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10月
第
28卷第
10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Oct.2009
Vol.28No.10
收稿日期
:2009-07-05
基金项目
:辽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09B162)
作者简介
:刘越峰(
1970-)
,男
,辽宁沈阳人
,副教授
,文学博士
,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研究。论欧阳修散文理论及创作的局限性
刘越峰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沈阳
110034)
摘 要
:欧阳修受当时学术风气影响
,在散文理论及创作实践中表现出了不足之处
:受传统诗文创作法则影响
过深
,如在对“文”的看法、文与道的关系和散文风格多样化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局限性
;拒不接受佛老思想渗透
,散
文在表达思想和情感等方面少了许多圆融与通达
;实际创作过程中过度求简
,出现了行文前后照顾不周、文气不畅
和可读性下降等弊端。
关键词
:欧阳修
;局限性
;法则
;佛老
;求简
中图分类号
:H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7836(
2009)
10-0098-03
北宋仁宗庆历前后是中国学术史上重要的发展阶
段
,这一时期的尊经重道、经世致用和求新求奇等学术
理念对当时的散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毫无疑
问
,这一时期的学术理念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如
处处以圣人的经典为依归
,没有跳脱传统儒学思想的
禁锢
,拒不吸收佛、道等异质文化的营养等
,这些庆历
学术中存在着的先天不足也同样影响到了当时的散文
理论及创作。就欧阳修而言
,其中学术对其散文创作
理论和实际创作产生的消极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
面。
首先
,欧阳修受传统诗文创作法则影响过深。他
的学术思想几乎完全在儒家界内
,受其影响
,他创作的
散文也被认为是纯粹的儒者之文
,王十朋就直接赞扬
了欧阳修散文有文法纯粹的特点
:“唐宋之文
,可法者
四
:法古于韩、法奇于柳
,法纯粹于欧阳
,法汗漫于东
坡
,余文可以博观
,而无事乎取法也。”[1]
但不能否认
,
有着浓重宗经成圣思想
,一贯严守儒家温柔敦厚创作
法的欧阳修也不可避免地给他的散文创作带来负面影
响。我们知道
,以《毛诗序》的观点为主要代表的儒家
诗教在汉代确立以后
,对中国散文创作也产生了深远
的积极影响
,但儒家传统诗教
,对中国诗文的发展也有
消极的作用
,如过于强调温柔敦厚
,平和委婉
,导致文
章风格变化较小等
,就像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
:“诗教
固有的某些根本局限
,曾给中国文艺带来过明显的消
极影响。如
:限制主体多种多样艺术情感的抒发
,反对艺术表现的多样化
,反对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过分地强
调文艺的政治教化功能等等。这些消极影响
,无论是
在古代或是现当代
,都曾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2]
就散文创作理论而言
,我们通过苏东坡与欧阳修
简单的比较
,可以看出欧阳修深受传统诗文理论影响
的遗憾。苏东坡不被儒家传统理论所束缚
,这也让他
较欧阳修有明显的开放性与进步性。例如
,在文与道
的关系方面
,韩愈认为“道”为儒家之道
,欧阳修将其
拓展为“百工之事”
,虽是进步
,但仍是在说圣人之
“道”
,而苏东坡并不执著于对圣人之“道”的纠缠
,在
他的作品中较少论及传统意义上的“道”
,偶有涉猎也
多与其文艺创作关系密切
,郭绍虞先生对此有精准的
归纳
:“三苏论文
,本不重在道
,即偶有言及道者
,其所
谓道
,也是道其所道
;非唯不是道学家之所谓道
,抑且
不是柳穆欧曾诸人之所谓道。”[3]
不但如此
,在文与道的关系上苏东坡明确表明注
重文的价值
,他论文反对程式文字
,不赞成有某种约束
刻意“作文”
,认为“辞达”是好文章的重要标准
,而这
些欧阳修虽有主张
,但未能深入论述。欧阳修的文章
因注重追求温柔敦厚
,导致了文章风格变化较少
,欧文
多以平和婉曲的面貌示人
,前人评价其文和气多
,英气
少
,就已指出了这种文风的局限性
,王文禄则更进一步
点明部分欧文有平弱的缺点
:“欧阳六一典文衡
,变文
体
,自作原弱
,欲变
,入于弱也。”[4]
李东阳也指出了学
欧文有缓弱的缺点
:“后之为欧文者
,未得其纡余
,而先
—
89—陷于缓弱
;未得其委备
,而已失之尔见缕。”[5]
当然
,我们
无意将学欧文不利者的罪过完全归结到欧阳修身上
,
我们只是要借此表明
,欧阳修受传统诗文创作法影响
,
过于平和婉曲的风格本身确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或许
与其散文创作理论仅局限在儒家界内不无关系。
其次
,欧阳修终其一生拒不接受佛、道思想渗透
,
这就使他的散文在表达思想和情感方面少了一份圆融
与通达。我们将欧阳修和苏东坡的散文作品对比一
下
,便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点
,《醉翁亭记》中极力阐述
“乐”字的内含
,却少了《前赤壁赋》中论述“变”与“不
变”的潇洒。《秋声赋》中不乏对世事沧桑的真切感
慨
,却不及《后杞菊赋》中表现出对生命及其价值积极
的超脱。其原因在于欧阳修在写作思路开阔、眼界高
远等方面不及苏东坡
,而苏文的这种开阔和高远正与
苏东坡兼容儒佛道思想不无关系
,他能杂糅三教于一
体
,思想不为儒家所局限
,今人王水照先生指出苏东坡
思想有“杂”的特点
:“苏轼人生思想的特点是‘杂’
:既
表现为儒、佛、道思想因素同时贯穿他的一生
,又表现
为这三种思想因素经常互相自我否定。”[6]
而这又成了
欧阳修的一个遗憾
,惠洪就直接从欧阳修不通佛理的
角度看出了欧、苏散文创作有差距的原因
,他认为
:“欧
阳文忠公以文章宗一世
,读其书
,其病在理不通
,以理
不通
,故心多不能平。以是后世之卓绝颖脱而出者
,皆
目笑之。东坡盖五祖戒禅师之后身
,以其理通
,故其文
涣然如水之质
,漫衍浩荡
,则其波亦自然而成文。盖非
语言文字也
,皆理故也。自非从波若中来
,其何以臻
此
!”[7]
这种评论虽不完全正确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那
就是欧文所以不及苏文圆融通达
,正是欧阳修不能通
融儒道佛的结果。
另外
,佛、道经典以及相关作品本身也自具文学特
色
,如王世贞所言
:“庄生
,列子、楞严、维摩诘
,鬼神于
文者乎
!”[8]
苏东坡在实际创作中能汲取各家营养
,兼
收并蓄。例如
,苏东坡散文汪洋恣肆
,想象丰富以及变
态百出的行文方式
,大开大合的叙述传情手段
,无疑深
受《庄子》文风的影响。因此
,苏东坡的散文不但在思
想上能轻松地化解人世间的情累
,达到顺应外物、适性
任真、圆融汇通的境界
,而且也在行文风格上真正做到
了空灵俊丽
,笔力曲折
,无不尽意
,让散文创作真正达
到了欧阳修所仰慕
,但不能完全实现的“自然”境界。
不但如此
,欧阳修与苏东坡不同的创作主张
,也直接影
响到了他们所处时代的文章风格。周必大在《皇朝文
鉴序》中说
:“天圣、明道之辞古
,熙宁、元祐之辞
达。”[9]
而这里所论“辞古”
,即是指与宗法儒家诗文传
统密切相关的古典雅致的散文风格
,“辞达”则是指在
兼容三教学术风气影响下形成的通达圆融的散文风
格。综之
,欧阳修散文成就所以不及苏东坡
,其中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欧公思想不能泛滥众家
,与苏东坡
的“杂”字相对
,王世贞评价欧阳修的一个“狭”字正点
明了问题所在
:“子瞻殊爽朗
,其论策沾溉后人甚多。
记叙之类
,顺流而易竟
,不若欧阳之舒婉
,然中多警儁
语……四家之文无论已
,其学则子瞻最博
,子厚次之
,
退之又次之
,永叔狭矣。”[10]
第三
,我们知道
,圣人经典的风格是简约的
,受圣
人经典这种风格的影响
,欧阳修力主“简而有法”的创
作理论
,他在为我们创作出了许多简约流畅篇章的同
时
,也确实有一些作品因刻意追求圣人经典的简约风
格而致病。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有的文章因刻意求简而前后照顾不周
,如《尹师鲁
墓志铭》
,这篇文章是欧阳修有意模仿尹洙简洁的文章
风格而作
,但文章由于过分追求简洁风格
,以致出现多
处不妥
,引发人们争议。
因文章刻意求简
,出现了第一自然段总概与后几
个自然段具体阐释有照顾不周之处。文章第一自然段
称
:“世之知师鲁者
,或推其文学
,或高其议论
,或多其
才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
,无愧于古君子
,
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按常理
,以下内容重
点当写尹师鲁“无愧古君子”的言行
,而接下来的文
章
,在简要叙述其文学、议论、才能之后
,并没有一语提
及尹师鲁如何“无愧于古君子”
,只是在第三段简要叙
写了尹师鲁为官简历
,在第四自然段写尹师鲁有“独喜
论兵”的特点。第五自然段交代家庭子嗣情况。在通
篇文章中根本看不出尹师鲁在文学、议论和才能方面
还有哪些“不为人知”
,也没有回答尹师鲁如何“无愧
于古君子”这个问题。
在第五自然段履历的介绍中插入了一个生活片断
“疾革
,隐几而坐
,顾稚子在前
,无甚怜之色
,与宾客言
,
终不及其私。”但这一生活片断在插入后并未作必要的
展开
,欧公在《论尹师鲁墓志铭》中辩称
:“(尹师鲁)临
死而语不及私
,则平生忠义可知也。”读者不禁要问
“顾稚子在前
,无甚怜之色”又与“忠义之节
,处穷达
,
临祸福
,无愧于古君子”有什么关系
?即使是有些联
系
,要得出“平生忠义可知”的结论也不免显得牵强
,
令人费解
,叫人读来有莫名其妙之感。
关于这篇文章
,陈植锷先生的一段话正能引起我
们的深思
:“二铭(指《尹师鲁墓志铭》和《湖州长史苏
君(舜钦)墓志铭》在记事方面却有一个共同的缺漏
,
即墓主的生卒年都弄错了。尹、苏两人年纪与欧阳修
相仿
,据《尹师鲁墓志》可知。尹洙家人还为这篇墓志
铭太简单而向欧阳修提过意见。然则作者想到的是如
何使自己写的这篇文章不朽
,只在‘意其如此’方面下
工夫。”[11]
其中“作者想到的是如何使自己的这篇文章
—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