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气功学复习

中医气功学复习

一、气功的定义:气功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主动地、内向地运用意识进行自我调节练习的技能,对人体精、气、神进行全面练习调节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二、练习气功的实质:

1了解自己,剖析自己,认识自己;

2了解社会,剖析社会,更好的生存于社会;

3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能量流,滋养自己,增强能量。

气功的关键?——阴阳相对平衡;阴阳=平衡=健康

气功的种类?——静功、动功、动静相兼

三、气功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增智延年;涵养道德

四、气功的别名:气功是我国传统健身、养生方法之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称气功为吐纳、导引、坐忘、周天、按蹻、行气、服气、食气、练气、静坐、坐禅或内功等。

五、几本有关气功的重要著作:

1《吕氏春秋》 先秦 “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2《道德经》 先秦 “虚其心,实其腹。”“绵绵若迈出,用之不勤。”“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致虚极,守静笃 。”;

3《黄帝内经》;先秦

4《行气玉佩铭》汉朝 是一套完整练功呼吸法的“导引图” 。

5、《奇经八脉考》明 李时珍 “内景隧道,唯反观者能照察之”

6、最早出现气功一词是在许逊(清代)的《净明宗教录》

六、建国后气功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刘贵珍,1954年第一个气功专业机构——唐山气功疗养所,

1956年第一个气功疗养院——河北北戴河气功疗养院

1959年10月6日—31日,第一次全国性“北戴河气功经验交流会”

1960年“全国气功师资进修班”在上海开学

1981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气功科学研究会成立

钱学森 国务院人体科学工作小组

冯理达 海军总医院免疫学教授

80年代,推广“全民健身计划”。

清华大学对外气的实验研究

1983年 夏双全著《中华气功学》,将ET引入气功研究,测定大脑神经递质。

90年代后推广八段锦、六字诀、太极拳、易筋经、五禽戏。

2004年,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召开。

七、松通养心法

定义:松通养心法是以调心为主的气功练习方法,属于静功类;

特色:松是关键,通是过程,养心是目的

作用:1消除疲劳;2有助睡眠;3缓解眼压提高学习效率,4提高体质减缓疾病,5提高记忆力,6对亚健康学生有特殊的调节、恢复和康复的作用,7自调伤病增强自信

呼吸配合:意导“松”的同时“呼气”,以松为方法,呼气为动力迅速从毛孔汗腺排出体内的废、病、邪气。

八、三神回收:意内观,眼内视,耳内听:耗能最大是意,耗神最快是眼,耗精最多是耳;

三神回收功效:实于腹虚其心,玉液还丹,休养生息;

三神回收作用:引气归田,养神

三神回收的路线、步骤?——路线:沿脊柱中轴线想、看、听:大脑—小脑—延髓——

颈椎——胸椎——腰椎——尾椎——腹部丹田——命门——肾脏,激活肾水上升到玉枕穴——颊车穴——口腔——吞咽到腹部。

人体中轴线的具体路线是?——将百会、会阴、两涌泉的中间点用意念导引把它们连接成一条人体中轴线。

九、站式调节法:调体,调舌,调中轴线,收神;

姿势:双膝微曲;腰部自然;下颚内收;双手放松;舌抵上颚

对眼的要求:闭目或垂帘。

十、外动疏导法——练静功后的收功功法,动静结合(PPT第三讲)

(一)合掌潜能,(二)搓 手 洗 脸(三)摩 擦 胸 腹(四)轻 揉 腰 肾(五)松 肩

甩 手(六)转 腰 松 髋(七)下蹲曲膝(八)松踝排浊

外动疏导法的重点是什么?(意念导引、动作疏导、呼气动力,三者合为一体)

关键:1、在气功状态时身体活性较高的情况下,迅速将头上废、浊、病气从手劳宫穴和十指排出。2、将身体内脏腑的废、浊、病气调降到腹部,从二便排出。3、从头上乃至胸背腰腹排下剩余的废、浊、病气从脚底排出体外。

十一、练功反应——练功反应,是指练功过程中出现的异于平常的微观的自我感觉等现象,包括正常的效应反应和异常的不良反应。

正常反应(效应反应):主要包括四大方面

(一)动触反应(二)经络传感现象(三)消化机能反应(四)新陈代谢反应

“八触”:《童蒙止观》:“痛、痒、冷、暖、轻、重、涩、滑”

十二、保健功坐式十八式概念--对人体某一体表部位或相关经络部位进行揉按,点压,拍打和按摩等,全身导引运动和自我按摩。使气血流畅,经脉疏通。其动作缓和柔韧,男女老少皆宜,即可治疗疾病,又有保健作用,属最简易的动功。

动作1、静坐,2、耳功,3、扣齿,4、舌功,、漱津,6、擦鼻,7、目功,8、擦面 9、项功,10、揉肩,11、夹脊,12、搓腰,13、搓尾闾,14、擦胸腹,15、揉膝,16、擦涌泉,

17、织布式,18、和带脉

作用 1、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2、平衡阴阳,扶正驱邪,防治疾病

特点:1、动作缓和、柔韧,老少皆宜

2、可以调治疾病,又有保健作用

3、属最简易的动功练习方法。

保健功的关键是什么?动作--呼吸--意念

擦涌泉的功效?--引火归元、明目降压、令心肾相交;治疗头晕目眩、头痛失眠;补肾健脑,改善血液循环。

织布式功效?--活动全身,伸筋拔骨,促进新陈代谢,防治腰背酸痛、肩周炎。

擦胸腹作用?--疏肝理气。方法:两手搓热,先以左手手掌,沿大肠蠕动方向绕脐做圆圈运动36次,再以右手搓丹田36次。

十三、养生十六宜:1、发宜常梳,2、面宜多擦3、目宜常运 4、耳宜常凝 5、齿宜常扣 6、口宜常闭7、津宜数咽8、心宜常静9、气宜常提,10神宜常存11、背宜常暖12、腹宜常摩13、胸宜常护14、囊宜常裹15、言语宜常简默16、皮肤宜常干浴17浊宜常呵18、谷道宜常提19、肢节宜常摇20、足心宜常揉21、便宜禁口

十四、丹田(一般指中丹田)概念——丹田不是一个穴位、某个点,而是指一特定区域。丹田乃肚脐与命门、阳窍两条线的交点为中心,上至中脘,下至关元,周围有气海、肚脐、神阙、命门、阳关等重要穴位的一个区域。

站式:

上丹田:印堂(泥丸宫、松果体)

中丹田:肚脐(腹部)

下丹田:涌泉:

坐式:

上丹田:印堂(泥丸宫、松果体)

中丹田:膻中穴

下丹田:会阴

十五、练功的三要素是什么?调身、调息、调心。

意义:调身:有利放松入静、调气、行气,为调息、调心打基础;

调息:吐故纳新,使全身气血通畅,调整提高内脏机能;

调心:休养生息,抑制识神,保养元神。“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不正则十二官危”、“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调息概念:练习时有意识地调整呼吸。

练功总的要求是?--重心要稳,全身舒松自然。

练功中,意识提高变化的过程是?--意识—意念—念力

十六、调身分哪几种?站式、坐式、卧式、动式

十七、坐式分哪几种?自然坐,盘坐(自然盘,单盘,双盘),跪膝坐。

十八、意守丹田的作用是什么?A、有助于诱导入静B、有助于腹式呼吸的形成C、有助于加强脾胃并带动其它脏腑的活动功能。D、有助于达到上体虚灵、下体充实之目的。

十九、调身要领:虚灵顶颈、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松腰松胯、脊柱成轴、尾闾正中、两腋松开,头正身直、眼垂帘、下颌微收、眼观鼻、鼻对脐

二十、息的四象

风:呼吸出入有声

喘:气出不入尽,结滞不通

气:虽无声、不结滞,但不静、细为气

息:无声、不结,出入绵绵。

二十一、腹式呼吸—是腹直肌、横膈肌、腹内外斜肌和腹部部位的一些肌肉参与运动的一种呼吸方法。

关键:顺式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凸起,呼气时腹部凹进去;

逆式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凹进去,呼气时腹部凸起。

作用:起到气功状态时的意到、气到、血到、力到的作用。

路线:鼻、咽喉、气管、肺、小腹部。

范围:整个小腹腔、下丹田、脐上部分上腹部。

二十二、练功十八法动作

颈部:(1)颈项争力 (2)左右开弓 (3)双手攀云(4)开阔胸怀 (5)展翅飞翔(6)铁臂单举:

腰部:(1)双手托天(2)转腰推掌 (3)叉腰旋转 (4)展臂弯腰 (5)弓步插掌 (6)双手攀足;

膝关节:(1)左右转膝(2)仆步转体 (3)俯蹲伸腿(4)扶膝托掌(5)胸前抱膝(6)雄关漫步

记清楚十八法的每个环节名称,重点记其中一个的动作要领以及呼吸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