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校园招聘需求 简历接收邮箱:yiyaosuohr@siat.ac.cn
(注:请将简历以附件形式投递,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医药所-**中心-**职位”)
宣讲会信息:2011年9月26日
华西校区: 15:00-17:00, 东园行政楼1楼2会议室 望江校区: 19:00-21:00, 就业指导中心209室 序号 导师/PI 招聘职位名称 学历要求 岗位职责描述及其它要求
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
1 蔡林涛聂书明 助理研究员 研究助理 客座学生
博士
硕士
1. 纳米、化学、材料学或其相关专业: 具有两年以上有关高分子化学/纳米技术领域研究经验,熟悉多功能纳米材料、纳米探针和药物载体的合成,组装,纳米药物的制造,并应用于疾病诊断和肿瘤研究等领域; 掌握表面生物分子修饰和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特别是分子影像,分子示踪,光谱分析,光学荧光检测等。 2. 生物医学、药学等专业:精通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细胞和动物学实验,以及纳米药物的药理和毒理,肿瘤治疗和生物治疗等; 3. 能够独立承担科研,具有较强的多学科协同交叉攻关、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较强的英语写作能力。 4. 具备以上研究方向之一的在读研究生可以客座学生身份来本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
2 张春阳 助理研究员 研究助理 博士硕士 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生物物理与生物光学 3.分析化学、生化分析 4.纳米生物学 5.单分子检测与成像
3 马楠 助理研究员 研究助理 客座学生
博士
硕士
1. 无机化学、材料化学或相关专业:熟悉无机纳米粒子(如量子点、磁性颗粒或金属颗粒)的油相合成,精通纳米表征的各种仪器操作; 2. 分子生物学或相关专业:具有三年以上的融合蛋白构建、表达与纯化的研究经验; 3. 细胞生物学和肿瘤学专业:熟悉细胞和小动物光学成像并对纳米材料的分子影像应用有一定认知; 4. 电分析化学或相关专业:具有三年以上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构建研究经验,熟悉电化学工作站的操作; 5. 能够独立承担科研,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 6. 具备以上研究方向之一的在读研究生可以客座学生身份来本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
基因与细胞工程研究中心
4 陈志英 助理研究员 博士 主要岗位为下列其中一项:(1)DNA-纳米技术的基因治疗;(2)乙肝、丙肝病毒的基因治疗。有以下经验优先考虑:(A) DNA-纳米体内定向投递;(B)基于siRNA的基因治疗,特别是肝病的治疗;(C) 实验技术包括细胞培养、小动物操作等。有良好的文章发表记录、独立工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强。除上述助理研究员外,还招收纳米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动物学或相关学科等专业硕士博士学生。
5 张键 助理研究员 研究助理 博士 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借助生物信息学工具及纳米投递载体系统,研究GPCR/多肽蛋白质激素及小RNA在代谢性疾病和生殖健康中的作用机制。熟练以下一项技术者优先:(1)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2)建立永久细胞系技术;(3)胚胎植入技术;(4)建立代谢性疾病或生殖系统的动物模型。具有良好的发表文章记录;英文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强;团队合作精神好;特别欢迎有创新能力,敢于挑战难题者。除上述专业外,还招收医学(兽医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专业、生物信息学、纳米化学等专业学生。 6 鹏越峰 助理研究员 研究助理 博士 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纳米载药、纳米颗粒制备、小分子药物合成、天然产物全合成、有机合成。熟练以下一项技术者优先:(1)纳米载药技术;(2)纳米颗粒制备;(3)小分子药物合成;(4)天然产物全合成;(5)肽的类似物的合成;(6)多步有机合成。具有良好的发表文章记录;英文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强;团队合作精神好;特别欢迎有创新能力,敢于挑战难题者。除上述专业外,还招收纳米化学药物化学、有机化学、等专业学生。
抗体药物研究中心
7 万晓春 助理研究员研究助理 客座学生
博士
硕士
1. 免疫学,医学专业背景,精通:单抗技术,纳米单抗技术,抗体文库表达及筛选;免疫信号传导,肿瘤,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疾病的动物模型,熟练以下一项技术者优先:FACS, ELISA, Elispot, Bioreactor,Biacore, RT-PCR,FPLC。 2. 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专业背景,经验:细胞培养,建立永久细胞系技术,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基因文库表达与筛选,胚胎植入技术,制备基因敲除及转基因动物技术,DNA载体构建及克隆、实验动物手术。精通Micro injection 者优先。 3. 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及分析化学专业、或相关学科;经验:(1)小分子药物合成,(2)小分子,大分子药物分析检测(3)药剂学熟练以下一项技术者优先:HPLC, LCMS, GCMS 4. 药理学,病毒学专业背景,经验:(1)药物动力学,药效学,药代学, (2)毒理学,( 3)药物筛选(HTS),病毒载体构建。 5. 能够独立承担科研,具有较强的多学科协同交叉攻关、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较强的英语写作能力。有良好的文章发表记录、独立工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强,有创新能力,敢于挑战难题者。 6. 具备以上研究方向之一的在读研究生可以客座学生身份来本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
再生医学研究中心
8 李华顺 及其他4位 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 研究助理 客座学生 博士 硕士 1.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iPS、天然产物药物筛选。 (2)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干细胞衰老、神经元发育、心血管发育与疾病。 (3)干细胞的non-coding RNA的调控、肿瘤干细胞的non-coding RNA 的调控、肿瘤靶向治疗、分子工具的构建。 (4)肿瘤干细胞、肿瘤细胞的信号调控、肿瘤病理。 (5)干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动物疫苗的开发。 2. 专业要求:精通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小鼠遗传学、兽医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 3. 有良好的文章发表记录、独立工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强。 4. 鼓励具有以上专业之一和能力的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申请客座研究生或考研。
先进医用材料研究中心
9 吕维加 助理研究员 研究助理 客座学生
博士硕士 1. 骨分子生物学 2. 细胞分子生物学 3. 临床医学 4. 骨科临床 5.骨生物材料
能独立展开细胞学、动物学实验, 独立承担科研,具有较强的多学科协同交叉攻关、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较强的英语写作能力
10 潘浩波 助理研究员 研究助理 客座学生 博士硕士 1.材料化学 2.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3. 生物材料合成 4.纳米生物材料 熟悉各种材料制备工艺及表征方法,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国家医疗器械法规政策,具有生物材料研发背景优先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介 先进院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2006年在深圳共同组建。先进院的建设是中科院科技布局调整的重大举措之一,是深圳市建设国家首个创新试点城市的战略部署,是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的积极探索,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深港创新圈”的具体措施。 经过5年的发展,先进院建立了面向智能系统与制造装备的“中科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简称集成所);面向低成本健康的“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简称医工所);面向快速城市化和工业信息化的“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简称数字所);面向生物医药产业的医药所;面向精密加工产业的南沙所(广州南沙区);和中科院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科院深圳育成中心、工程中心、技术平台,一起形成了“五所四中心”的框架。主要发展集成工程学、健康工程学、数字工程学,三大新兴学科,形成了多学科交叉、集成创新的特色与优势。 胡总书记、温总理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过先进院及孵化企业,先进院的快速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肯定。
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简介 Institute of Bi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医药所”)是由先进技术研究院全新筹建的一个核心研究单元。医药所致力于以临床需求与重大疾病为导向,以产业应用带动科研,突破核心关键前沿技术和创新药物,营造一流的人才、科学家工作室和国际合作创新团队,深化区域产学研转化,促进生物医药临床与生物产业经济发展,造福民生健康。 按照规划,医药所的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制药、纳米药物、抗体药物、基因/核酸药物、再生/细胞治疗、疫苗/免疫治疗、药学/药剂学,以及转化医学、生物医药工程技术和公共服务平台等。目前,已经设立了四个研究中心: 纳米医学与纳米药物研究中心、基因治疗研究中心、抗体药物研究中心、再生医学研究中心。 未来,医药所希望组建国际一流的生物技术制药科研创新团队,并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Institute of Bi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 (IBB) is a brand new establishing key research division of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institute is oriented by clinical translation demand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and aimed for the innovational solution of major diseases. We aim at seeking breakthroughs in core and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and innovative drugs development, creating studios for first-class talents, scientists and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teams, and deepening the regional biomedicine econom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as well as to benefit people's health. The research field of IBB includes: Biopharmacy, Nanomedicine, Antibody medicine, Gene/nucleic acid medicine, Regenerative/cell therapy, Vaccine/immunization therapy, Pharmacy/pharmaceutics as well as translation medicine, bio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biomedicine core facilities etc. In the coming future, the mission of IBB is to build a first-class bi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 R&D team with extensively conduct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