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肥污染现状、危害及防治措施和对策

化肥污染现状、危害及防治措施和对策

化肥污染现状、危害及防治措施和对策
[摘要]化肥的出现给农业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是由于不合理利用和过量使
用化肥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且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现而今化肥污
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我国化肥污染的现状,分析了化肥污染带
来的危害,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化肥污染;现状;危害;防治
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提高产量,化肥的使用
量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了土壤,大气和水体等方面的污染,并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平衡。
1.我国化肥的使用现状
有调查表明,我国的化肥年使用量达到4214万吨,占世界的35%,平均施
用水平为368 kg/hm2,大大超出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所设
置的225 kg/hm2的安全上限,位居世界第一,并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种肥料
之间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化肥利用率极低,氮肥平均利用率只有30%一40%、
磷肥只有10%一20%、钾肥只有35%一50%,可见我国每年有2500一2800万t
的肥料养分流失[1]。这不仅造成经济损失,同时流失的肥料会进入到大气、地表
水和地下水,着对人体及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2.化肥污染的危害
2.1.化肥污染对土壤的危害
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有隐蔽性的特点,土壤质量的下降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故
而化肥对土壤的污染不能够受到足够的重视。
制造化肥的原料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这些重金属会随着施肥的过程进
入到土壤中,并且重金属元素不能够通过微生物降解,会随着植物的吸收进入生
物链,通过食物链不断在生物体内富集,重金属元素进入生物体后,难以消除,
危害健康。
过量施用化肥还会导致土壤酸化,过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铵等都属于生物
酸性肥料,即植物吸收肥料中的养分离子后,土壤中氢离子增多,易造成土壤酸
化[2]。氮肥在土壤中会发生硝化反应产生硝酸盐,这个过程会产生交换性氢离子,
土壤吸附性复合体接受了一定数量的这种交换性氢离子,使土壤中的碱性离子淋
失,我国北方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原生矿物
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出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以吸收的铝化合物,植物长期
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
化肥还会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少蚯蚓等有益生物,土壤微生物具有转化有
机质、分解矿物、和降解有毒物质的作用,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
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
利于植物的生长,并且富含腐殖质的蚓粪是植物生长的极好肥料,我国化肥施用
结构不合理,氮肥的施用量高而磷肥、钾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低,这会减少土壤
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减少。
过量施用化肥,可使土壤中的一些离子数量发生改变至使土壤结构被破坏,
导致土壤板结,进一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化肥无法补偿有机质的缺乏,造
成有机质含量下降,建国初期,我国大部分土地有机质含量为7%,现在下降至
3%~4%,流失速度是美国的5倍。
2.2.化肥污染对水体的危害
未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素随水下渗或流失,造成水体污染。从全国来看,化
肥氮平均损失率约为45%,有资料显示,南方有90%以上的地面水、耕地和100%
的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氮肥一旦进入地表水,会使地表水中的营养物质增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及藻类大量繁殖,消耗大量的氧,致使水体中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
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有时候严重的话还会造成鱼类死亡,破坏水环境,进而影
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化肥施用在农田后,会发生解离,从而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一般的阴离子
是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磷酸盐,这些阴离子随淋失而进入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中
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磷酸盐含量增高。硝氮、亚硝氮的含量是反映地下水水质的
一个重要指标,其含量过高则会对人畜直接造成危害,使人类发生病变,严重影
响身体健康。
2.3.化肥污染对大气的危害
化肥容易发生分解挥发,再加上不合理的施用化肥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氮肥
在施用于农田的时候,会发生氨的气态损失;施用后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成氨气
和氮氧化物进入到大气中,大气中氨质量浓度的本底值为2μg/m3,这是动植
物能正常代谢吸收和释放的浓度。大气中氨的浓度过量,会危害人和动植物健康
[3]
。氮氧化物在近地面通过阳光的作用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形成臭氧,产生光化

学烟雾,并刺激人畜的呼吸器官。氧化亚氮进入到臭氧层后,会与臭氧发生反应,
消耗掉臭氧,使臭氧层遭到迫坏,就不能够阻挡紫外线穿透大气,强烈的紫外线
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比如增加皮肤癌的患者。
2.4.化肥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氮肥施用过多的蔬菜,其硝酸盐含量比正常情况高出很多,人畜食用这种蔬
菜后,硝酸盐在人体内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一方面与体内胺类结合生成强
致癌物—亚硝胺,导致肠癌、胃癌、直肠癌等;另一方面,与血液中的铁离子结
合,导致高铁血红素蛋白症,使人出现行为反应障碍,头晕目眩,意识丧失等症
状,严重的还危及生命。
3.防治措施和对策
3.1.加大化肥污染的宣传力度,提倡使用农家肥有机肥
目前,大多数农民还没有意识到化肥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险。故
而,要加大化肥污染的宣传力度,完善农村环保农技科普机制,提高群众的环保
意识,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化肥污染的严重性。提倡使用农家肥、有机肥,以农作
物的秸秆,动物的粪便以及各种植物为原料,利用沼气池产生沼液制作高质量的
农家有机肥,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提
高土壤的吸收容量以及自净能力,增加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的吸附能
力。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推广豆科绿肥,比如实行引草入田、草田轮作、粮草经
济作物带状间作和根茬肥田等形式种植[4]。因为豆科植物在生长时会有固氮菌进
行固氮,豆科植物的秸秆含有吩咐的氮。这种利用生态固氮的方式应该加以推广。
3.2.改进施肥方式,正确施肥
正确施肥首先要使化肥的施用量合理,化肥的挥发、随径流的损失、渗漏淋
失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施肥量正相关,所以减少化肥流失的关键是源头控制,即减
少化肥用量。要综合考虑作物种类、目标产量、土壤养分状况、其他养分输入情
况、环境敏感程度,确定施肥量,以保证作物高产,收获后土壤基本无残留。
深层施氮,肥效长而稳,后劲足,既可减少直接挥发损失、随水淋失及反硝
化脱氮,还可减少杂草、稻田藻类对氮肥的消耗,而且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发育。
氮肥在稻田深施,利用率一般在50%以上。
3.3.施用硝化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又称氮肥增效剂,能够抑制土壤中铵态氮转化成亚硝态氮和硝态
氮,提高化肥的肥效和减少土壤污染。由于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抑制,铵态氮的
硝化变缓,使氮素较常时间以铵的形式存在,减少了对土壤的污染。
3.4.加强土壤肥料的监测管理
注重管理,严格化肥中污染物质的监测检查,防止化肥带入土壤过量的有害
物质。制定有关有害物质的允许量标准,用法律法规来防治化肥污染。发达国家
为防止化肥污染而设置的氮肥施用量安全上限为每年N 225 kg/hm2,作物收获
后1 m土层的氮素残留量不超过50 kg/hm2。欧洲国家近年来每季作物的施氮
量普遍降低到120 kg/hm2左右。
3.5.选择适宜的耕作措施和灌溉方式
在坡度大的地区,容易发生侵蚀和径流,应采取保护耕地措施,减少土壤侵
蚀和化肥随径流的流失;在平原地区,渗漏是化肥的主要流失方式,要控制排水
保持土壤湿度。采用喷灌、滴灌、雾灌技术是节水保肥的重要途径。在旱作上提
倡采用滴灌、喷灌,尽量减少大水漫灌,减少径流和渗漏。
[总结语]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着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的严峻形势,尽快探
索开发新技术,以便能够使粮食增产,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肥料利用率,这对于
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彩碧.农村化肥污染与防治[J].农技服务,2009,26(l):132.
[2].邹芳玉. 大连市土壤中化肥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
技,2010,9:294,297.
[3].曲均峰.化肥施用与土壤环境安全效应的研究[J].磷肥与复肥,2010,25(1):10-12.
[4].李宝刚 谭超 何容信.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J].现代农业科
技,2009,4,193-19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