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蕊
菊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功能研究进展
菊花(Chrysanthemum)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为菊
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菊花为常用中药,自古以来,就
受到人们的喜爱。经过长期的栽培选育,至清朝《广群芳
谱》已记载300 ̄400个品种。1983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
76卷1分册,称菊花品种己逾千。谈及它的药用价值,早在
春秋战国,屈原的离骚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
一
、
菊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1.菊花中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菊花中含有大量的芳香物质,主要有菊油环酮、菊
醇、龙脑、单龙脑肽酸酯、乙酸龙脑酯。中外学者对不同
菊花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品种间差别极
大。刘伟曾对杭菊、怀菊、滁菊、毫菊四种菊花挥发油,
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一质谱技术进行分析,初步鉴定出二十
余种萜烯类化合成分:a一侧柏烯、a~菲兰烯、Y一松油
烯、l,8一桉叶烯、B一菲兰烯、叔丁基苯、n一萜品烯、蒲
勒烯、优葛缕酮、樟脑、龙脑、异龙脑、醋酸冰片酯、芳
樟醇、B一石竹烯、B一榄香烯,假紫罗酮、a一松油醇、
Dihgdro—khusilol等。他发现怀菊、毫菊挥发油中含单萜
类成分较多,滁菊挥发油中含单萜少,怀菊中含有n一萜品
烯、 ~石竹烯、B一榄香烯等。周维书等对祁菊挥发油分
析,发现其成分以萜类和倍半萜的含氧衍生物为主。
2.菊花中冀一类化合铂的研究
菊花中的黄酮类物质主要包括:芹菜素、金合欢素一7—
0~ia—D-吡喃半乳糖苷、芹菜素一7-0~B—D一毗喃半乳糖苷、
木犀草素、槲皮素、金合欢素一7—0一(6 鼠李糖基)一 一D一
吡喃葡萄糖苷、藤黄菌素一7—0一B—D一吡哺葡萄糖苷,4一’
甲氧基藤黄菌素一7-0-B-D-tl ̄喃半乳糖苷、黄芩苷、芹菜
素一7一葡萄糖苷、大波斯菊苷、木犀草素一7一葡萄糖苷、矢车
菊素一3一o-(6—0一丙二酰)一 —D一吡哺葡萄糖苷。
3.菊花中氨基鼍的研究
菊花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即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
酸、苏氨酸、缬氨酸。各种氨基酸在不同菊花中的含量有一
定差异,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含量较高。
4.菊花中 量元素的研究
不同产地的菊花,均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微量元素,即
铜、铁、锌、钴、锰、锶、硒。黄菊,铜、锌、钴的含量较
高;贡菊,锰、锶含量较高;怀菊和毫菊含铁量大,而滁菊
硒含量甚高。
文/段崇霞
=、菊花药理功能的研究进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菊花可以显著扩张心脏冠状动脉,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可提高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
因此,菊花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菊花中的菊甙,有
很好的降血压作用,临床上常配合其他药物治疗高血压
2.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囊
菊花水煎剂能抑制大鼠肝微粒体中的羟甲基戊二酰辅
酶A还原酶(HMGR)的活力,激活胆固醇7—2一羟化酶,起
到加快胆固醇代谢的作用。菊花提取物对大鼠血清胆固醇
的升高,有明显改善作用。对于正常的基础饲料组大鼠,
菊花提取物能保持血清总胆固醇基本不变,而提高有保护
作用的HDL浓度,降低有危害作用的LDL浓度,在高脂膳食
情况下具有抑制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的作用。
3.抗囊愿体作用
菊花在体外对革兰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B~溶
血性链球菌)、人型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其水浸剂
(1:4)对某些常见皮肤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菊花对
单纯疱疹病毒(Hsv一1)、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具有
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抗炎作用
菊花提取物对小鼠腹腔注射,可使皮内注射组织胺之
局部台盼蓝之扩散较小,显示其能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
有抗炎作用。其提取物lOmg相当芦丁2.5mg之效力。
5.抗衰老作用
菊花可以扩张脑血管,增加脑部血液灌流量。它还含
有许多挥发性物质,可以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因此,不但可
以防止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而且可以延缓大脑功能的减退。
菊花提取物对生物膜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损伤起保护作用。
6.抗氯化活性
张尔贤等研究了菊花的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
果表明,菊花黄酮类化合物有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
能力,且有着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菊花抗氧化活性与黄酮类
化合物含量相关。
7.抗肿囊作用
从菊花中分离出来的蒲公英赛炮型3一羟基三萜类对由
12—0十四酰大戟二萜醇-13一酯(TPA)引起的小鼠皮肤肿瘤
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LD50为0.03 ̄0.06mg/kg。
(作者单位: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