10日内回复;甲按期复电同意其价格,并要求签订书面合同。 乙在未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况下按甲提出的条件发货,甲收货后未提出异议,亦未付货款。 后因市场发生遍化,该货物价格下降。

甲遂向乙提出,由于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买卖关系不能成立,故乙应尽快取回货物。 乙不同意甲的意见,要求其偿付货款。 随后,乙发现甲放弃其对关联企业的到期债权,并向其关联企业无偿转让财产,可能使自己的货款无法得到清偿,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试述甲传真订货﹑乙报价﹑甲回复报价行为的法律性质。 (2)买卖合同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3)对甲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乙可向人民法院提出何种权利请求,以保护其利益不受侵害?对乙行使该权利的期限,法律有何规定? 3.甲与乙订立了一份卖牛合同,合同约定甲向乙交付5头牛,分别为牛1、牛2、牛3、牛4,牛5,总价款为1万元;乙向甲交付定金3千元,余下款项由乙在半年内付清。 双方还约定,在乙向甲付清牛款之前,甲保留该5头牛的所有权。 甲向乙交付了该5头牛。 根据合同法及相关法律回答下列问题: (1)设在牛款付清之前,牛1被雷电击死,该损失由谁承担?为什么?

公司法与合同法案例

合同法 【小案例】 10月5日,某电器商行向国外某著名品牌音响代理商发函,并列明各项条件,注明如同意,请于收到信函后10日内函复告之。由于此音响为马来西亚组装,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开工不足,代理商又没有存货准备,因而一时又无法组织起货源,所以代理商没有立即答复。直到10月19日,也就是其接到信函后的第9天,代理商得知供货有保证后,才函复电器商行同意其一切条件,并按期交货。然而,按正常情形此函已不能及时到达要约人,因此,代理商于当天又向电器商行发了一个电报,将情况作了解释与说明。此电当天到达。10月22日,商行收到承诺函。然而,由于销售市场的变化,商行已不准备再订购这批音响了,遂没有答复。而代理商却认为该承诺已生效,便开始发货,商行拒收,双方遂起纠纷。 【答案解析】对本案的正确表述是: ?代理商的承诺未生效,因为该承诺不是在承诺有效期内作出的; ?代理商的承诺未生效,因为本案中的电报不构成对承诺的通知; ?代理商的承诺应视为新要约; 【案例】 二00五年三月十六日,郭某到洁净干洗店干洗大衣。其大衣为乳白色,郭某对店员嘱附不仅要洗干净,且最好不要与其他深色衣服混洗。店员答应后并给郭某一张取衣单。当月二十日,郭某去取衣服时,发现衣袖被污染了大块红渍。经洗衣店重洗后,大衣上仍有红色污渍。郭某要求干洗店赔偿其大衣价款1880元。干洗店承认因自己过失造成大衣污损,但声称本店取衣单背面印有“顾客须知”其中第三条说明,衣物如有污损,赔偿价格最高为1000元。郭某不同意遂向法院起诉,请求判决干洗店“顾客须知”第三条内容无效,干洗店赔偿自己大衣款1880元。问:法院会支持的请求吗? 【解析】 法院经审理认为,干洗店的“顾客须知”属格式合同,该“顾客须知”第三条属格式条款,该条款单方减轻洗衣店的责任,造成不公平,不合理的结果,依照《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的规定,该条款无效,干洗店应赔偿郭某1880元。 评析:本案中,洁净干洗店取衣单背面的“顾客须知”属格式合同,第三条属格式条款。干洗店在交付取衣单时并没有提请郭某注意该条款,该格式条款并未由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且该条款减轻洁净干洗店的责任,造成不公平结果,因此该条款无效,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案例】 某织布厂厂长派本厂职工郭某携带采购纯棉纱的介绍信去外地某棉纱厂联系采购业务。后来,棉纺厂向郭某推荐该厂生产的人造纯棉纱质优价廉。于是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棉纺厂供给织布厂纯棉纱5吨;人造棉纱20万吨;需方自提。郭某当即提走纯棉纱、人造棉纱各5吨。回厂后,织布厂厂长鉴于工厂当前急需纯棉纱而不需要人造棉纱以及考虑到5吨人造棉纱已经提回,以后生产可以用,同意收已提回的货物,其他15吨人造棉坚决拒收。为此棉纺厂诉到法院。 问题:本案中合同是否有效?该如何处理?

合同法经典案例分析

合同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企业招聘不得有性别歧视 某公司因扩大生产,需要招用5名技术工人。但在招聘条件中记载要求男性,谢绝女性。结果在招工当天,遭到不少女性的投诉,要求劳动主管部门对该公司的招工歧视行为进行依法处理。 【评析】《就业促进法》要求保障男女平等的权利,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建议:企业的招聘条件必须公平、平等,在具体的录用过程中可做适当筛选和技术处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6条、27条、62条.doc 【案例二】招用未解除劳动合同员工,企业面临风险 甲公司因工作急需招聘录用了工程师乙,双方签订了5年劳动合同。半年后,甲公司突然接到一封律师函:乙原来与丙公司尚未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甲立即解除与乙的劳动关系并处理善后事宜,否则将追究甲公司和乙的连带责任。 【评析】招聘录用时应要求应聘者提供其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要求员工承诺若因此造成企业损失的,由其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否则,聘用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将面临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91条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案例三】应聘者提供假学历,企业可以解除合同

甲公司录用了工程师乙,录用条件中明确了研究生学历要求,乙在应聘时也提供了相应学历证件,并在登记表中注明学历层次。双方签订了5年劳动合同。半年后甲公司偶然得知乙的研究生学历系假的。公司要求与乙解除劳动关系。 【评析】劳动合同法规定,凭借假学历签订劳动合同,可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应注意,甲公司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在录用乙时,并不知道其研究生学历是假的,并且据此录用了他。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26、39条.doc 案例四】试用期满后不得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合同 公司招聘录用了王某,双方签订了2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3个月。一个半月后,王某的考核结果为不合格。公司车间主任将考核的依据和材料于当月底转到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考虑解除合同。在第3月的第2天,公司通知王某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王某不服提起仲裁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仲裁庭裁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评析】: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2年的劳动合同试 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超过部分无效。虽然在2个月内公司已经证明王不符合录用条件,但公司的解除决定是第3个月作出的,此时已经不在试用期内。如要解除与王某的劳动合同,必须证明王某不胜任工作岗位,且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胜任。 建议: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在试用期内进行。试用期限的约定要合法,试用期的考核要及时作出,业务部门和人事部门要加强职能合作。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19、21、39条.doc

不可抗力对施工合同履行的影响

不可抗力对施工合同履行的影响--《建筑经济》 不可抗力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的影响 1、概述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许多建筑物倒塌并造成人员伤亡,受灾地区大部分在施工程项目停工,许多在建工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灾区重建工作已经有序开展,除在建工程毁损严重或项目停建者外,大部分工程项目已经具备复工条件。但由于地震的影响,很多地方的建筑材料被用作抗震救灾物资,造成建筑材料短缺性涨价。同时,由于地震引发的大量川籍农民工回乡救灾,致使工程项目出现“农民工荒”,农民工工资大幅上涨。这对本来利润就极其微薄的施工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面临巨额亏损。由此可见,地震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履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合同当事人双方利益的失衡。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结合法律规定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及《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FIDIC)》中的具体规定,对不可抗力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和工程实践有所帮助。 2、不可抗力与不可抗力条款 关于不可抗力的定义,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即认为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所谓“不能预见”是指以一般人的判断能力无法预见某种事件的发生;“不能避免”是指当事人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仍然不能避免某种事件的发生;“不能克服”是指当事人在某种事件发生后已尽到最大努力仍不能克服事件所造成的后果。不可抗力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政府行为及社会异常事件等。 建设工程中广泛使用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1999年发布)(以下简称《示范文本》)及《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以下简称《FIDIC合同条件》)中除对不可抗力进行定义外,还以列举的方式对其进行了详细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示范文本》及《FIDIC合同条件》都属于格式合同文本,不具有当然的法律效力,仅在当事人将其作为双方认可的合同文本或在合同中引

经济法合同法案例分析

经济法合同法案例分析 经济法合同法案例分析 一、A公司为大型棉毛制品公司下属有两个公司一个为B制衣公司(独立法人)为A公司的子公司;另一个为C制衣公司为A公司的分公司已由王某承包 在承包协议书中明确规定:在承包期间债权债务由王某负责 XX年6月在某市经贸洽谈会上A公司董事长李某遇到了某棉纺厂厂长孙某 孙某说:本厂有一批质地良好的棉布待销 A公司董事长李某想到下属两个公司正需要棉布就给孙某牵线介绍 XX年7月份棉纺厂与B、C两个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棉纺厂供应各种棉布240包价值120万元 B公司和C公司为共同需方各提货120包价款各为60万元合同规定货到一个月后付款 但是棉纺厂发货后三个月两个公司以各种借口拒不付款 棉纺厂就以A、B、C三个公司为共同被告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并支付货款 问:1、该合同是否有效? 2、B公司应承担什么责任?与A公司有何关系? 3、C公司应承担什么责任?与A公司有何关系? 4、法院应如何判决?

答:1、本合同完全有效 从法律角度上讲两个公司可以为共同需方签订一份合同 2、B公司为独立法人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所以其60万元的货款与利息应由B公司独立承担与A公司无关系 3、C公司是A公司的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总公司承担 虽然已经承包给王某王某所签的承包协议规定了债权债务由王某承担但是承包协议为企业内部承包性质对外无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 因此C公司所欠棉纺厂的60万元货款及利息由A公司承担 4、法院应判:B公司给付原告货款及利息A公司给付原告货款及利息 二、甲、乙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将一批木板卖给乙乙于收到货物后一定期限内付款 为了保证合同履行经乙与甲、丙协商同意甲又与丙签订了一份质押合同 质押合同约定丙以其可转让商标专用权出质为乙担保(已向有关部门办理了出质登记)当乙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时由丙承担质押担保责任 合同生效后甲依约将木板运送至乙所在地乙认为木板质量不合标准要求退货

合同法上的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

合同法上的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 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构成要件: A.不可预见的偶然性。不可抗力所指的事件必须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可预见的事件,它在合同订立后的发生纯属偶然。当然,这种预料之外的偶然事件,并非是当事人完全不能想象的事件,有些偶然事件并非当事人完全不能预见。但是由于它出现的概率极小,而被当事人忽略不计,把它排除在正常情况之外,但结果这种偶然事件真的出现了,这类事件仍然属于不可预见的事件。在正常情况下,判断其能否预见到某一事件的发生有两个不同的标准:一是客观标准,即在某种具体情况下,一般理智正常的人能够预见到的,该合同当事人就应当预见到。如果对该种事件的预见需要一定的专门知识,那么只要具有这种专业知识的一般正常水平的人所能预见到的事件则该合同当事人就应当预见。二是主观标准,就是在某种具体情况下,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条件,如当事人的年龄、发育状况、知识水平、职业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综合能力等因素来判断合同当事人是否应该预见到。 B.不可避免(控制)的客观性。不可抗力事件必须是该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债务人不可控制的客观原因所导致的,债务人对事件的发生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主观上也不能阻它发生。债务人对于非因为可归责于自己的原因而产生的事件,如果能够通过主观努力克服它,就必须努力去做,否则就不足以免除其债务。 C.不可克服,指当事人对该事件的后果无法加以克服,即毫无办法加以阻止这是不可抗力的延伸。 根据我国实践、国际贸易惯例和多数国家有关法律的解释,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现象,如,火灾、旱灾、地震、风灾、大雪、山崩等;二是由社会原因引起的社会现象,如,战争、动乱、政府干预、罢工、禁运、市场行情等。一般来说,把自然现象及战争、严重的动乱看成不可抗力事件各国是一致的,而对上述事件以外的人为障碍,如政府干预、不颁发许可证、罢工、市场行情的剧烈波动,以及政府禁令、禁运及政府行为等归入不可抗力事件常引起争议。因此,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具体约定不可抗力的范围。事实上,各国都允许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自行约定不可抗力的范围。自行约定不可抗力的范围实际上等于自订免责条款。当事人订立这类条款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概括式。即在合同中只概括地规定不可抗力事件的含义,不具体罗列可能发生的事件。如果合同签订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双方对其含义发生争执,则由受理案件的仲裁机关或法院根据合同的含义解释发生的客观情况是否构成成不可抗力;另一种是列举式。即在合同中把属于不可抗力的事件一一罗列出来,凡是发生了所罗列的事件即构成不可抗力,凡是发生了合同中未列举的事件,即不构成不可抗力事件;第三种是综合式,即在合同中既概括不可抗力的具体含义,又列举属于不可抗力范围的事件。 我们国家对不可抗力的理解:

民法重点合同法案例及分析

一、案情:王某与张某育有二子,长子王甲,次子王乙。王甲娶妻李某,并于1995年生有一子王小甲。王甲于1999年5月遇车祸身亡。王某于2000年10月病故,留有与张某婚后修建的面积相同的房屋6间。王某过世后张某随儿媳李某生活,该6间房屋暂时由次子王乙使用。 1. 张某、王乙、王小甲。其中,张某分得4间,王乙、王小甲各分得1间。因该6间房系王某与张某的共同财产,王某死后,张某应获得其中的3间,余下3间房在第一顺序继承人间平均分配。第一顺序的继承人有张某、王乙,因王甲先于王某死亡,其子王小甲享有代位继承权。故余下3间房中张某、王乙、王小甲应各分得1间。 2000年11月,王乙与曹某签订售房协议,以12万元的价格将该6间房屋卖给曹某。张某和李某知悉后表示异议,后因王乙答应取得售房款后在所有继承人间合理分配,张某和李某方表示同意。王乙遂与曹某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曹某当即支付购房款5万元,并答应6个月后付清余款。曹某取得房屋后,又与朱某签订房屋转让协议,约定以15万元的价格将房屋卖给朱某。在双方正式办理过户登记及付款前,曹某又与钱某签订了房屋转让协议,以18万元的价格将房屋卖给钱某,并办理了过户手续。 2001年5月,曹某应向王乙支付7万元的购房余款时,曹某因生意亏损,已无支付能力。但曹某有一笔可向赵某主张的到期货款5万元,因曹某与赵某系亲威,曹某书面表示不再要求赵某支付该货款。另查明,曹某曾于2001年4月外出时遭遇车祸受伤,肇事司机孙某系曹某好友,曹某一直未向孙某提出车祸损害的赔偿请求。

问题: 1.王乙与曹某签订的售房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有效, 该6间房虽属共有财产,但转让协议已经其他共有人张某及王小甲的监护人李某同意。 2.曹某与朱某、钱某签订的房屋转让协议效力如何? 曹某与朱某签订的协议有效。曹某与钱某签订的协议亦有效。 3.如朱某要求履行与曹某签订的合同,取得该房屋,其要求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 不能。因曹某已与钱某办理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钱某已取得了该房屋的所有权,曹某履行不能,朱某只能要求曹某承担违约责任。 4.如王乙请求人民法院撤销曹某放弃要求赵某支付货款的行为,其主张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能。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放弃债权的行为。 5.如王乙要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请求孙某支付车祸致人损害的赔偿金,其主张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不能。因该赔偿金是专属于曹某自身的债权,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王乙不能行使代位权。 该古董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李某本人酷爱收藏,并且具有相当的古玩鉴赏能力。其家中收藏有一商代酒杯,但由于年代太久远,李某无法评估其真实价

采购合同经典案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采购合同经典案例 篇一:合同法案例分析 合同法案例分析 服装厂与纺织厂签订了一份布料购销合同,约定纺织厂向服装厂提供10000米高档布料,分两次在3个月供货,服装厂收到全部货物后向纺织厂支付100万元价款。纺织厂在提供了第一批布料后发现,服装厂资产状况严重恶化,涉及大量诉讼案件,且均系败诉方,已无能力履行100万元给付义务。而且,还发现服装厂不断以低价向外转移财产。纺织厂便决定停止向服装厂供货,并要求其提供担保。服装厂则认为纺织厂的行为构成违约,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请问: (1)纺织厂是否违约? (2)纺织厂行使的是何种权利,该权利应依照何种程序行使? 答:1:纺织厂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服装厂丧失了履行合同的能力就可以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行使不安抗辩权,终

止履行合同,其行为不构成违约 2:纺织厂行使的是不安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及纺 织厂应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方的偿债能力降低才能通知对方暂时终止履行,终止履行合同后可要求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提供担保,如果对方还未恢复履行能力或者未提供适当担保的,终止履行的一方才可以解除合同 甲商场准备于10月1日开张。为了尽可能多地吸引客源,甲商场印制了大量的广告彩 页,派人在城市的各个街道发放。广告将商场出售的各种商品的名称、品牌、图案、价格详尽地列出,并作了下述说明:为了庆祝本商场开张,10月1日至3日本店全场价格优惠,数量有限,售完为止,欢迎广大顾客惠顾。成年人乙发现广告将某品牌化妆品的价格标为128元,而这种化妆品在其他的几个商店都要买到2000多元。15岁的中学生丙发现这个商场的电脑很便宜。 10月1日,乙到甲商场购买了10瓶某品牌化妆品,在付款时商场发现广告将该化妆品 的价格印错,实际价格为1280元,遂要求乙不足价款,遭到乙的拒绝。 10月2日,丙到甲商场购买了价格为12000元的电脑一台,其父母知道后大怒,要求

房屋租赁合同,不可抗力

房屋租赁合同,不可抗力 篇一:合法的房屋租赁合同 房屋租赁合同 甲方:(出租人)身份证: 乙方:(承租人)身份证: 双方经友好协商,根据《合同法》及国家、当地政府对房屋租赁的有关规定,就租赁房屋一事达成以下协议。 第一部分房屋概况 第1条甲方保证向乙方出租的房屋系_________(本人/共有)拥有完全所有权和使用权。(如果房屋是共有,则还应增加:已经共有人同意,附书面同意声明。如果是委托租赁,应有房屋所有权人与受托人的委托协议书) 第2条房屋法律概况房屋所有权证书登记人: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 房屋所有权证书编号:_________ 土地使用权证书编号:_________ 房屋所有权证书上登记的房屋建筑面积:_________ 房屋的使用面积:_________ 房屋的附属建筑物和归房屋所有权人使用的设施:_________ 第3条出租房屋概况

(包括从落地址、名称、用途、间数、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地面、墙壁质量、家具设备等) 第二部分租赁期限 第4条房屋租赁期限:_________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遇以下情况应顺延: 1.发生不可抗力事由的; 2.甲方非正常原因逾期交付房屋的; 3.非乙方原因致使房屋无法居住的; 4.经双方协商一致并书面更改的。 第三部分租金条款 第5条租金每月_________元(大写:_________整)。 第6条租金按_________(月/季/半年/年)支付;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_________日内,乙方应支 清下一_________(月/季/半年/年)的租金。(也可以约定以月、年等支付租金日期) 第7条租金支付地点:_________。 第8条租金支付方式:_________(现金、支票、汇票、转帐等)。 第9条甲方收取租金时应提供合法有效的收据,否则乙方有权拒绝支付租金。 第四部分保证金和其他相关费用

完整word版,经济法(公司法合同法)案例分析题选择题

甲方公司欠乙方公司港币690万,现经协商,由甲方一个月内归还乙方,丙方提供担保,一个月后,甲方公司未归还乙方,乙方于是将丙方告上法庭,问丙方需不需要承担责任? 需要承担责任。新《公司法》在总则和分则中分别列有担保的条款,而且这些条款的规范是强制性规范,其义务性要求十分明确,必须履行,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加以变更或违反,所以这些条款已不仅对公司内部决策机关行为的约束,而是直接决定公司对外担保的效力,即合法通过的股东会(大会)决议或董事会决议成为公司为股东或其他个人债务担保的生效要件。如果担保合同违背这些规定,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担保合同将被认定无效。另外,新《公司法》对担保的限制范围由原来的“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扩大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他人(法人和其他个人)”,又使公司为其他非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公司的担保设定了限制条件。即司空见惯的公司之间的互保,也必须经过权力机构的决议而生效。因此,审核公司担保的主体资格及股东会(大会)决议或董事会决议成为银行的审查新重点。今后银行办理公司为股东或他人债务担保贷款时,应该对担保人或借款人提供的担保人的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大会)决议或董事会决议尽到谨慎的形式审查义务,特别是对影响担保效力的关键内容如担保的授权、担保的最高限额、公司的股东、上市公司的资产总额、实际控制人、表决权、表决程序等应重点审查。当然,银行对公司章程和股东会(大会)决议或董事会决议的审查义务只是形式审查,而对章程或决议的形式、完整性、真伪性、准确性概不负责。因为银行对担保人或借款人提供的材料的真实性很难辨别,特别是,对于实际控制人(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的审查只能是停留在担保人或借款人的单方的披露基础上,对其真实性的核实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对担保人或借款人来说,其应该保证提供的章程、决议及以上签章的真实性,并应真实披露实际控制人的真实情况,否则,债务人、担保人应当对债权人的损失承担过错赔偿责任。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必须将答案填在上面表格内,否则一律不得分) 1、下列哪些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A、甲灯具厂捏造乙灯具厂偷工减料,但只告诉了乙灯具厂的几家客户

建设合同条款中不可抗力的界定

建设合同条款中不可抗力的界定、认定 及与价款中费用的界限之探讨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 在建设合同中如何约定不可抗力范围与工程价款的确定方式密切相关,目前很多省市的工程合同仍以定额确定合同价款的方式居多,因此,如何在合同条款中约定不可抗力的范围、出现了不可抗力事件后如何认定及与工程定额取定费用的界限如何划分至关重要。本文着重讨论与工程合同中的不可抗力的相关内容。 “不可抗力”是一个法律术语,按照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等法律的定义,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它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两种,自然现象诸如地震、台风、洪水、海啸,社会现象如战争、海盗、罢工、政府行为等。 《民法通则》等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招投标法》第六十条规定“中标人不履行与招标人订

立的合同的,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给招标人造成的损失超过履约保证金额的,还应当对部分予以赔偿;没有提交履约保证金的,应当对招标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中标人不按照与招标人订立的合同履行义务,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二年至五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不适用前两款规定。” 《合同法》第11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不可抗力是关于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一种免责抗辩权和索赔权,即免除由于不可抗力事件而违约的一方的违约责任。一般应规定的内容包括: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事件发生后通知对方的期限,出具证明文件的机构以及不可抗力事件的后果。并由此计算因不可抗力造成损失进行损失计算及责任分担。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按对不可抗力事件范围规定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中国合同法——不可抗力

免责事由的涵义 第四节免责事由 免责事由又称为免责条件,它是指法律规定的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免除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况。一旦免责事由出现,当事人对于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不承担民事责任。 免责事由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免责事由分为法定的免责事由和约定的免责事由,如既无法定的免责事由又无约定的免责事由出现而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则不能免责。 第二,免责事由适用的效果是导致债务人被免除责任。即由于免责事由的出现而导致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债务人则可不承担违约责任。 第三,免除责由出现,只有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时,才能被免责。如虽然免责事由出现,但合同仍然能履行,当事人不履行时,不能免责。 二、违约责任免责事由的样态 违约责任免责事由包括两种,一是法定的免责事由,二是约定的免责事由。约定的免责事由即免责条款,已在前文作丁说明,此处不再赘言。 法定免责事由,又称为法定免责条件,它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而不是由当事人约定的免责条件。法定的免责事由,当事人可以约定排除其适用。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法定的免责事由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所谓“不能预见”是指以一般人的预见能力为标准而不能预见。“不能避免”是指当事人已尽了最大努力仍然不能避免某种事件的发生。“不能克服”是指当事人在事件发生以后,已尽到了最大的努力,仍不能克服事件所造成的后果使合同不能得以履行。不可抗力最主要、最根本的特征是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即使能够预见也是无法避免、无法克服的。 不可抗力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然事件,二是社会事件。前者如地震、台风、洪水、干旱、蝗虫、海啸、冰雹、雷电等;后者如战争、动乱等。对于不可抗力的范围,各国理解也不完全相同,我国法律对此无具体规定,因此,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有约定时,则根据当事人的约定来确定不可抗力的范围。 不可抗力作为法定免责事由,在我国合同法等117条中有所体现。该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165规定的除外。”山根据该条规定,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应根据其影响程度来确定其免责范围,即当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全部不能履行,则免除其全部不履行的责任,如果不可抗力致使合同部分不能履行,则免除其部分不履行的责任。 同时应当注意,发生不可抗力并非必然免责,当事人必须依法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我国合同法第118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⑦因此,因不可抗力而免责还应具备两个程序上的条件:一是及时通知对方,二是在合理期限内提供发生不可抗力及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证明。 二、预期违约 (一)预期违约的概念预期违约也称为先期违约,是指在履行期限到来之前+当事人一方无正当理由而明确表示其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为表明其在履行期到来以后将不可能履行合同。我国合同法第108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① ①有关我国合同法第108条的典型判例,参见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