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课题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当代大学生购买电脑初衷与个人电脑使用情况的比较研究 姓名:刘妍妍 董晶晶 学号:K30714011 K30714030 专业:社会工作 导师:田飞 日期:2009年4月13日 一、 文献回顾 1)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个人电脑进入大学生群体,积极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是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在校大学生群体的电脑使用情况做出了很多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群体电脑的消费行为分析,网络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网络成瘾的动力系统---心里需求的补偿机制,大学生网络行为过程的矛盾性及其影响,网络对大学生的利与弊的研究分析,通过自塑和他塑两种机制来提升大学生的自律品格,并充分发挥自律的律己和律他的双重功能,大学生电脑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的研究,大学生电脑市场的研究,大学生群体个人电脑的使用现状等 方面研究,探讨随着个人电脑在大学生群体中间的普及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其中运用了主要有消费者行为理论,即消费者为获得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亦称消费者行为。消费行为的核心问题是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的形成问题,按照行为学派的传统解释,一定的“看得见的行动”,来自一定的刺激。一般用“ S?R”表示某一行为。S代表一定的刺激,R表示一定的反应。然而这种传统解释被认为过于简单化。很多学者强调,消费者的行为趋向,是决定和影响消费者的各种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对相关的所有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作用进行系统的分析。消费者自身的欲望是驱策消费者去购买的主因。它既产生于消费者的内在需要,又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强烈的需要会成为决定某一时期的消费行为的支配力量。但是,某一需要还要取决于消费者个人的习惯、个性和家庭的收入总水平与财产额的高低,以及家庭规模与结构的特点,等等。外界环境是制约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性因素,它包括社会因素和企业因素两个方面。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交往。每个消费者都有自己的“社交圈”,他会购买与“生活圈”里的人大致相仿的消费品?某种社会舆论和社会运动的影响。企业因素主要有:?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情况和质量、性能、包装所具备的吸引力;?名牌品的商标给与消费者的信誉;?企业的广告和推 销员的“劝说”所形成的“拉力”;?企业位置与服务态度;?商品价格及与它相联系的服务费用的高低;等等。此外,形成消费者购买的重要条件还有:?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对象的“认识”与“理解”;?对购买该商品或劳务的“经验”与“知识”;?通过对各种商品的比较和“判断”所形成的“态度”;等等。从内外因的影响来分析大学生消费电脑的行为,一方面是自身对电脑的认知即内因,一方面是环境的影响即外因,双重作用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购买个人电脑。 运用的主要理论还有心理需求补偿机制,该理论的基本观点为:1)心理需求的现实满足与网络满足是两个重要的需求满足情景,两者互为补偿但是总体上现实满足仍是主要的途径,2)正常发展的大学生会在现实与网络中灵活转换。当现实生活中心理需求确实程度较高时,大学生回去网络中寻求满足,若网络能够比现实提供更多的满足条件,则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就越大,3)心理需求的现实缺失和网络补偿都会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关系密切,4)在现实生活中和缺失和在网络世界中分别补偿了心理需求的不同方面,则导致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不同类型。 龙先成老师从自律与他律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电脑使用与规范,马克思曾说过:“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大学生是生理成熟但心理相对不够成熟的群体,他们的网络行为表现为认知上的理性和行为上的缺少自控、不够成熟的特 征大学生网络行为道德规范对人们生活行为的作用,不具有强制性,是依靠内在的道德需要和外在的行为自律来实现,逐步形成“他律?自律?内化?自觉的行为”的良性行为规范, 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才能正确合理的是使用网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另外还有从使用现状来说明大学生使用电脑所带来的弊端,从对学习的影响,对心理生理的影响,对智力的影响,对道德的影响,对性格的影响等方面来一一说明,道出了网络行为的负面作用。 2)本人对参考文献的思考: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弊端,由于大学生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够成熟,自律能力一般,规范的不够,当代大学生电脑的使用情况实在令人堪忧,面对当代学者的研究结果不禁人让人看到了网络的种种弊端,他们的研究主要从当代大学生电脑的使用状况及网络的影响等方面入手深刻探讨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不论是心理、生理还是生活等。并且多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网络活动,网络行为的现状、影响、规范、行为的心理原因等,综合的分析下我们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购买个人电脑的初衷具体详细的研究不足,没有 怎么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2、当代大学生购买初衷与实际的使用状况的比较分析,研究者们很少涉及到 3、从差值的比较中来合理的购买电脑,合理的使用电脑一直是个被忽视的问题 鉴于此我们对与以上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方法论 本研究主要采取实证主义方法论,要通过具体,非常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结论,在此种方法论中要注意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距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的主观性。 2.研究方式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调查地点为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以磬苑校区全体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计划通过网络来分发收回问卷(向被调查者索要QQ号,QQ在大学生群体中很普遍,然后通过QQ邮箱来分发问卷)。试调查时如果行不通,正式调查时再采用纸质问卷。 3.具体技术: (1) 调查对象:安徽大学一大至大三的学生,(大四的在校学 生已经很少了,且不好采集样本)。 (2) 调查方法:分层抽样,分成男女两层,此次调查两层分别 以宿舍为单位随机抽样抽取,每个年级抽取40个宿舍进行 调查。另外,我们还随机的对部分同学进行访谈,以更深 入地了解情况。 (3) 资料分析比较方法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预使用的理论 1、认知理论 这种理论与上述内驱力理论正好相反,认为人的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关于信念、期望和未来变故的预测。内驱力理论是着眼于过去事件的结果,认知论则面向未来事件的预测。由此可认为,认知论认为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以有意识的意图为基础。大学生对电脑的价值有自己的认识,如果他对电脑价值高这一信念十分坚定,并且认为购买的结果能得到一定益处,那么购买电脑动机会很强烈,会做出种种努力去购买。反之,他预期得不到好处,那么他购买的动机就会减弱,也无需再作购买的努力。 2、消费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为获得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亦称消费者行为。消费行为的核心问题是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的形成问题按照行为学派的传统解释,一定的“看得见的行动”,来自一定的刺激。一般用“ S?R” 表示某一行为。S代表一定的刺激,R表示一定的反应。然而这种传统解释被认为过于简单化。很多学者强调,消费者的行为趋向,是决定和影响消费者的各种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对相关的所有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作用进行系统的分析。消费者自身的欲望是驱策消费者去购买的主因。它既产生于消费者的内在需要,又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强烈的需要会成为决定某一时期的消费行为的支配力量。但是,某一需要还要取决于消费者个人的习惯、个性和家庭的收入总水平与财产额的高低,以及家庭规模与结构的特点,等等。外界环境是制约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性因素,它包括社会因素和企业因素两个方面。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交往。每个消费者都有自己的“社交圈”,他会购买与“生活圈”里的人大致相仿的消费品?某种社会舆论和社会运动的影响。企业因素主要有:?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情况和质量、性能、包装所具备的吸引力;?名牌品的商标给与消费者的信誉;?企业的广告和推销员的“劝说”所形成的“拉力”;?企业位置与服务态度;?商品价格及与它相联系的服务费用的高低;等等。此外,形成消费者购买的重要条件还有:?消费者对某种消费对象的“认识”与“理解”;?对购买该商品或劳务的“经验”与“知识”;?通过对各种商品的比较和“判断”所形成的“态度” 3、诱发力——期望理论 这个理论是弗鲁姆提出的,他用诱发力、期望和力的概念,来描述人类动机作用模式。模式的内涵是,个人想要进行某种行为的力,是一切成果的诱发力及其行为由于完成这些成果而同时产生的期望强度的积代数和的单调增函数。简单一些讲,就是个人进行某种行为的力,是诱发力和期望强度乘积的代数和的单调增函数。其核心意义是,人的努力是由诱发力和期望相结合所决定的。 三、研究内容: 前沿: (1) 陈述研究内容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互联网的兴起,电脑的使用已经开始全面地影响和改造着现实社会中的人们的生活。电脑的使用已经作为一种时尚,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脑使用人群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7到25岁之间。事实证明电脑的使用确实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比如网上购物,网上聊天,网上视频,邮件,电影,最新新闻等等,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和社会问题。大学生作为这股人群的主体,购买电脑使用电脑的愿望更加强烈,电脑正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而我们看到好多大学生知道网络的种种危害但是却忘记了当时购买时候的信誓旦旦,豪言壮语,而这方面的研究能够让我们更加赤裸裸的认识到自己的前后反差是多么的大,而当我们 认识到这个反差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我们到底在干什么~认识到自己应该要有所改变。 而我们此次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同学们在买电脑前对电脑的期望即初衷与拥有电脑后实际使用情况,这之间到底有没有差距,到底存在多大的差距,以及文理科、性别、年级之间的差距,并调查一下城乡同学之间关于这方面是否有差别,(因为来自城市的同学可能更早的接受电脑教育,也更早的接触电脑,而来自农村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