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介教育的意义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将媒介素养引入到中国传播学视野下,张开等人认为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的各种讯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 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讯息能力:也再可简化为获取、分析、传播和运用各种形 式媒介讯息的能力;陈先元认为大众传媒素养是指现代社会中的一般公众对于传播媒体及其传播信息的认知、解读、批评和利用的整体素质及实际能力,是大众对于传播媒体锁从事的信息传播这一社会现象的基本诉求及基本看法,实际上反映了社会个人和社会传播机制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 《大众传媒素养论》认为消除信息传播的负效应从社会体制的层面上来说,需要健全法 律;从经济动因来说,应该规范市场;从社会道德水准的层面来说,应该提升大众传媒的素养水平。大众传媒素养,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指标,而是大众整个文化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9]。 张开在《大众媒介素养概论》中提出对于呈几何级数暴涨的信息,受众必须进行选择地 识读、理解、记忆和传输。受众对媒介的认识,对媒介的选择与接触,对媒介传播内容的甄 别与判断,对媒介的运作和使用直接关乎人们社会生活的质量,尤其是关乎青少年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媒介素养引领受众穿越“信息迷雾”并朝着良性的轨道健康发展。
胡连利,王佳琦的《我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缺失与进展》一文中给出了2004-2006年媒介素养各主体研究的文本数量比重表格
传统媒体人的新媒介素养 陈海霞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媒体业正在经历着又一次全新的改革,以网络媒体、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日益取代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在过去,媒体这一概念专指那些专业的新闻机构,他们利用自己的记者收集和筛选各种新闻信息,以平衡、中立、可信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他们垄断了信息发布的平台,成为权威的信息发布者。信息的的传播是单向的、线型的,缺乏必要的反馈。但是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利用论坛、博客、微信等方式自由的发布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如今的社会信息传播已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在这一时代,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确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适应这一变化,传统媒体加强了与新媒体的合作,许多传统媒体都在网络上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发布平台,如中央电视台旗下的央视网、手机客户端及微信,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人民网,这些平台一方面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比如新闻信息的来源而另一方面则借助网络媒体的优势弥补新闻的即时性方面的不足、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以及互动性上的不足。在现阶段,媒介之间的融合已成为必然,如何与新媒介融合,取长补短成为传统媒体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人如何提高自己的新媒介素养,适应新时代的媒体工作需要,已成为每个传统媒体人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我认为传统媒体人的新媒介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运用新媒介的能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求传统媒体人必须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学习研究各种新兴媒介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术,提高运用新媒介的能力,具备跨媒介工作的能力。作为一个媒体人,只有熟练地掌握各种新媒介技术,才能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新媒介,使新媒介为我所用。新媒体时代,随着传播手段的不断翻新,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单一形式的传播模式,大规模的媒体融合促使了新的作业模式的产生,即“融合新闻”传播模式的广泛应用,传媒集团利用新的传播技术,将报纸、电视台、电台、互联网和移动网的媒体采编作业有效论媒介教育的意义 结合起来,媒体人不再是为一个单一的媒体服务,而是为媒体集团内的多个媒体平台服务。作为一个媒体人,必须是全能型人才,具备多种媒介操纵技能,要既能为报纸供稿,又能为广播电视制作节目,还要能用手机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为网络提供音频视频节目。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人除了具备调查研究能力、新闻敏感性、文字表达能力等基本素养外,还必须通晓各种媒介的特点,掌握尽可能多的媒介技术,能够为不同媒介提供风格各异的新闻素材,自如地在多介质平台上呈现与传播其新闻作品,或者与不同媒介的同行完成协同报道,为全方位的策划报道贡献自己的力量。
2、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新媒体时代信息量激增,传播方式更加多元,然而这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能够更加轻松自如地从网络中获取我们想知道的信息,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件,从而使空间距离不再成为获取信息的障碍,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又造成各种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例如在最近发生的马航飞机失联事件中,可谓谣言满天飞,各种假消息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去伪求真,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媒体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当今社会,传统媒体人的核心价值不再是简单地采集信息,而是必须具有强大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能够在庞杂的信息中筛选、发现、鉴别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并将其有序整合,使之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呈现给受众。这就需要传统媒体人更加注重学习,无论是国际形势、国家政策,还是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练就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慧眼。
3、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素养是一个媒体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是媒体人媒介素质的集中体现。普利策曾说过:“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严谨追求真理的热望,最正确的丰富知识,以及最忠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作为一个媒体人,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忠于职守,求真务实,做到“三负责”,即对历史负责、对受众负责、对社会负责。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个人的生活被置于摄像头的监控之下,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复杂的不确定因素,新媒介的个体性、信息的海量性、信息的易得性、信息交流的便利性使得媒体人违反职业道德素养造成的后果被无限放大。试想,如果一个媒体人违背职业道德素养,为片面吸引眼球,追求上稿率,放松责任意识和道德要求,滥用手中的权力,或捕风捉影制造虚假新闻,或无中生有牟取私利,或随意侵犯他人隐私,会造成多大的恶果,将直接降低媒体的公信力,从而导致受众的流失。媒体公信力的建立需要长期的努力,而破坏则只是一瞬间的事,往往一条虚假新闻就会使受众对媒体的信任荡然无存。作为一个媒体人,必须时时刻刻意识到: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媒体和媒体人的生命。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人的媒介素养 黄楚新 王 丹 80余年前,英国学者李维斯和汤普森首次提出了“媒介素养”的概念。随着媒介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媒介素养的概念也在不断充实与完善。媒介素养通常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也就是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媒介素养的核心内涵是带着批判的精神对信息进行选择与解读,从而更好地使用媒介信息。当今,新传播技术使人们处在一个海量信息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是报道者。面对纷纷扰扰的信息,传统媒体人如何识别这些信息的真伪,客观公正真实地报道给受众?传统媒体人尤其需要与时俱进,具备新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才能使新媒体为我所用。
新媒体信息的获取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获取能力,无疑是传统媒体人最为基本的媒介素养。信息的获取是新闻生产的基础。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拥有获取“信息原料”的能力,才能烹饪出“新闻大餐”。
1.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海量信息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 信息的海量性是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一个基本特点。新传播技术使新闻生产的传统模式发生改变,每个普通的受众都可能成为记者,由“受者”转变为“传者”,通过新传播技术发布信息。同时,新媒体分享、超文本的特性使信息更加广为传播,造成信息海量出现甚至信息过剩。面对这种变化,传统媒体人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及时转变理念与认知,从态度上积极面对,从海量信息中发现最具新闻价值的线索,而不要被这些信息搞得茫然不知所措。
2.以质疑的意识接触新媒体信息 海量信息会催化出眼球经济,为了在众多信息中“出位”,一些虚假信息、谣言便会滋生。《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中的数据表明:“2012年,平均每天有1.8条谣言被媒体报道,平均每条谣言有7.8条相关新闻。”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便是传统媒体人对于信息的全盘接受,缺乏质疑与批判的精神。因为新媒体海量信息中有不少虚假信息,需要传统媒体人具有质疑与怀疑的精神。
3.以新闻人的眼光筛选新媒体信息 海量信息为媒体带来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与挖掘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是衡量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人媒介素养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方面,信息资源为媒体人的工作带来选题与报道的便利;另一方面,信息的复杂性也考验着传统媒体人的专业素养。面对信息,传统媒体人应沉着冷静,凸显“守门人”的功能,以新闻价值判断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选取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进行报道。
4.以丰富的知识应对新媒体信息 新闻信息的获取需要新闻敏感。一般而言,新闻敏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新闻实践。在新媒体环境下,除了普通的采访、写作等技能的经验累积,还需要媒体人进行广泛而深刻的专业知识学习。在最近的马航客机失联报道中,CNN的记者,有专门报道空难和航空新闻十多年的,还有的自己是飞行爱好者考了驾照,驾驶过波音777模拟机。这些专业知识的具备,使一般的记者无法与之比肩。国内媒体人需要向国外媒体人学习,广泛涉猎专业知识,为增强报道专业性增加知识积累。
新媒体信息的解读 1.核实信息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核实信息是新闻真实的重要保障,是信息解读的第一步。然而,随着媒体竞相争夺新闻时效,信息核实的步骤在新闻生产中所占的时间比越来越小,甚至有的媒体忽略核实信息的步骤,直接对网络信息进行编辑、发布。
例如,2013年12月的假新闻“北京街头外国小伙扶起中国大妈反被讹”,上到党报下到都市报的官方微博,纷纷中枪。从“媒体观察”的微博截图中可知,《南都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环球时报》等知名媒体的新浪官方微博都曾对此事件进行报道,可是事后证实是外籍男子无证驾驶无牌摩托车撞倒大妈。知名媒体的官方微博在此事件中的“失足”说明,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核实才应是媒体工作的重点。打开社交媒体客户端,用户可以浏览来自世界各地的海量信息,受众不缺少信息,但是缺少真实的信息。媒体应对信息进行核实,以保障信息的真实性。
2.秉承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贯穿媒体运作全过程的基本原则,表现为坚守社会伦理的底线,同时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能,引导主流价值观。但在实际操作中时常出现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情况。2014年3月21日,搜狐娱乐新浪官方微博一条“13岁少女痴迷追星被父亲砍死”的微博引起网友热议,微博中以“明星就是比你们父母好”作为话题,报道少女追星被父亲砍死的新闻。此条新闻片面强调话题性、娱乐性,易对青少年“追星族”造成负面影响,是媒体人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