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
法 80例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进
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对照组进行自我康复锻炼。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
疗3、6周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
定。结果 治疗3、6周后, 观察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偏瘫运动功能、日常
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
各项神经功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且康复时间越久, 改善越明显。

关键词 早期康复;脑出血;功能改善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 我国
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 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约50%~70%
的存活者遗留失语、瘫痪等功能障碍, 其中约40%重残,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
重的负担[1]。目前普遍认为, 脑出血患者病情稳定后宜尽早行康复治疗, 早
期分阶段综合康复治疗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益, 发病后1
周~3个月是最佳康复时机。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病
房住院的80例脑出血患者, 其中男42例, 女38例, 年龄38~68岁。所有
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32
例)。观察组男28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49.9±3.8)岁;对照组男18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48.8±3.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2], 头颅CT证实有脑出血;②患者为初次出血, 或既往有出血发作但未遗留
神经功能障碍;③神志清楚, 病情稳定无生命危险者;④有神经功能缺失;⑤
患者知情同意。

1. 2. 2 排除标准 ①有意识障碍;②活动性脑出血;③蛛网膜下腔出血;④
严重心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衰竭。

1. 3 治疗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维持水、电解
质平衡等常规治疗, 出血量在30~50 ml者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神经内科患
者入院后请康复科医生做康复指导, 1周后开始做床旁针灸治疗, 病情稳定后
转入康复科做系统康复治疗。早期注意患者肢体摆放, 防止形成关节畸形, 适
度按摩防止肌肉挛缩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1周后开始做康复训练, 对
照组做一般自我康复锻炼;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 包括:①针灸疗法:用
头针和体针, 头部以百汇穴为主, 上肢以手阳明经穴为主, 下肢以足阳明经
穴为主, 小腿以足太阳、少阳经穴为主, 温针和电针均使用, 30 min/次, 1
次/d;②运动疗法:包括床上被动及主动运动训练, 关节的伸展、内收外展、
内外旋等;翻身训练;坐位、立位训练, 练习平衡功能, 同时提高肌力;步行
训练, 由步行到上楼梯, 循序渐进;③作业疗法:借助一定的器械或工具进行
针对性的训练;④言语及心理疗法:尽早地进行言语训练, 注重心理疏导, 提
高患者残存的言语功能, 及时纠正患者负面情绪;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包括床椅转移、穿衣、进食、上厕所、洗澡、行走、上下楼梯、个人卫生等, 提
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1. 4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和治疗3、6周后评定患者临床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由1名康复医师、1名康复
治疗师、 1名护士对受试者进行各项评测, 并详细记录。

1. 4. 1 采用1995年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推荐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
程度评分标准(MESSS)评定患者脑组织损伤程度[3]。最高45分, 最低0分,
轻型:0~15分, 中型:16~30分, 重型:31~45分。

1. 4. 2 应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定患者偏瘫运动功能[4]。共
50项, 其中上肢33项, 下肢17项, 各单项评分充分完成为2分, 部分完
成为1分, 不能完成为0分, 满分100分。轻度运动障碍:96~ 99分, 中
度运动障碍:85~ 95分, 明显运动障碍:50~ 84分, 严重功能障碍:60分
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100分者生活可完全自理。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
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3、6周后, 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偏瘫运动功能
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提高, 且观察组评分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见
表1。

3 讨论
脑出血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严重脑部并发症。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
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脑淀粉样血管病等, 常因情绪激动、
劳累、排便用力等因素诱发, 大多在活动中急性发病, 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
数小时达到高峰。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失语、肢体偏瘫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 致残率高, 且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
是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目前发病越来越年轻化。脑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
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能力,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
经济和心理负担, 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以往患者及医生比较重视手术及药物
治疗, 忽视康复治疗, 导致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较重, 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情
绪不稳定, 同时增加照料者负担。目前普遍比较重视康复训练, 尤其是早期正
规康复治疗。

有关研究表明, 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神经细胞轴突芽生,
形成新的突触, 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使新的突触建立接近正常神经功能的新生
神经环路, 网络-突触链, 从而使中枢神经功能重新组合, 有效改善瘫痪肢体
的运动功能[5]。通常脑出血发病后1周~3个月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减轻最快,
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最快,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最快。因此, 早期积极进
行康复训练, 可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减少并发症产生, 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医疗费用, 并促进患者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提高生活质
量。

本研究通过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改善脑出血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日常生活活
动能力, 效果良好, 表现为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轻、偏瘫肢体运
动功能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 康复时间越久, 改善越明显。
观察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优于对
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综上所述,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各项神经功能有较好的改善作
用, 且康复时间越久, 改善越明显。

参考文献
[1] 温玉婧.脑出血康复治疗的体会.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1, 11(28):
170-171.

[2] 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中华神
经科杂志, 1996, 29(6):379-380.

[3] 唐强.临床康复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5.
[4] 恽晓平.康复疗法评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8:393-396, 432-433.
[5] 肖坤.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护理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偏瘫随机平行对
照研究.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 28(8):161-16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