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Radio&TV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Sciences)No.1,2012(SumNo.160)[收稿日期]2012-02-10[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软科学项目“中蒙俄国际区域合作与建设内蒙古沿边经济带研究”,项目编号:20100812;内蒙古大
学文科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1106-14。[作者简介]杜凤莲,女,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鹏迪,女,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
中蒙、中俄贸易互补性及其潜力分析TheAnalysisofTradeComplementaryandItsPotentialinSino-mongoliaandSino-russia杜凤莲赵鹏迪DUFeng-lianZHAOPeng-di(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InnerMongoliaUniversity,HuhhotInnerMongoliaChina010021)
[摘要]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具有互补性。根据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三国分别在SITC8
(杂项制品)、SITC2(非食用原料)、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原料)类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根据产品分散度指数(EN),中国
出口产品多样化程度总体上高于蒙古国和俄罗斯,但近年来有所回落;根据经常市场份额模型(GMS),在中蒙、中俄双边贸易中,中国出口增长分别依赖于市场扩大效应、竞争力提升效应,而蒙古国、俄罗斯分别依赖于竞争力提升效应、市场扩大效应。[关键词]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产品分散度指数(EN);经常市场份额模型(GMS);互补性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597(2012)01-0003-08
Abstract:ThebilateraltradeinSino-MongoliaandSino-Russiaarecomplementary.AccordingtoCompetitiveAdvantageIndex,China,
MongoliaandRussiahavecompetitiveadvantageintheproductsofSITC8(Miscellaneousmanufacturedarticles),SITC2(Crudematerials,inedible,ex-ceptfuels),SITC3(Mineralfuels,lubricantsandrelatedmaterials)seperately;onthebasisofEquivalentNumberIndex,thediversificationofexportProductinChinaishigherthanMongoliaandRussia,butinrecentyearsithascomedown;accordingtoConstantMarketShareModel,inMongolia,Russiabilateraltrade,China'sexportgrowthseperatelydependeduponthemarketexpansioneffectandPromotioneffectofcompetitiveness,whileMongo-liaandRussia,respectively,dependeduponthePromotioneffectofcompetitivenessandthemarketexpansioneffect.Keywords:CompetitiveAdvantage;EquivalentNumber;ConstantMarketShareModel;Complementary
一、引言近年来,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得到快速发展,这主要归功于中国拥有与蒙古国、俄罗斯最有利的地缘优势,同时,贸易互补性也是促进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国现已成为蒙古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1][2];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3]。根据图1可知,2004~2008年间中蒙双边贸易增长率都超过了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而中俄双边贸易增长率除2006年外也都超过了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2008~2009年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增长率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且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以及中俄双边贸易增长率在2009年都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这主要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中国、蒙古国以及俄罗斯三国均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增长率分别达到了63.6%,41.3%,均超过了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这表明中蒙、中俄贸易发展空间巨大。
—3—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总第160期)图1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率与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增长率①中蒙、中俄双边贸易快速发展不仅会拉动蒙古国和俄罗斯的经济,最重要的是,也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将借助各指数和模型来研究中蒙、中俄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及其贸易发展的潜力。二、文献综述中国与蒙古国、俄罗斯具有开展国际贸易的有利条件,但中蒙、中俄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较小,2010年分别达到0.13%、1.88%,这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从理论上分析了中蒙、中俄双边贸易是否具有互补性。李慧,方华分析了中蒙经贸关系,发现中国一直重视加强与蒙古的经贸关系,且近年来中蒙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国已成为蒙古国的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一大投资国,中蒙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主要得益于中蒙良好的政治关系以及中蒙经济上的互补性[1][2]。董锐借助贸易结合度指数(TCD)、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互补性指数(TCI)、经常市场份额模型(CMS)等指数和模型证实中国在杂项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制成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蒙古国在非食用原料、矿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中蒙两国比较优势交错,可以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双赢[4]。叶菁菁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中俄两国优势产品互不雷同,两国贸易互补性极强,随着两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双边贸易将会持续增长,并且发展潜力巨大[5]。宋志刚,韩丽丽,魏浩同样证实俄罗斯在初级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中俄之间存在着互补贸易,且在初级产品上最为明显;两国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6]。石艾馨,李娇借助TCD、产品相似度指数(SI)和贸易专业化指数(TSC)证实两国产品处于不
同的竞争优势区间,基本不存在相似的出口产品,互补性明显[7]。吴学军同样借助各指数说明中俄两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均为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极强,其农产品的贸易模式主要是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8]。喻志军,姜万军通过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G-L)及垂直G-L指数发现,中俄两国产业内贸易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大多发生在同类异质产品之间,通过产业内贸易,将改变双边贸易的低水平状态,给两国带来明显的共赢收益[9]。丁振辉主要利用RCA指数证实了中国农产品、食品、燃料和矿产品以及服装等的比较优势在下降,工业制品、钢铁产品和机械以及运输产品等的比较优势在上升;而俄罗斯的燃料和矿产品及工业制品的比较优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俄罗斯正逐步摆脱外贸出口对石油和铁矿石等大宗原料产品的严重依赖[10]。杨希燕,王笛主要借助TCD指数对中俄贸易进行测算分析,结果显示:尽管近年来中俄TCD指数下滑许多,但中俄TCD指数远大于1,且与世界其他国家横向对比,仍属高贸易结合度之列。这表明目前中俄贸易增长态势良好,双方贸易联系密切[3]。
本文将借助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来判断中蒙、中俄两国贸易互补性的大小,该指数在显示性—4—
杜凤莲赵鹏迪中蒙、中俄贸易互补性及其潜力分析经济学·管理学研究竞争优势指数(RCA)的基础上,消除了进口的影响,能更加准确的衡量一国某项产业或产品的竞争力;利用产品分散度指数(EN)来判断中蒙、中俄两国出口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贸易风险;并借助经常市场份额模型(CMS)来揭示各国贸易增长的来源。三、数据来源及产品分类本文九类商品数据均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采用SITC(标准国际贸易分类)产品分类制度,并以《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标准为基础。SITC将所有贸易商品分为十大类,其中,SITC0(食品及食用活物)、SITC1(饮料和烟类)、SITC2(非食用原料)和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原料)、SITC4(动物油脂)为初级产品;SITC6(轻纺、橡胶及制品)和SITC8(杂项制品)为劳动密集型制成品;SITC5(化学成分及制品)、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和SITC9(未分类的商品)为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鉴于蒙古国、俄罗斯数据分别更新至2007、2010年,所以本文对中蒙、中俄贸易关系研究的区间分别为1996~2007、1996~2010年。四、中蒙、中俄贸易互补性分析为了深入分析近十几年来中、蒙、俄三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的变化程度,本文试图采用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对中、蒙、俄三国出口的商品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以测试中蒙、中俄两国贸易互补性的大小。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ompetitiveAdvantage)是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②(RevealedComparative
AdvantagesIndex)的基础上,结合进出口因素来评
价某项产业或产品的竞争力。一个国家(地区)的某个产业不可能只有出口没有进口,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只考虑一个产业或产品的出口所占的相对比例,并没有考虑该产业或产品的进口影响。当国(地区)与国(地区)之间存在产业之间的贸易或产
业内部也存在进出口贸易的情况下,不考虑进口情况的比较优势计算公式,得出的结论可能会失之偏颇。为了消除进口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沃尔拉斯(Vollrath)等人于1988年设计了显示性竞争优势指
数,即为CA指数[11]。计算公式为:
CAik=RCA-Mik/Mi
Mwk/Mw
(1)
公式(1)中,CAik表示i国k类产品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Mik表示i国k类产品的进口量,Mi表示i国所有产品的进口量,Mw表示世界k类产品的进口量,表示世界所有产品的进口量。上式从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该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从而得到i国(地区)k类产品的真正竞争优势。若CA指数大于0,则说明该国(地区)该产品具有显示竞争优势,其数值越大,显示竞争优势越明显;若CA小于0,则说明该国(地区)该产品不具有显示竞争优势,其数值的绝对值越大,竞争劣势越明显。表1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各类产品的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中国各类产品的CA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