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新型墙体材料“十三五”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是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土地和生态环境,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发展的现实必然要求。
根据《陕西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中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国家、省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本省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一)取得的主要成效“十二五”期间,我省围绕城镇化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以建筑节能、绿色建筑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着力推动墙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开展“限粘、禁实”(指城市限制使用粘土砖和县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简称。
下同)和建筑工程推广应用新型墙材工作,全面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目标任务。
1、完成了全省80个县城“禁实”任务“十二五”期间,全省80个县城全面开展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工作,共关闭实心粘土砖生产企业127家,淘汰落后产能约13.5亿块标砖;改造实心粘土砖企业32家,新增新墙材产能约3.8亿块标砖,全省“县城禁实”任务基本完成,并向乡镇及广大农村推进。
西安、宝鸡、汉中、安康和商洛五个城市启动“城市限粘”工作。
2、新型墙体材料得到较快发展2015年,全省新型墙材企业共981家,综合产能164亿块标砖,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重达到67%,比2010年提高10.5个百分点,超目标任务2个百分点,以新型墙体材料为主的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开展多项建筑节能与新型墙材产品生产应用项目研究,结构不断优化,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推进建筑节能与保温结构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建筑质量水平。
表1 “十二五”末新型墙材构成情况“十二五”期间,全省扶持生产线示范项目90余个,扶持新墙材促进建筑工业化重点项目12个,省级扶持资金投入约1300余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约28亿元。
省级扶持资金投入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增长60多个百分点,充分发挥了专项基金的经济杠杆导向作用。
3、新墙材推广应用比例不断提高2015年全省城镇新建建筑新型墙材应用比例达到75.8%,比2010年提高10.8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扶持农村节能示范住房项目31个,累计补助户数5044户,建筑面积104.81万平方米,省级补助资金1736万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约14.43亿元,推动了农村新型墙材的应用,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良好局面。
4、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生产新型墙体材料595.5亿块标砖,节约土地约13.3万亩、节约能源670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4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6万吨,利用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尾矿、建筑废弃物等大宗固废约1100万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5、健全墙材革新法规政策体系颁布了《陕西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条例》,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产品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陕建发[2015]27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限粘、县城禁实”工作的通知》、《陕西省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节能产品认定指南》、《省级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示范项目申报指南》和《省级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申报指南》等政策文件。
及时发布了《陕西省建筑节能产品及新型墙体材料目录》。
组织编制了《DP型烧结多孔砖结构技术规程》和《DP型烧结多孔砖砌体结构构造图集》等多部新墙材地方标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城镇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有死角,农村自建房使用粘土实心砖还没有得到禁止。
个别建筑工程、围墙、临时建筑等仍然存在使用粘土实心砖现象,农村、乡镇“禁实”工作任重道远;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品任务艰巨。
墙材生产、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科技创新不足,行业龙头企业少,低水平重复建设,低端产品产能现象突出;三是新墙材应用技术标准和目录编制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以标准和目录引导行业的生产和产品推广应用,促进新型墙材的健康有序发展任务繁重;四是新墙材应用执法监督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强化。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为新墙材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一核两轴两带三走廊四极”的城镇群格局,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发展,辐射带动新农村发展。
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建筑业现代化发展,“十三五”期间仍将保持一定规模,将为新型墙体材料、以及新墙材与建筑工业化的融合和绿色新型墙材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二)建筑工业化、装配化为绿色建材提供发展机遇随着新型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对绿色建筑的发展有了更高目标,2020年底,我省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将达到50%,绿色建材得到不断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装配化进程的加快,将为我省绿色建材、绿色墙材发展提供广阔市场。
(三)面临的挑战国家要求下大力气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转方式、调结构任务繁重,实施创新驱动更加迫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型墙材的产品结构亟待加速调整。
新型墙材行业将从高速增长转换到平稳运行模式,面临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挑战。
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先进工艺技术产能占比不高,主要依赖低端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对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紧迫感不强,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绿色建材、绿色墙材作为行业发展目标已经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新型墙材的绿色化发展需要亟待提高。
“十二五”末,全省新型墙材中烧结制品占比近六成,产品质量不高、品种单一。
面对需求侧变化,适应新型建筑工业化要求的部品、预制构件和装配产品种类较少,轻质、高强、保温、安全的多功能一体化新型墙材产品比较匮乏,难以满足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的要求。
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国家、省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法规政策和我省加快建设“三个陕西”的总体要求,围绕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以满足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建筑工业化、装配化发展和适应绿色建筑需求为发展目标,坚持推进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统筹发展的工作主线,以“禁实”“限粘”、示范项目、新墙材基金调控、绿色建材(墙材)评价为抓手,全面推进我省新型墙材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二)发展原则1.坚持绿色发展。
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企业走低消耗、低能耗、轻污染、多功能之路,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开发推广绿色墙材,以绿色发展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绿色建材(墙材)发展。
2.坚持创新发展。
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行业创新体系,研发推广先进适用的关键工艺、装备、技术和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墙材行业转型升级。
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
3.坚持融合发展。
推动“互联网+”新型墙材,推进信息技术与新型墙材工业深度融合,强化新型墙材工业与建筑业等上下游产业跨界融合,推动新型墙材产业与建筑产业现代化、海绵城市建设及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融合,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4.坚持统筹发展。
进一步强化城镇“禁实”“限粘”工作的督查力度,巩固城镇“禁实”“限粘”成果,加大城镇新型墙材推广使用力度。
以示范项目引导,加快农村新型墙材推广使用步伐,城乡统筹,全面推进新型墙材的建筑应用。
(三)总体目标到“十三五”末:(1)全省新型墙材产量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比例达到80%以上,城镇建筑应用比例达到85%以上,达到全国中等以上发展水平;(2)做强西安建构、陕建工集团等一批新型墙材促进建筑工业化重点项目;(3)建设、改造新型墙材(含生产线)示范项目31个;(4)力争发展取得绿色墙材评价标识的新型墙材企业30家以上;(5)努力建设农村应用新型墙材示范房屋100万平米以上,推动开展农村装配式房屋试点示范;(6)新型墙材单位生产能耗下降10%。
四、重点任务(一)进一步推进“限粘、禁实”工作不断加大“限粘、禁实”工作力度,巩固已有成果,鼓励地级以上设市城市结合当地环境治理实际,探索推动在城市划定区域“限粘”。
强化依法监管,加强农村“推新”(农村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简称。
下同),通过试点示范,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墙材推广应用,研究制订新型墙材农村应用的技术规程和配套措施政策。
落实《陕西省粘土砖厂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坚持鼓励、扶持与依法监管相结合,将发展新型墙材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二)发展绿色建材、大力推进绿色墙材发展适应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建造方式变化的新要求,着眼绿色建筑发展需求,推进新型墙体材料绿色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优化提升产品结构,发展绿色建材。
发展安全、节能环保、轻质高强的墙体和屋面材料、外墙保温材料,以及结构与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板。
推进叠合楼板、内外墙板、楼梯阳台等构配件工厂化生产。
加快发展矩形孔多孔砖、高孔洞率空心制品、自保温及复合保温新型墙材产品。
积极引导和推动新型墙材企业整合与优化,引导企业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推广生产线一体化管控、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装备,促进新型墙材产业信息化、规模化、装备自动化、产品标准化和管理现代化、。
2.推进绿色化发展。
按照《实施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推动绿色生产,引导绿色消费。
加强清洁生产,支持企业开展烟气脱硫除尘综合治理等技术改造,指导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新型墙材单位综合能耗限额标准,降低排放水平和降低能耗。
发展循环经济,支持综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尾矿渣、脱硫石膏、建筑垃圾等固废,扩大资源综合利用范围和利用量。
3.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资源、能源和环境硬约束,严格执行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限值要求,淘汰一批规模小、工艺装备差、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的落后产能。
新建、改扩建项目,技术工艺必须按照《烧结砖瓦厂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标准)要求进行规范设计、按标建设,达标生产。
(三)开展项目示范,带动行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好墙材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
一是实施新型墙材生产线示范,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二是实施新型墙材推广应用示范工程,结合农村扶贫搬迁社区建设、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等,加大在农村推广应用新型墙材力度;三是实施烧结保温复合砌块生产示范项目,推动烧结保温复合砌块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示范;四是继续实施新墙材促进建筑工业化重点项目,实施满足钢结构、装配式结构等体系新墙材生产建设和应用示范,推动建筑节能与保温结构一体化产品发展,助推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