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2年第2期 (总第95期)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Administrative Cadre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NO.2 2012 (Sum No.95) 

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陈艳芳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将改变传统的法律英语教学模式,开创性地从句子和词 

汇的学习上升为从篇章的整体意义和篇章分析角度进行教学,立足于语言使用和交际,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语言内 

容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来掌握语言形式和内容,并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稳步提高。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法律英语;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66(2012)02一 0158—03 

语言教学本身就是枯燥乏味的,法律英语教学作为专 

业英语语言教学之一更显得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法律英语 

教师必须结合本门课程特色,采取案例教学来弥补传统教 学方法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专业外语的兴趣。自案例教 

学被研究者们引进法律英语教学课堂,虽然在法律英语教 

学中实为初步尝试,却已经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flSe.based 

teaching),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通过对一个 

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学习、研究、 

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从学习者角度来说 

就是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是 

以讨论为基础的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为目的的。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的同 

时,能内化和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 

过程的主体,打破了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记为辅的教学 

模式,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施 

后效果显著。案例教学法相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主学 

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前者 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即通过各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去主 

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诱发学习的内因);后者则是为学生主 

动建构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学习的外因)。案例教 

学法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需要。 

案例材料的选择或编写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学习需求 

进行,其内容、文化背景和语言难度均应适合使用者。教学 

手段主要采用以学生为导向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况模 拟或辩论等。案例教学法重视双向交流,生动具体,直观易 

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教学相长,能够引导学生变注重 知识为注重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 

收稿日期:2012—01一l2 作者简介:陈艳芳(1978一)女,黑龙江五常人,讲师,硕士。 

・158・ 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是当前法律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 

重要研究课题,是提高法律英语教学质量和推动法律英语教 

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也是法律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 

势。它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创性地从句子和词汇的学 

习上升为从篇章的整体意义和篇章分析角度进行教学.立足 

于语言使用和交际,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语言内容的 确理解 

和准确表达来掌握语言形式和内容,并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 

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稳步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的发展过程 

在西方,苏格拉底开创了案例教学的先河,其使用的问 答法是案例教学的雏形。后来,案例教学法在哈佛大学得 

到了大发展。最初在哈佛大学开展案例教学的是法学院院 

长朗德尔。朗德尔针对当时法学院主要以练习和背诵法律 

条文为主要教学方法的不足,率先提出在法学院进行判例 教学(那时还不叫案例教学),到1920年,案例教学成为法 

律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法学院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 上,同时由于《弗莱克斯纳报告》的影响作用——《弗莱克 

斯纳报告》针对当时医学院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几乎接触 

不到病人的弊端,提出了新的教育方案,即学生要在医院里 

面对病人进行学习,因而哈佛医学院引进了案例教学。今 

天被我们所熟知的是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在 

商学院的引进要归功于商学院的首任院长——经济学家盖 

伊。盖伊认为,商学院的教师们应尽可能地仿效法学院所 

用的案例教学法,要特别强调课堂讨论。在法学院和医学 

院成功使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案例教学正式在哈佛商学 院推行。盖伊邀请成功的商人开设“企业政策课”,并将这 

种方法称为“问题方法”。第二任院长多汉姆也对案例教 

学做出了贡献。多汉姆担任商学院院长,认为法学院的案 

例教学法适合商学院,

遂正式确定并推行案例法教学。多 汉姆邀请了营销专家奥兰德教授专门从事案例开发工作, 

并首先把他的教材改编为商业方面的案例于1920年正式 出版。1924年,经商学院教授的投票,把商学院的教学方 

法从“问题法”正式定名为“案例教学”。哈佛大学商学院 

案例教学的推广始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哈佛商学院自 

1946年起连续9年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赞助,先后邀 请了207位高级学者参加他们的“人际关系”课的案例讨 

论,1955年到1965年又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为其他商 

学院的200名教授和院长开展案例课,对案例教学进行了 

推广,从而使得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走向世界,成为 

其MPA教学的亮点之一,也使得哈佛大学处于案例教学的 

创始者地位,并因为拥有充足的案例,成为世界三大案例库 

之一。 

三、案例教学的优点 

(一)鼓励学员独立思考。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员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 

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 

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 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 

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员都要就自己和他人 

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 

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一 

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者,必有奋发向上、超 

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二)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现在的管理者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 

为能力。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员一味地通过 

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 

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其所在的企业也不会直接受益。案 

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三)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听没听、听懂多少。 

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 

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 

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 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 

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 

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有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 

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一)学员自行准备 

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就要把案例材 

料发给学员。让学员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 

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 

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培训者可以在这个阶段给 学员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 注意这个步骤应该是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 

学员如果准备工作没有作充分的话,会影响到整个培训过 

程的效果。 

(二)小组讨论准备 培训者根据学员的年龄、学历、职位因素、工作经历等。 

将学员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几个小组。小组成员要多 

样化,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 

些,学员对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各个学习小组的讨论 

地点应该彼此分开。小组应以他们自己有效的方式组织活 

动,培训者不应该进行干涉。 

(三)小组集中讨论 

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 

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分钟以内,发 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 

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小 

组集中讨论的这一过程为学员发挥的过程,此时培训l者充 

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此时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 

扩展和深化学员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的。然后培训者可以提 

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各个小组对 

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做就将学员的注 

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 

(四)总结阶段 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沦完成之后,培训者应该留出一 

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 

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培 

训者还可让学员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这样学员的体会 

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 

加深刻的认识。 

五、案例教学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建立协作学习小组,提出详细案例分析任务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并综合学生 

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等因素,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 

原则,建立学习小组。组内异质即小组成员在学习基础、年 

龄、性别、学习风格等方面具有差异性。组间同质即各小组 

之间大体均衡,这样便可以形成能相互比较的小组联合体, 

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能使能力强的学生进一步强 

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使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协作,得 

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提高学习效率,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 

的。通常情况下,协作小组中的人数一般为4~6人。 

学习小组划分完毕后,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寻找典型 

案例让学生协作预习。如学习程序公正,可让学生协作预 

习“世纪审判”——橄榄球明星辛普森涉嫌杀人案,即Cali— 

fornia v.Simpson或者People v.Simpson;学习刑事被告的权 

利,可让学生协作预习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 

(二)课前协作学习具体案例 

在接受具体案例学习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 

学习相关法律词汇与法律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图 

书馆等收集文字、视频等相关案例背景资料,并加工整理。 

同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研究、设计与案例相关的问 

・15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