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三两(9g) 附子炮,三枚(12g) 细辛二两(3g)
[用法]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

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

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方解]本方所治寒积里实证为里寒积滞内结,阳气不运所致。

阴寒凝滞,冷积内结,腑气不通,故腹痛便秘,胁下偏痛;积滞阻结,气机被郁,故见发热;阳气不运,畏寒肢冷;舌苔白腻,脉弦紧是寒实内结之象。

据证立法,宜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中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阳祛寒,除阴凝而止腹痛,并制约苦寒之大黄,使大黄苦寒之性去而荡涤肠胃、泻下积滞之用存,二者共为君药。

细辛辛温宣通,除散寒结止痛,能助附子温散脏腑冷积,为臣药。

三药合用,温散寒凝以开闭结,通腑泻下以除冷积,成为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之剂。

本方配伍特点:通过辛热之附子、细辛与苦寒之大黄配伍,使大黄寒性受制约而泻下之功保存,相制为用,去性存用,使本方能温下寒积,温阳通便。

[临床运用]
1.运用要点本方是治疗寒积里实证的代表方。

临床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腹痛甚,喜温者,加桂枝、白芍和里缓急;脘腹胀满,苔垢者,加枳实、厚朴、神曲行气导滞;胁下冷痛者,加小茴香、肉桂温中止痛;体虚较甚,加党参、当归益气养血;积滞较轻者,用制大黄以减缓泻下之力。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尿毒症、睾丸肿痛、慢性痢疾等属胃肠寒实者。

4.使用注意方中附子用量应大于大黄用量,以达到温里散寒、泻结行滞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