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生物化学》第三章酶化学与辅酶及答案

(整理)《生物化学》第三章酶化学与辅酶及答案

-------------
-------------
第三章 酶化学与辅酶

一、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关于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所有的酶都含有辅基或辅酶
B.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
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加速反应的进行
E.都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特异性)
2.酶原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A.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
B.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
C.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
D.缺乏辅酶或辅基
E.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
3.磺胺类药物的类似物是:
A.四氢叶酸 B.二氢叶酸 C.对氨基苯甲酸 D.叶酸 E.嘧啶
4.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酶与底物接触只限于酶分子上与酶活性密切有关的较小区域
B.必需基团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内,也可位于活性中心之外
C.一般来说,总是多肽链的一级结构上相邻的几个氨基酸的残基相对集中,形成酶的活性中心
D.酶原激活实际上就是完整的活性中心形成的过程
E.当底物分子与酶分子相接触时,可引起酶活性中心的构象改变
5.辅酶NADP+分子中含有哪种B族维生素?
A.磷酸吡哆醛 B.核黄素 C.叶酸 D.尼克酰胺 E.硫胺素
6.下列关于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的叙述,哪一点不正确?
A.酶蛋白或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作用
B.一种酶蛋白只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成一种全酶
C.一种辅助因子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成一种全酶
D.酶蛋白决定结合酶蛋白反应的专一性
E.辅助因子直接参加反应
7.如果有一酶促反应其〔8〕=1/2Km,则v值应等于多少Vmax?
A.0.25 B.0.33 C.0.50 D.0.67 E.0.75
8.有机磷杀虫剂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属于:
A.可逆性抑制作用
B.竞争性抑制作用
C.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D.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E.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9.关于pH对酶活性的影响,以下哪项不对?
A.影响必需基团解离状态
B.也能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
C.酶在一定的pH范围内发挥最高活性
D.破坏酶蛋白的一级结构
E.pH改变能影响酶的Km值
-------------
-------------
10.丙二酸对于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
A.反馈抑制 B.底物抑制 C.竞争性抑制 D.非竞争性抑制 E.变构调节
二、填空题
1.结合蛋白酶类必需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结合后才具有活性,前者的作用是_________,后者的作用是
__________。
2.酶促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速度(Vm)的80%时,底物浓度[S]是Km的___________倍;而v达到Vm90%时,[S]
则是Km的__________ 倍。
3. 不同酶的Km________,同一种酶有不同底物时,Km值________,其中Km值最小的底物是__________。
4.__________抑制剂不改变酶反应的Vm。
5.__________抑制剂不改变酶反应的Km值。
6.乳酸脱氢酶(LDH)是_______聚体,它由________和_________亚基组成,有________种同工酶,其中LDH1含量
最丰富的是__________组织。
7.L-精氨酸只能催化L-精氨酸的水解反应,对D-精氨酸则无作用,这是因为该酶具有_________专一性。
8.酶所催化的反应称________,酶所具有的催化能力称_________。
9.参与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反应的辅酶是 。
10.生物素是 的辅酶,其作用是 。
三、判断题
1. 按照国际系统分类法,柠檬酸合酶应属裂解酶类。
2. 酶的诱导契合假说很好地说明了酶的高效性。
3. 在酶促反应中,酶浓度与反应速度成正比。
4. 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与酶的作用底物和反应条件无关。
5. 温度与pH值都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6. 叶酸是转移一碳单位酶系的辅酶。
7. 酶催化活性最大时的环境pH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pH
8. 辅酶A是含泛酸的复合核苷酸,代谢中作为酰基载体起作用。
9. 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Hg2+、Ag+)As3+(砒霜盐)可与酶分子的巯基结合,使酶失活。
10.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是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典型实例。
四、名词解释
1. 酶 2. 最适温度 3. 辅酶 4. 辅基 5. 酶促反应动力学

五、问答题
1. 举例说明竞争性抑制的特点和实际意义。
2. 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所有的酶按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性质可以分为几大类,请按顺序一一列出后并稍加解释。
3. 金属辅助因子在酶催化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4. 请写出米氏公式,并解释各字母的含义,并回答米氏公式的推导基于怎样的假设。
5. 比较三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C 4.C 5.D 6.C 7.B 8.E 9.D 10.C
二、填空题
1.酶蛋白 辅酶(辅基) 决定酶的促反应的专一性(特异性) 传递电子、原子或基团即具体参加反应
2.4倍 9倍
3.不同 也不同 酶的最适底物
4.竞争性
5.非竞争性
6.四 H M 5种 心肌
-------------
-------------
7.立体异构
8.酶的反应 酶的活性
9.FAD
10.羧化酶 固定二氧化碳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
1.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2.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度最快时的环境温度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3.辅酶:是结合酶的非蛋白质部分,它与酶蛋白的结合比较疏松。
4.辅基:是结合酶的非蛋白质部分它与酶的结合比较牢固,不能用透析或超滤法除去。
5.酶促反应动力学:酶促反应动力学就是研究酶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抑制剂和激活剂等理化因素对酶促反应
速度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的。
五、问答题
1.竞争性抑制的特点: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类似;抑制剂结合在酶的活性中心;增大底物浓度可降低抑制剂的
抑制程度;Km↑,Vmax不变。
如磺胺药与PABA的结构类似,PABA是某些细菌合成二氢叶酸(DHF)的原料,DHF可转变成四氢叶酸(THF)。
THF是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而一碳单位是合成核苷酸不可缺少的原料。由于磺胺药能与PABA竞争结合二氢叶酸合
成酶的活性中心。DHF合成受抑制,THF也随之减少,使核酸合成障碍,导致细菌死亡。
2.按照酶促反应的性质,酶可为分6大类,其排序如下:

(1)氧化还原酶类:催化底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酶类。
(2)转移酶类:催化底物之间进行某些基团的转移或交换的酶类。
(3)水解酶类:催化底物发生水解的酶类。

(4)裂解酶类(或裂合酶类):催化从底物移去一个基团并留下双键的反应或其逆反应的酶类。
(5)异构酶类: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之间相互转化的酶类。
(6)合成酶类:催化两分子底物合成为一分子化合物,同时偶联有ATP的磷酸键断裂释能的酶类。
3.金属辅助因子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作为酶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参与催化反应、传递电子。
(2)作为连接酶与底物的桥梁,便于酶与底物起作用
(3)稳定酶的构象
(4)中和阴离子,降低反应中的静电斥力。

4.V = Vmax[S] / Km+[S] 式中Vmzx为最大速度,[S]为底物浓度,Km为米氏常数,V是在不同[S]时的反应速度。
推导基于这样的假设:(1)测定的反应速度为初速度,即反应刚刚开始,产物的生成量极少,逆反应可不予考虑 (2)
[S]超过[E] ,[S]的变化在测定初速度的过程中可忽略不计。
5.竞争性抑制: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增大底物浓度可降低抑制剂的抑制程度;Km
↑,Vmax不变。
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剂结合在酶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该抑制作用的强弱只与抑制剂的浓
度有关。Km不变,Vmax下降。
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生成的三元复合物不能解离出产物,Km和Vmax均下降。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