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腹外疝教案

腹外疝教案

教 案
姓名:白运来 主治医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时间2009-6-16 节次1~2

课程名称 《外科学》 授课专业及层次 05级临床医学 本科层次
授课内容 腹外疝 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腹外疝的病因、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2.熟悉腹外疝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3.了解腹外疝预防及预后

重 点 腹外疝的病因、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难 点 腹外疝的发病机制、检查
自学内容 腹外疝的预防及预后
使用教具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相关学科知识 诊断学 生理学
教 学 法 讲授法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启发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复习上次课内容,自然导入本次课 腹外疝 一、概念: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hernia)。 二.病 因 腹壁强度降低: ①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 如腹股沟管、股管、脐环等处; ②腹白线发育不全; ③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 感染、老年、久病等。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 搬运重物、举重、腹水、妊娠、 婴儿经常啼哭等。 三.病理解剖 腹外疝组成: 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 腹外疝类型: 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 四. 临床表现 3分钟

5分钟

5分钟
15分钟
6’
3’
3’
3’

10分钟

6分钟
腹股沟疝:腹股沟区是前外下腹壁一个三角形区域,其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
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线。发生在这个区
域的腹外疝称为腹股沟疝。
腹股沟管解剖
直疝三角
直疝三角(Hesselbach 三角,海氏三角)是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腹
股沟韧带三者之间形成的一个三角区。
该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筋膜比周围薄,故易发生疝。
由该处发生的疝称为腹股沟直疝。

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呕吐、腹胀,无大便和无肛门排气。这些症
状的出现和梗阻发生的急缓、部位的高低、肠腔堵塞的程度有密切关系。

(一)腹痛:
(二)呕吐:
(三)腹胀:
(四)排便排气停止
(五)体征:腹部体征:机械性肠梗阻常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肠扭转时腹
胀多不对称。麻痹性肠梗阻腹胀均匀;单纯性肠梗阻肠管膨胀,有轻度压
痛。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固定压痛和肌紧张,少数病员可触及包块。蛔虫
性肠梗阻常在腹部中部触及条索状团块;当腹腔有渗液时,可出现移动性
浊音;绞痛发作时,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金属音。肠梗阻并发肠坏
死、穿孔时出现腹膜刺激征。麻痹性肠梗阻时,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五.
诊断及鉴别诊断

睾丸鞘膜积液
交通性鞘膜积液
精索鞘膜积液
隐睾

急性肠梗阻

六.
治疗
手术治疗
(二)传统的疝修补术
1. 疝囊高位结扎术:显露疝囊颈,予以高位结扎,切去疝囊。
2. 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前壁的方法 (Ferguson法):在精索前方
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
手术治疗
(三)无张力疝修补术
1.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手术)
2.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Rutkow手术)
3. 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Stoppa手术)
手术治疗
(四)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1. 经腹膜前法(TAPP)
2. 完全经腹膜外法(TEA)
3. 经腹腔内法(IPOM)
4. 单纯疝环缝合法
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1. 手法复位:
(1) 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局部压痛不明显,也无腹部压痛
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者。
(2)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较严重疾病而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