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沉淀二氧化硅制备及表面处理

沉淀二氧化硅制备及表面处理

第27卷第4期硅酸盐通报v01.27N。.4

沉淀二氧化硅制备及表面处理崔益顺(四川理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自贡643000)

摘要:采用醇盐水解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硅。选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作为表面改性剂,讨论了改性剂用量、浓度、改性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用极差分析得出优化工艺条件为:改性剂用量0。0010mo置/(10庐i02)、改性剂浓度0.06m彬L、改性时间80min、改性温度80℃。在此条件下改性后的产品活化度为40.05%,沉降体积为1.25mL/g。

关键词:醇盐水解沉淀法:二氧化硅;疏水性;活化度

中图分类号:’rQl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l一1625(2008)04J昕36JD4

PreparationandSurfIaceModincationofPrecipitatedSilicaC£,,M.s^吼(M址舐al蜘dCllemical

EngiIl唧i峭Dept.,SicI叫m

Uni嗍i哆0fscien啷&Engineeri唱,Zi鲫g“3咖,Chi眦)

Abs仇时:皿e8ilica

w鹊prep蒯byalcoholsalthydr;olyz撕∞p陀cipitati伽metllod.sodiumdodecyl

8uHDnate(SDS)w鹪∞lectedout聃8urf如emodifier.’11地胡fect8ofSDS,sd∞age,concentration0fmodi6er,ti腓ofmodific“on,tempemn舰of啪dificati∞帆modificati蚰we陀rese唧hed.f11le

叩timumpr∞e鼹condition8

a弛够“11Dw:dosageofmodifier0.0010瓤∥(10gsi02),eonoent期ltionof

modifier0.06moL/L,timeofmodification80nlin,明dtemperatureofn贼lification80℃.Under岫∞

condido聃,tlledeg啪of们6v觚onofpfoducti840.05%,∞tdementvolumis1.25m工/g.1‘Ieywords:alcoholsaltprecipit砒ion;8ilica;hydIDphobic;activation

1引言沉淀二氧化硅即沉淀法白炭黑作为橡胶补强原材料主要用于鞋类、轮胎和其它浅色橡胶制品。根据预测沉淀法白炭黑2010年的需求量将达到29.5万吨,2005—2010年年平均递增率为4.2%uJ。采用硅酸钠与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硅已有工业生产,由于产品纯度低,粒度大,应用范围窄,不能满足许多领域的需要。因此,高纯、超细二氧化硅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化生产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采用传统的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二氧化硅存在凝胶时间长、工艺复杂等缺点。醇盐水解沉淀法是一种制备二氧化硅简便易行的方法12j,能得到高纯度的二氧化硅。由于二氧化硅表面存在有羟基,相邻羟基彼此以氢键结合,孤立羟基的氢原子正电性强,易与负电性原子吸附,与含羟基化合物发生脱水缩合反应,与亚硫酰氯或碳酰氯反应,与环氧化合物发生酯化反应。表面羟基的存在使表面具有化学吸附活性,遇水分子时形成氢键吸附,导致其与橡胶配合时相容性差,在配合胶料内对硫化促进剂吸附而迟延硫化。改性的目的就是改变二氧化硅表面的物化性质,提高粒子与橡胶分子间相容性,增强填料与聚合物之间交互作用,改善加工工艺性能,提高填料的补

作者简介:崔益顺(1969·),女,硬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化工工艺研究.E-mail:aJiyi|II岫@163.咖

 万方数据第4期崔益顺:沉淀二氧化硅制备及表面处理737强性能。常使用脂肪醇、胺、脂肪酸、硅氧烷等对其改性"刮。采用醇盐水解沉淀法来制备沉淀二氧化硅。利用正交实验设计,选用表面活性剂对产品进行改性处理,

讨论改性剂用量、浓度、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优化工艺方案。

2实验过程2.1实验主要仪器与试剂电子恒速搅拌机、循环水式真空泵、电热鼓风干燥箱、电热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正硅酸乙酯、异丙醇、氨水、乙醇、三乙醇胺、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乙二醇、硬脂酸钠、液体石蜡,均为分析纯。活化度的测定:取二氧化硅粉体形加入装有去离子水的漏斗(漏斗下方套有带夹子的橡皮管)中,用玻璃棒搅拌2min以上,而后静止约2h,然后放掉沉入水中的部分,将漂浮部分倒入已烘至恒重暇的玻璃砂心漏斗中过滤,烘干,称重耽。活化度:样品中漂浮部分质量/样品总质量:警

式中:E~玻璃砂心漏斗质量,g职一玻璃砂心漏斗和试样质量之和,g沉降体积的测定:称取已改性的二氧化硅粉体形(2.00g左右),置于带磨口塞的10mL刻度量筒中,加

入正戊烷至10—llL,上下振动3min,在室温下静置3h,记录沉降物所占容积y,以每克所占容积表示二氧化硅的沉降体积。沉降体积=∥形式中:弘-二氧化硅所占容积,mL肛一二氧化硅粉体的质量,g2.3二氧化硅粉体制备将一定量的水和正硅酸乙酯加入反应器混合,开动搅拌器,并连续向溶液中加入配好的氨水和乙醇溶液,反应30min,静置一段时间即分层得二氧化硅沉淀,将二氧化硅沉淀洗涤,干燥即得二氧化硅粉体。2.4二氧化硅粉体的表面改性2.4.1改性剂的筛选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选用聚乙二醇(polyetllyleneglyc01)、十二烷基磺酸钠(s础umdodec跚e8ulphonate)、硬脂酸钠(80diumste唧te)、三乙醇胺(tritll舳ol跗line)对初产品进行改性处理,选择较优的改性剂。

实验条件:改性温度70℃;搅拌速度350叩m;液固比10:1;反应时间70nlin;pH值5.O;改性剂浓度为0.04moL/L;改性剂用量0.0010moL/10gsi02。未改性产品活化度4.95%。

表1改性剂的筛选Tab.1Mbd嫡kr曲oi∞

由表1可知,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对二氧化硅粉体进行改性后的活化度最高,这是因为十二烷基磺酸钠与siO:发生化学吸附,形成了单分子吸附层,有效的提高了二氧化硅的活化度。故选择十二烷基磺酸钠为优化改性剂。2.4.2正交实验设计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作表面改性剂对二氧化硅粉体进行改性处理,考虑改性剂用量、浓度、时间、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活化度和沉降体积等指标的影响。

 万方数据738专题论文硅酸盐通报第27卷3结果与讨论以改性后二氧化硅粉体的活化度(activationindex)和沉降体积(settlementvolume)为指标,采用k(34)

正交表进行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见表2,实验数据见表3,极差分析结果见表4。表2因素水平表Tab.2Fado璐aⅡdle"k

表3正交实验结果Tab.3Perfbm柚∞index璐of咖ent∥%

Factor8IIldicators№—■广———r———r———广——i忑忑面i矿———磊忑忑i忑瓦i了一

lllll28.841.35

裹4极差分析结果Tab.4Directob辩mtion懈IIlts

固定条件:si0210g;搅拌速度350rpm;液固比10:l;pH值5.0各因素对活化度指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C>D>A>B;各因素对沉降体积的影响主次顺序为:D>A>B=c。对活化度而言,其指标要求愈高愈好,选取的较优水平为:A1、B2、c2、D3;对沉降体积而言,其指标要求愈低愈好,选取较优水平为:A2、B3、c2、D2。以活化度作为主要指标。十二烷基磺酸钠能够和二氧化硅的表面羟基或质子经过化学反应偶联到二氧化硅表面,形成单分子层,紧密地把二氧化硅和有机物连接起来,从而以较小的用量发挥较大的偶联作用。它有效的改变二氧化硅和有机物之间的界面状态,提高二氧化硅在有机体系中的分散性和润湿性。从改性结果可以知道,十二烷基磺

 万方数据第4期崔益顺:沉淀二氧化硅制备及表面处理739

酸钠对二氧化硅的改性效果良好,这基于其表面羟基易与含羟基化合物反应,易吸附阴离子的特点,从而提高了十二烷基磺酸钠的防沉降性能以及降低粘度等方面的效果。

4结论

(1)十二烷基磺酸钠作为表面改性剂采用正交实验并用极差分析得出各种因素对活化度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改性时间>改性温度>改性剂用量>改性剂浓度;对沉降体积指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改性温度>改性剂用量>改性剂浓度=改性时间。(2)优化改性工艺条件:改性剂用量0.0010moL/(10gSiO:)、改性剂浓度O.06moL/L、改性时间90min、

改性温度80℃。(3)未改性的二氧化硅粉体分散性很差,活化度仅为4.95%,沉降体积为2.05mL/g,经过优化工艺条件改性后的二氧化硅粉体活化度提高到40.05%,沉降体积降至1.25mL/g。经过改性后的二氧化硅粉体在疏水和分散性方面均得到较好的改善。

参考文献[1]李炳炎.白炭黑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建议[J].炭黑工业,2004,33(5):15-23.[2]霍玉秋,翟玉春.醇盐水解沉淀法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粉[J].微纳电子技术,2003,5(2):26瑚.[3]周良玉,尹嘉松,周克省,等.白炭黑的制备、表面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3,17(11):56-59.[4]朱捷,葛奉娟.超细二氧化硅的制备与改性[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12):51.55.[5]张密林,丁立国,景晓燕,等.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改性与应用研究进展[J].应用科技,2004,3l(6):64舶.

[6]吉小利,王君,李爱元,等.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4.24(增刊):83.87

—h—’一I●一-—h—~一■‘_—h—一__~—q㈣一㈣l—●H-。--_—~—。‰—h-一_H—嘲l一¨—h—l¨-—'_—-—h—嘲^^—’·—一●—’I—'一l¨P。岫_—_-—~-—~_—h—~_,_--—_-(上接第735页)[7]徐玲玲,温勇.高岭石柏高岭石和碱一偏高岭石体系晶体结构的变化[J].化学激发胶凝材料研究进展,曾燕伟,方水浩,徐玲玲主编,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M].2005,1l:228—232.[8][9][10][11]Barbo∞VFF,M∽k∞zieKJD,711IaI助atlⅡ嚣oC.SylltIle8i8蛐dchmcteriz鲥加lf皿删a18baBeld叩ill0嘶poly珊璐1f

alumi腿明dsilica:

sodi岫曲8i山lepo脚[J].砌们Ⅲ幻删.^眦胛脚o,,肋唧胁蛔讪,2000,(2):309-317.

袁玲,施惠生,汪正兰.土聚水泥研究与发展现状.房材与应用,2002,加(2):21粕.杨南如.化学激发胶凝材料的原料和激发机理[J].水泥与混凝土利废技术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北京,2006.3:95·115.曾燕伟,杨南如.化学激发胶凝材料的水化与硬化,化学激发胶凝材料研究进展,曾燕伟,方永浩,徐玲玲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