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 线粒体脑肌病

第十二章 线粒体脑肌病

第十二章线粒体脑肌病【概述】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ies)是由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或核基因.(nuclear gene)或核DNA(nuclear DNA,nDNA)改变所致的线粒体呼吸链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该组疾病累及身体多种系统。

需高能量供应的器官最易受累,如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其次为心、胃肠道、肝、肾等器官。

常见的综合征和名称缩写如下:1.KSS Kearns—Sayre综合征。

2.MELAS 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 drialencephalomyopathy,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

3.MERRF肌阵挛癫痫伴破碎红纤维(myoclonic epilepsy with raggedred fibers)。

4.MNGIE或MEPOP线粒体周围神经病、胃肠型脑病(mitOchondrialneuropathy gastrointestinal encephalopathy),或称线粒体脑肌病伴多发周围神经病、眼肌麻痹和假性肠梗阻(mitochondrial neuropathy gastrointestinalencephalopathy with polyneuropathy ophthalrnoplegia and pseudo一0b struction)。

5.NARP 周围神经病、共济失调、色素变性视网膜炎(neurOpathy ataxia and retinitis pigmentosa)。

6.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1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

7.PEO进行性眼外肌麻痹(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

【临床表现】(一)一般情况发病年龄:1.婴儿脑病、Leigh病。

2.儿童MELAS,MERRF,KSS,Leigh病,肌病和心肌病。

3.成人PEO,中枢神经系统。

(二)中枢神经系统1.共济失调MELAS,MERRF,NARP。

2.癫痫发作MELAS,MERRF,肌阵挛癫痫。

3.运动疾病。

4.肌阵挛MERRF。

5.肌紧张障碍MELAS,Leber病,耳聋一肌紧张障碍。

6.脊髓痉挛状态的肌张力障碍(spastic dystonia)。

7.偏头痛样发作MELAS,肌病。

8.认知功能障碍(1)纹状体坏死:Leigh病。

(2)智能低下:Leigtl病。

(3)精神运动衰退:MEI—AS,KSS,婴儿脑病。

(4)痴呆:MEIAS,MERRF,KSS,PEo。

9.发作性脑病(卒中样发作) MELAS,MERRF,肌病,Leigh病。

(三)肌病1.肌无力。

2.横纹肌溶解症隐形遗传综合征。

3.疲乏和运动耐受不能PEO于休息时可伴有血清乳酸水平增高。

(四)多发性神经病1.mtDNA NARP,MERRF,肌病+糖尿病。

2.常染色体感觉性共济失调,Alpers病。

(五)自主神经功能障碍(MNGIE)(六)眼科病变1.眼肌麻痹和上睑下垂(眼外肌受累) KSS,PEO,MNGIE,MELAS(罕见)。

2.视觉丧失(1)皮质:MELAS(2)色素视网膜病:KSS,NARP,MNGIE,Leigh病,MELAS。

(3)视神经病:Leber病,NARP,Leigh病。

(4)白内障。

(七)耳聋KSS,其他。

(八)全身其他系统1.身材矮小MELAS,MERRF,Keams—Sayre。

2.糖尿病。

3.心脏病(1)传导阻滞:KSS。

(2)心肌病。

4.胃肠道和肝疾病(1)假性肠梗阻(pseudoobstruction):MELAS,软骨一毛发发育不良。

(2)肝功能衰竭:婴儿型。

(3)肝脑综合征。

(4)肝性脑病。

(5)Alpers病。

5.新生物嗜络细胞瘤、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肾细胞癌和B 淋巴瘤。

6.其他乳酸酸中毒、发作性恶心和呕吐、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近端肾单位功能障碍、肾小球肾病、全血细胞减少、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和精神疾患,特别是抑郁症。

【常见的线粒体脑肌病综合征】(一)伴进行性眼外肌麻痹(PEO)的线粒体病PE0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睑下垂伴或不伴肢体无力,也可伴发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临床症状及化验室异常,呈散发性。

其中典型形式是Kearns—Sayre综合征。

1.Kearns—Sayre综合征(KSS) 由固定的三联症组成,即20岁以前发病、慢性进行性眼肌麻痹和色素视网膜病。

此外,还必须具备下列症状之一:心脏传导阻滞(常需起搏器)、小脑.I生共济失调或脑脊液蛋白含量超过100mg/L。

RRF几乎见于所有的病例。

血和脑脊液乳酸和丙酮酸含量增高,但无症状。

一些患者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尸检所有病例能发现脑海绵状变性,与之相当,在CT或MRI 上可见白质性脑病和基底节钙化。

心脏痪患可造成猝死,起搏器可延长生命。

糖尿病合并脑病可造成发作性昏迷。

辅酶Q可逆转某些心电图异常。

2.线粒体周围神经病、胃肠型脑病(MNGIE) 也称作线粒体脑肌病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眼肌麻痹和假性肠梗阻(MEPOP)。

MNGIE见于儿童期,临床表现为终生营养吸收障碍,后期可出现胃肠道假性梗阻和营养不良。

PEO几乎见于所有的患者,另一特征症状是感觉运动性多发性神经炎,部分患眷学习不良和难以胜任工作。

(二)无眼肌麻痹多系统神经系综合征1.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MELAS) 常于40岁以前发病,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发病最多,临床表现有癫痫发作、卒中样发作及其造成的亚急性脑功能障碍,可致精神衰退和痴呆、间发呕吐、乳酸酸中毒及近端肌无力性肌病等其他异常。

CT和MRI显示病变范围和主要脑血管分布区不一致,故此梗死和局部代谢疾患有关。

10%的病例可见KSS特征性症状。

MELAS呈母系遗传。

2.肌阵挛癫痫伴RRF(MERRF) 临床表现特征是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病的肌阵挛、小脑性共济失调、肌阵挛样癫痫发作和线粒体肌病,及其他线粒体脑肌病常见的神经系统和化验室异常。

同MELAS和LHON一样,母系亲属中可无症状或只有部分临床综合征,如马颈圈样分布的脂肪瘤和心血管疾病。

CT和MRI可表现为小脑萎缩,也可呈现白质脑病。

尸检发觋类似Friedreich共济失调,并有海绵状变性的成分。

3.周围神经病、共济失调、色素变性视网膜炎(NARP)和母系遗传的Leigh病NARP的临床特征为近端肌无力、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发育迟缓、共济失调、癫痫发作、痴呆和色素变性视网膜炎。

NARP为母系遗传。

母系遗传的Leigh病也有和NARP相同的突变。

但是多数Leigh综合征是由核DNA突变所致。

所以该综合征可呈常染色体隐性性连锁或母系遗传。

成年病例多为散发。

婴儿病例可于生后数月或婴儿早期发病,喂食困难、哭声微弱、呼吸困难是早期症状。

随后可出现听力障碍、共济失调、肢体无力、智力衰退,脑干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眼球震颤很常见。

年长发病患眷可有PEO肌紧张不全或共济失调,年幼患者的多于婴儿或儿童期死亡,伴有NARP的患者多于1岁前死亡,偶有存活至30岁以前的病例。

4.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 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亚急性双侧视力丧失,伴中央盲点、色盲和视神经萎缩。

临床表现和其他线粒本疾病很少有相似之处,最早是因母系遗传而分类为线粒体病的。

多数病例不伴有中枢和周围神经病损。

极少数病例可伴发临床或MRI 阳性的其他冲经系统表现,伴发Charcot-Marie-Tooth综合征亦有报道。

平均发病年龄23岁(6~60岁)。

男性多于女性(4:1)。

特殊的mtDNA 突变可产生很多临床变异,如LHON附加肌紧张不全、亚急性视神经病和脊髓病。

(三)mtDNA突变的全身系统综合征身体所有组织皆依赖氧化磷酸化代谢,所以皆可受rntDNA突变的影响。

虽多数综合征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但亦有以其他系统损害为主的综合征。

患者多因非神经系统症状就诊,故熟悉其他系统的表现颇具重要性。

眼肌麻痹最常见,事实上从眼睑、角膜、眼外肌到枕叶皮质整个视轴皆可受累。

心脏受累也极普遍,且多为致命性损害,包括心肌病、传导障碍和阻滞、Wolff-Parkinson-White综合征和高血压。

内分泌障碍也很常见,糖尿病发生率最高,因胰岛细胞代谢异常活跃,故最易受氧化磷酸化紊乱的影响,临床上常合并感觉神经性耳聋。

胃肠道表现为假性肠梗阻、肝病和体重减轻。

肾病的突出表现是一型非选择性远端肾单位疾患,并伴有氨基酸尿、磷酸尿和糖尿,与Fanconi综合征类似。

乳酸酸中毒和酸碱平衡紊乱或肾小球病,是患者就诊肾脏科的常见原因。

Pearson综合征是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为主的疾患,表现为脏高铁红细胞低增殖贫血、全血细胞减少和脾纤维化及萎缩。

其他形式的成高铁红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和遗传与获得性rntDNA突变有关。

多发性脂肪瘤其胸部有马颈圈样特征性分布,是核苷酸8344位点的mtDNA突变。

突出的肺表现是Leigh病和MERRF 重症病例的中枢换气异常。

精神障碍特别是抑郁症可伴发于mtDNA 的多发减失。

在低钾周期性瘫痪和复发性肌球蛋白尿患者也发现多发mtDNA减失。

外因也可引起mtDNA突变,例如抗病毒药齐多夫定(zidovudine)可造成肌肉mtDNA减失,而出现获得性线粒体肌病。

【诊断要点】(一)临床特点诊断依靠特征的临床表现、母系遗传史,并辅以相应的化验室、病理组织学和肌肉生化酶分析或复合体测定等。

(二)辅助检查线粒体脑肌病不同的综合征可合并的化验室检查异常(以发生多寡为序):骨骼肌活检中RRF,血清和脑脊液中乳酸水平增高,肌电图肌性电位改变,神经传导可见轴突性和脱髓鞘胜神经病。

听力图检查示感觉神经性耳聋,基底节钙化或MRI局限性信号异常,磷一31磁共振光谱学异常,生化检查中氧化磷酸化过程缺陷及分子遗传学中mtDNA突变的证据。

临床常用的辅助化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有:1.乳酸和丙酮酸(1actate&pyruvate) 动脉血和静脉血皆增高,血浆正常时脑脊液即可出现异常。

乳酸/丙酮酸比率:高(>50:1)时提示呼吸链代谢阻断,正常儿童一般较高。

休息时乳酸高多见于PEO,纯PE0罕见,提示可有疲乏症状。

运动后乳酸和丙酮酸更增高。

正常时不能排除线粒体病,例如NARP和MILS。

2.血清CK正常时可轻度增高。

增高可见于PEO和上睑下垂,肌无力。

极高见于线粒体DNA损耗。

3.肌肉活检果莫里三色染色(Gomori trichroiile stain)于s5%的病例可见RRF,多见于MELAS、MERRF、KSS和交叉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