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aper.edu.cn
-1- 漆酶来源与应用
万云洋1,2
,杜予民2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
2.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
E-mail:yunyangwan@126.com
摘 要:本文对漆酶来源,包括动物、微生物和植物,尤其是我国的特产资源漆树及其他植
物漆酶,酶的稳定化及固定化,生物整治、对木质素的作用以及其各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漆酶,漆树,生物整治,木质素,固定化
漆酶(EC1.10.3.2),对-二酚:(双)氧氧化还原酶,又名酚酶,多酚氧化酶,漆酚氧化酶
和等,是一种含铜的糖蛋白氧化酶,是多铜氧化酶的一种[1]
。对漆酶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
历史,是有记载以来开发最早的酶之一:1883年,日本人吉田在研究生漆液成份时发现这
种酶成份,但当时他误为淀粉酶物质(diastatic matter),1898年,法国人Bertrand在研究越南
产漆液的时候,首次提出了漆酶(laccase)的概念并沿用至今[2-5]
;Reinhammar等[6;7]
、杜予民
等[8-12]
对漆酶及漆树液全成份的分离纯化作了很好的工作;另外,熊野等[13;14]
对漆酶反应机
理,黄葆同、甘景镐[15]
等对中国漆酶化学的发展,Morpurgo(意大利)[16;17]
,Solomon(美国)
等[18-24]
对漆酶铜原子中心的研究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漆酶虽然是研究史中的老酶,但其各种
新功能也正在被发现和挖掘。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专门就漆酶来源、特别是植物漆酶来
源和其各方面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进一步推动漆酶(尤其是植物漆酶)研究的发展。
Figure 1. Dominating distribution of lacquer trees in the world.
1. 漆酶的来源
1.1植物漆酶
由上述可知,对漆酶的研究首先就是从漆树来源开始的。漆树(Rhus vernicifera)
种属于75 90 105120135 15015 30
45http://www.paper.edu.cn
-2- 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无患子目漆树属(Toxicodendron)漆树科
(Anacardiaceae),源产于我国,是我国的植物国宝。从图1上可见,漆树现在世界上的分布
主要在我国中西部以毛坝(东经109˚, 北纬30˚)为中心的地区,环我国东南的地区和国家(朝
鲜,韩国,日本,越南,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并集中分布在如图红线所示的三
角区域(东北至日本的八户,西北至不丹的锡金,南到越南胡志明)[25]
。目前全国被鉴定的漆
树良种46个,生漆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的85%左右,其中湖北恩施的毛坝漆、陕
西平利的牛王漆、浙江临安的严州漆享有世界声誉。漆树漆酶是目前从植物源-漆树-提取
的活性最高的漆酶,是我国的一种特产资源,我们对目前已知产漆酶的植物源作一概括,详
见表1。
1.2 微生物漆酶
微生物漆酶,包括真菌漆酶和细菌漆酶,已经被大量的研究和报道[26-29]
(表4),尤其是
真菌漆酶,据估计,已经报道产漆酶真菌不下于1000种[30]
。现在各国对此研究相当多和非
常的热,对于研究漆树漆酶很有借鉴作用。
目前报道的细菌漆酶来源有只有Bacillus sphaericus [31]
、Azospirillum lipoferum[29;32]
和地
中海生海洋性细菌Alteromonas菌株[33]
。不过Alexandre[34]
推断漆酶在细菌中也广泛存在,
并正在被不断发现[35]
。
1.3 动物漆酶
相对来讲,动物体中发现的漆酶很少。目前有报道的有猪肾、麻蝇(Phormia cegina, Musca
domestica, Lucilia sericata)、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绿头苍蝇(Calliphora vicina)、蚊子和
双翅目的迁移类蝗虫,昆虫等[29;36-38]
,不过对于此类漆酶还是要小心对待,因为很有可能是
一些具有类似催化性能的多酚氧化酶,而不是漆酶。
Table 1. Sources of plant laccases
Sources
中文名
References
Rhus vernicifera
漆树
Rhus succedanea
木蠟树(安南漆)
Melanorrhoea usitata
缅甸连加斯
Melanorrhoea laccifera
高棉漆 [25;39;40]
Manifera indica
檬果(芒果)
Schinus molle
加州胡椒树
Pistacia palaestina
巴勒斯坦黄连木
Pleiogynium timoriense
帖木李 [39;41]
Banana
香蕉 [42]
Peach
梨 [43]
Grape
葡萄
Lactuca virosa
毒莴苣
Digitalis purpurea
毛地黄 [39]
Coffer bean
咖啡豆
Mungbean hypocotyls
绿豆胚轴 [44]
Acer pseudoplatanus
悬铃木(大槭树) [45]
Pinus taeda
火炬松 [46]
Populus trichocarpa
西部香脂杨
Populus euramericana
黄杨 [47] http://www.paper.edu.cn
-3- Liriodendron lulipifera
马栗树
[48]
Aesculus parviflora
小花七叶树 [45]
Camella sinesis L.
茶 [49]
Nicotiana tabacum
烟草 [50]
Arabidopsis thaliana
拟南芥 [48;51]
Podocarpaceae
罗汉松 [43]
Forsythia suspensa
连翘 [52-54]
1.4 漆酶同工酶
在讨论漆酶来源的时候不能不讲漆酶同工酶,是研究漆酶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漆酶
源的补充,也促进了漆酶研究的深入发展。同工酶研究的重要性可以从几个方面体现。首先,
可以发现一些新类型的酶。白漆酶和黄漆酶正是通过同工酶的研究而提出来的[55-57]
。其次,
可以对漆酶底物专一性进行对比考察。第三,对系统发育树研究。Ranocha[47]
在对杨属植物
研究时报道了两种分子量分别为90kDa和110kDa的同工酶,并对它们进行了生化特性,分
子克隆和表达研究,认为不同植物来源以及同种植物之间的漆酶序列同源性都很不同,pI
各不相同,体现了系统发育植物树的分散性。
漆酶同工酶的报道很多[58;59]
,尤其是真菌漆酶,几乎每一种被报道产漆酶的真菌,则必
定含有几种同工酶[26;60;61]
。Antorini等人[62]
从两种木质素分解真菌中分离纯化的几种同工酶
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同工酶可以存在在同一细胞,同一组织,同一个体不同组织或者同
一种属中[63-66]
。相对来讲,植物漆酶中的同工酶报道不多[47;67]
,我们首次报道了中国漆树漆
酶的两种同工酶[11;12]
。各种同工酶的差异可能主要体现在糖链部分。现在同工酶的研究已经
成为细胞分化及形态遗传学的重要内容[68]
。
2. 酶稳定技术和固定化
酶的稳定性,指的是在操作使用的时候,酶的催化能力不随着储存,使用频率,应用环
境的改变而下降的能力,仍然是目前生物技术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酶作为一种生物物质,
要完全不改变是不可能的,但是将损失尽量降低则是有可能的。为了改善和提高漆树漆酶的
催化能力,应该借鉴和参考其他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比如上面提到的酶表面活性剂改性,蛋
白质工程技术,化学改性(比如交联,共价吸附,表面修饰等)[69;70]
,添加外源物质等[54;71]
。
酶的固定化实际上只是酶和蛋白稳定化的一种技术,也是对酶进行改性的一种常规手
段。由于其本身的问题和对环境敏感的特点,并由于固定化漆酶在多方面的应用,使得酶固
定化的研究得到了深入的发展[72]
。
将漆酶固定在电极上是很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微量的无溶剂检测尤其适用[73-76]
。将
漆酶和葡萄糖脱氢酶固定在一个Clark氧电极上,构造出一种酶传感器,可以在不到1min
之内同步区分可待因和吗啡[77]
,以及可以检测肾上腺素类物质[78;79]
。
将漆酶固定在可以再生利用的铜螯合载体上,可用于去除酒类生产中的酚[80]
。漆酶固
定在尼龙海绵体上,可以对聚合染料聚R-478脱色90%[81]
。固定化的方法很多,表4对漆
酶的固定化研究作了枚举。
由于大多数酶都是水溶性的,不溶或者难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对酶进行化学物理改性是最常
见的手段,固定化技术实质上也是一种改性方法。但是这些手段往往是以牺牲酶活为代价的,
近年来发展的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N-D-葡糖酸-L-谷氨酸酯(DHAD)改性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