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快培养制造业高层次创新型技术人才和领军人才

加快培养制造业高层次创新型技术人才和领军人才

加快培养制造业高层次创新型技术人才和领军人才
研究生教育处于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顶端,是科技第一生产力、
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汇聚点,是培养各行业高层次、创新
型人才的主体,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核心要
素。《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明确提出,要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
人才队伍,加快培育创新型技术领军人才,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能
力,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此,需要深化与制造业相关的工程领域
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学结合,加快培养
高层次创新型技术人才和领军人才,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
变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一、我国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现状
经过30多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基本构建起工学博士与工学硕士,
工程博士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等学位类别,
教育体系基本建立;在研究生层次的工程人才培养规模方面,2021年
9月至2021年8月,全国共授予工学博士*****名,工学硕士*****名,
工程硕士*****名,超过我国当年所有博士学位授予数和硕士学位授予
数的三分之一,在规模上我国工程研究生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在
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方面,已基本形成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厅(委)、
各培养单位的三级管理体系 。
通过“985工程”、“211工程”建设,与中国制造业相关的工程领域
研究生培养条件、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日臻完善,相关的学科建设取
得显著进步,为工程领域研究生人才培养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教
育部还发布了《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对工学博士、工程博士、
工学硕士和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多个方
面均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培养模式探索方面,經过近年来一系列综合改革,许多高校和
科研机构、工程院所积极探索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工程领域研究生的多
种模式,教育部于2021年启动了高校与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
目,加强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于2021年批准了25个工程博士
培养单位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对接,联合培养工程技术领域领军人才
试点工作,近年来,不同形式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
践基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二、目前我国制造业相关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制造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尤其与制造业相关
的拔尖创新人才、领军人才,缺口依然很大。
“校企对接”、“产学结合”不足,高校学科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脱
节现象严重,高校重基础研究、轻工业应用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对制
造业发展需要的创新技术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聚焦不足。研究生培养
环境尚待进一步营造,急需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关键要突破传
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体制机制的约束,形成有利于产学研用深度合作
的引导、激励和倒逼机制。
三、制造业高层次创新型技术人才和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举措
实施《中国制造2025》,贯彻落实《指南》要求,要以服务需求、
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技术人才和领军人才为目标,
坚持开放办学,围绕中国制造重点领域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制造业重大
共性技术研发、核心技术的攻关,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通过
各类资源整合、推进科教融合、产学结合,创新管理体制和培养模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构建新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和协同育人机
制。到2021年,完善高层次创新型技术人才和领军人才培养体系,
形成一批新型的培养中心,建成一批产学研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招收和培养一大批未来制造业的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
实施中国制造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整合现有的“工程博士试点项
目”和“校所联合培养项目”,统筹国家专项博士生招生计划和高校自有
招生计划,通过项目管理的模式,建立一个新型的“科教融合”、“产学
结合”、“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结合实施的国家重大、重
点工程项目来培养制造业领军人才。为此,一方面需要增设工程博士
专业学位授权点,实施项目管理,通过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指导委员会(下称“教指委”)制定项目实施基本规范,协调推进培养
模式改革。
加强校企协同,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相关学科研究生
课程建设,支持教指委开展在线课程建设和案例库建设,强化职业伦
理等方面职业素养教育,鼓励有条件企业积极参与研究生对口课程或
实践教育工作,推动研究生论文模式改革,鼓励创新创业,支持企业
在职人员以非全日制形式攻读工程专业学位。
加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促进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鼓励高
等学校建立多种形式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鼓励
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和地方政府开展全国开放性实践教育平台建设,完
善联合培养基地和开放性实践教育平台的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支持
教指委继续开展“基地”和“平台”的遴选工作和经验推广,推动形成一
批面向制造业相关专业、辐射周边高校和地区的协同育人开放共享平
台。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一批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高校产学研
合作示范学院。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现有院系管理体制改革,有效
地整合资源,建立跨院系的、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示范
性学院,并支持示范学院与相关企业或地方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