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模拟实例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模拟实例

DB34/T 3544—2019

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

表A.1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 目标层 状态层 指标层 计算方法

湿地 生态 承载力 承载 指标 湿地面积比例(%) 湿地面积/国土面积×100%

人均湿地面积(hm2/人) 湿地面积/总人口数量

物种丰度(%) 湿地内物种数量/区域野生动植物物种种数×100%

湿地保护率(%) 各类湿地保护区面积/区域湿地面积×100%

优质水资源占有率(%) I-III 类水资源量/区域水资源总量×100%

年均降水量(mm/年) 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降雨量

单位面积水资源量(m3/hm2) 水资源总量/国土面积×100%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m3/人) 年水资源总量/总人口数量

年平均气温(℃) 一个区域常年均气温

无霜期(天/年) 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一整段时间

人均GDP(万元/人) GDP/总人口数量

森林覆盖率(%) 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人均森林面积(hm2/人) 森林面积/总人口数量

人均土地面积(hm2/人) 国土面积/总人口数量

压力 指标 人口密度(人/km2) 人口数量/国土面积

人口城镇化率(%) 城镇人口总数/总人口数量

GDP 增长率(%) 本期GDP-上期GDP/上期GDP X 100%

单位湿地面积水产品产值(万元/hm2) 水产品产值/湿地面积

COD 排放量(t) COD 排放量

SO2 排放量(t) SO2 排放量

万元GDP 用水量(m3/万元) 总用水量/GDP

万元GDP 废水排放量(t/万元) 废水排放量/GDP

万元GDP 粉尘排放量(t/万元) 粉尘排放量/GDP

单位面积化肥用量(t/hm2) 化肥施用量(纯量)/耕地面积×100%

单位面积农药用量(t/hm2) 农药施用量/耕地面积×100% DB34/T 3544—2019

7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模拟实例

B.1 数据标准化

某一个省有 12 个市,其湿地生态承载力指标经过标准化后结果见表B.1:

表B.1 某省现状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值统计 指 标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物种丰度(%)

湿地保护率(%)

优质水资源占有率(%)

无霜期(天/年)

年平均气温(0C)

年平均降雨量(mm/年)

人均GDP(亿元/万人)

湿地面积比例(%)

人均湿地面积(万hm2/万人)

单位面积水资源量 (亿m3/万hm2)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亿m3/万人年)

森林覆盖率(%)

人均森林面积(万hm2/万人)

人均土地面积(hm2/人)

人口密度(人/km2)

人口城镇化率(%)

GDP增长率(%)

单位湿地面积水产品产值 (万元)

COD排放量(t)

SO2 排放量(t)

万元GDP用水量(m3/万元)

万元GDP废水排放量(t/万元)

万元GDP粉尘排放量(t/万元)

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t/hm2)

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kg/hm2) DB34/T 3544—2019

8 B.2 指标权重

计算的各指标的标准差及权重结见表B.1:

表B.2 某省湿地生态承载力现状评价指标权重 目标层 状态层 指 标 标准差 (σJ) 权重 (WJ) 相关系数 (r)

湿地 生态 承载力 承载 指标 物种丰度(%)

湿地保护率(%)

优质水资源占有率(%)

无霜期(天/年)

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雨量(mm/年)

人均GDP(亿元/万人)

湿地面积比例(%)

人均湿地面积(万hm2/万人)

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亿m3/万hm2)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亿m3/万人年)

森林覆盖率(%)

人均森林面积(万hm2/万人)

人均土地面积(hm2/人)

压力 指标 人口密度(人/km2)

人口城镇化率(%)

GDP 增长率(%)

单位湿地面积水产品产值(万元/hm2)

COD 排放量(t)

SO2 排放量(t)

万元GDP 用水量(m3/万元)

万元GDP 废水排放量(t/万元)

万元GDP 粉尘排放量(t/万元)

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t/hm2)

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kg/hm2) 相关系数是指各指标值与承载力指数的关系,旨在反映各项指标与承载力的相关关系。

B.3 湿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B.3.1 承载系统评价

承载系统评价值用承载指数表示,某省 12 个市的承载指数、排序结果见表B.3。 DB34/T 3544—2019

9 表B.3 某省各市湿地现状承载指数评价值 地 区 承载指数 排 序 地 区 承载指数 排 序

A G

B H

C I

D J

E K

F L

B.3.2 压力系统评价

压力系统的评价采用压力指数表示,某省 12 个市的承载指数、排序结果见表B.4。

表B.4 某省各市湿地现状压力指数评价值 地 区 压力指数 排 序 地 区 压力指数 排 序

A G

B H

C I

D J

E K

F L

B.3.3 压力度指数评价

压力度指数是采用承载指数和压力指数之比值进行定量评价,它反映生态承载力的客观支持能力和与承载对象压力之间的关系。某省 12 个市的湿地压力度指数、排序见表B.5。

表B.5 某省各市湿地现状承载压力度指数评价值 地 区 压力度指数 排 序 地 区 压力度指数 排 序

A G

B H

C I

D J

E K

F L

B.3.4 承载力综合平均

湿地生态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是通过承载压力度指数来反映,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在对承载系统和压力系统分别评价的基础上,再综合考虑这两个系统对整个区域系统的影响,从而对区域的湿地生态承载力进行综合平价。结果见表B.6。 DB34/T 3544—2019

10 表B.6 某省各市湿地现状承载力综合评价 地区 综合评价 类型 地 区 综合评价 类型

A G

B H

C I

D J

E K

F L 从表B.6 看出,某省湿地生态承载力现状。哪些地区超载,哪些地区还有发展潜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