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香蕉产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中国香蕉产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中国香蕉产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摘要香蕉产业是中国部分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它的健康发展对于这部分地区的经济以及这部分地区的人们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中国香蕉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别选取相关的指标对国内各区域的香蕉产业竞争力以及中国香蕉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以上现状分析和竞争力分析给出中国香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香蕉产业;国内区域竞争力;国际市场竞争力;现状;分析;建议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328-03中国幅员辽阔,包含高原气候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6个气候,为中国的植物多样性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

中国是香蕉的原产地之一,有3 000多年的香蕉栽培历史。

近20年来,中国香蕉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南亚热带地区的最大宗水果,其产量仅次于苹果、柑橘、梨,名列水果第4位[1]。

香蕉的种植因此也成为了热带地区蕉农的重要收入来源,其发展直接关系到这些蕉农的生产和生活,从而也关系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对香蕉产业的竞争力研究中,大部分研究都只分析了国内某个区域香蕉产业竞争力或者中国香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曹斯丽、王璐等分别对海南和广西的香蕉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易干军等、刘海清等、陈新建等、陈国雄和邵瑞清等都选取了相关指标对中国的香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依笔者陋见,目前将国内各个区域香蕉产业竞争力与中国香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相结合的研究不多。

基于以上情况,本文把国内各个区域香蕉产业竞争力与中国香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香蕉产业的竞争力,也能够更好地为中国香蕉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1 中国香蕉产业发展现状由于香蕉生长具有需要高温多湿、忌霜雪等特殊要求,中国的香蕉种植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的部分区域,其中主要种植地区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另外四川、贵州和重庆等地也有少量种植。

2010年,中国香蕉产量达到了956.1万t,同比增长8.23%。

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的香蕉产业无论在种植面积、产量还是在平均产量上都有所增长,其中香蕉的平均产量远远高于所有水果的平均产量。

其中,广东省的香蕉产业无论在种植面积还是在产量上都位居全国第一,平均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虽然2010年的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是其产量仍然保持了增长,这得益于平均产量的快速增长。

2010年广西、云南和四川等地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有较大的增长,而产量的增长快于种植面积的增长,带动了平均产量的增长,海南省虽然与以上3个省一样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都出现了快速增长,但是种植面积的增长快于产量的增长,这也导致了其平均产量有较大的下降。

福建省和贵州省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都有所减少,但产量减少的更快,因此其平均产量也出现了下降。

重庆市在种植面积上没有变化,但是其产量是增加的,因此其平均产量也有所增长。

世界的香蕉生产主要集中在美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这其中又以印度的产量为最大,占世界总产量的29.2%。

2010年,中国的香蕉产量位居世界第2,仅次于印度。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香蕉的出口量仅占产量的0.2%,同时中国香蕉的进口量很大,是出口量的33倍。

另外,中国香蕉的出口价格远高于全球平均的出口价格,国内价格也高于世界上其他的香蕉生产大国。

2 香蕉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分析2.1 国内各区域香蕉产业竞争力分析由于各地的香蕉种植和生产的情况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将各地的香蕉生产能力进行一个综合的比较分析,以更好地对香蕉生产进行合理的布局,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率,提升中国香蕉产业的竞争力。

本文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选取了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比较国内香蕉生产的区域竞争能力的差异,这3个指数充分考虑了农产品的规模和单产情况,因此广泛应用于国内不同区域的某一农产品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农产品间的比较优势的研究分析。

2.1.1 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ai)。

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ai)主要是从资源内涵生产力的角度来反映农作物的比较优势,它主要通过分析特定地区、特定农作物的土地产出率与该地区所有农作物平均土地产出率的相对水平,以及与全国该比率平均水平的对比关系,考察该地区在该农作物生产上的生产效率相对优势[2]。

其具体计算公式为:eaiia=(eia/ei)/(ea/e),其中eaiia表示i地区a产品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ia表示i地区a产品的单产,ei 表示i地区全部农作物的平均单产,ea表示全国a产品的平均单产,e表示全国全部农产品的平均单产。

eaiia越大,表明i地区的a产品生产效率越高,其效率比较优势也越明显,当eaiia大于1时,i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优势,当eaiia小于1时,i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劣势。

2.1.2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ai)。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ai)反映的是某一地区某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占该地区全部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的比例与全国某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占全国全部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的比例之比,该指数能够体现出这个地区的该种农作物的规模与专业化程度,其具体计算公式为:saiia=(sia/si)/(sa/s),其中saiia表示i地区a产品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ia表示i地区a农产品的种植面积,si表示i地区全部农产品的种植面积,sa 表示全国a产品的总种植面积,s表示全国全部农产品的种植总面积。

saiia越大,表明i地区a产品的规模比较优势就越大,当saiia大于1时,表明i地区的a产品的规模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当saiia小于1时,表明i地区的a产品的规模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不具有优势。

2.1.3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是将规模比较优势与效率比较优势综合考虑,用于考察和测定不同地区之间的同种农产品或者同一区域内的不同种农产品之间的相对比较优势的指标。

其具体计算公式为:aaiia=■,其中:aaiia表示i地区a产品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eaiia表示i地区a产品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saiia表示i地区a产品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

aaiia越大表明i地区a产品的综合比较优势越明显,aaiia大于1时,表明i地区的a产品与全国a产品的平均水平相比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当aaiia小于1时,表明i地区的a产品与全国a产品的平均水平相比综合比较优势较弱。

由于全国全部农产品的产量数据常以全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的数据给出,为了计算的准确性,参考马文杰等研究中国油菜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中将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中关于农产品的数据全部替换为油料作物的数据方法,将本文效率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中关于农产品的数据全部替换为水果的数据。

经计算可得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效率比较优势方面,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四川>重庆,其中海南、云南、广东、广西和福建这5个香蕉生产省区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都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以海南的效率比较优势最为明显;在规模比较优势方面,广东>福建>广西>四川>重庆>云南>海南>贵州,其中只有海南和贵州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在综合比较优势方面,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四川>重庆,其中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都大于1。

综上所述,中国在香蕉的种植和生产上仍然以广东、海南、云南、广西和福建等传统香蕉种植和生产地为主,四川和重庆地区虽然规模比较优势较大,但是效率比较优势较弱,导致其综合比较优势也较弱;贵州地区不仅没有效率比较优势,而且规模比较优势也较小,因此其综合比较优势也很弱;海南地区虽然规模比较优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其效率比较优势最明显,因此其综合比较优势仍然位居全国第一;云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区无论在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还是在综合比较优势上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表3中也能够看出,中国各区域的香蕉产业存在效率和规模差别大的现象,有些区域规模不大,效率却比较高,而有些区域规模比较大,但是效率不高。

如何在保持规模增加的同时效率也增加,这是中国香蕉产业面临的问题,也是从整体上提升中国香蕉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2 国际香蕉产业竞争力分析用于分析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很多,由于每个指标都有其优缺点,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了国际市场竞争力研究中最常用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这3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分析中国香蕉的国际竞争力。

因为世界上还有其他国家也有香蕉的种植与生产,但这些国家的生产能力较弱,因此本文只选取了由fao统计的香蕉生产量位居前10的国家进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比较研究。

2.2.1 国际市场占有率(ms)。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地区)某产品出口额占世界该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msia=xia/xa,其中msia表示i国(地区)a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a表示i国(地区)a产品的出口额,xa表示a产品全球的出口总额。

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数值越大,表明该国(地区)这个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2.2.2 贸易竞争力指数(tc)。

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trade competitiveness)指数,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具体计算公式为:tcia=(xia-mia)/(xia+mia),其中tcia表示i国(地区)a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xia表示i 国a产品的出口额,mia表示i国a产品的进口额。

该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因素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该指标均在-1~1之间,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薄弱,越接近于1则表示竞争力越大。

2.2.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某产品在该国(地区)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品占总贸易额的份额之比,具体计算公式为:rcaia=(xia/xit)/(xwa/xwt ),其中,rcaia表示i国(地区)a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a表示i国(地区)a产品的出口值,xit表示i国(地区)的总出口值;xwa表示a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总出口,xwt表示世界总出口值。

rca反映了一国某产品出口贸易的强度和专业化优势。

如果rca大于1,则i国家在a商品生产和出口方面具有竞争力;如果rca小于1,则没有竞争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