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
氛围,构建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培育体系,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配
合。将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各方面的支持进行系统整合,形
成一个像生态体系一样的良性循环系统,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创
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这一体系包括高校、政府、企业、家庭、
学生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
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
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
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
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受
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
要内容,并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
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建
设完善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仅靠某一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可以将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各方面的支持进行系统整合,形
成一个像生态体系一样的良性循环系统,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创
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这一体系包括高校、政府、企业、家庭、
学生等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
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
一、高校子系统的构建
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主干,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
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包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课程设置、
师资队伍、文化氛围等四个方面。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
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决不仅是为了培养能够创办实体企业的学生,
而是为了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大学生。通过创新
创业教育的培养,大学生能够具有基本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
新能力,形成主动性、开创性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具备独立生活、
工作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未来的人生中开创出属
于自己的事业。创业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个人创业所需要的
观念和技能,使他们能够辨别出别人可能会忽视的机会;培养他们
的洞察力,使他们采取可能迟疑的行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其
目标定位上应注重内在精神的培育,减少外在功利的考量,应突出
长效,拒绝近视,建立起真正符合创新创业教育规律的目标体系。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对国内高校来说尚处在起步探索的阶段。自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决定》以来,国内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做了初步的
有益探索。尤其是自2002年初,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
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
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九所高等学校为创业教
育试点学校以来,这些高校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
形成了“课堂式创业教育”、“实践式创业教育”以及“综合式创业
教育”三种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许多高校也相继采取了相应
措施,开展创业教育,支持创业活动。但从目前开展的情况来看,
有的以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为主体,有的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相关
课程,有的以管理学、经济学的相关课程代替创新创业课程,缺乏
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需要内部各教学管理部门整合资源,形成
整体优势,制定统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规划,加强课程的
实用性和新颖性,在本专业基础上开设与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课
程,形成专业课程、创业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课
程结构,创建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
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
有效衔接,通过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
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
系。通过系统的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
创业精神,丰富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和经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
素质和技能。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以管理学、经济学专业教师和学
生工作人员为主,一方面他们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
验,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创业经历,在创新创业知识传授中以理
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等直观感受。而对高校创新创业师
资队伍的培训,目前比较常见的以kab、syb培训等为主,这些培
训是以创新创业教育技巧为主,缺乏对创新创业操作过程的实际经
验指导。
高校应将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重
点突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鼓励现有专业
教师以全职、兼职、兼课等形式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承担创新创业
课程教学和指导教师工作,成就一批创业者兼学者。在师资队伍的
建设中,高校应不拘一格,既要重视本校师资的建设,又要重视充
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
家学者甚至成功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
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这是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
人力保证,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培育
校园文化具有独特的正向功能,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校园文化
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因素。在开
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惟
其如此,才能将创新创业实践变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创新创业文化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文
化的积淀最终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创业技能。它包括洞察社会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