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红外线通信协议概述

第二章,红外线通信协议概述

2 红外线通信协议概述

2.1红外线通信概念

红外通信是利用红外技术实现两点间的近距离保密通信和信息转发。它一般由红外发射和接收系统两部分组成。发射系统对一个红外辐射源进行调制后发射红外信号,而接收系统用光学装置和红外探测器进行接收,就构成红外通信系统。

特点:保密性强,息容量大,结构简单,既可以是室内使用,也可以在野外使用,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方向性,适用于国防边界哨所与哨所在之间的保密通信,但在野外使用时易受气候的影响。

红外通讯技术利用红外线来传递数据,是无线通讯技术的一种。

红外通讯技术不需要实体连线,简单易用且实现成本较低,因而广泛应用于小型移动设备互换数据和电器设备的控制中,例如笔记本电脑、PDA、移动电话之间或与电脑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电视机、空调器的遥控等。

由于红外线的直射特性,红外通讯技术不适合传输障碍较多的地方,这种场合下一般选用RF无线通讯技术或蓝牙技术。红外通讯技术多数情况下传输距离短、传输速率不高。

为解决多种设备之间的互连互通问题,1993年成立了红外数据协会(IrDA, Infared Data Association)以建立统一的红外数据通讯标准。1994年发表了IrDA 1.0规范。

红外线通信是一种廉价、近距离、无线、低功耗、保密性强的通讯方案,主要应用于近距离的无线数据传输,也有用于近距离无线网络接入。从早期的IRDA 规范(115200bps)到ASKIR(1.152Mbps),再到最新的FASTIR(4Mbps),红外线接口的速度不断提高,使用红外线接口和电脑通信的信息设备也越来越多。红外线接口是使用有方向性的红外线进行通讯,由于它的波长较短,对障碍物的衍射能力差,所以只适合于短距离无线通讯的场合,进行“点对点”的直线数据传输,因此在小型的移动设备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红外线通讯发展早期存在着规范不统一的问题,许多公司都开发出自己的一套红外通讯标准,但不能与其它公司有红外功能的设备进行红外通讯,因此缺乏兼容性。自1993年起,由HP、COMPAQ、INTEL等多家公司发起成立了红外数据协会(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简称IRDA),建立了统一的红外数据通信标准。

一年以后,第一个IRDA的红外数据通讯标准——IrDA1.0发布,又称为SIR(Serial InfraRed),它是基于HP开发出来的一种异步的、半双工的红外通信方式。通过对串行数据脉冲和光信号脉冲编解码实现红外数据传输。IrDA1.0的最高通讯速率只有115.2Kbps,适应于串行端口的速率。

1996年,该协会发布了IrDA1.1标准,即Fast InfraRed,简称为FIR。FIR采用了全新的4PPM调制解调技术,其最高通讯速率达到4Mbps,这个标准是目前运用得最普遍的标准,我们在采购红外产品时也应注意这标准的产品。继IRDA1.1之后,IRDA又发布了通讯速率高达16Mbps的VFIR技术(Very Fast InfraRed)。不断提高的速率使红外线使它在短距无线通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不仅是数据线缆的替代。红外线的传输距离为1~100CM,传输方向的定向角30度,点对点直线数据传输。

基于红外线的传输技术最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广泛使用的家电遥控器几乎都是采用的红外线传输技术。作为无线局域网的传输方式,红外线方式的最大优点是不受无线电干扰,且它的使用不受国家无线管理委员会的限制。但是,红外线对非透明物体的透过性较差,导致传输距离受限制。红外线是波长在750nm 至1mm之间的电磁波,它的频率高于微波而低于可见光,是一种人的眼睛看不到的光线。红外通信一般采用红外波段内的近红外线,波长在0.75um至25um之间。红外数据协会(IRDA)成立后,为了保证不同厂商的红外产品能够获得最佳的通信效果,红外通信协议将红外数据通信所采用的光波波长的范围限定在850至900nm之内。IRDA标准包括三个基本的规范和协议:物理层规范(Physical Layer Link Specification)、链接建立协议(Link Access Protocol:IrLAP)和链接管理协议(Link Management Protocol:IrLMP)。物理层规范制定了红外通信硬件设计上的目标和要求,IrLAP和IrLMP为两个软件层,负责对链接进行设置、管理和维护。在IrLAP和IrLMP基础上,针对一些特定的红外通信应用领域,IRDA还陆续发布了一些更高级别的红外协议,如TinyTP、IrOBEX、IrCOMM、IrLAN、IrTran-P 和IrBus等等

2.2近红外,中红外与远红外

根据使用者的要求不同,红外线划分范围很不相同。

通过大气的波段划分

近红外波段 1~3微米,中红外波段 3~5微米,远红外波段 8~14微米。

根据红外光谱划

近红外波段 1~3微米,中红外波段 3~40微米,远红外波段 40~1000微米

医学领域划分

近红外区 0.76~3微米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波长0.76~1.5微米,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

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波长4~400微米,穿透组织深度3-5毫米。

近红外(near infrared ),波长在780~3000nm范围的电磁波。对植物十分敏感。现代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分析化学领域迅猛发展的高新分析技术,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分析专家的注目,在分析化学领域被誉为分析“巨人”,它的出现可以说带来了又一次分析技术的革命。

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是分析化学领域迅猛发展的高新分析技术,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分析专家的注目,在分析化学领域被誉为分析“巨人”,它的出现可以说带来了又一次分析技术的革命。

近红外区域是人们最早发现的非可见光区域。但由于物质在该谱区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信号弱,谱带重叠,解析复杂,受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近红外光谱“沉睡”了近一个半世纪。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商品化仪器的出现及Norris等人所做的大量工作,提出物质的含量与近红外区内多个不同的波长点吸收峰呈线性关系的理论,并利用NIR漫反射技术测定了农产品中的水分、蛋白、脂肪等成分,才使得近红外光谱技术曾经在农副产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到60年代中后期,随着各种新的分析技术的出现,加之经典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暴露出的灵敏度低、抗干扰性差的弱点,使人们淡漠了该技术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此后,近红外光谱进入了一个沉默的时期。70年代产生的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校正技术在光谱分析中的成功应用,促进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推广。到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分析仪器的数字化和化学计量学的发展,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解决光谱信息提取和背景干扰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加之近红外光谱在测样技术上所独有的特点,使人们重

新认识了近红外光谱的价值,近红外光谱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陆续展开。进入90年代,近红外光谱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全面展开,有关近红外光谱的研究及应用文献几乎呈指数增长,成为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一门独立的分析技术。由于近红外光在常规光纤中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使近红外光谱在在线分析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此近红外光谱技术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中红外,是波长在3.4~4.9μm之间的大气窗口。位于中红外波段的中段。通过此窗口的电磁波信息可以是地面目标的反射光谱,也可以是地面目标的发射光谱,这些信息只能用扫描和光谱仪探测和记录。该窗口的两端同样也主要受水汽和CO2的吸收带所控制,而且由于CO2在4.3μm处有一个强吸收带,又使此窗口分为二个小窗口:3.4~4.2μm和4.6~4.9μm。前一个小窗口有较高的透射率,约为90%;后一个小窗口的透射率较低,约为50~60%。中红外窗口目前很少应用远红外是远程红外线的简称。太阳光线大致可分为可见光及不可见光。可见光经三棱镜后会折射出紫、蓝、青、绿、黄、橙、红颜色的光线(光谱)。红光外侧的光线,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被称为红外光,又称红外线。红外线属于电磁波的范畴,是一种具有强热作用的放射线。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人们将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区域,相对应波长的电磁波称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及远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光波,它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短,比可见光长。肉眼看不到红外线,任何物体都发射着红外线。热物体的红外线辐射比冷物体强。另外,远红外和蓝牙都是文件传输方式的一种,只不过不需要通过其它介质(如:数据线,读卡器·.....)在两种都装有红外系统的装置中互相传播文件·手机红外需要两个红外口对准才行·远红外不需要对准,只要开启在同一波段就可以了。

2.3几种红外线协议

常用的红外线信号传输协议有ITT协议、NEC协议、Nokia NRC协议、Sharp协议、Philips RC-5协议、Philips RC-6协议、Sony SIRC协议以及Philips RECS-80协议,要将红外线传输协议用于可见光通信协议,必须全面了解相关的协议,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2.3.1 ITT协议

ITT 是最早的一种红外线传输协议。该协议不像其他红外线信号传输协议那样用载波频率来传输红外线信号,而是用宽度为10us 的14个脉冲来传送遥控命令,通过改变脉冲I 间距来对命令编码。用ITT 协议传输数据非常可靠,而且功耗极低。在欧洲,包括ITT (国际电话电报公司)、Greatz 、Schaub-Lorenz 、Finlux 、Nokia 等在内的很多公司均采用此协议来做用户电子标签。

(1)主要特性

1)每条信息只有14 个非常窄的脉冲(脉宽10us, 不对信号进行调制);

2)采用脉冲距离编码;

3) 电池寿命极长;

4) 4位地址码、6 位命令码;

5) 带时间自校准,发送器中可使用RC 振荡器;

6) 通信速度快, 发送一条信息只需1.7ms-2.7ms ;

(2)协议

14个脉冲传送1条红外信息, 每个脉冲宽10us,用三种不同的脉冲周期来区别每位所表达的内容: 10us 表示二进制的“0”,200us 表示“1”,300us 表示预备脉冲或结束脉冲。图2-1是ITT 的“0”和“1”的表示方法示意, 图10b 是用ITT 传送的命令的格式。 100us

“0”200us “1”10us

图2-1 ITT 协议逻辑“0”和“1”的表示方法 引入S 0101

100100引出预备脉冲

起始脉冲

地址位命令位

结束脉冲

图2-2 ITT 协议完整帧格式 预备脉冲的作用是让接收器设置放大器的增益, 其后是30us 的引入延时。然后是起始脉冲, 起始脉冲的周期为100us,即逻辑“0”,起始脉冲可以用于接收器

的时间校准。起始脉冲的后面是4 位地址码(高位在前),接着是6位命令码(高位在前),命令码后面紧跟着一个尾脉冲。最后是300us的引出延时及结束脉冲。

接收软件从两方面来验证接收信息的有效性: 一是引出延时必须是起始脉冲的周期的3倍,而起始脉冲的周期为10us;二是逻辑0的空号时间误差不得超过起始脉冲的周期的+20%,逻辑1的空号时间是起始脉冲的周期的2倍。另外,接收尾脉冲到收到结束脉冲的等待时间不超过360us, 超过360us, 则可能是信号传送中断或没传送。预备脉冲仅作自动增益调整用, 接收软件可以对其不予理会。信息的解码从起始脉冲开始。

控制信息分成4位地址和6位命令两部分, 地址范围从0~15, 命令范围从

0~63。地址成对使用,一组地址从0~7,一组是其反码1 5~8。按键时第一次发出的信息中的地址是低地址,而后续发送的信息中的地址则是第一次所发地址的反码, 直到该按键被释放, 这就允许接收器中止对重复码的接收。在按键没有释放之前, 每130ms将重复发送一次控制信息。

2.3.2 NEC协议

NEC协议是众多红外遥控协议中的一种,应用比较广泛,市场上买到的非学习型万能电视遥控器大多集成一种或多种编码是NEC型的。

(1)主要特征

八位地址码和八位数据码;载波频率为38kHz;脉冲宽度调制;地址码和数据码发两次,以增加可靠性。

(2)协议

NEC编码的一帧由引导码、地址码及数据码组成,把地址码及数据码取反的作用是加强数据的正确性。逻辑位的表示方法如图所示,逻辑“1”由560us的高电平和2.25ms的低电平组成,逻辑“0”由560us的高电平和560us的低电平组成,且高电平用38kHz脉冲载波进行调制。9ms的传号和4.5ms的空号为引导码,8bit 的地址码和8bit地址反码,8bit的数据码和数据反码,先发最低有效位,再发最高有效位。

图2-3 NEC协议逻辑“0”和“1”的表示方法

图2-4 NEC协议完整帧格式

2.3.3 Nokia NRC17 Protocol

Nokia NRC17协议用17位信号传送红外线遥控命令,这也是其被称为NRC17的原因。此协议是Nokia为消费类电子所设计的,最初用于Nokia的电视机和VCR,Finlux和Salora使用该协议,Nokia卫星接收机用的也是该协议。

(1)主要特性

8位命令、4位地址和4位子码;PPM 脉冲位置编码方式;载波频率38kHz;每一位用时lms;带电池容量下降提示;生产厂家Nokia CE。

(2)协议

协议采用PPM脉冲位置编码方式,载波频率38kHz,载波占空比为1/4。每位二进制数用时1ms,如图12所示,传号和空号各占500s。图是其传送命令的格式示意图。

500us500us500us

500us

逻辑“1”逻辑“0”

图2-5 Nokia NRC17协议逻辑“0”和“1”的表示方法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一条信息均以一个起自动增益调整作用的预备脉冲开始(0.5ms的传号加2.5ms的空号),后面是8位命令码(低位在前)和4位地址码(低位在前),最后是4位子码。图中的命令码是5CH,地址码是6H,子码是1H。由于

是脉冲位置编码方式,所以总的传输时间是恒定的,即20ms 。

图2-6 Nokia NRC17协议完整帧格式

协议规定,当某键按下时,先发送起始信息,起始信息的命令码为FEH ,地址/子码为FFH ,用时40ms ,然后重复发送键命令、地址和子码,每次用时100ms ,至按键释放时,发送命令码为FEH ,地址/子码为FFH 的停止信息,用时20ms 。图是持续按键期间信息发送的情况。接收器可以根据重复信息是否完全相同来判定接收数据是否有效。 40ms 100ms 100ms 100ms

起始信息CMD 2CMD n CMD 1//停止信息

图2-6 Nokia NRC17协议重复发送键指令示意图

2.3.4 Sharp 协议

Sharp 协议用于Sharp 的VCR 中。

(1)主要特性

8位命令、5位地址;PWM 脉冲宽度编码方式;载波频率38kHz ;一位用时1ms 或2ms 。

(2)协议

协议采用PWM 脉冲宽度编码方式,传号时间320us ,载波频率38kHz (约12个周期),推荐的载波占空比为1/4或1/3。逻辑“1”占用时间为2ms ,逻辑“0”占用时间为1ms ,如图所示。图是其传送命令的格式示意图,5位地址码和8位命令码,均是低位在前,命令码后面是扩展位(Exp )和检测位(Chk ),分别用逻辑“1”和逻辑“0”表示,最后是一个320us 的尾脉冲。图中的地址码和命令码分别是03H 和11H 。

2ms

320us

1ms 320us 320us 逻辑“1”逻辑“0”

图2--7看见了紧固件

图2-8将拉怪

如图17所示,每条完整的遥控命令由两部分信息组成,两部分信息之间间隔40ms ,两者的地址码完全相同,但后者传的命令码、扩展位、检测位则是前者的反码。接收器可以据此判断所接收的数据是否有效。

2.4 本章小结

长安大学建筑结构试验详解

建筑结构试验冀德学石晶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结构试验概论 第二章结构试验设计 第三章结构静载试验(单调加载实验) 第四章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第五章结构抗震试验 第六章结构试验现场检测技术 实验项目实验一常用机械式量测仪表使用技术实验二电阻应变片粘贴与检测技术 实验三静态电阻应变测量技术 实验四钢桁架非破坏试验 实验五结构动力特性的测定试验 实验六混凝土结构非破损检测技术应用第一章结构试验概论 1-1 结构试验任务 《建筑结构试验》是土木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主要介绍结构试验的方法、程序和基本原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结构试验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进行一般结构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结构试验的任务是:以试验构件或模型为对象,通过使用测试仪器和试验设备,对结构物受作用后的性能进行观测,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如荷载、应力、变形、应变、温度、振幅、频率、裂缝宽度等),了解并掌握结构的力学性能,并对试验对象的结构性能做出评价,为验证和发展结构计算理论提供试验依据。 结构试验是研究和发展 结构计算理论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设计规范所采用的计算理论,几乎全部是以试验研究的直接结果作为基础的。 结构试验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 √应该具备结构工程专业知识(结构、材料、施工)。 √应该掌握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相关知识。 √应该了解机械、液压、电工、电子及计算机方面的相关内容。 1-2 结构试验目的 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结构试验 一般分为: ★科学研究性试验 ★生产鉴定性试验 1-3 结构试验分类 按试验对象尺寸大小分为:真型试验模型试验 按试验对象是否破坏分为:?破坏性试验?非破坏性试验 按试验场地分为:?实验室试验?现场试验 第二章结构试验设计 2-1 结构试验设计概述 一、结构试验的四个阶段 1.试验规划与设计2.试验准备阶段3.试验实施阶段4.试验数据分析与总结 二、试验大纲内容 1.试验的目的与意义2.试验构件设计3.试验装置与加载装置设计4.试验观测方案设计5.试验经费预算6.试验进度计划7. 试验安全措施 三.结构试验运行程序 2-2 试验设计内容 一、试验构件设计1.试件形状设计2.试件尺寸设计3.试件数量设计4. 试验模型设计

(完整版)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知识点,推荐文档

脂肪烃 1 烃 甲烷、乙烯、苯这三种有机物都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又称烃。2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3 卤代烃: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4 烷烃: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 —C 键和C —H 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C —C 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2)烷烃的通式:C n H 2n+2 (n ≥1);3)物理性质: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 ≤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烷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5) 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 (1)取代反应 如:CH 3CH 3 + Cl 2 →CH 3CH 2Cl + HCl (2)氧化反应 C n H 2n+2 + — O 2 → nCO 2 +(n+1)H 2O 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6 烯烃 : 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通式:C n H 2n (n ≥2)例 : ; ; 2)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与烷烃相似) 3)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 ◎ 烯烃的加成反应:(不对称加称规)  ;1,2 一二溴丙烷  ;丙烷 2——卤丙烷 ◎ ◎加聚反应: 聚丙烯 聚丁烯   ◎二烯烃的加成反应:(1,4一加成反应是主要的)光照 3n+12点燃

◎烯烃的顺反异构 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除了前面学过的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和官能团异构之外,还可能出现顺反异构 顺—2—丁烯反—2—丁烯 像这种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否则就意味着双键的断裂)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顺反异构。 7乙炔 1)分子结构(球棍模型)分子式:C2H2结构式:H—C≡C—H 结构简式:CH≡CH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 ◎反应装置:固液不加热型。(似、等) ◎收集: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3)制CH≡CH时为什么用饱和食盐水代替纯水?能否用启普发生器制CH≡CH? 4)物理性质:纯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5)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分步加成) 1,2—二溴乙烯  1,1,2,2—四溴乙烷  或 实验现象:乙炔使溴水褪色。 再例:   氯乙烯 (2)氧化反应 8 炔烃

现代企业标准化工作与标准体系实务全书

《现代企业标准化工作与标准体系实务全书》 本书作者:编委会 图书册数:1280 出版社:北京电子出版物出版中心 定价:1280元 现价:640元 《现代企业标准化工作与标准体系实务全书》本店是实体店,坚决抵制各类盗版、劣质图书及附件,严格控制图书进货渠道,遵守国家新闻出版、发行的相关规定,直接从经过国家出版发行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的出版社进货,与国图、中华书局、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上海古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中国社科、社科文献、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科学、法律、上海外教、北大、清华、人大、复旦、武大、南大、广西师大、北京出版集团、浙江少儿、江苏少儿、21世纪、作家、春风文艺、长江文艺、接力、漓江等全国知名的300余家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所采购的图书均经所在地图书市场审读办公室审读合格后,方上市发行,100%正版、优质,订购速度快,数据提供及时,加工全方位,能全面符合客户的需求。公司经营的图书科目品种齐全,涉及学科面广,涵盖文学、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历史、工具图书、艺术、哲学、语言、

政治、经济、学术专著、工具书及其它社科综合类图书等。经营风格全方位,适合各文化层次读者学习和阅读需要。 内容介绍:商品简介 商品编码:pdf49324 出版社:北京电子出版物出版中心 册   数: 作者:编委会 出版时间:2013年2月 印刷时间2013年2月 isbn:

版次:第二版 装帧:精装 纸张:胶版纸 印次:第二次 页数: 正文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目录 现代企业标准化工作与标准体系实务全书 现代企业标准化工作与标准体系实务全书 详细目录 第一篇标准与企业标准化总论 第一章标准与标准化概述 第二章标准化形式与方法 第三章标准化基本原理 第四章企业标准化管理 第五章标准化管理体制 第二篇现代企业管理标准化系及其运行 第一章现代企业标准体系概述 第二章现代企业标准化运行系统图示 第三章现代企业标准化部门权责系统与运行

正交实验设计原理--

正交实验设计 1.概述 任何生产部门,任何科学实验工作,为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都必须恰当地安排实验工作,力求通过次数不多的实验认识所研究课题的基本规律并取得满意的结果。例如为拟定一个正确而简便的分析方法,必然要研究影响这种分析方法效果的种种条件,诸如试剂浓度和用量、溶液酸度、反应时间以及共存组分的干扰等等。同时,对于影响分析效果的每一种条件,还应通过试验选择合理的范围。在这里,我们把受到条件影响的反系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以及方法的效果等叫做指标;把试验中要研究的条件叫做因素;把每种条件在试验范围内的取值(或选取的试验点)叫做该条件的水平。这就是说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可能包括多种因素,各种因素又有不同的水平,每种因素可能对分析结果产生各自的影响,也可能彼此交织在一起而产生综合的效果。 正交试验设计就是用于安排多因素实验并考察各因素影响大小的一种科学设计方法。它始于1942年,之后在各个领域里都得到很快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这种科学设计方法是应用一套已规格化的表格——正交表来安排实验工作,其优点是适合于多种因素的实验设计,便于同时考查多种因素各种水平对指标的影响通过较少的实验次数,选出最佳的实验条件,即选出各因素的某一水平组成比较合适的条件,这样的条件就所考查的因素和水平而言,可视为最佳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并判断那些因素只起单独的作用,那些因素除自身的单独作用外,它们之间还产生综合的效果。数理统计上的实验设计还能给出误差的估计。 2. 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2.1 全面试验法 正交设计的方法,首先应根据实验的目的,确定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选择这些影响因素的试验点,进而拟出实验方案,之后按所拟方案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评估。必要时再拟出进一步的实验方案,使实验工作更趋完善,所得结果也更为可靠。 如在研究某一显色反应时,为选择合适的显色温度、酸度和显色完全的时间,可作如下的试验安排。 首先确定上述三因素的实验范围: 显色温度:25——35℃(温度以A表示) 酸浓度:0.4——0.6mol/L (酸浓度以B表示) 显色时间:10——30 min (时间以C表示) 其次确定每种因素在上述实验范围内各取的水平数(如各取三个水平)。 因素A的三个水平分别以A1,A2,A3表示; 因素B的三个水平分别以B1,B2,B3表示; 因素C的三个水平分别以C1,C2,C3表示; 然后将显色试验的因素、水平列为下表。

大学有机化学练习题—第二章 烷烃

第二章烷烃 学习指导:1.烷烃的命名;脂环烃的命名(包括环烷、环烯等各类化合物的命名); 2. 基的概念、常见取代基结构和命名; 3. 构象(乙烷和丁烷的各种构象,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稳定构象的判断; 4. 脂环化合物的顺反异构; 5. 环的稳定性; 6. 烷烃沸点变化规律。 7、碳原子轨道的sp3杂化 习题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写出2,6-二甲基-3,,6-二乙基辛烷的构造式。 2、写出 的系统名称。 3、写出 的系统名称。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1、 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将下列自由基按稳定性大小排列成序: 2、将2,3-二甲基己烷(A)、2,3,3-三甲基戊烷(B)、己烷(C)、2,2-二甲基丁烷(D)按沸点高低排列成序。 3、将下列两组化合物分别按稳定性的大小排列成序: 1.(A) 顺-1,2-二甲基环己烷(B) 反-1,2-二甲基环己烷 2.(A) 顺-1,3-二甲基环己烷(B) 反-1,3-二甲基环己烷 四、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A)乙基环丙烷(B) 甲基环丁烷(C) 环戊烷 答案: 一、命名下列各物种或写出结构式。

1、2、4,4-二甲基-5-乙基辛烷 3、2-甲基-4-异丙基-5-叔丁基壬烷 二、完成下列各反应式(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括号内)。 1、 三、理化性质比较题(根据题目要求解答下列各题)。 1、(C)>(A)>(B) 2、(A)>(B)>(C)>(D) 3、1.(B)>(A); 2.(A)>(B) 四、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室温下使Br2-CCl4褪色的是(A)。 温热时才能使Br2-CCl4褪色的是(B)

建筑结构试验习题

建筑结构试验习题 选择题部分: 第一章结构试验概论 1. 建筑结构试验根据不同要素有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哪种试验是按荷载性质分类等?() A.结构模型试验 B.结构静力试验 C.短期荷载试验 D.现场结构试验 2. 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结构与工程,在实际结构建成后,要通过,综合鉴定其质量的可靠程度。() A.验算 B.试验 C.研究 D.观测 3. 科研性的试件设计应包括试件形状的设计、尺寸和数量的确定以及构造措施的考虑,同时必须满足结构和受力的的要求。() A.边界条件 B.平衡条件 C.支承条件 D.协调条件 4. 建筑结构试验是以________方式测试有关数据,反映结构或构件的工作性能、承载能力以及相应的可靠度,为结构的安全使用和设计理论的建立提供重要的依据。 ( ) A.模拟 B.仿真 C.实验 D.计算 5.下列不属于结构抗震试验的选项有() A.低周反复加载静力试验 B.拟动力试验 C.结构动力反应试验 D.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 6.结构强迫振动的响应频率由下列哪个因素决定( ) A.作用力的频率 B.结构的刚度 C.结构的阻尼 D.结构的质量 7.结构试验中,常用科研性试验解决的问题是( ) A.综合鉴定重要工程和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质量 B.鉴定预制构件的产品质量 C.已建结构可靠性检验、推断和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 D.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8.下列哪个试验不是静力试验的加载方法() A.重力加载法 B.液压加载法 C.机械加载法 D.环境随机激振法 第二章结构试验的加载设备和试验装置 1. 大型结构试验机的精度不应低于()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2. 螺旋千斤顶加载属于() A.机械力加载B.重力加载C.液压加载D.杠杆加载 第三章结构试验的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

有机化学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 脂烃 思考与练习 2-1同系列和同系物有什么不同?丁烷的两种构造异构体是同系物吗? 同系列和同系物含义不同。同系列是指通式相同,结构相似,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 2基团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同系物则是指同一系列中的具体化合物。如:烷烃是同系列,烷烃中的甲烷和乙烷互称为同系物。丁烷的两种构造异构体不是同系物。 2-2推导烷烃的构造异构体应采用什么方法和步骤?试写出C 6H 14的所有构造异构体。 推导烷烃的构造异构体时,应抓住“碳链异构”这一关键。首先写出符合分子式的最长碳链式,然后依次缩减最长碳链(将此作为主链),将少写的碳原子作为支链依次连在主链碳原子上。如:C 6H 14存在以下5种构造异构体。 2-3脂烃的涵义是什么?它包括哪些烃类?分别写出它们的通式。 脂烃涵盖脂肪烃和脂环烃。 2-4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是同系物?哪些是同分异构体?哪些是同一化合物? 同系物:⑴和⑻;⑵、⑶和⑸ 同分异构体:⑴和⑷;⑹和⑺ 同一化合物:⑵和⑶ 2-5 写出下列烃或烃基的构造式。 ⑴ (CH 3)3C — ⑵ ⑶ CH 3CH=CH — ⑷ CH 2=CHCH 2— ⑸ ⑹ ⑺ CH 3 CH 2 CH 2 CH 2 CH 2 CH 3 CH 3CH CH 2CH 2CH 3 CH 3 CH 3 CH 2 CH CH 2 CH 33 CH 3 CH CH CH 33CH 3 CH 3C CH CH 3 CH 3 3 (环烯烃、环炔烃、环二烯烃等) (环烷烃) 不饱和脂环烃饱和脂环烃 二烯烃炔烃烯烃 (烷烃)不饱和烃饱和烃 脂环烃 脂肪烃 脂烃 C n H 2n+2C n H 2n C n H 2n-2C n H 2n-2C n H 2n CH 3CHCH 2CH 3CH 3CHCH 2CH 33 CH 3CCH 2CH 3CH 3 3 CH 2CCH 3 3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总13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性和研究程序,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在无机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键参数和分子间作用力。掌握分子间作用力与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相对密度、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反应试剂的种类、有机反应及反应历程的类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共价键理论;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难点是共价键理论。 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学的发生和发展及研究对象 二、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共价键理论: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σ键和π键的电子结构及其反应性能。 2、共价键的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元素的电负性和键的极性。 3、分子间力及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 4、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 三、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分离提纯、分子式的确定、构造式的确定。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碳胳分类;按官能团分类。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 教学目的:掌握烷烃的命名、结构及其表示方法、构象、化学性质。了解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物理性质等。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烷烃的结构、构象及化学性质。难点是烷烃的构象及构象分析。 教学内容: 一、有机化合物的几种命名方法。 二、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普通命名法。

试验设计课程案例分析)

实验设计课程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45120202 白合兵 45120203 田大越 45120212 永勉

2.1 正交实验设计概述 正交实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11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从全面实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实验,正交实验设计又称正交设计或多因素优选设计,是一种合理安排、科学分析各实验因素的一种有效的数理统计方法。它是在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一种规格化的“正交表”,从众多的实验条件中确定出若干个代表性较强的实验条件,科学地安排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统计分析,探求各因素水平的最佳组合,从而得到最优或较优实验方案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正交实验设计的特点是用不太多的实验次数,找出实验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了解实验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及交互作用情况,减少实验盲目性,避免资金浪费等。它能以较少的实验次数找到较好的实验(生产)方案,由正交实验寻找出的优化参数(条件)与全面实验所找出的最优条件有一致的趋势。 正交实验设计具有正交性,使实验具备均衡分散和综合可比性。此法应用方便,准确性高,在多因素条件下应用有很大的优越性,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实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3=27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若按L9(3)3正交表按排实验,只需作9次,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因而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2.2 正交实验设计基本程序 正交设计中常用的术语有:指标、因子和水平。正交设计把实验设计要考 表示第i次实验的指标值;把对实验虑的结果和评价准则称为指标,一般以y i 结果和对评价指标可能产生影响且在实验中明确了条件加以对比的因素称为因子,一般以大写字母表示;把每个因子在实验中的具体条件称为因子的水平,简称水平,一般以表示因子的大写字母加上脚标来表示。 对于多因素实验,正交设计是简单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其设计程序12如图4所示。

大学有机化学答案第1,2章

第一章 3、指出下列各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1) CH 3CH=CHCH 3 答:碳碳双键 (2) CH 3CH 2Cl 答:卤素(氯) (3) CH 3CHCH 3 OH 答:羟基 (4) CH 3CH 2 C=O 答:羰基 (醛基) H (5) CH 3CCH 3 O 答:羰基 (酮基) (6) CH 3CH 2COOH 答:羧基 (7) NH 2 答:氨基 (8) CH 3-C ≡C-CH 3 答:碳碳叁键 4、根据电负性数据,用和标明下列键或分子中带部分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原子。 答: 6、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1)Br 2 (2) CH 2Cl 2 (3)HI (4) CHCl 3 (5)CH 3OH (6)CH 3OCH 3 答:以上化合物中(2)、(3)、(4)、(5)、(6)均有偶极矩 (2) H 2C Cl (3 )I (4) Cl 3 (5) H 3C OH (6) H 3C CH 3

7、一种化合物,在燃烧分析中发现含有84%的碳[Ar(C)=12.0]和16的氢[Ar (H)=1.0],这个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是 (1)CH4O (2)C6H14O2(3)C7H16(4)C6H10(5)C14H22 答:根据分析结果,化合物中没有氧元素,因而不可能是化合物(1)和(2);在化合物(3)、(4)、(5)中根据碳、氢的比例计算(计算略)可判断这个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是(3)。 第二章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2,5-二甲基-3-乙基己烷 (3)3,4,4,6-四甲基辛烷 (5)3,3,6,7-四甲基癸烷 (6)4-甲基-3,3-二乙基-5-异丙基辛烷 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和键线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之。 (3)仅含有伯氢和仲氢的C5H12 答:符合条件的构造式为CH3CH2CH2CH2CH3; 键线式为;命名:戊烷。 3、写出下令化合物的构造简式 (2)由一个丁基和一个异丙基组成的烷烃 (4) 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同时含有伯、叔、季碳原子的烷烃 答:该烷烃的分子式为C7H16。由此可以推测同时含有伯、叔、季碳原子的烷烃的构造式为(CH3)3CCH(CH3)2 (6) 2,2,5-trimethyl-4-propylnonane (2,2,5-三甲基-4-丙基壬烷)

第二章 结构试验设计

第二章 试验设计、试验前的准备及试验方案 试验大纲: 1、 建筑结构试验的主要环节概述 2、 建筑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 3、 建筑结构试验的荷载方案设计 4、 建筑结构试验的观测方案设计 5、 建筑结构试验材料的力学性能 6、 建筑结构试验大纲和试验基本文件 本章提要 建筑结构试验包括结构试验设计、结构试验准备、结构试验实施和结构试验结果分析 等主要环节。本章主要介绍试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包括试件及模型设计、荷载方案设计、观测方案设计、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建筑结构试验的安全与防护措施设计及结构试验大纲和试验基本文件的编制等内容。学习本章,应着重掌握试件及模型设计、荷载方案设计、观测方案设计等内容,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的安全与防护措施设计及结构试验大纲和试验基本文件的编制有一定的了解。 2.1、建筑结构试验的主要环节概述 建筑结构试验包括结构试验设计、结构试验准备、结构试验实施和结构试验结果分析等主要环节,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 结构试验目的结构试验设计结构试验准备结构试验实施结构试验分析 结构试验结论试验总结报告 试验观测和采集数据处理 结构参数识别 结构破坏机制分析 结构性能与承载力分析试验加载试验反应观测和数据采集试件变形、裂缝和破坏形态 记录 试件制作与安装 试验人员组织分工 仪器设备的检验与率定 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试件设计试验荷载设计试验观测设计 试验误差控制措施 试验安全措施 调查研究、搜集有关资料 确定试验的性质与规模设计试件的形状和尺寸确定试件的数量 设计构造措施 确定试验荷载图示设计试验加载装置选择试验方法及设备设计试验加载制度确定试验观测项目确定测点布置位置与数目选择测试仪器与设备 图2.1 结构试验的主要环节

试验设计课程案例分析

实验设计课程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白合兵 田大越 刘永勉 正交实验设计概述 正交实验设计(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11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

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从全面实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实验,正交实验设计又称正交设计或多因素优选设计,是一种合理安排、科学分析各实验因素的一种有效的数理统计方法。它是在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一种规格化的“正交表”,从众多的实验条件中确定出若干个代表性较强的实验条件,科学地安排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比较,统计分析,探求各因素水平的最佳组合,从而得到最优或较优实验方案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正交实验设计的特点是用不太多的实验次数,找出实验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了解实验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及交互作用情况,减少实验盲目性,避免资金浪费等。它能以较少的实验次数找到较好的实验(生产)方案,由正交实验寻找出的优化参数(条件)与全面实验所找出的最优条件有一致的趋势。 正交实验设计具有正交性,使实验具备均衡分散和综合可比性。此法应用方便,准确性高,在多因素条件下应用有很大的优越性,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日本著名的统计学家田口玄一将正交实验选择的水平组合列成表格,称为正交表。例如作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33=27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若按L9(3)3正交表按排实验,只需作9次,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因而正交实验设计在很多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2.2 正交实验设计基本程序 正交设计中常用的术语有:指标、因子和水平。正交设计把实验设计要考 表示第i次实验的指标值;把对实验虑的结果和评价准则称为指标,一般以y i 结果和对评价指标可能产生影响且在实验中明确了条件加以对比的因素称为因子,一般以大写字母表示;把每个因子在实验中的具体条件称为因子的水平,简称水平,一般以表示因子的大写字母加上脚标来表示。 对于多因素实验,正交设计是简单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其设计程序12如图4所示。

《试验设计》概述详解

《试验设计方法》要点概述 弟一章 试验设计简介 一、试验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试验设计就是以概率统计方法为理论基础,经济的、科学地制定试验案对试验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一个好的试验设计方案除了具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外,还要有宽广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只有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其基本原则是随机化原则、重复原则、对照原则和区组原则, 试验设计的意义在于 (1)科学合理的试验可以减少试验次数。缩短试验周期,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经济效益,对多因素、多水平尤其有效 (2)在众多因素指标中可以分清影响因素主次、强弱 (3)可以分析交互作用的大小 (4)可以分析试验误差影响的大小 (5)可以快速找到较优设计参数与生产工艺条件 常见的试验设计有回归设计、正交设计、参数设计、均匀设计、响应曲面设计、混料设计、饱和设计与超饱和设计及全因子试验设计 第二、试验设计的历史沿革 试验设计的起因由英国统计学学家费歇耳在进行农业田间试验时,发现环境条件难于控制而随机差不可视,从而对试验方案作出合理安排,使试验数据有合适的数学模型以减经随机误差的影响,从而提高试验精度与可靠性而提出。1923年,他与肯齐合作第一次发表了试验设计的实例与设计基本思想。1935年出版名著《试验设计》,试验设计由此诞生。 试验设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传统的方差分析、正交试验设计、信噪比设计与产品三次设计、电脑仿真 详细历史详见P4-6 第三、试验设计的常用术语与统计模型 1、常用术语: 因素 水平 响应 随机误差 2、常见统计模型 统计试验设计的诸方法之所以精确高效,其主要原因是它们是在特定的数学模型下达到最优的方法。常见的统计模型有 (1) 方差分析模型 ()()()?? ? ??====+=相互独立未知ij ij ij ij i ij D E n j r i y εσεεεμ2,0,...3,2,1,,...,3,2,1, 原假设:r μμμ===...21,备择假设:不全相等r 、、 、μμμ (21)

有机化学第二版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分类及命名 2-1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烷烃。 (1)2,2,5-三甲基已烷; (2)3,6-二甲基-4-正丙基辛烷; (3)4-甲基-5-异丙基辛烷; (4)2-甲基-3-乙基庚烷; (5)5-正丙基-6-异丙基十二烷; (6)3,3-二甲基-4-乙基-5-(1,2-二甲基丙基)壬烷; (7)4-异丙基-5-正丁基癸烷; (8)3,6,6-三甲基-4-正丙基壬烷。 2-2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不饱与烃。 (1)4-甲基-2-戊炔; (2)2,3-二甲基-1-戊烯-4-炔; (3)1-已烯-5-炔; (4)3-异丁基-4-己烯-1-炔; (5)3-甲基-2,4-庚二烯; (6)2,3-已二烯; (7)2-甲基-2,4,6-辛三烯; (8)4-甲基-1-已烯-5-炔; (9)亚甲基环戊烷; (10)2,4-二甲基-1-戊烯; (11)3-甲基-4-(2-甲基环已基)-1-丁烯。 2-3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3-甲基环戊烯; (2)环丙基乙烯; (3)4,4-二氯-1,1-二溴螺[2、4]庚烷; (4)3-烯丙基环戊烯; (5)1-甲基-3-环丙基环戊烷; (6)3,5-二甲基环已烯; (7)螺[4、5]-1,6-癸二烯; (8)1-甲基螺[3、5]-5-壬烯;( 9)2-甲基-1-环丁基戊烷; (10)2,2-二甲基-1-环丁基二环[2、2、2]辛烷; (11)5,7,7-三甲基二环[2、2、1]-2-庚烯; (12)二环[4、2、0]-7-辛烯;(13)1-甲基-4-乙基二环[3、1、0]已烷。 2-4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 3-甲基环己烯(2) 3,5,5-三甲基环己烯(3) 二环[2、2、1]庚烷(4) 二环[4、1、0]庚烷 (5) 二环[2、2、1]-2-庚烯(6)二环[3、2、0]-2-庚烯(7) 螺[3、4]辛烷 (8) 螺[4、5]-6癸烯(9) 2-甲基二环[3、2、1]-6-辛烯(10) 7,7-二甲基二环[2、2、1]-2,5-庚二烯 3 3 H3 3 H3 H3 (1) (2)(3) (4)(5)(6)(7) (8)(9)(10) 2-5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3,3-二甲基-2-苯基戊烷; (2)1,3,5-三甲基-2-异丙基苯(或2,4,6-三甲基异丙苯); (3)1-苯

大学有机化学二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 饱和脂肪烃 2.1 用系统命名法(如果可能的话,同时用普通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并指出(c)和(d) 中各碳原子的级数。 a. CH 3(CH 2)3CH(CH 2)3CH 3 C(CH 3)22CH(CH 3)2 b. C H H C H H C H H H C H H C H H C H H H c. CH 322CH 3)2CH 23 d. CH 3CH 2CH CH 2CH 3 CH CH 2CH 2CH 3 CH 3CH 3 e. C CH 3 H 3C 3 H f. (CH 3)4C g. CH 3CHCH 2CH 3 2H 5 h. (CH 3)2CHCH 2CH 2CH(C 2H 5)2 1。 答案: a. 2,4,4-三甲基-5-正丁基壬烷 5-butyl -2,4,4-trimethylnonane b. 正己 烷 hexane c. 3,3-二乙基戊烷 3,3-diethylpentane d. 3-甲基-5-异丙基辛烷 5-isopropyl -3-methyloctane e. 2-甲基丙烷(异丁烷)2-methylpropane (iso-butane) f. 2,2-二甲基丙烷(新戊烷) 2,2-dimethylpropane (neopentane) g. 3-甲基戊烷 3-methylpentane h. 2-甲基-5-乙基庚烷 5-ethyl -2-methylheptane 2.2 下列各结构式共代表几种化合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a. CH 3 CH CH 3 2CH CH 3 CH 3 CH 3 b. CH 3CH CH 3 CH 2CH 3 CH CH 3CH 3 c.CH 3CH 3CH CH 3CH 3CH CH 3 CH 3 d. CH 32CHCH 3 CH 3 CH H 3C CH 3 e. CH 3CH CH CH 2CH CH 3 CH 3 CH 3 3 f. CH 3CH CH 3 CH CH 3CH 3 CH CH 3 3 答案: a = b = d = e 为2,3,5-三甲基己烷 c = f 为2,3,4,5-四甲基己烷 2.3 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假如某个名称违反系统命名原则,予以更正。 a. 3,3-二甲基丁烷 b. 2,4-二甲基-5-异丙基壬烷 c. 2,4,5,5-四甲基-4-乙基庚烷 d. 3,4-二甲基-5-乙基癸烷 e. 2,2,3-三甲基戊烷 f. 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g. 2-异丙基-4-甲基己烷 h. 4-乙基-5,5- 二甲基辛烷 答案: a. 错,应为2,2-二甲基丁烷 C b. c. d. e. f. 错,应为2,3,3-三甲基戊烷

02449建筑结构试验大纲(实践)

建筑结构试验 第一章绪论 (2) 1.1了解建筑结构试验的任务、建筑结构试验与检测的分类 (2) 1.2掌握建筑结构试验的目的 (3) 第二章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3) 2.1建筑结构试验设计、结构试验的模型设计、建筑结构试验的安全与防护措施、结构试验的大纲与基本文件 (3) 2.2掌握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结构试验的荷载设计、结构试验的观测设计 (4) 第三章结构试验的加载设备 (5) 3.1了解重力加载法、气压加载法、惯性力加载法、电磁加载法、人激振动加载法、环境随机振动加载法 (5) 3.2掌握机械力加载法、液压加载法、荷载支撑设备 (6) 第四章结构试验测试技术与量测仪表 (7) 4.1了解量测仪表工作原理与分类、振动测量仪器、数据采集与记录系统 (7) 数据采集与记录系统 (7) 4.2掌握应变测量仪器、位移测量仪器、力值测量仪器、裂缝、应变场应变场及温度测量 (7) 第五章建筑结构试验数据处理 (8) 5.1了解数据处理与变换、统计及误差分析 (8) 5.2掌握数据的表达 (9) 第六章建筑结构静力试验 (9) 6.1了解静载检测的计划和准备工作、拟静力试验、拟动力试验 (9) 6.2掌握单调静力荷载试验 (11) 1

建筑结构试验 第一章绪论 1.1 了解建筑结构试验的任务、建筑结构试验与检测的分类 按试验对象分: ①原型试验②模型试验。 按试验荷载性质分: ①结构静力试验②结构动力试验③结构抗震试验。 按试验时间长短分: 短期荷载试验②长期荷载试验 按试验所在场地分: ①实验室结构试验②现场结构试验。 按试验是否破坏分: ①结构破坏试验②结构非破坏试验。 钢结构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材料建造的,包括悬索结构。钢、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钢筋混凝土建造的。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 混合结构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和砖木建造的。如一幢房屋的梁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以砖墙为承重墙,或者梁是用木材建造,柱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砖木结构是指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砖、木材建造的。如一幢房屋是木制房架、砖墙、木柱建造的。其他结构是指凡不属于上述结构的房屋都归此类。如竹结构、砖拱结构、窑洞等。 2

湖南大学有机化学-课后例题习题-第二章

2章 思考题 2.1 分析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的异同点,重点阐述σ-π和p-π共轭。 2.2 请举例说明同分异构体中各种异构体的定义及其异同点。 2.3解释甲烷氯化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 (1)(1)甲烷和氯气的混合物于室温下在黑暗中可以长期保存而不起反应。 (2)(2)将氯气先用光照射,然后迅速在黑暗中与甲烷混合,可以得到氯化产物。(3)(3)将氯气用光照射后在黑暗中放一段时期,再与甲烷混合,不发生氯化反应。(4)(4)将甲烷先用光照射后,在黑暗中与氯气混合,不发生氯化反应。 (5)(5)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起反应时,每吸收一个光子产生许多氯化甲烷分子。 2.4 3-氯-1,2-二溴丙烷是一种杀根瘤线虫的农药,试问用什么原料,怎样合成? 2.5 写出烯烃C5H10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命名之,并指出哪些有顺反异构体。 2.6 找出下列化合物的对称中心. (1)乙烷的交叉式构象(2)丁烷的反交叉式构象 (3)反-1,4-二甲基环已烷(椅式构象) (4)写出1,2,3,4,5,6-六氯环已烷有对称中心的异构体的构象式(椅式)。 2.7 一个化合物的氯仿溶液的旋光度为+10o, 如果把溶液稀释一倍, 其旋光度是多少? 如化合物的旋光度为-350o, 溶液稀释一倍后旋光度是多少? 2.8 乙烯、丙烯、异丁烯在酸催化下与水加成,生成的活性中间体分别为、、 ,其稳定性>>, 所以反应速度是>>。 解答 2.1 答:在离域体系中,键长趋于平均化,体系能量降低而使分子稳定性增加。共轭体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效应叫共轭效应。共轭体系分为π-π共轭体系和p-π共轭体系。超共轭效应是当C—H键与相邻的π键处于能重叠位置时,C—H键的σ轨道与π轨道也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发生电子的离域现象,此时,σ键向π键提供电子,使体系稳定性提高。它分为σ-p 和σ-π超共轭。超共轭效应比共轭效应小。

2014届高二有机化学 第二章

高二有机化学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 1、下列烷烃中沸点最高的是( ) A.CH4 B.CH3CH3 C.CH3CH2CH3D.CH3(CH2)2CH3 2、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丙烷和氯气在光照的作用下生成氯丙烷的反应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生成1,2-二溴乙烷的反应 C.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D.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3、下列物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的是()A.乙烯B.聚乙烯C.丙烯D.乙炔 4、与乙炔具有相同的碳、氢百分含量,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丙炔 B.环丁烷 C.甲苯 D.苯 5、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A.NH3 B.C3H4 C.甲烷D.乙烯 6、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烯烃、炔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需要空气的量正确的是()A.烷烃最多B.烯烃最多C.炔烃最多D.三者一样多 7、乙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混合,充分反应后,至少可以生成几种产物()A.6种B.7种C.9种D.10种 8、将乙烷和乙烯鉴别出来的试剂是()A.溴水B.高锰酸钾溶液C.酒精D.水 9、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中,比乙烯中含碳量高的是()A.甲烷和丙烯B.乙烷和丁烯C.环丙烷和丙烯D.丙烯和丙炔 10、下列反应的生成物为纯净物的是()A.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的反应B.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 C.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D.乙烯和氯化氢加成 11、相同质量的下列脂肪烃,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最多的是()A.C3H6B.CH4C.C2H4D.C6H6 12.某烃结构式如下:-C≡C-CH=CH-CH3,有关其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有机化学第二章知识讲解

有机化学第二章

第二章烷烃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CH3CHCHCH2CHCH3 CH3 CH2CH3 CH3 (2) (C2H5)2CHCH(C2H5)CH2CHCH2CH3 CH(CH3)2 (3)CH3CH(CH2CH3)CH2C(CH3)2CH(CH2CH3)CH3(4) (5)(6) 答案: (1)2,5-二甲基-3-乙基己烷(2)2-甲基-3,5,6-三乙级辛烷(3)3,4,4,6-四甲基辛烷(4)2,2,4-三甲基戊烷 (5)3,3,6,7-四甲基癸烷(6)4-甲基-3,3-二乙基-5-异丙基辛烷 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和键线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之。 (1) C5H12仅含有伯氢,没有仲氢和叔氢的 (2) C5H12仅含有一个叔氢的 (3) C5H12仅含有伯氢和仲氢 答案: 键线式构造式系统命名 (1) (2) (3) 3.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简式: (1) 2,2,3,3-四甲基戊烷

(2) 由一个丁基和一个异丙基组成的烷烃: (3) 含一个侧链和分子量为86的烷烃: (4) 分子量为100,同时含有伯,叔,季碳原子的烷烃 (5) 3-ethyl-2-methylpentane (6) 2,2,5-trimethyl-4-propylheptane (7) 2,2,4,4-tetramethylhexane (8) 4-tert-butyl-5-methylnonane 答案: (1) 2,2,3,3-四甲基戊烷 简式:CH3CH2(CH3)2(CH3)3 (2) 由一个丁基和一个异丙基组成的烷烃: (3) 含一个侧链和分子量为86的烷烃: 因为CnH2n+2=86 所以 n=6该烷烃为 C6H14,含一个支链甲烷的异构体为: (4) 分子量为100,同时含有伯,叔,季碳原子的烷烃 (5) 3-ethyl-2-methylpentane CH3CH(CH3)CH(C2H5)

大学有机化学二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 饱和脂肪烃 2.1 用系统命名法(如果可能的话,同时用普通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并指出(c)和(d) 中各碳原子的级数。 a. CH 3(CH 2)3CH(CH 2)3CH 3 C(CH 3)22CH(CH 3)2 b. C H C H C H H C H H C H C H H c. CH 322CH 3)2CH 23 d. CH 3CH 2CH CH 2CH 3 CH CH 2CH 2CH 3 CH 3CH 3 e. C CH 3 H 3C 3 H f. (CH 3)4C g. CH 3CHCH 2CH 3 C 2H 5 h. (CH 3)2CHCH 2CH 2CH(C 2H 5)2 1。 答案: a. 2,4,4-三甲基-5-正丁基壬烷 5-butyl -2,4,4-trimethylnonane b. 正己 烷 hexane c. 3,3-二乙基戊烷 3,3-diethylpentane d. 3-甲基-5-异丙基辛烷 5-isopropyl -3-methyloctane e. 2-甲基丙烷(异丁烷)2-methylpropane (iso-butane) f. 2,2-二甲基丙烷(新戊烷) 2,2-dimethylpropane (neopentane) g. 3-甲基戊烷 3-methylpentane h. 2-甲基-5-乙基庚烷 5-ethyl -2-methylheptane 2.2 下列各结构式共代表几种化合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a. CH 3 CH CH 3 CH 2CH 3 CH CH 3 CH 3 b. CH 3CH 3 CH 2CH 3 CH CH 3CH 3 c.CH 3CH CH 3CH CH 3CH CH 3CH CH 3 CH 3 d. CH 32CHCH 3 CH 3 CH H 3C CH 3 e. CH 3CH CH CH 2CH CH 3 CH 3 3 3 f. CH 3CH CH 3 CH CH 3CH 3 CH CH 3 3 答案: a = b = d = e 为2,3,5-三甲基己烷 c = f 为2,3,4,5-四甲基己烷 2.3 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假如某个名称违反系统命名原则,予以更正。 a. 3,3-二甲基丁烷 b. 2,4-二甲基-5-异丙基壬烷 c. 2,4,5,5-四甲基-4-乙基庚烷 d. 3,4-二甲基-5-乙基癸烷 e. 2,2,3-三甲基戊烷 f. 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g. 2-异丙基-4-甲基己烷 h. 4-乙基-5,5- 二甲基辛烷 答案: a. 错,应为2,2-二甲基丁烷 C b. c. d. e. f. 错,应为2,3,3-三甲基戊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