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美国的宪法文化(一)

论美国的宪法文化(一)

论美国的宪法文化(一)
论文关键词:宪法文化权力制衡程序优先私权神圣宪法崇拜
论文摘要: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使我们认识到了宪法文化在美国宪政中的作用。美国宪法
文化的形成不仅有‘性恶论”、“有限理性”思维、自然法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更是‘l地理屏、
市场经济、多元利益集团等客观因素作用的结果。美国在200多年的宪政历程中形成了以权
力制衡、程序优先、私权神圣为内容,以宪法崇拜为核心精神的宪法文化。
回顾美国的宪政发展历程,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布什和戈尔
之间展开了美国历史上首次总统选举诉讼大战。法庭辩论激烈,意外不断,在佛州还出现了
选民示威的情形,但全国并没有出现剧烈的社会动荡。在联邦最高法院裁判布什当选后,包
括戈尔在内的很多美国人并不接最高法院的最后决定,但他们接受了最高法院裁决的程序和
制度。0也许我们能从这样一个案例中发现美国宪政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但我们不得不承认
美国的“宪法文化”对这次大选诉讼的平静结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宪法文化?
美国的宪法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内容和精髓又是什么?这就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内容。
一、宪法文化的含义
目前学界对宪法文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宪法文化通常是指“以宪法为媒
介的,与国家具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创造性领域”0,“是宪法价值的一种体现,反映了宪法的
文化背景及其社会基础。”0也有学者认为“宪法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宪法文化包
括3个层次:(1)表层的物质文化,包括宪法文本、宪法规范、宪法设施等:(2)中层的制度
文化,包括宪法制度及机构等;(3)深层的精神文化,也称狭义的宪法文化,包括宪法观念、
宪法心理和宪法意识等,其核心是宪法意识。”0但笔者认为,这些定义或过于晦涩难懂,
或赋予宪法文化过多的内涵,笔者比较赞同王希教授的定义,“宪法文化是-种以遵从宪法、
尊重宪法为基础的政治氛围和政治行为。”宪法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应当有它自己的精神
内核,即我们培育自己的宪法文化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王希教授所做出的定义给了我
们答案,即当代宪政国家无一不希望自己的宪法得到遵守和尊重,否则宪政便无从谈起。此
定义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我们培育自己国家的宪法文化就是为了达到这样一种目标,“当
宪法与公民的生活紧密相联、成为一种无处不在、无处不用、看得见、摸得着、用的上、靠
的住的法律工具时,他就不再是一种高深莫测的圣旨,也不再是一种形同虚设的摆设,而成
为一种行为规范的尺度,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和集合,一种自愿的或强制性的心灵习性了。”0
我们知道,我国有几千年的专制传统,宪政起步较晚,所以同美国相比,我国的宪法文化的
培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了解美国的宪法文化或许对我国宪法宪法文化的培育有益。那么,
美国的宪法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美国基督教文化‘性恶的影响
第一,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而“性恶论”是基督教文化的理论基础。根据基督教《圣经》
中的神话,由于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伊甸园中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便对上帝犯了原
罪。自那以后,所有的人类就具有恶的本性。性恶论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人的欲望是贪婪
的;第二,人的天性是自私的。这两点正是是社会上种种恶行存在的人性根源,如果顺其发
展,必将使社会陷入混乱之中,最终使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所以,人们要维护自己的权
益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而是只能依靠自己。这种思想的直接后果就是促进了公
民权利观念的产生,而对公民权利的保护首先是通过宪法来实现的。所以,宪法的根本任务
就在于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另外,由于人是贪婪自私的,要控制人类这种恶的本性,必须
仰赖凌驾于个人和社会之上的政治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国家权力。然而,国家权力又容易对
公民的基本权利造成重大威胁。因为美国人认为,由于人性是恶的,那么,执掌国家权力的
人就有可能滥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为了防止这种公共权力被滥用从而给
公民权利造成损害,因此有必要对国家的公共权力进行制约,而对国家公共权力进行制约的
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将权力分化,然后以权力制约权力,即强调国家公共权力之间的分权与
制衡。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就是宪法文化的基本精神。由此可知,“性恶论”对美国
宪法的创生起了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二)有限理·思维的影响
美国基督教文化还传递了一种“有限理性”思想,即任何人都不是全能的,都只能做有限的事
情,包括政府在内。特别是在近代社会,政府的职责主要定位于公共性事务,解决公民生活
中的外部性问题。因此,在通读美国宪法文本后,可以看到政府权力的有限性主要体现它的
职责主要在于管辖公民的世俗生活,公民的精神性生活由教会引导。这就不难理解美国宪法
的重要原则——“有限政府”的文化内涵。“有限”必然导致分权、合作、制约、平衡。其次,
以美国为代表的司法机关违宪审查模式,在实践中展现出的经常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在很
大程度上源于公民权利对权力制约的积极性。通过公民启动宪法案件诉讼机制,通过有直接
利害关系的权利驱动权力,归根结底是权利理性与权力理性的合作互动。最后,宪法本身也
是有限的。在宪政实践中,在某种情况下,也会遇到按宪法要求去做会产生明显不合理的结
果,但不这样做又会损害宪法制度的两难困境。宪法的有限性得到充分体现。在这种情况下,
仍然要选择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制度权威。因为,从长远来看,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
性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三)以普通法为中介的“自然法”理念的影响
美国人主要由欧洲移民组成,在欧洲移民中,英国人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美国独立战争以前,
殖民地的司法机关已经广泛采用普通法来办案而强化了普通法的根基。来源于习惯法的普通
法使得殖民地人民形成了尊重法律的传统,并开始形成法治主义精神,养成依法办事的风尚。
司法权威牢固地树立起来,在美国几乎出现的任何政治问题最终都以司法的方式解决。美国
这种法律思想是英国的普通法与欧洲大陆的自然法思想相结合的产物,确认了启蒙思想家从
自然法理论出发,认定由人民制定的宪法是最能够反映自然正义的法律的观点,宪法可以作
为检验制定法的标准,从而形成了美国宪法这种特殊的地位。建立在自然法观念基础上的美
国宪法成为了评价现有法律正义性的理性标准,推动了美国法律文化的形成,并加速了美国
宪政进程。
二、美国宪法文化形成的客观条件
(一)饨理屏蔽”为美国宪法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
自l783年独立后,美国长期处在一个相对和平、(有意)与欧洲大陆隔绝的国际环境中,除了
1812年战争外,欧洲列强也没有入侵过美国本土。南北内战中欧洲国家也没有武力介入,
给美国人足够的机会来解决内部的宪政危机。联邦的胜利最终防止了国家的分裂。2O世纪
除二战时期的珍珠港事件外,美国的国土安全一直保持到2001年的“9.11”事件的发生。这
种极为少见的“地理屏”使美国宪政制度获得了一个相当长的、相对封闭的、不收外国干涉的
发展环境使得美国面临的一系列宪政难题得到解决,包括政党的出现与其在宪政结构中的定
位、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统一、国家经济和政治体制的统一、联邦权威从小到大的发展、联邦
与州政府的争权、地方自治的保护、公民认同的建立、社会极度不公正、以及地区经济发展
失调失衡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