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 高农业综合效益湖南省**县位于湘中偏北,洞庭湖尾闾,属山冈丘陵地貌, 全县总面积206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 114万亩、耕地面积56万亩; 人口 83万,其中农业人口 72万;农业资源丰富,享有竹子之乡、茶叶之 乡等美誉,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 按照党的十六大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 村专业合作组织这一要求,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政策、资金、服务上 大力扶持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 促进作用。 、正确引导,尊重民意,组织形式多样化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 1997年幵始发展,几年来历经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由弱到强的渐进发

展历程。 目前全县发展专业协会 38个,会员18500余人, 专业合作社6个, 社员2300余人,共带动农户15万户,占农业总户数的 71。 在引导合作组织的发展中,我们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全县农村专业

合作组织呈现多样化。 一多形式合作。 根据不同的创办主体,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 在确立创办主体上,我们主要挖掘和引导了三种类型。 一是由种养大户创办。 鼓励和引导具有一定规模、销售渠道、生产技术、资金实力和拓展能 力的种养大户,联合农户组建合作组织,实现技术、信息资源的共享。 泗里河乡养猪大户张国斌多年从事瘦肉型猪养殖, 规模大,经验丰富, 通过积极引导,由他发起建立了瘦肉型猪专业生产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 500 多户。

二是由经济能人领办。 一些民营企业老板和在外务工经商的返乡创业人员在组建经济实体 后,依托实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形成合作组织。 如花果山乡竹木生产合作社由春秋凉席厂老板刘春秋发起,大竹山果 品专业生产合作社由在外经商的贺正良发起。 三是由部门领办。 部门充分利用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与农户联结组成合作 组织。 全县由供销、畜牧、林业等部门领办的合作组织共有 10 个。 创办主体的多样化,形成了组织基地农户、组织农户、企业组织农户 等模式。 二大范围合作。 根据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产业布局和资源优势,引导专业合作 组织突破行政区域和行业的界限,广范围、多领域进行合作。 从行政区域范围来看,有以乡镇为单位成立的,有跨乡镇跨县域联办 的,也有覆盖全县范围的。

县竹业协会会员遍及 21 个乡镇,发展竹业加工个人会员 1300 多人, 带动资源培育和专业经营户 360 多户。

由我县荣获全国种粮大户的王德辉发起成立的益阳市种粮大户合作 协会由王德辉任会长, 吸纳我县 200多户种粮 30 亩以上的大户加入协会, 遍及 20 个乡镇。

从合作的行业范围看,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 的调整,农民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发展了蔬菜、瓜果、苗木、养鸡等生 产型合作组织和农业技术服务、生产资料服务等服务型合作组织。

在全县各类合作组织中, 从事生猪、 野鸡、黑山羊等养殖业的 16 个, 占 36 ,竹产业 10 个,占 23,果品生产 5 个、花卉苗木生产 3 个、茶叶生 产 3 个、水稻种植 2 个,渔业、石料、烟花、再生资源和物资供应各一个。

三多层次合作。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多方面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不同层次 的合作组织。 一是生产环节合作。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召开交流经验,共享信息,交换技术。 二是销售环节合作。 其产品统一品牌,集中销售。 如水口山乡湘帅公司联合全乡 5 家竹制品加工企业,统一使用湘帅品 牌,由湘帅公司统一销售。 三是生产、销售环节合作。 如泗里河瘦肉型猪专业生产合作社在生产环节提供种猪、技术、防疫 服务,在销售中提供信息服务,并组织集中销售,合作比较紧密。

该合作社在 2004 年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生产合作社。 大竹山果品专业生产合作社以订单形式组织生产,与农户签订产品收 购合同,统一提供种苗,提供技术服务,有效保护了农户利益。

四是生产、加工、销售全程合作。 部分合作组织采用企业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了活动规范、组织 得力、凝聚力较强,并建立了经济实体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县竹业协会被定为省级重点支持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并被推选参加 了 2004 年全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座谈研讨会。 桃花江优质稻专业生产合作社以德辉粮业有限公司为依托,联合 户种粮大户,统一品种、技术和销售,实行订单生产。

、规范运作,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近几年来,我们加强了 对合作组织章程、制度的指导,并不断完善各项机制,使各类专业合作组 织逐步实现规范化运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紧密型联结,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有组 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活 动,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减少了市场中介环节,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农业效益,保护 了农民利益。

86 泗里河乡瘦肉型猪专业生产合作社引进湖北等地的优质种猪,聘请专 家进行养猪技术培训,饲料供应、疾病预防、牲猪销售由合作社提供统一 服务,实行农科教、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2004年共出栏生猪 30000多头,年末存栏母猪 2500 多头,创产值 3000 多万元,纯收入 1000 多万元,社员人平增收 600 余元。 由于该社具有较强的品牌意识,注重品种更新、防疫检疫、改进饲养 方法等,使合作社统一销售的生猪价格比一般地区每公斤高出 二是规模化生产,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目前,已形成了优质稻、竹、葛、蔬菜、苗木、生猪等产业,涌现了

一批种养加专业户和专业区。 水口山乡通过生猪协会的带动,农户养猪的热情高涨,出现了许多养 殖大户,其中去年龚建福投资 200 多万元,兴建万头养猪场。

2004 年,该乡出栏生猪 32 万多头,成为典型的生猪养殖乡。

县花卉苗木协会发展团体会员 6 个、个人会员 62 人,联系农户 1800 多户。 目前花卉苗木生产面积达 8210 亩,形成了用材林、树桩、兰花和盆 花盆景四个生产基地,成为中南地区规模较大的花卉苗木基地之一。

三是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业效益。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章程中的权益制衡机制、义务约束机制和利益 联结机制的作用,形成组织农户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机衔接生产、加 工和销售等环节,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桃花江竹制品生产合作社 6 年来对社员举办资源培育培训班 24 期, 社员改造竹林每年每亩补助 60 元,共培育丰产竹林 10000 亩。

从社员中选定一批懂管理的社员,拿出部分股金投资兴办竹帘竹席加 工厂,按照合作社制定的质量要求生产半成品,再由合作社进行收购。

同时,合作社兴办了年创产值 2000 余万元的竹胶板厂。

引进的新品种销售均价比其它生猪高出 03-04 元。

01-02 元, 从入社社员中选拔 24 名经营能手,在省内外设立了 8 个销售网点, 使合作社产品无一积压。

三、大力扶持,全面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我们按照发 展与规范并重,鼓励与扶持结合的原则,采取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加大 投入、强化服务等措施,尽力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营造良好的环境,逐步 实现数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一领导重视,鼓励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 县里成立了由县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指导协调 小组和办公室,并要求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领导和部门配合与 协调。

二是强化责任。 将合作组织的发展纳入了全县三个文明目标考核内容,要求各乡镇根 据本地主导产业、特色经济、资源开发和农民需求等实际情况,分产业、 分行业、分产品制定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

年终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三是制定政策。 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 意见》,从发展目标、组织原则、办会社手续、税费减免等方面作出明确 规定,要求有关部门严格落实。

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的合作组织实行奖励政策。 二强化服务,规范发展。 一是加强业务指导。 明确县经管局为业务主管部门,从组织的宣传发动、登记办证、整章 建制到成立后的规范管理提供全程服务。

对已建立的合作组织实行动态管理,指导合作组织提高管理水平和运 作的规范化程度。

二是加强专业培训。 以农业、科技、林业、畜牧、经管等部门为培训主体,通过组织技术 人员、聘请技术专家等分类组织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培训班,加强对合 作组织成员的培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同时加强对市场营销、信息利用、财务核算、经济合同、计算机应用、 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三是加强典型推介。 在现有合作组织中,选择一批运作基础好、影响面大的典型,总结成 功经验,组织幵展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座谈等活动。

在县电视台、《桃花江通讯》等县内媒体幵辟专栏,加强宣传推介, 带动更多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范文先生版权所有三资金扶持,促进发展。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 每年在县财政支农资金、产业发展资金、农业项目资金中,安排一定 比例用于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近几年来,县竹业协会在县财政投入 3000万元引导资金的情况下, 组织民间资本12亿元投入到竹林资源培育,实现了竹产业的 3次升级。 另外,每年投入5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合作组织的建设。 二是倾斜信贷投入。 在合作组织中加强诚信教育,积极争取农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 给予信贷支持,帮助解决专业合作组织启动资金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 售环节流动资金的不足。

去年,竹产业争取的信贷投入达 2000多万元。 三是增加项目投入。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对规模较大、带动农户较多、运作较规范、 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合作组织给予重点扶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