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趣味教法在新课程中的运用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
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然而初中语文教学长期
采用“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
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
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要改变这一现状,教
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
法。它能刺激学生积极去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
现代初中生,充满活力,涉猎面也广,思想活跃,有着自己独特
的思考,对母语的感觉各有不同。因此,对初中生语文兴趣的激发
是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一、母语激趣法
母语激趣法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而这一点往往被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忽略了。因为他们认为中学生
已经属于“大孩子”了,不需要象教小学生一样,对他们进行热爱
母语的情感渗透。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看法,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常常为学生在默写和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而头痛,而高考中的
辨别错字题,往往是得分率很低的题。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字感悟能力
的培养。每天笔者都会利用早读、午读或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
进行文字接龙的活动,或进行“咬文嚼字”的纠错能力大比拼,或
进行成语故事赛讲,进行几分钟的“美丽演说”。这些活动每天并
不会花多少时间,但是,由于坚持不懈,效果是特别显著的。首先,
它让学生对令他们头痛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种追根究底
的激情,因此,最直接的效果便是错字率大幅度的降低,每次测验,
笔者班学生在这种题目上总是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次,学生对我国
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从他们所了解的字词中,他们明显感觉
到我们祖先造字的伟大和神奇,对我国的汉字产生一种崇拜感,这
也就间接地帮助了他们对文言的理解。再次,学生的表达欲望与表
达能力大大提高了,这是与我们的新课标精神完全一致的。因此,
利用母语激趣,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层次领悟祖国文字的精妙,从而
更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灿烂文化,并更有兴趣去学习和运用它。
二、魅力激趣法
魅力激趣法新课标中提到“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
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的人格魅力
与学识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被教师所忽视。而学生中普遍存
在一种情况:喜欢哪位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他(她)所教的那
门课,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给他们留下
的印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这样说过:“我们做事要感到有乐
趣,如果不是精神愉快,而是愁眉苦脸地在那儿教,愁眉苦脸地在
那儿学,效果决不会好。”确实这样,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一手好
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都能够
深深地吸引已经有自己审美观念的中学生,潜移默化中会使学生对
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既崇拜就会努力去学、去模仿,久而久之,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的效应。只有时刻注重自己的品格修养才能使一个语文教师具有一
种人格魅力,这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最直接的动力。
三、情境熏陶法
情景熏陶法教师挖掘教材丰富内涵,弄清课文包容的科技、历史、
地理、人文等方面的诸多材料,围绕教育教学目的的要求,加以梳
理设计,使之与课文内容水乳交融,给学生及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情
景。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得到教育受到熏陶。
四、设疑刺激法
设疑刺激法即对课文内部“资源”进行挖掘整理,采用技术加工,
以“新、巧、奇”的形式来刺激兴趣。如在教范仲淹,《岳阳楼记》
时,可设计谜面为“丘”,猜课文一句(调头格,谜底:山岳潜形)
在讲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时,可设置谜面:“蜜蜂”,打曲
中句子(亥豕格,谜底:峰峦如聚)。这样使学生豁然开朗,妙趣
横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刺激兴趣,培养了学生
思维创新能力。
五、双关类比法
双关类比法对课文的外部有关“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巧妙地
引导学生联想或合理推理,创造性的开掘学生思维的空间,产生神
韵无穷的兴趣,运用得好就会产生神奇的教学艺术张力,使课堂教
学增强辐射力,开拓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如教《孔乙己》时,
教师用沉痛悲凉声情并茂的声调说:“孔乙己这个封建科举造就的
畸形人,不仅灵魂受到了摧残,而且还摧残了他的身体,他是用自
己的手走出了咸亨酒店,离开了社会舞台。”一边轻缓地檫去醒目
的题目:孔乙己。这样不仅创造性地构成了学生视觉上的“空白”
效应,而且重要的是艺术的启发学生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联想和补
白。
六、角色意境法
角色意境法通过演唱、对白、采访等方法,创设意境,模拟情景,
使学生进入一定角色,身临其境,受到感染从而增加兴趣。如教《刘
胡兰慷慨就义》,可分角色对白,通过对刘胡兰、阎军的对话,从
中感染学生,加深刘胡兰“慷慨 就义”的体会,使学生的思想品
德方面经受一次洗礼。再如教《白毛女》时,采用演唱的手段,使
学生欣赏感受戏剧的艺术形象和表现方法。
七、行为激励法
行为激励法通过设疑、设题等手段,以小活动形式来激励学生的
求知欲,引发兴趣。如教《人类的语言》时,让学生收集整理本地
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使学生回忆、采访等,体会课文,同时培养
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深层次体会课文语言的寓义。
总之,在新课标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不论采
用什么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教出味来,必须水乳交融,不可做作
附会,必须坚持不断努力,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认真去总结、不
断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