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物课堂艺术性教学语言

中学生物课堂艺术性教学语言

浅谈中学生物课堂艺术性教学语言
一、生物教学中的语言特点
(一)科学性
科学性,这是教学中使用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的科学性主要是
指课堂上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完整。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科学性的语言表述也是必须有的。首先体
现在能够准确地表述课本中概念和生物学规律能,其次能用语言客
观正确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现象。语言的准确性是生物学科教学的
核心。作为新时期的生物学教师,只是简单的掌握课本知识是不够
的,面对新时期的学生,生物课教师不仅需要准确地理解课程中的
概念、规律,还应进一步把握其本质内容,通过准确的语言把事物
现象及本质描述出来。
(二)严谨性
教学语言的严谨性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即对具体课本中的概
念、生物规律的解释,生物现象的描述,不仅要准确,更重要的是
要严谨恰当。比如,“能量”不等同于“能源”、胚囊”不等同于“囊
胚”、“脂肪”不等同于“脂质”。二是指对概念的描述要确切、肯
定,不能出现“可能”、“也许”、“应该”之类的非确定性词语,避
免学生获得的信息无法准确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理解和建构。同时,
还要注意一些限制语的使用,以避免把问题绝对化。
(三)生动性和趣味性
课堂上语言的生动性,是指将课本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
复杂的理论通俗易懂化。生物课堂上的语言生动性必须在保证语言
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把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形象、浅显和
熟悉,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课堂中的语言生动性可以使课堂教学
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
(四)情感性
英国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说过,语言是一种思想性活动,它的功能
在于情感的表现。任何特定思想的表达都是通过表现伴随它的情感
而实现的。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限制于学生对课本
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去启迪学生的心灵、
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情感在生物的课堂上得到升华,让学生
明白对生命的美,让他们更加热爱生命,感谢大自然,继而让他们
拥有一个纯洁的心灵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结合课堂教学知识,
通过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达到情
感的共鸣,进而更有效地服务课堂教学。
二、增强中学生物课堂语言应用的艺术性
(一)科学性中渗透趣味性
在中学生物的讲解中,毋庸置疑,语言的科学性是放在首位的,
通过准确地表述让学生明白生物学规律和各种生命现象。但是要把
相对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刻挖掘教材,灵活运用
课本知识,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将相对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
化,深入浅出。对于学生,风趣的语言,精彩的故事都具有很大的
吸引力,它可以勾起学生的兴趣。最终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构筑。在
知识的传递过程中,要避免语言的模棱两可,语言表述要准确,恰
当,在此基础上要体现语言的趣味性。适当的使用比喻等语言技巧,
可以很多抽象的、深奥的基础知识化难为易,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
握。往往严肃的面孔,刻板的语言,会让学生感枯燥和乏味。对于
学生而言,知识的传递要结合兴趣的培养,兴趣才是知识最好的传
授者。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兴趣,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
思维,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对知识的学习可以起
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教育中渗透情感性和艺术性
生物的教育离不了生命的教育。中学生物教育一方面是对知识的
传授,更重要的让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学
生了解生命、让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珍惜生命。在教学中教
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渐渐地让他们形成尊重生命、珍惜生
命的信念,这才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我们的生物课堂上,要处处体现着生命的美丽。这种美要通过
教师的语言创造情境来实现。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出艺术性的情
境,让学生通过你的语言身临其境,引导他们的想象力,在获得知
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把知识
学到。
三、中学生物课堂语言艺术的优化
教师需要优化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才能更好的服务课堂,更好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语言艺术性重点在于它的严密度。严密性主要是指内在的逻
辑性。语言的内在逻辑性十分重要,如果出现语言上的逻辑错误,
表述不够严谨、周密、条理不清,会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不必
要的麻烦。当然如果表述得当,则可以给教学增加感染力,增强语
言的说服力。
我认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性,教师个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
面进行改善。首先,语言表达能力的改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
一名教师必备的基础技能。语言的表达能力体现在教师对知识、定
义的表述上,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要表述准确,表述不能让学生产
生歧义和误解,更重要的是,当遇到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或观点时,
教师能够及时的将这些词语与观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
解释说明相关内容,便于学生的接受。
其次,扎实的理论功底。扎实的理论功底,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本
身去组织安排教学,让课程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性,更重要的是方
便教师对课本外延知识的组织更具有关联性,有利于教师的对课堂
的内容、节奏和知识的掌控,让教师更多的有更多的精力在课堂语
言的组织上。无论是教材本身,还是知识的外延,教师在授课前都
要在学生易于接受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造,使课堂的安排更合
理,知识的联系更紧密,语言的组织更具逻辑性。这样,学生在对
知识加工的过程中,才更容易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
结构。
以上是笔者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课堂语言的优化是提
高课堂质量的助推器,灵活使用课堂语言,创建富有感染力的课堂,
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真正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
实到实处,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