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 1.1施工合同
中国农业大学与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 学与动物科学教学楼工程施工合同》。 1.2施工组织设计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教学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3施工图纸及其它设计文件
图纸一览表表1 图纸一览表 表1 图纸类别 编号 出图日期
建筑 建施01〜建施25 2008年5月 结构 结施01〜结施27 2008年5月 其它 本工程图纸会审及有关设计变更和洽商
1.4主要规程、规范
规范一览表 表2 类别 名称 编号
国家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2001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DBJ 01-62-2002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 CECS 175: 2004 二、工程结构概况 2.1主要结构特征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与动物科学教学楼工程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 构:地下2层、地上4层;地下为框架带外围护剪力墙结构,地上为框架结构 建筑物主要构件尺寸(详见表3)。
建筑物主要构件尺寸一览表 表3 部位 尺寸
层局 地上 3.9m 地下 4.2m、4.8m、 地下 基础筏板 厚度0.6m 主要 顶板厚度 人防顶板250mm、非人防顶板120mm、200mm 结构 墙体厚度 300mm 尺寸 框梁 宽度:300 mm、600 mm 高度:600 mm、1200 mm 最大跨度:18.0m
框柱 600 mmx 400 mm、600 mm x 600 mm、600
mm x 700 mm、 600 mmx 1010 mm、600 mmx 1310 mm、1200 mmx 600 mm、1000 mmx 1000 mm 上部 顶板 300 空心板、250mm 空心板、150mm、180mm 主要 墙板 300mm、500mm、600mm 结构 尺寸 框梁
宽度:400 mm
高度:600 mm、700 mm、800 mm、900 mm、 1000 mm 最大跨度:9.0m
框柱 600 mmx 400 mm、600 mmx 600 mm、600 mm x 700 mm、 600 mmx 1010 mm、600 mmx 1310 mm、1200 mmx 600 mm、1000 mmx 1000 mm、 D1000 mm 圆柱
2.2混凝土要求
混凝土品种一览表 表4
混凝土 基础垫层、消防水池垫层 C15
基础筏板,地下室外墙板、顶板 C30 (抗渗等级S8) 地下室内墙板 C30 标局7.700 (二层顶板)以下框架 C35
标高7.700以上框架柱; C30
梁、板、楼梯 C30 (一、二、三层楼盖及四层屋盖]
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板) 消防水池 C30 (抗渗等级S8)
二次结构构件 C20
地下室底板防水保护层 C20细石混凝土
混凝土保护层 基础底面40mm;地下部分梁柱 35mm;地下室板、墙 25mm;地上 部分柱30mm、梁25mm、板15mm。
2.3方案适用范围
本施工方案内容主要针对本工程一、二、三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和四层现 浇混凝土空心屋盖的施工。地上地下主体结构、二次结构、楼地面、屋面、设备 工程等分部分项的结构施工,见其它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三、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技术 3.1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及材料要求:
3.1.1本工程现浇混凝土空心楼 盖施工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202)、《现
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CECS 175: 2004)的相关规定; 3.1.2填充体主体材料为挤压成型(或切割成型)的自熄阻燃型聚苯泡沫,其表 观密度考 虑可施工性能不得低于 10 kg/m3,填充体的长度允许偏差 0〜-20 mm, 截面尺寸允许偏差土 5 mm0
3.1.3填充体外表面应有密封隔离层,上表面应设置加强层,其强度应能满 足施工作业及
抗浮固定的要求;
3.1.4填充体应能满足《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 (CECS 175: 2004)规定
的抗压荷载的要求,即径向抗压荷载 1000N,检验试验方法见该规程 附录A o
3.1.5填充体布置应综合考虑钢筋布置及各类预埋管线的布设,特别是负弯 矩钢筋的布
置,施工前应提前画出填充体布置图,从而确定填充体的规格和加工 数量,施工时严格按布置图施工,避免随意布管,从而改变设计构造,导致结构 受力不明晰,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
填充体构造见附图: 3.2空心楼板施工技术措施
3.2.1空心楼板施工工艺
支设梁、板棋板T划填充体定位线T绑扎板底钢筋、肋问钢筋及预埋管线安 装T填充体预拼(管线部位电热丝开槽)T安放填充体T安装固定支架T固定填 充体T绑扎抗浮丝T绑扎板顶钢筋及预留埋件安装T隐蔽工程验收T搭设施工 便道、架设混凝土泵管T混凝土浇筑T混凝土养护T棋板拆除。 3.2.2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3.2.2.1体系形式
综合考虑本工程的结构特点,按设计采用 1m标准长度的管,如附图所示的 形式进行施工。 3.2.2.2填充体安装
1)在填充体开始安装前,必须根据相应的结构设计图纸中每块楼板的平面 尺寸、施工缝
位置、配筋、预留预埋件、填充体的排布方向和生产厂家的填充体 的标准长度进行排布设计,然后依据排布图提出填充体加工计划,委托加工。 非
标准长度的填充体要单独进行定做。 2)在填充体运至施工现场后,作业人员要根据填充体的长度、截面规格分 别堆放,以便于 施工管理和应用。为方便垂直运输,现场可采用专用填充体吊笼, 通过塔吊运至楼层作业面。作业人员根据所在层的排布图进行排放。排放时, 注 意轻拿轻放,以免损坏。 3.2.2.3填充体的调整、固定
1) 同一排填充体安放必须保持顺直,排放的间距应满足设计的要求。在浇 筑混凝土时,
由于填充体自重轻,会产生很大浮力。必须严格固定,否则上浮后 会把楼板上排钢筋顶起,发生质量事故。应采用填充体专用定位固定格栅, 将填 充体牢固地固定在底模上。定位固定格栅安放在每根填充体的端部, 以固定填充 体,控制填充体上下位置、排距,并使其顺直。 2) 为使同一排的填充体顺直,要拉通线进行调整,两排填充体的间距通过 定位卡进行
控制。定位卡必须与管垂直布设,每标准长度一般要有2根定位卡固 定。长度< 500mm勺填充体用一根定位卡。在一块板上的第一排填充体拉通线初 步调整顺直后,安放本块板上全部定位卡,拉通线调整顺直后,固定卡具。制止 填充体上浮。 3.2.2.4混凝土的浇筑
为保证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工程质量,填充体空心楼板混凝土浇筑采用泵 送施工,并且一次浇筑成型。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宜小于 200mm使用30mmft径 插入式混凝土振捣棒在每个填充体肋问仔细振捣,振捣问距顺肋方向不大于 300mm不得漏振,在每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平板振动机分别沿上下和左右方 向平拖振捣一遍,最后刮平搓毛。混凝土输送泵管支架必须放置在竹胶板或其他 材料的垫板上,禁止直接放置在填充体上,以免刺破填充体隔离层。 布料机支架 应根据填充体间距采用脚手杆搭设,支架搭设在棋板上,严禁直接压在填充体上。 由于填充体之间肋宽和板厚度相对较小,混凝土中粗骨料的粒径不宜过大 , 不宜大于空心楼板填充体问肋宽的 1/2和板底厚度的1/2 ,且不得大于20mm振 捣时,对同一部位连续振捣时间不得超过 3min。以免损坏填充体。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根据季节采用相应的养护措施正常养护, 混凝土强度达 到设计强度的100%t,进行拆模。
3.2.3施工控制要点及技术要求
3.2.3.1 施工控制要点
1)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按图示位置正确安装填充体,减少安装误差。 2) 固定填充体,在底层钢筋绑扎完后,开始抗浮点的设置工作,厚度150mm 填充体
抗浮点间距控制在1.0m 一道,使用14眦锌铁丝绑扎;填充体固定格栅 位置距筒芯两端150-200mm以防止浇灌混凝土时填充体受振上浮或位移。 3) 填充体安装完毕后,应搭设架空施工便道,施工人员不得直接踩踏填充 体,禁止将
施工机具放置在填充体上。 4) 板顶钢筋绑扎完成后、混凝土浇灌前,再对填充体进行如下检查:对有 松动或位置
发生偏移的填充体应及时进行调整。如有因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不慎损 坏的填充体,应及时进行更换。 5) 浇灌混凝土时,指派专人看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振捣时应避免振捣
棒直接与填充体接触;为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应采用 30mmfi径的振动棒和平 板振动器配合振捣,这样既能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乂能防止破坏填充体。 6) 预埋在楼盖中的管线应尽量避免开筒芯,当无法避开时,可用电热丝对
填充体底部进行切槽,以利管线穿过, 切槽前应先进行预拼预摆放,以确定切槽 位置。 7) 施工中填充体需要现场接长和截断时,应将接口用胶带封堵。
3.2.3.2技术要求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应符合下歹0规定: 1) 不能因填充体摆放而改变设计配筋的规格和位置。
2) 当空心楼板需要开洞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 洞口的周边应保证至少100m碗的实心混凝土带。在洞边应布置强度补偿钢 筋,每方向的补偿钢筋面积不应小于切断钢筋的面积。 3.2.4空心楼板填充体布设与电气配管的配合
3.2.4.1现浇空心楼板电气配管
本工程电气专业的强弱电支、杆线管路均为镀锌钢管在现浇空心楼板内暗埋 敷设。电气专业要仔细研究填充体布置图,根据其走向,由现场深化设计详图, 画出电气配管的调整走向图。且现场专业工长与土建工长要积极配合, 合理安排 施工工序,时刻协调填充体布设和电气配管的交义施工。 3.2.4.2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