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活性成分白藜芦醇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天然活性成分白藜芦醇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LISH1ZHEN MEDICINE AND MA FER1A MED1CA RESEARCH 2005 VOL.16 NO.2 时珍国医国药2005年第1 6卷第2期 

天然活性成分白藜芦醇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 瑾 ,杜 江 ,邱德文 (1.贵阳中医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贵州贵阳 550002; 2.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就近年来白藜芦醇在抗氧化、抗自由基活性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介绍和探讨。白藜芦醇具有广泛的药 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炎、神经保护、保护心血管、保肝、抗休克、免疫调节、抗氧化、植物雌激素等作用。 关键词:白藜芦醇; 生理活性; 抗氧化作用; 抗自由基活性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05)02—0155-02 白藜芦醇即3.5,4’一三羟基一反一二苯乙烯.属于黄酮类 化合物。自1940年首次从毛叶藜芦Veratrum granamorum的根 部分离得到后.至今至少在21个科,31个属的72种植物中发现 了白藜芦醇的存在。随着对白藜芦醇研究的逐渐深入.已发现它 具有抗肿瘤、抗炎、神经保护、保护心血管、保肝、抗休克、免疫调 节、抗氧化、植物雌激素等广泛的药理活性。鉴于现代医学研究发 现人体众多疾病的形成与自由基的参与有关,本文就近年来白藜 芦醇在抗氧化、抗自由基方面的有关研究情况归纳如下。 1抗肿瘤 白藜芦醇的抗氧化作用在抑制癌症方面主要表现在癌症形 成的起始阶段。氧化和自由基损伤是引起细胞DNA损伤从而导 致细胞恶变的重要机理之一。Sharma ]研究发现.在早幼粒白血 病人的细胞fHL—sO)中加入产生自由基的12—0一十四烷酰波醇一 13一乙酸.通过监测55 nm处的吸收确定所加入的白藜芦醇具有 抑制自由基形成的活性。Barkhardt ]发现白藜芦醇能减轻铬离 子(Cr )和H20 引起的DNA氧化损伤,指出这一保护作用与 其直接清除经自由基的能力有关,并呈剂量依赖关系。金顺姬 等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慧星试验)也发现,白藜芦醇对 DNA断裂剂重铬酸钾所致的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有明显保 护作用。Kozuki¨ 等人研究认为白藜芦醇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侵 袭.其机理也与白藜芦醇的的抗氧化活性有关。此外.还有研究发 现.白藜芦醇能减少佛波酯引起的人乳癌细胞的活性氧的产 

收稿日期:2004—07—08;修订日期:2004一l2—2O 作者简介:王 瑾fl 979一).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现为贵阳中医学院 200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药茵药的现代研究开发工作. 生;在肿瘤细胞培养中加入白藜芦醇能减弱活性氧引起的细胞毒 作用 。 2保护心血管 白藜芦醇的强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是其 保护心血管作用的药理基础之一。Hung等 ]研究证实白藜芦醇 的抗氧化作用强于维生素E及维生素C.并能清除自由基,尤其 是羟自由基,使DNA免受损伤,还可通过抑制二硫化谷胱甘肽 的形成,使谷胱甘肽处于还原状态,从而抑制自由基的形成 此 外.白藜芦醇还可降低血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 平,抑制脂质过氧化。Brito等 研究发现白藜芦醇以浓度依赖方 式降低由ferrylmyoglobin引起的低密度脂蛋白过氧化氢的积累; 还提示了白藜芦醇抗氧化的机理可能是抑制Per0xynitritexh引 起的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的氧化修饰。olas等 采用鲁米诺依 赖的化学发光法测量静息血小板.发现白黎芦醇能抑制猪血小板 氧自由基产生和降低由凝血酶活化的血小板氧自由基的产生。 3对组织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 3.1 对脑损伤的影响脑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系统病症.在l临床 治疗的重要环节是恢复脑缺血后的血流供应,但大量研究表 明 ,缺血后再灌注可引起自由基大量产生.破坏组织结构而 加重组织损伤。脑组织缺血缺氧时机体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再 灌注后,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引发产生具有高反应活性的氧自 由基.包括Oj,H O2,OH·.这些物质极易与生物膜上的多不饱 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膜的脂质双层结构破坏.膜 上的酶功能受损,产生脑功能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表明.机 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及其脂质过氧化作用参与了脑缺血后神经 细胞损害。因此.抗自由基的毒害作用成为防治(下转第1 56页) 

(上接第154页) [6:Sakae Y.Michio T.Ushio S.et a1.On the constituents of the fruit[16] of Arctium lappa[-J]、Yakugaku Zasshi.1976,96(12)±l492-1493、 [7:lchihal .A,F。。go O.Yoshiaki N.et al、Lappaol A and B.Novel lignans from Arctium lappa LFJ]、Tetra Lett.1976.44:3961—3961. 8 lchihara A.Numata Y.Kanai S.et a1.New sesquilignans from Ll7j Arctium lappa LFJ]、Agric Biol Chem.1977.4l(9):l813一l8l4. [9:lchihara A.Seiji K.Yasuji N.et al、Structures of Lappaol F and H. Ll8j dilignans from A,。ctium lappa L EJ J.Tetra Lett.1978·33;3035— 3035. [1 9] [10 Hal Yan Wang.Jun Shan Yang.Neoarctin A from Arctium lappa L rr.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 995.6(3):217-220. [2o3 [1l:王海燕.杨峻山.牛蒡子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1 993.28 【l2):9ll一917. l 2~()baIa S.Yoshi K.Kura M.et al、Components of the roots of Lf21 ,_ltium lappa[J5.C A.1 971.74:l08136r [22-. [1 3:Maruta Y.Kawabata J.Antioxidative caffeoylquinic acid derivatives in the roots of burdock(Arctium lappa L)[ J Agric Food Chem. 1995.43(10):2592-2595. [1 4j Yasuji Y.Kiyokazu H.Kazuo 1.-/一Guanidino—n—butyric acid L23J from A,。ctium lappa[ Phytochemieal Reports,l975.14:582—582、 [15j Tsutomu W.Masahiro Y.Shigeo O.New sulfur—containing Ez43 aeetylenic compounds from Arctium lappa[ Agric Biol Chem. m受 豆 受 圣 戈 爱 夤五戈 受 l 986.50(2):263—269. Tsutomu W.Hideroshi K.Yoshitoml l、Structures of Lappaphen- a and Lappaphen——b.new guaianolides linked with a sulfur containing acetylenic compound from Arctium lappa L[J:.Agric Biol Chem.1 987.5l(6):l475一l480. Washino T.1wabuchi H.Yoshikura M.el a1.Volatlle constnuents of A,。ctium lappa LFJ].CA.1985.103:52880b. 罗永明.朱英.李 斌.牛劳子挥发油成分的GC MS分析[J:. 中药材.1997.2O(12):621—623. Washino T.Yoshikura M.Obata S.P0lvacetvlel1lc compounds of Arctil2lll lappa l|LJj.cA.1986.105:lll980a. Mitsuo F.Shinji K.Nobukatsu K,et a1. l'wo polyacewlenic phytoalexins from 211-(tium lappa Phytochemistry[J[.1 987.26(1 1)1 2957—2958. Iunzo S.Yakugaku Zasshi l 93l jl:983—983. Kaneta M.Nakagawa Y lnvestig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ntioxidative flavonoids.quercetin and kaempferol glyxosides in the unused parts of l 0 type of food plants commonly consumed in Japan 厂J]、Food Sci TeclmoI Res.1999 5(2):l25一l 28、 Keizo N.Kazuyasu T.Unsho H、The constituents of A1 ctium lappa LEJ]、Chemistry Letters.1972{235-236、 lochkova 1.Mladenova K.Zakharieva E.et al、Titerpene alcohols and sterols of Arctium lappa[ CA.1990.Il2:l95249z 

15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时珍国医国药2005年第16卷第2期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1A MEDICA RESEARCH 2005 VOL1 6 NO. (上接第155页)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措施。梁荣能等 研究 了白藜芦醇的葡萄糖苷白藜芦醇苷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后发 现.白藜芦醇苷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脑组织的过氧化脂质含量,提 高大脑皮层及海马部位的抗氧化酶CAT.GSH—Px及SOD活 性.使MDA含量明显下降,降低脑含水量.减轻自由基反应对脑 组织的损害,对缺血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大脑皮层是脑缺血 损伤的常发部位.而海马则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对缺血最敏感的部 位之一“ .因此对这两个部位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具有特别的意 义。此实验还证实了白藜芦醇苷的作用与所用剂量有明显关系。 田京伟等l_】3]也发现白藜芦醇苷对氧自由基所致大鼠脑线粒体氧 化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由于线粒体膜损伤可能是脑细胞由可逆性损伤转化为不可逆损 伤的早期特征和重要标志,因此白藜芦醇苷对线粒体的保护有重 要意义。 另外,还有科学实验表明,白藜芦醇可保护老鼠胚胎脑细胞, 含有脑磷脂细胞的神经元可因为它的保护而避免叔丁基过氧化 物自由的损伤 j。 3.2对脊髓损伤防治作用外伤性脊髓损伤(SC1)最大危害是造 成神经损伤,而由于脊髓组织膜结构含有丰富脂质,SCI后缺血 与缺氧导致氧自由基介导脂质过氧化反应在继发性反应中占有 非常重要地位,使脊髓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水肿加剧,引起严重神 经结构与功能损伤甚至变性坏死,从而使神经功能永久丧失。杨 迎暴等 l 发现Res可以有效抑制SCI后受损局部自由基反应, 阻断SCI后自由基对脊髓血管及神经细胞等继发损伤,对于SCI 后的功能修复及减轻神经损伤与促进神经再生具有重要意义。 3.3 对挤压伤后多器官衰竭(MOF)的影响挤压伤解除压力 后.造成受压肢体乃至全身的缺血再灌流损伤,氧自由基产生是 引起多器官衰竭的重要机理。这种情况下常可见到血和组织中抗 氧化酶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多【1 。王立金等 研究证明白藜 芦醇苷能阻止血和肝匀浆MDA增高,防止肠SOD活性降低,提 示白藜芦醇苷对挤压伤及所引起的多器官衰竭有防治作用。 3.4对内毒素休克器官损伤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白藜芦醇苷对 内毒素休克大鼠损伤器官有保护作用口 实验中,白藜芦醇苷处 理组大鼠的肝、肾、肺、肠组织的肿瘤坏死因子、丙二醛明显低于 休克对照组(P<0.01),而SOD则明显高于休克对照组(P< 0.01),并且白藜芦醇苷处理组大鼠的肝、肾功能状态好于休克对 照组,其肺灌洗液蛋白低于休克对照组(P<0.01).提示其作用 与其抗氧化能力有关。 4保肝作用 白藜芦醇苷能抑制类脂质过氧化物在肝脏的推积,具有保护 肝脏作用。莫志贤等l_】”研究发现,HzOz作用后,肝细胞悬液中 NO量增高,表明NO参与了肝细胞的氧化损伤过程。白藜芦醇 苷能显著降低H:O:引起的NO和MDA水平升高,抑制一氧化 氮合成酶(N0S)活性,升高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减少GSH消耗.明显减少了H。O。导致的肝细胞悬液 中ALT浓度增高。说明白藜芦醇苷在~定浓度范围内对HzO 所致的小鼠肝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黄兆胜等 也发现. 白藜芦醇苷对CC1 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具保护作用。CC1 引起肝细胞中毒机理是CC1 经肝细胞微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系 统代谢、激活后,生成CCI;.CC1;攻击肝细胞膜或激活膜上的磷 酸化酶.引起细胞膜和细胞器质膜过氧化损伤∞ 。实验提示白藜 芦醇苷对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至少与两方面有关:抑制脂质 过氧化物的进一步产生;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对肝细胞的损害作 用。 5探讨和展望 5.1 白藜芦醇属重要的植物抗毒素.其抑制癌细胞、降低血脂、 防治心血管疾病、抗氧化、延缓衰老等作用比较明显.被喻为继紫 杉醇之后的又一新的绿色抗癌药物。近年来.欧美各国已将其开 发成保健食品上市.剂型有片剂、胶囊、口服液等。最近.国内也出 现了一些白藜芦醇产品,如四JIl的“天狮活力胶囊”、西安的“紫金 胶囊”和“纳贝益生胶囊”等。 白藜芦醇的抗氧化作用是其具有多重生物学效应的重要机 

l56· 理之一.对人类多种常见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服用白藜芦醇 可补充从食物中摄取的抗氧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不足.抵御人 体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对健康的伤害。故其作为药品和健康食品还 有较产大的空间和市场潜力。 5.2 白藜芦醇对人体有良好的抗自由基作用,可用于化妆品 中.对皮肤起到防衰老.防紫外线辐射的保护作用.故将其作为化 妆品开发也具有较高的价值。 5.3 白藜芦醇存在于多种常用中药中,如虎杖、藜芦、决明以及 食物中.如葡萄、花生等。大力开发白藜芦醇以及含白藜芦醇的天 然植物资源,可带动种植业的发展并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可 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Aharma S.et a1.Cancer Res.1994.54:5848. [2 Burkhardt S.Reiter RJ。Tan Dx.et a1.DNA oxidatively damaged by chromium(III)and H(2)O(2)is Protected by the antioxidants melatonin,N(1)一acetyl—N(2)一formyl-S--methoxykynuramine. res—veratrol and uric acid[J Int J Biochem Cell Bio1.2001.33(8): 775 783. [3]金顺姬.段链.杨静玉.等.原花青素和白藜芦醇对重铬酸钾致小 鼠巴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通讯.2003.2O(3): 65—65. [4 Kozukt Y.Miura Y.aasaki K.Resveratrol suppresses hepatoma cell invasion independently of its anti—proliferative actiouon[J一.Cancer Lett.2OO1.1 67(2):l5l l 56. [5: Nakagawa H.Kiyozuka Y.Uemura Ye.et a1.Resveratrol inhibits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growth and may mitigate the effect of linoleic acid a potent breast cancer cell stimulator[J一.J Cancer Res Clin Onco1.2001.127(4):258—264. [6]Hung LM.Chen JK.Huang SS。et a1.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 resveratro1.a natural antioxidant derived from grapes[J .card Jovasc Res.2000.7:549—555. [7]Brito P.Almeida LM.Dinis TC.Free Radic Res.2002.36(6):621— 631. [8] Olas B.zhikowska HM.Wachowicz B.et a1.Acta Biochim Po1. 1999.46(4):96l 966. [9] Weiss SJ.Oxygen.ischemia and inflammation[J:.Acta Physical Scand.1986.12O Suppl 548:9-37. [1 O] MeCord JM.Oxygen—derived free radicals in postischemic tissue injury[J].New Eng J Med.1985.312(3):l 59—1 59. [11 梁荣能.莫志贤.白藜芦醇苷对脑缺血损伤的抗自由基作用[J:.中 国药理学通报.1996.12(2):l26一l26. [1 22 Yakefumi G.Dazuki M.Motohiko U.et a1.Charges Il】extracellular concentration of amino acids in the hippocampus during cerebral ischemia in stroke—prone SHR.atroke——resistant SHR and normotensive ratsEJ .Neuroscience Letters.1992.13j:l84一l84. [】3] 田京伟.杨建雄.傅风华.白藜芦醇苷对羟自由基昕致大鼠脑线粒 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11):l 287, l289. rl4 王 征.罗泽民.邓林伟.白藜芦醇的药理作用机理和合成途径 口].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2):l 78一l81. [15]杨迎暴.朴英杰.白藜芦醇对急性脊髓损伤早期脂质过氧化反应和 活性氧水平的抑制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2.7 (3):l93一l96. [1 62 Odeh M.The role of reperfusion—induced injury in the pathogensis of the crush syndrome[Jj.New Engl J Med 1991.324(2O):l4l7一 l4l 7. [17]王立金.金丽娟、王静珍.等.白藜芦醇甙对大鼠挤压伤后多器官衰 竭的实验性防治[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5-11(1):70—70, [18] 张 曼.金丽娟.白藜芦醇IK ̄,f内毒素休克大鼠损伤器官的保护作 用口].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5、7 6);352—352, [19] 莫志贤.邵红霞、郑有顺.白藜芦醇甙对肝细胞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J .中药药理与临床。l995 l5(6):6-6. [2o]黄兆胜.王宗伟.刘明平.等,虎杖甙对CC1 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 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8.14(6):543—54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