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公民教育研究方法新探——批评性话语分析

美国公民教育研究方法新探——批评性话语分析

堂 笺堕墨墨堑墼! 总第450期 

美国公民教育研究方法新探——批评性话语分析 

口 束永睿傅安洲 聂迎娉 

摘 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话语分析方法,旨在通过对语言表面形式及其生成的社会历史 背景的分析,揭露话语内部隐含的意识形态与权势关系。批评性话语分析能为美国公民教育研究者提供一个新 

的研究视角。本文概述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内涵、方法、基本论点和原则,从研究目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三 个方面阐述其对美国公民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论意义,并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公民学与政府国家 标准》中情态动词的分析,挖掘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倾向。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美国公民教育研究;新视角;方法论 作者简介:束永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傅安 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聂迎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湖北武汉 

43007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2年度科研开放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 

DXS2012004)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3)03—0090—04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CDA) 1.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内涵。话语分析这一交叉性学 科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在吸收批评 语言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的话语分析方 法。批评性话语分析最早由英国语言学家福勒等人于 1979年在《语言与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1)一书中提 出。1989年,著名语言学家费尔克劳夫(Fairelough)在其著 作《语言与权力》(Language and Power)中首次明确提出“批 

评性话语分析”这一概念。此后,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语言学 界的研究热点,并被广泛应用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领域。 

批评性话语分析中包含了“批评”和“话语”两个重要 的概念。沃达克(Wodak)指出,批评既是对社会不平等现 象的揭露,同时也是对不平等现象的改变。费尔克劳夫从 

联系、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由于被曲解 

而不为人知,批评的目的在于重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原 因。哈金(Huekin)认为,批评源于权力的失衡,批评的最终 目的是为了揭示失衡的权力关系,消除不公正、不民主的 现象。华莱士(Wallace)指出意识形态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 

和具体语篇之中,批评是主张人们关注话语的意识形态基础。 关于话语的概念界定,学界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不同 

学者对“话语”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福柯(Foucault)将“话 语”界定为“隶属于同一形成系统的陈述整体”,他认为“话 

2013・3 语”不仅是社会事物与社会关系的描述与反映,还是社会 

事物与社会关系构建的载体。费尔克劳夫在其《语言与权 力》中指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语言与社会实践相互联 

系、不可分割,语言是这种社会实践的一个实例。克莱斯 (Kress)(1985)在其《社会文化实践中的语言过程》(Ideolog— 

ical Structures in Discourse)中指出,话语是“给社会制度 赋予意义和价值的一种系统组织方式”,话语即是定义、描 

述和界定权力制度或者权力阶层可能会发生的某种言论、 行为。范-戴克(Van Dijk)(1998)把“话语”看成是交际事 件和言语成品,认为广义的“话语”指的是某个交际事件, 包括交际行为的参与者(指说写者、听读者)或者一特定的 场景(时间、地点、环境)。狭义的“话语”指的是“谈话” (talk)或“语篇”(text),是完成了的或正在进行的交际事件 的“产品”(Van Dijk,1998:193—196)。 

综合看来,笔者认为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旨在通过 对话语表面形式及其生成的社会背景的分析,挖掘话语背 后隐含的不为人知的意识形态与权力关系,以揭露并希望 

改变社会不平等、不公平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批评性话 语分析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具有鲜 明的实践性、批判性、跨学科性等特点。近年来,批评性话 

语分析的广泛应用不仅促进了其他社会学科研究的发展, 也使其自身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堂垫堂堕里星塑墼! 总第450期 

2.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伴随着批评性话语分析 研究的兴起,其分析方法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并逐渐形 

成了不同的分析流派。费尔克劳夫的语篇实践分析方法, 

将语篇看做一种社会实践的过程,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来 

透视话语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挖掘语篇与社会结构之 

间的内在关系。范・戴克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出发,指出应 

通过分析与权力相关的话语结构,揭示产生这些结构的社 

会过程和认知过程。沃达克的“话语历史”方法主张将社 会背景信息融合起来,从微观与宏观、历时与共时层面对 

语篇进行分析。还有以克莱斯和范・利文(van Leeuwen)等 为代表,通过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对语 

言、声音、图像、动作等多模态资源的分析,探求多样化的 

符号资源所蕴含的意识形态的方法。 批评性话语分析方 

法的选择与研究实践的需要紧密相关,研究实践中可以使 

用单一的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批评性话语研 

究是与一般性话语研究不同的分析方法,带有明显的批判 

的印记,认为话语是社会文化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从 对话语表面形式人手,结合话语生成的语境,运用多种途 

径分析话语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一 

方面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和创新空间;另一 

方面,各个话语分析方法的侧重点的不同,有利于保证研 究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论点及原则。批评性话语分析 的主要代表人物费尔克劳夫曾在其著作《批评性话语分 

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 

guage)一书中提出了有关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个论点。他 

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的过程,它与其社会文化环境 

中各个要素如: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权力关系等是一种相 

互影响的关系,语言的使用不仅仅能揭露各种社会意识形 

态,而且能够促使社会的变革。随后,费尔克劳夫和沃达 

克总结了批评性话语分析所应该遵循的八条原则:第一, 批评性话语分析关注社会问题;第二,话语反映权力关系; 

第三,话语是社会和文化的构成要素;第四,话语是意识形 

态的工具;第五,话语具有历史关联性;第六,语篇与社会 

是间接关系;第七,话语分析是解释性的;第八,批评性话 

语分析是社会行动的一种形式。这八条原则阐明了批评 

性话语分析有别于其他话语分析方法的特点。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对美国公民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20世纪70年代,随着批判语言学的发展,人文社会科 

学领域出现语言转向,研究者将注意力转向语言与社会的 

关系。20世纪80年代后,语言学理论和观点逐渐被应用于 教育研究领域,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和讨论。自此, 

教育研究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和大众生活,从抽象的理论转 

向丰富的生活实践。批评性话语分析作为语言学一门新 

兴的交叉学科,对研究美国公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深刻揭示美国公民教育的实质与特征。美国公民 教育起步早,体系完善,在推动美国社会稳定、维护资本主 

义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公 

民教育研究是比较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究其研究目的, 

一是通过对美国公民教育文本等大量素材的研究,探求美 

国公民教育的基本规律、实质与特征,获取新的认识;二是 通过分析研究美国完善的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学习其有 

益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 

完善提供有益借鉴。 美国通过学校教学、媒体宣传、公民实践等多种途径 

和渠道建构了立体化的公民教育体系,渗透式地开展公民 

教育,使公民主动接受美国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具有隐蔽性的特点。美国公民教育根本目的是为培养适 

合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合格公民,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 

秩序和稳定。这决定研究美国公民教育需要从其表现形 

式人手,通过分析其公民教育的话语,深刻挖掘话语背后 

隐藏的权势关系与意识形态。 在研究目的这一点上,批评性话语分析对于美国公民 

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语言是意义的载体,是一种 

社会符号,其主要的功能是表征世界及人们的思想观点, 

美国公民教育的实质与特征通过语言等话语形式表现出 

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公民教育的研究是从美国政治 

经济文化制度出发,立足于语言,通过对话语、话语关系及 

话语生成的语境等的研究探求美国公民教育的实质与特 

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研究方 法,它从批判性视角借助对话语的词汇、语句以及功能等 

层面的分析,为研究者更好地揭示美国公民教育的本质、 

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方法基础,能够使研究者以批判的 

眼光透视其公民教育的实质,为美国公民教育研究提供更 

为深刻的判断与分析工具。 

2.扩展研究范围,丰富研究对象。美国公民教育的研 究对象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包括美 

国公民教育体系结构和公民教育发展的整体性问题;微观 

方面包括美国学校公民教育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教学方 法、社区实践活动等公民教育事实。美国公民教育研究的 

文本种类多样,从国会的法案、政府的文件到地方的政策 

法规,从学校的课程标准到社区的行动方案,从州、学区各 自编订的教材到非政府机构编订的教程,从图书馆藏到报 

刊杂志及个人论文等等。这些文本多为单纯文字表述,是 

美国公民教育研究的重要素材。另一方面,美国公民教育 

注重通过民主实践培养公民意识、品格和政治参与技能, 

公民实践活动过程和公民的感受往往以录音、视频等非文 

本语言形式记录下来,真实的图像、符号、录音和鲜活的视 

频资料等是美国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美 

国公民教育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为文本,更应该扩展至课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