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中新生态城22项指标体系.doc

天津中新生态城22项指标体系.doc

天津中新生态城22项指标体系

1.区内环境空气质量

指标解释:指区内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标准要求,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现行标准执行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指标值: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年(相当于全年的85%)在此基础上要求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155天/年(相当于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50%)。

2.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

指标解释:本指标体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为依据,对区内地表水体按其使用功能进行水质监测考核。区内景观娱乐用水,应同时满足《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现行标准要求 。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指标值:2020年之后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Ⅳ类水体水质要求

3.水喉水达标率

指标解释: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现行标准,同时满足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规则》现行标准的水喉水水质达标率。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水务部门

指标值:100%

4.功能区噪声达标率

指标解释:环境噪声达标区,指在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 3096)现行标准中适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进行强化管理,综合治理,达到规定要求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指在建成区内建成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环境噪声达标区的总数及面积。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指标值:100%

5.单位GDP碳排放强度

指标解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折算成碳的数值。与常规同等规模城市相比,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能源结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产业结构、环保建材的使用等,可以保证规划建设实施后二氧化碳少排80%。其中45%来自于能源结构的贡献,24%来自绿色交通的实施,5%来自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同时,按照规划建设实施的生态结构,其中的绿地、屋顶绿化和水面还可以进一步实现二氧化碳的吸收,折算成少排碳的比率为6%。根据生态城碳少排的潜力,以2004年全国平均碳排放强度为基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值定为150吨-C/百万美元,该值低于加拿大同期的排放强度,与美国接近。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统计部门 指标值:150吨-C/百万美元

6.自然湿地净损失

指标解释:指湿地都应该尽可能受到保护,转换成其它用途的湿地数量必须通过开发或恢复的方式加以补偿,从而保持甚至增加湿地资源基数。

数据来源:国土管理部门、市政园林部门

指标值: 0

7.绿色建筑比例

指标解释:为生态城特色指标,是指区内绿色建筑占建筑物总数的比例(临时建筑除外)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环保部门

指标值:100%

8.本地植物指数

指标解释:指区内全部植物物种中本地物种所占比例

数据来源:农业部门、园林部门

指标值:≥0.7

9.人均公共绿地

指标解释: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公共绿地: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公园和居住区小公园等用地。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园林部门

指标值:≥12平方米/人

10.日人均生活耗水量

指标解释:指每人每日生活用水平均耗水量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统计部门

指标值:≤120升/人·日

11.日人均垃圾产生量

指标解释:指每人每日生活垃圾平均产生量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指标值:≤0.8千克/人·日

12.绿色出行所占比例

指标解释:为生态城特色指标。绿色交通是指为了减轻交通拥挤、降低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该系统是指通过低污染的、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多元化的城市交通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交通运输系统。绿色出行方式是指区域内人的出行选择除小汽车以外的污染小的交通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所占比例是指选择以上绿色出行方式的人数占总出行人数的比例。本指标只统计生态城区内的出行,对区外的出行不列入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统计部门、交通部门

指标值:≥90%

13.垃圾回收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回收利用垃圾量(含资源化处理垃圾量)占垃圾总量的百分比

指标来源:环卫部门、环保部门

指标值:≥60%

14.步行500米范围内有免费文体设施的居住区比例

指标解释:指区内步行500米可达范围内拥有免费文体设施的居住区占居住区总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

指标值:100%

15.危废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指标解释:指区内无害化处理的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的量占危险废物及生活垃圾总量的百分比

数据来源:环卫部门、环保部门

指标值:100%

16.无障碍设施率

指标解释:指区内公共建筑、道路车站、文教医疗、园林广场等公共设施中,拥有达标无障碍设施的公共设施所占百分比。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参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

指标值:100%

17.市政管网普及率

指标解释:市政管网包括供排水管网、再生水管网、燃气管网、通信管网、电力电缆、供热管网等,市政管网普及率指以上管网的普及率

数据来源:市政部门、城建部门

指标值:100%

18.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占本区住宅总量的比例

指标解释: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具有保障性质的住宅占本区住宅总量的比例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

指标值:≥20%

19.可再生能源使用率

指标解释: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可在自然界再生的能源。

数据来源:市政部门、电力部门

指标值:≥15%

2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除新鲜用水之外的非传统水源(包括再生水、海水淡化水、雨水等)在生态城用水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为生态城的特色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数据来源:市政部门、水务部门

指标值:≥50%

21.每万劳动力中R&D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

指标解释:每万劳动力中参加R&D项目、以及R&D项目管理和直接服务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按全时人员折算的人年数。是反映从业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的比例和从事研发活动时间的综合指标。

科学家与工程师是指科技活动人员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职务)的人员和不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职务)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研究与发展(R&D)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进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数据来源:科技部门

指标值:≥50人年

22.就业住房平衡指数

指标解释:是为了测算本地居民就业人口中有多少同时在本地就业,是衡量居民就近就业程度的指标。就业住房平衡指数越高,说明就近就业比重越高,对外出行交通的需求就越少。此处本地指中新天津生态城。计算公式如下:

数据来源:统计部门

指标值:≥50% 基本指标部分:

人口→人口规模、人口结构、

用地→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各种用地比例、耕地保有量变化、城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交通→绿色出行(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公共交通系统(公交汽车、地铁轻轨、)出行分担率、环保地面比重、平均通勤时间、对外交通建设、港口

能源→清洁能源比重、单位GDP能耗、集中供暖比例、

水资源→城市供水水质达标率、非传统水源(雨水收集、海水淡化等)利用比重、地面沉降控制、污水处理、城市再生水利用率(%)、水重复利用率、

建筑→绿色建筑比例、

产业→第三产业比重、

绿化→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立体绿化率、本地植物所占比重、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道路绿化、

环境保护→自然湿地净损失、

环境质量→空气、水、噪音、光辐射、

住房→住房保障率、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就业住房平衡指数

基础设施→万人商业网点占有量、城市排水标准、体育设施、文化设施、仓库、人防、无障碍设施、集中供气率、市政管网普及率、公共设施可达性、

综合防灾→城市人均避难场所面积(㎡)、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完好率(%)、城市应急系统建设

教育→

邮政通信→网络普及率、邮政网点服务半径、

历史保护→历史建筑与街区保护面积、

扩展指标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