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系统性的策略

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系统性的策略

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 需要系统性的策略
最近几年,金融风险持续在股票、债券、理财 产
品、房地产、外汇和互联网金融等市场与行业游走, 引发
了对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担忧。监管部门相继 出台多份
金融监管文件,整治金融乱象。

2017
年中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成立国 务院

金融发展稳定委员会 (金融委),加强金融监管协 九大报
告也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列为近期的 三大攻坚战之
一。那么,中国在过去长期保持金融稳 定,是怎么做
到的?近年来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主 要原因是什么?防
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是什么、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
措施?笔者认为,应对系统性 金融风险需要采取系统性的
策略, 不能总是分散作业, 监管跟在市场后面救火, 应
该以“防范”为主、“化解 为辅。
1978
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期间,

期的金融稳定,也是少数没有发生过
严重金融危机的 主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之一。过去的金融
稳定主要是 受到两大因素的支持,一是持续高速增长,在
发展中 解决了不少风险因素;二是政府隐性担保,支持了

调。
中国经济保持了长
场信心的稳定。但现在这两个因素都已难以为继,经 济增
长速度已经从 2010 年的 10%以上回落到 2017 年 的
7%
以下,这个变化令一些微观层面的资产负债表 恶化,金

融风险上升 性三
角”,即杠杆率上升、
生产率下降和政府政策空间 收缩同时并存,道德风险问题
也令政府的隐性担保变 得更加不可持续。
笔者编制的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表明,自
2008

年以来,中国的系统
性金融风险水平 攀
升,在 2015 年下
缓步下降, 2017年的平均水平已经明显低于 2016 年,
不过 2017 年下半年又出现了明显的反弹。总体看来, 尽
管目前系统性金融风险较之前的高值已显著下降, 但仍处
于值得时刻关注和警惕的高位,防范和化解系 统性风险的
任务依然艰巨。
中国系统性金融 ?L 险的形成, 是三大因素交互作
用的结果:一是经济增长减速,二是流动性相对充裕 导致
杠杆率上升,三是管制过严和监管不足同时并存 经济增长
持续减速背景下市场需求和企业投资回报下 降,导致微观
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从而银行贷款不 良率和企业债务违
约风险上升。造成中国流动性充裕 的现象,有特殊的金融

同时,宏观经济出现了“风险
直在持续
半年达到几次高峰值。 之后开始在
结构因素。因为银行主导,所 以多数金融交易便是债务;
也有缺乏市场纪律约束的 原因,失败的企业不能退出,只
好通过进一步宽松货 币政策来稳定市场、支持增长。高杠
杆率容易因期限 错配和基础资产收益波动,引发金融不稳
定。
金融体系管制过严,在经济下行期和不确定性增 加的
环境中,更多的信贷资源错配到了效率较低的国 有企业,
同时也直接催生了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这 些既增加金融
的有效供给、又引发新的金融风险的业 务形态。但分业监
管的做法又造成了很多监管的空白 地带。在混业经营日益
流行的趋势下,分业监管很难 有效防控风险。特别是在宏
观审慎监管加强的情况下, 出于同业竞争和盈利性的动
机,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利 用分业监管模式下的监管空白进
行监管套利,从事高 风险溢价的金融业务,从而使宏观审
慎政策难以实现 逆周期监管的效果
因此,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系统性的策略, 并遵
循顺应市场、支持创新和统筹政策的原则。首先, 开放市场
会带来一些波动,但目前的很多风险其实就 是管制过度造
成的。所以防控金融风险的有效措施之 一就是进一步推动
市场化改革,让市场机制真正在金 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决
定性作用。试图继续通过管制 资金的价格与配置来稳定金
融的努力,不但会降低效
率,同时还会增加风险。
其次,金融创新是经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不 能因
为混业经营有风险,就想回到分业经营的模式; 当然也不
能因为互联网金融出了一些问题,就一刀切 地扼杀整个部
门。应该支持能够提高金融效率、增加 金融有效供给的创
新,并积极推动监管创新。要尽量 让监管体制适应金融业
务形态,而不是反过来。
最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特征之一是触一发动全 身,
分散式“各自为政”的监管行动很难真正见效, 政策统筹
至关重要。
调行动、不留死角,
又要防止共振、不触发新的系统 性问题。建立“金融委”
只是实现有效政策统筹的第 一步,还需要统一监管标准,
构建合理的监管框架, 在给定的法律政策下,各监管部门
应互相协调、但独 立执法。
(编辑:王东)

比如整治金融风险因素,既要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