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节水滴灌技术

节水滴灌技术

先进的滴灌带生产技术

摘 要 1998年从瑞士引进的薄壁内镶式滴灌带高速生产技术,解决了我国

多年来条播密植作物所需要的高性能、低价格滴灌带生产问题,达到了大田条

播作物滴灌使用的经济水平,具备了大面积推广的条件。作为国内的第一条成

功示范线,不仅在实际的应用和推广中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还带

动了国内一批微灌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促进国内微灌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

的提高。

关键词 生产技术 引进 滴灌带

滴灌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七五”、“八

五”和“九五”科技攻关,滴灌系统设备、系统配套水平和推广示范都取得了非

常大的进展,无论是果园,还是蔬菜大棚等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极大地改善

了农业生产水平,通过对粮食、棉花、油料等大田作物的大量试验表明,其增

产幅度均大于30%,特别是对于西北旱塬地区的粮食作物膜下滴灌的试验,使

粮棉油作物产量提高80%以上,很受农民欢迎。

纵观我国滴灌的发展,均是学习以色列和欧美国家的经验。由于以色列和

欧美等国的滴灌是按照其特有的国情发展的,即以较大的资金投入和较少的人

力投入,用于果树和温室大棚蔬菜花卉等高价格经济作物,其形式和发展方向

均是朝着高投入和高产出的方向。在我国,滴灌的起步阶段也是按这一方式发

展的,因而在果树、温室大棚和花卉等作物滴灌发展得以迅速普及。

我国西北五省有大量旱塬耕地,年降雨量在250~0mm的地区,计有5.4

亿亩耕地,在这一区域内有很多穷困农民。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国家和地方均

投入了大量的扶贫资金用于解决水源和灌溉问题,以期扶植其摆脱贫困。其中

一项重要的技术是采用地膜覆盖种植小麦和玉米等大田作物,而与其配套的技

术是膜下滴灌。由于滴灌的发展是以果树等经济作物为目标的,为了适应贫困

干旱地区对于低投入的滴灌产品的需求,各地都作了一些研究与开发,如甘肃、

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区推广使用的热合成型滴灌带,均取得了良好的试验

成果,棉、粮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但由于热合成型滴灌带工业化生产程度低,

产品结构形式不合理,质量控制不严等问题,在推广中出现了工程使用寿命过

低、灌溉质量达不到要求等问题,影响了滴灌的发展。农民迫切需要一种更为

适合于我国目前农村经济水平、农业结构现状以及农民能够管理和接受的滴灌

产品,即产品结构合理、安装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滴灌设备。

一、引进与创新情况

中国灌排技术开发公司依据西北旱塬地区对滴灌设备的特殊要求,依据国

外关键技术引进、国内配套加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原则,1998年从瑞士引进了第

五代滴灌带即薄壁内镶式滴灌带高速生产技术,解决了我国多年来条播密植作

物所需要的高性能、低价格滴灌带生产问题,使内镶式滴灌带的生产速度从

15m/分钟提高到100m/分钟,壁厚从0.6mm下降到0.2mm,生产成本下降了80%,

达到了大田条播作物滴灌使用的经济水平,具备了大面积推广的条件。

引进设备技术参数:生产速度100~120m/分钟,滴灌带壁厚0.2~0.6mm,

滴头间距0.2m、0.4m、0.5m。其中包括:

①高效稳定挤出机:螺杆直径75mm;

②高速滴头分选系统:每分钟分选滴头不低于300只;

③十字机头:适用于生产12、16和20规格,壁厚0.2~0.6mm的滴灌带;

④高速稳定的滴头送入粘接系统:粘接速度不小于300只/分钟;

⑤高速激光打孔设备:速度识别传感系统和100W激光发生器;

⑥收卷机:双工位自动换卷;

⑦集成控制系统:整个系统由1台中心计算机和六台可编程控制器组成的

网络控制,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关键技术的引进,并不代表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

程中,公司技术人员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针对来自国外的限制和国内的

需求,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和创新工作,其中,第一是高性能均一的内镶式滴头

生产技术,此技术由以色列垄断,对外不转让。为了获得可靠的滴头来源,国

内相关的塑料机械研究生产单位组成了联合攻关组,经过五轮试制,终于生产

出能满足高效生产的先进生产线要求的合格滴头。

引进技术的第二个关键点是高效稳定的滴头粘接系统,该技术受以色列专

利的限制,在国外引进受到限制的同时,国内某厂家与国外著名的挤出生产线

制造商联合研究,制造出新型稳定的滴头粘接技术装置,打破了以色列对该项

技术的垄断。

二、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1999年和2000年两年的时间里共生产滴灌带4400万m,共建设棉花滴灌近

0.4万hm2,取得了棉花增产30%,节水50%和减少肥料用量30%的经济效益,

节约微灌用水1200万m3,促进了新疆大力推广棉花膜下滴灌的发展,预计2002

年将发展棉花滴灌2.67万hm2。

近年来,在新疆的棉花膜下滴灌和工业蕃茄滴灌的大面积发展均表现出了

强劲的需求。在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和山西各省的地膜小麦、地膜玉米、

地膜花生等作物的滴灌均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农民普遍欢迎这种价格低

廉、出水均匀、抗堵塞、易于安装管理的新型薄壁滴灌带。特别是结合水窖进

行滴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受农民欢迎。因而可以预计,新型薄壁滴灌带

仅西北地区需要100亿m~1000亿m,即100万hm2~1000万hm2滴灌,推广应

用前景十分广阔。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这种新型薄壁滴灌带与新疆建设兵团大面积的

棉花膜下滴灌相结合,取得了丰硕成果。新疆日报曾发表了题为《播种绿色 征

战旱魔》的专题调查报告,报告运用了大量翔实而生动的实例和数据资料,高

度评价了这种滴灌系统在省水、省地、降低生产成本、利于扩大经营规模等方

面的显著效果,无论在直接的增产增收、增收节支和间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保

护上都取得明显的效益。

作为国内的第一条成功示范线,不仅在实际的应用和推广中取得了明显的

社会经济效益,而且还带动了国内一批微灌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促进国内微灌

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