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也在迅速崛起,并且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但是,一方面电子商务人才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本文针对目前的矛盾现状分析其原因,并且结合有关学校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标签]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随着网民数量的飞速飙升,网商数量增长也势不可挡。
根据阿里巴巴网站的数据:截止2006年底,阿里巴巴注册会员数约为1804万;而淘宝注册会员约为2400万。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导致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一)企业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现状根据调查,每年我国IT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总量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就业空间很大,企业表现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饥渴。
以下是对一些企业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状况的统计结果:(二)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呈现遍地开花态势,除普通高等院校外,还包括众多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等,本科或专科层次的电子商务在校学生数10万人。
1.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建设的发展历史。
1999年前后,部分高校开始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自学考试/专科本科专业方向/二专业/二学位)。
2001年,教育部批准第一批13所高校设立电子商务本科专业。
分别是:北方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审计学院、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同年,召开第一届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讨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批电子商务系列教材。
2002年,召开第二届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讨会;同年,成立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
2005年,第一批普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学生毕业。
2006年3月,教育部累计批准306所高校设立电子商务本科专业;4月,教育部正式成立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这是“十一五”期间全国首个专业级教学指导委员会,跨学科成立,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交叉学科人才为目标,具有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点。
截至2006年共有306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涉及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不同学科,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2.电子商务专业总体情况。
地区分布情况(2001~2005年280所,2006年增加25所):东北地区:23;华北地区:46;华东地区:102;中南地区:74;西南地区:36;西北地区:24。
高校学科情况: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专业设置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在计算机系(学院)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二是在经济管理系(学院)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三是单独组建电子商务系(学院)。
以下是各国内院校(部分)电子商务专业的归属学院情况:从已经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类型来看,研究型大学占少数,教学型大学占多数,研究教学型大学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笔者2006年参加“阿里巴巴”主办的“第二:届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论坛”了解到,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情况让人喜忧参半。
一方面,随着大量的不同层次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存在着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
国家工商局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企业已有870万家。
即使按每个企业需要引进两名电子商务人才计算,也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其中,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缺乏尤其严重。
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
而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
人才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然而,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中国)研发中心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和自学考试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为:截止到2004年6月15日,其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47%的就业平均水平。
可见,在学校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一条明显的鸿沟。
二、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电子商务对人才的需求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求既掌握信息技术又通晓管理、经济理论,具有营销、国际贸易、金融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一)电子商务人才特征1.电子商务人才的实务性特征。
电子商务是从网络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处在不断发展之中。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使电子商务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操作并运作电子商务活动,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
2.电子商务人才的复合型特征。
电子商务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技术和商务方面的知识,要懂得电子商务技术手段,能将商务需求转化为电子商务应用;要熟知一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运作方式和模式,如供应链管理、虚拟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等电子商务模式。
当然,电子商务人才知识的复合型特征,决不意味着是一堆现有技术和商务知识的随意组合,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的前提下,在电子商务这种现代商务模式的基础上能将技术和商务知识整合起来,并且具有完整的电子商务观。
3.电子商务人才的多元化特征。
由于电子商务的变革几乎涉及到人类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所有层次,而每一方面、每一层次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不同的电子商务人才。
因此,不能将电子商务人才简单地归为一个方面或一个层次,相反,必须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人才在方面和层次上的多元化特征。
例如,会有侧重技术的电子商务人才和侧重商务的电子商务人才,会有分别侧重支付、物流和信息流的电子商务人才,会有专门从事网络营销的电子商务人才,等等。
(二)电子商务人才的类型从应用来看,电子商务人才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
这是基础性电子商务人才,其特点是精通电子商务技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进展,同时具备足够的现代商务知识,善于理解商务需求,懂得“如何做”电子商务,能够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予以实施和满足。
2.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
这是电子商务人才的主体,其特点是精通现代商务活动,充分了解和理解商务需求,同时具备足够的电子商务技术知识,懂得电子商务“能做什么”,善于提出满足商务需求的电子商务应用方式。
3.战略型电子商务人才。
这是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其特点是通晓电子商务全局,具有前瞻性思维,懂得“为什么要做”电子商务,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能够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特点和趋势。
(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分析一方面电子商务人才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矛盾的原因在于:1.学校与企业缺乏相互沟通。
学校与企业之间互不沟通,校企距离越来越大,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往往难以融为一体。
由于不了解企业的具体需求,人才供应与需求矛盾越来越突出。
2.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由于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专业,内容几乎遍及整个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是集多门学科于一身的综合体。
因此,导致培养方向模糊,许多学校甚至不能很清楚地说出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究竟能够具体从事什么工作;或者培养目标宽泛,试图培养出“万能的”电子商务人才,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工程知识的保鲜期只有3年),由此衍生出种种问题。
例如:很多课程设置欠佳,由于缺乏对电子商务广泛、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
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特性;二是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
最后,作为一个新专业,很多方面都不成熟,还处于摸索阶段。
由于专业设置晚、课程体系新等,使得师资严重缺乏。
大多数教师是从计算机、网络、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转移而来,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目前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书籍,很不系统,很不深入,再加上大多没有电子商务实务的经验,不少教师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时显得勉为其难。
懂管理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管理,造成电子技术和商务知识的随意和简单的组合。
3.企业招聘存在误区,需要引导。
企业对毕业生要求较高,一般企业的招聘要求为:是重点大学、过外语六级、有实践经验、有职业证书、计算机熟练、工作努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等。
但是企业管理者也存在着对电子商务一知半解的现象。
企业不能给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些企业对招聘的电子商务人才认识存在误区,要求电子商务毕业生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些急功近利的要求过高,导致了企业无法招聘到满意的人才。
4.学生本身职业行为能力不足,就业观不端正。
毕业生就业观念不正确,找工作时希望:大单位、工资高、工作稳定、福利好、压力适中、离家近等。
而实际工作中常常暴露出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等弱点。
因此很多企业抱怨招聘来的毕业生只是花架子。
三、解决途径通过前面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导致电子商务人才就业难和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个矛盾,需要以学校为主体,并辅以政府支持、行业引领、企业参与。
1.校企合作,取得双赢。
作为高校,当务之急是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熟知一些电子商务环境下实际的商务运作方式,或熟知至少一个行业或一种模式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同时可以获得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教学的第一手材料。
这有助于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对学生来说,这种模式使他们能够较快树立明确的专业意识和学习的目的性,而且还可以为学生实践、实习提供基地,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造性能力。
企业也可以获得高校的指导及人才的补充和培养。
实际操作中,应该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可以校企共同制定各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动态设置专业课程;通过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等。
2.改进教学模式。
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缺乏实训环节和实战经验。
当今,在全球电子商务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需要面向实践、面向就业,以培养实践型和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为主,以满足广大企业的用人需求。
教学形式可以适当采用全真案例教学、电子商务实务操作训练以及模拟演练、互动分享式授课。
要注重实用功能和使用技巧的传授,使学生不仅懂得如何开展电子商务,还要能够善于开展电子商务。
例如:在专业课教学中结合实际电子商务开发项目,在学生中组织团队,开发设计并且公开答辩,项目完成后给予学分。
根据一些相关学校的成功经验总结如北京联合大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该坚持“三条主线”,即实践教学主线:以技术和能力培养为主;素质教育主线: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主;课堂教学主线: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