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小剧场戏剧探究黑龙江小剧场戏剧整体特征黑龙江小剧场戏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省市级院团为了打破镜框式的戏剧演出模式,让戏剧演出更加贴近观众,推动戏剧的良性发展,自主推出小剧场戏剧演出,如哈尔滨话剧院,齐齐哈尔话剧团等;另一方面致力于戏剧艺术的个人或群体,成立独立的文化艺术机构,在无条件自己建造剧院和无演出队伍的情况下,租赁剧场,斥资引进国内优秀的小剧场剧目进行演出,如哈尔滨先锋文化剧场。
黑龙江的小剧场戏剧发展一直是不温不火的状态,在起步之初,戏剧界并未重视这一戏剧形式。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娱乐形式的冲击,戏剧发展陷入困境,北京、上海等地的小剧场戏剧却红火依然,小剧场戏剧的地位和价值才引起人们的正视。
哈尔滨话剧院果断采取以小剧场激活大剧场的演出方式,破解困局,其后,齐齐哈尔话剧团也创作主流戏剧的同时,积极排演小剧场戏剧;哈尔滨先锋文化剧场抓住机遇,投身小剧场戏剧的发展浪潮。
而正是由于黑龙江小剧场戏剧发展的特殊性,致使其演出构成为三种形态:一是院团原创的小剧场剧目,如《第五天神》、《活性炭》、《如果爱》等;二是引进国内其他城市的优秀小剧场剧目进行展演,如《非诚勿扰》、《天堂隔壁是疯人院》等;三是引进优秀小剧场剧目,对其剧本加以修改,启用自己的演员进行排演,如《隐婚男女》等。
这三种形态恰恰体现了当下小剧场戏剧发展的趋势,既致力于自身小剧场剧目的创作和挖掘,提高自身戏剧创作能力,又通过不断引进国内优秀小剧场戏剧来提升自身的小剧场戏剧品味,扩大舆论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
与此同时,引进好的剧本,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修改、排练并上演,节约创作时间和成本,最大限度的获得利益最大化,这既是一种借鉴与学习,更是一种碰撞与交流。
小剧场戏剧将主流戏剧的精髓作为发展的根基,透过不断创新的戏剧实践,展示各种不同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探寻现今戏剧观众的审美需求与艺术品位,从而为主流戏剧提供一条可行性较强的发展道路。
黑龙江小剧场戏剧的创作一直以来都遵循着贴近人们现实生活的原则,所有剧目展现的都与现代都市生活息息相关,截取生活中某一面或某一个具有代表性甚至争议性的问题加以阐释,或嬉笑怒骂,寓教于乐,或言辞犀利,发人深省。
小剧场戏剧创作题材的单一化。
黑龙江小剧场戏剧创作中,真正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的剧目偏少,而体现都市情感的剧目则越来越多。
如哈尔滨话剧院的《请让我做你的情人》讲述了一对夫妻的“非常”情感,以一个中年男人对平淡的感情生活的理性思考为线索,用一个有趣而略带夸张的戏剧情境,讨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中年人的爱情生活;齐齐哈尔话剧团的《如果爱》讲述了一个婚姻“城里城外”的故事。
处在婚姻“城里”的一对年轻人,渴望到城外的世界去看看,结果却发现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浪漫和轻松。
又如《爱你不嫁你》,由电视台女主播采访成功商人丁一白做引子,回述了男主人公和初恋情人、离异前妻和后任女友之间的情感纠葛,深刻展现和探讨了美好爱情和物质诱惑之间的无奈和反差,称得上是发人深思的“现实剧”;《构思婚姻》中以作家老高的婚变轨迹为由头,通过表现现实婚姻与想象婚姻间的反差,引发当代人对婚姻进行深度思考,同时结局并没有一个最终的答案,而是引发观众的自发思考。
尽管大部分都市情感剧目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性,或者结局留白引人思索,但仍旧称不上先锋性和实验性。
可以说,不仅黑龙江省,大至全国,现今的小剧场戏剧很难再像90年代先锋戏剧浪潮一般凸显先锋性。
如果严格按照小剧场戏剧的定义来说,或许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剧目都不能称之为小剧场戏剧。
然而,这不仅是受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左右,更重要的受戏剧发展所陷入的困境所制约。
如果专注于小剧场戏剧先锋性的探索,那么,或许会为整个戏剧界的未来发展探寻一条可持续繁荣的道路。
但是,这样一种带有先锋性质的不确定能否真正扭转戏剧困顿局面的作法,势必会带来许多衍生的负面的影响。
在戏剧发展不景气的时期,没有多少戏剧人敢于冒险开拓先锋性,而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符合大众潮流的、符合当下人们关注的方式和题材进行小剧场戏剧的创作,这是一种保守中求突破、前行中求稳定的作法。
由于小剧场戏剧肩负拯救低迷话剧市场的重任,因而在获得充足的空间得以发展时,小剧场戏剧不可避免的采取了一种保守的、较为可靠的方式来发展,降低自身的审美格调以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真正富有实验精神的小剧场戏剧少之又少,更遑论戏剧精品。
小剧场戏剧审美的低俗化。
黑龙江小剧场戏剧也与发展之初大相径庭,它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众化,当下社会最受关注的事件、人物、语言,往往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呈现在小剧场的舞台上。
为了适应新时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很多小剧场剧目开始片面追求“笑果”,使小剧场戏剧流于低俗。
搞笑颠覆,缺少饱满的故事情节,充斥着低俗的笑料、络热点、小品、二人转、反串等,这些零散的元素,本和剧情无关,却被一锅烩成快餐艺术,看似笑点百出却实无意义。
并非加诸几句时尚热点词汇、络语就是与时俱进,就是贴近群众生活,就是创新,必须要注入精神内涵,将流行元素与剧情、人物恰当的融合,达到提升戏剧效果的目的,才是真正的戏剧艺术。
王晓鹰在20XX年“全国小剧场戏剧展演座谈会”上曾提出,“在当下娱乐之风大行其道的文化消费时代,小剧场戏剧的精神根本:实验性、先锋性和思想价值几乎已难觅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相当一些实用主义蔓延、泛娱乐化的‘三低剧目’泛滥,这类制作成本投入低、艺术质量低、道德水准低的小剧场话剧,刻意低俗,追求无聊,并美其名曰‘为紧张生活减压’。
”可见,审美的低俗化致使此类“三低剧目”频现,完全丧失了小剧场戏剧的本质。
小剧场话剧赢得市场靠的是走通俗化、大众化、时尚化的道路,并最终将自己融入主流戏剧之中,它最关注的是如何同更多的观众建立起更为牢固的审美约定。
小剧场艺术要形成相对稳定而规范的形态,建立独特的审美机制,要能够纳入市场运作,取得商业效益,从而获得常规性,跻身主流戏剧,因此它需要找到一种平衡,使它既保持艺术革新的动势,又能为一般观众所理解和欣赏。
引进小剧场戏剧的高端化。
引进国内经典的小剧场戏剧不仅能够活跃黑龙江戏剧市场,同时也能够提高戏剧观众的审美品位。
近年来,小剧场剧目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进行战略转移,北京、上海着名的话剧制作班底也将知名剧目推向二、三线城市,这是一种以京、沪为起点的文化辐射。
哈尔滨话剧院引进的梅婷版海派荒诞话剧《天堂隔壁是疯人院》座无虚席,甚至一票难求。
先锋文化剧场引进的第一部小剧场话剧《非诚勿扰》一炮而红,其后上演的北京蜂巢剧场风靡京、沪等地20XX年最受争议情感喜剧《请你对我说个谎》和盟邦戏剧略带象征与怪诞色彩的都市喜剧《我不是李白》都赢得了黑龙江观众的追捧与喜爱。
从引进的优秀小剧场剧目的火爆程度来看,真正的精品戏剧并不缺乏观众。
应该说,观众并非不爱戏剧不懂戏剧,之所以流失,还是在于缺乏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难以引发观众主动观看的兴致。
小剧场戏剧市场的起色,有赖于外来小剧场戏剧的登陆,这种引进有助于推动小剧场戏剧的良性发展。
不难看出,题材的单一、审美的低俗和引进的高端,实质上暴露出了黑龙江小剧场戏剧的致命弱点。
“低”的是自我,“高”的是外在:即黑龙江自身小剧场戏剧的创作与审美水平仍旧处于低端。
任何一种艺术品种,必须依靠自身的价值和活力才能在社会生存,任何外来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没有本身的价值和活力作为基础,即便市场再繁荣,实际仍是一滩泛着微澜的死水。
虽说自1985年至今黑龙江上演了几十部小剧场剧目,形成了一定的常态性的演出形式,但仍未具规模。
与北京、上海等小剧场戏剧发展较为活跃的城市相比,黑龙江小剧场戏剧的发展明显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不仅具备演出条件的剧场少,观众认知度小,原创剧目少,演出场次少,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黑龙江小剧场戏剧的发展仍旧存在很大的问题。
如北京市目前对外营业的、座位数在500座以下,经常做话剧演出的剧场如人艺小剧场、人艺实验剧场、东方先锋剧场等共有11家。
据统计,20XX年上述11家剧场共演出2169场戏剧。
目前上海每年能演出150场以上话剧的剧场有四家,均为小剧场,如话剧中心三个剧场、大剧院小剧场、上戏端钧剧场、新光小剧场。
20XX 年上海全年话剧演出剧目81部,20XX年91部,20XX年创纪录达到185部,其中70%是在小剧场演出的。
然而黑龙江省内的戏剧院团致力于小剧场戏剧的少之又少,很多院团缺乏资金,更缺乏人才。
队伍老化,优秀人才匮乏,资金短缺,没有开展创排和演出活动的经费,导致这些院团仅仅能够维持生存,几年内若能推出一部主流戏剧,就已是业绩卓着,更何谈排演小剧场戏剧。
院团必须保证经常性的演出,才能以演出实践锻炼并培养戏剧人才队伍,传承发扬戏剧舞台艺术,推动戏剧剧种的发展建设。
黑龙江小剧场戏剧的发展非一朝一夕之事,更非仅凭一院一团之力所能达成。
黑龙江小剧场戏剧未来发展现如今,文化体制改革对省内各院团的冲击很大,在市场中求生存则更是举步维艰,但面向市场是各剧种各院团所必须正视的问题。
黑龙江小剧场戏剧在面向市场求生存时,积极采取各种现代化手段扩大宣传,吸引各行各业的人们关注小剧场戏剧。
如传统媒体,哈尔滨话剧院依托报纸资源,在固定板块每日刊登演出信息;如新兴媒体,哈尔滨话剧院和哈尔滨先锋文化剧场均在新浪微博开通实名认定用户,及时发布戏剧演出信息,同时简要介绍演出剧目及幕后花絮。
与此同时,哈尔滨先锋文化剧场和齐齐哈尔话剧团还联合团购站推出团购售票,既可以让更多的人以低廉的价格看戏,让戏剧走进观众,又提高了小剧场戏剧的宣传效果,一举多得。
小剧场戏剧的发展脱离不开戏剧观众的包容与扶持,同样的,更离不开对自身艺术品质的追求和提高。
小剧场戏剧繁荣鼎盛,依靠的并非众多剧目光怪陆离的量的堆砌,而是小剧场戏剧自身审美特征与戏剧性的质的飞跃与升华。
因而,针对黑龙江小剧场戏剧的发展现状,尤其要注重两个关键性问题。
(一)小剧场戏剧的正确定位小剧场戏剧的定位问题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戏剧艺术的声誉,甚至关乎戏剧艺术的未来。
当前,大部分戏剧艺术界都将小剧场戏剧当作一根救命稻草,为了获得充沛的市场份额而不顾一切的发展小剧场戏剧,忽视质量只重利润。
那么,小剧场话剧到底是戏剧艺术的另一种形态的自然发展,还是获取短期利润的一种手段呢?毋庸置疑,当然是前者。
但是大多数的院团并未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为了吸引更多的话剧观众群而忽略了小剧场戏剧乃至戏剧的本质。
与此同时,另一个现象不容忽视。
儿童剧的优势凸显,占据了黑龙江戏剧的大部分演出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剧场戏剧的发展。
哈尔滨话剧院自20XX年开始致力于儿童剧,大量推出童话剧和亲子剧,如《拇指姑娘》、《三只小猪》、《白雪公主》、《绿野仙踪》等;20XX年9月,“哈尔滨中青公益院线暨先锋少儿剧场”正式揭牌,先锋文化剧场于20XX年全程引进北京中青院线“20XX世界经典童话剧嘉年华”的所有剧目,内地、港台及欧美国家优秀儿童剧的精彩演出,如《白雪公主与七色光》、《海的女儿》、《少年孟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