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喷气织机常见织疵成因分析及解决措施l纬缩成因解决对策经纱

喷气织机常见织疵成因分析及解决措施l纬缩成因解决对策经纱

喷气织机常见织疵成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l 纬缩 成因 解决对策 (1)经纱羽毛纱、大结头纱疵使开口不清,造成扭结纬缩。 (1)为光洁细特、强捻、混纺纬纱的表面,以达到减少纬纱毛羽的目的,在纬纱络筒时上蜡。络筒时采用空气捻结器,以减少大结头和纱线毛羽。 (2)纬纱捻度过大,捻度不匀,定捻稳定率差,纬纱纱筒上有扭结纱圈,均可造成扭结或毛圈纬缩。 (2)稳定捻度是解决纬缩疵点的有效保障。对细特纱、强捻纱或棉锦等混纺纬纱,可采取热湿定捻来稳定纬纱的捻度,增加纤维问的抱合力,使纱层间附着力增大,减少纬缩。同时,相对湿度的增加使纱线的回潮率也随之增大,不易起圈。定捻最好采用热定捻锅,其热湿定捻效果好,同时在使用前储放至少24 h。 (3)空压机系统供气不足,压力不稳定,使引纬力波动;主喷嘴压力太高,纬纱飞行时“前拥后挤”。 (3)空压机供气要有压力、流量、压力稳定性等要求,才能保证织机气流的正常喷射、连续喷射以及流量相等,从而保证气流引纬力恒定。合理设置主辅喷嘴的压力,若主喷嘴压力过小,使纬纱到达右边时间过迟,纬纱还没完全伸直织机就已打纬,形成纬缩;压力过大,一方面纬纱上有细节、弱捻等疵点会在纬纱飞行中被吹断,另一方面,高速飞行的纬纱很容易产生纬小结。一般情况下辅喷压力要大于主喷压力。因主喷嘴供气压力高,纬纱飞行速度快时。辅助喷嘴的供气压力也必须相应提高,其喷射的高速气流才能对纬纱进行有效控制,否则纬纱会前拥后挤。 (4)废边纱张力太小,纬纱尾端夹不住回弹而形成纬缩。 (4)适当增加废边张力。 (5)主喷侧边剪不锋利或剪切时间过早,纬纱弹入织[1,形成纬缩。 (5)主喷侦6边剪不锋利或剪纱时间过迟,纬纱不能及时被剪断引起纬纱回弹造成纬缩,如剪纱时间过早,主喷嘴内纬纱与剪刀静片相遇。纬纱被拉紧,张力增大,剪断后容易产生回弹。 (6)右侧引纬力不足。右侧的引纬气流应强于左侧和中部,否则不能保证纬纱到位和拉直纬纱。 (6)适当增加最后一组辅助喷嘴的压力和延长其喷射时间,以保证引纬结束后到综平前这段时间内纬纱处于伸直状态,防止纬纱弯曲而形成纬缩。 (7)引纬时间太早,纬纱头端扭结。 (7)合理设置引纬时间,防止因引纬时间过早而造成进梭口时的绊纬纬缩。 (8)右侧纱尾太长,纬纱反弹入梭口。 (8)调节储纬器的放纱长度。 续上表: (9)主辅喷嘴位置安装不当,影响纬纱正常飞行。 (9)合理设定主辅喷嘴位置:主喷嘴位置若过后,剪纬时,纬纱张力太大,纬纱回弹;过前,剪纬时因纬纱 张力太小,左侧纬纱留有余纱,纬纱起圈造成纬缩。 随着纬纱被牵引逐渐通过梭口,射流逐渐衰减,而射流场中的纬纱质量增大,为了加强射流对纬纱的牵引作 用,离主喷嘴远的辅助喷嘴安装间隔宜小。 (10)异型筘质量不良或筘片磨损,喷嘴喷出的压缩空气无法在筘片内形成全幅或片段载纬气流。 (10)检查锅筘是否有严重筘痕及弯筘现象,保证引纬通道畅通。

(11)绞边装置不正常或闭合时间不正确,导致绞边纱开口不清,阻挡纬纱飞行。 (11)调节绞边装置闭合时间,加强绞边装置检修。 (12)上机张力小,综框高度、梭口形状、织轴不良等引起开口不清,造成绊纬纬缩。 (12)加强整经工序、浆纱工序的工艺管理,保证整个织轴平整、紧密,织轴的硬度以肖氏50~60度为宜;在上机初始时必须按照工艺要求调整好综框及开口动程,并且要注意综框两侧工艺的一致性。在踏盘开口的喷气织机上钢丝绳是提综的柔性载体,容易在运动状态下拉长,一般每周检查一次综框高低,这样不但可以消除钢丝绳被拉长造成的影响,还可以排除运转修机工、上机工因频繁上机、坏车维修、调整不当而产生综框不平齐或高度不正确造成的边纬缩。喷气织机上柳张力偏大掌握,喷气织机的梭口高度较有梭织机小,:勾保证喷气织机的梭口清晰而将其上机张力提高,约大于有梭织机上机张力30%。 (13)温湿度控制不合理。 (13)控制好温湿度,若车间温湿度偏低,使纬纱收缩性质变化,影响纬纱飞行。织布车间的最适合温度、相对湿度按照纱线种类有所差异。根据气候变化,推荐如下的条件:温度25—30℃,相对湿度65%.75%。

2烂边 成因 解决对策 (1)绞边纱选择不良。 (1)选择合适的绞边纱。 (2)绞边纱断头自停失灵。 (2)特别是纱线捻向应与同侧绞边纱的扭转运动方向一致。 (3)纱罗绞边或游星绳状绞边机械出现故障。 (3)加强对织边机械的维护,确保动作正常。 (4)绞边纱张力太小或太大,使已形成的绞边不牢固,或不能成绞。 (4)加强巡回检查,避免出现连续烂边。 3 双纬和百脚 成因 解决对策 (1)储纬器挡纱针回弹弹簧失效,造成挡纱针开启落下角度不准确和不稳定,纬纱易从挡纱针上脱出。 (1)更换储纬器挡纱针弹簧,用润滑剂轻抹。

(2)挡纱针磨损不居中而碰到储纬鼓,纬纱从储纬鼓上滑出。 (2)更换挡纱针。 (3)储纬器到增压喷嘴的距离太近,纬纱从储纬器上退下时纱圈甩动剧烈,易从挡纱针上甩出。 (3)调节储纬器到增压喷嘴的距离或加装气圈破裂器。

(4)增压喷嘴未能对准储纬器中心,纱圈不规则,并且距主喷嘴的位置角度不正确,造成剪刀剪纱时纬纱张力不稳定,纬纱回弹从储纬器挡纱针上弹出。 (4)调节储纬器高度和角度至适当位置。

(5)左剪刀下刃松动,剪纬时间不稳定,刀口不锋利,将纬纱拉断造成纬纱回弹加剧。 (5)更换修复左剪刀,按正转按钮检查,剪纱时不能有纬纱拉毛现象。 (6)原纱强力不足,纱线粗细不匀。 (6)一般纬纱的捻系数相对较小,纱线的强力较低.捻度增加5%~9%能有效减少纬纱断头,使用转杯纺能有效减少纱线的细节。 (7)被吹断的纬纱未经过H2:,即H2:没有接收到纬纱脉冲信号。而该根纬纱已经过了H1,因而织机照常运转,产生百脚疵点。 (7)加强对探纬装置的检修,及时清理H1、H2探纬器产生的飞花。

(8)探纬器脏污。灵敏度降低,产生百脚疵点。 (8) 加强对探纬装置的检修 (9)主喷常压大,纬纱在主喷嘴内吹散,开车引第一纬时,在布面右侧形成断纬,主喷、辅喷压力大,纬纱细节处被吹断。 (9)降低主喷嘴常压,在纬纱能顺利通过的情况下喷嘴压力偏小控制。

(10)挡车工在处理停台时未能按要求认真操作,如_______应抽出的断纬未抽出而造成百脚疵点。 (10)加强员培训。 4稀密路 成因 解决对策 (1)织口位移,在织机停台时,布面和经纱均承受着较大的上机张力,而此时织口与钢筘相脱离,由于经纱蠕变和松弛,织口偏离其正常织造时的相应位置,偏离量的大小随停台时间的长短而变化,重新开车时,如果织口位置处理不当,在布面形成稀密路。另外慢车空转次数多,刺环张力、卷取机构卷绕张力不足等,也会使织口发生位移。 (1)织机停台时间在3 min以内时不出现稀密路,3~5 min内出现稀密路疵点,lO min以后出现明显稀密路疵点,因此,停关车是造成稀密路的最主要原因。生产中挡车工应及时处理停台,以预防稀密路疵点的形成。或配置纬纱断头自动处理装置,可缩短纬停时间,消除稀密路。 续上表 (2)设备状态不良,随着织机长期连续运转,一些机械零部件逐渐出现磨损甚至失效而使运动精度下降,或开车后弟-一纬的打纬力不足,没能将第一纬充分地打入织口;或在断纱时刹车不及时,由纬纱空缺及送经卷取故障引起。 (2)加强设备维修,使设备保持良好状态,轴头磨损的织轴上车后,生产运转中织轴整体跳动,严重损伤织轴轴承,极易造成稀密路织疵。卷取摩擦辊糙面橡胶皮因使用时间过长、磨损大,橡胶皮表面粗糙度渐渐降低而与布面摩擦因数减小,转动中导致布面与辊之间有时发生打滑现象,形成布面两端正常,中间有明显密路织疵的现象,必须及时更换失效的橡胶皮。 (3)工艺参数设置和操作方法不当。 (3)优化工艺参数。 对称梭口在梭口满开时经纱张力低,可减少稀密路,但织物风格差。后梁的前后位置越靠后,梭口的后部经纱,特别是上层经纱越长,开口时的张力峰值越低,张力突变越小,不易产生稀密路,但是后梁靠后纬停增加。停经架高低位置应略低于平综时的经纱位置,稀纬时可适当降低,密路时可适当抬高。停经架前后位置决定了梭口的后部经纱长度。停经架靠后也有利于降低开口时的经纱张力峰值,减少稀密路。开口动程小,不易产生稀密路。开口时间根据不同的织物组织及经纱的密度设定,开口越早,打纬时经纱越紧,对一般厚重织物打纬有利。另外,如果出现密路,应减小开车前织轴的倒转量;如果出现稀路,则应增大开车前织轴的倒转量。按照上述方法设置好参数后,织机即可进入正常的织造运行程序。上机张力不够,打纬结束后,织口向后移动,会引起稀密路疵点。

5 毛边 成因 解决对策 (1)捕纬边纱张力不足,或个别未穿人综丝,对纬纱握持力不够,致使余留纬纱位置失控,形成毛边。 (1)加强捕纬边纱张力、穿综及穿筘检查,保证张力适当,穿综、穿筘正确。

(2)最后一组辅助喷嘴喷射角度较大,时间不准,影响送出纬纱长度,造成毛边。 (2)调整最后一组辅喷嘴的喷射时间和角度。 (3)右侧剪刀不剪纱,或剪刀位置不当,边纱太长。 (3)加强右侧剪刀的检查维修,保持剪切良好。 (4)箱形储纬器、夹纱器夹纱不良,左侧余留纬纱较短,捕纬边纱捕捉不到。 (4)保证夹纱器作用良好。 (5)捕纬边纱太细、太光滑,使捕捉纬纱绞经张力不足,造成毛边。 (5)选择比较适宜的捕纬边纱品种和线密度。 (6)箱形储纬器定长皮带松弛,纬纱送出长短不一,部分纬纱捕捉不到而漏剪。 (6)定长序带松紧程度要经常检查并及时调节。 6边撑疵 成因 解决对策 (1)刺环刺针本身带钩,在生产过程中有规律地刮断纬纱;由于磨损,刺环刺针针尖断一小截,断面的周围可能带刺,刮断纬纱,也可能断面不在一个水平面内,形成一个有斜度的钢片状,从而切断纬纱。 (1)新上轴时,仔细检查刺环刺针是否有倒钩或损坏,及时挑出异形刺环刺针。

(2)刺环中夹有回丝,刺环运转不灵,部分刺环缝隙被堵塞。被堵塞刺环由于受纱(线)头或杂物的缠绕,转动速度变慢,而布在卷布辊的牵引下一直按一定的正常速度运行。两者速度差异使得刺环阻碍布的运动,从而在纬纱方向钩住,进而挑断纬纱。 (2)每次了机后,若刺环里有纱头或杂物,应及时清理,保持刺环回转灵活。

(3)刺环刺针与所织织物品种不配套。 (3)根据织物品种不同,选择适宜的刺环,包括针排数、环数和针的粗细长短等。 (4)车间温湿度波动大,纱线强力下降。 (4)合理控制车间温湿度,保证纱线强力。 (5)布面张力过大。 (5)合理设定上机张力。 (6)边撑刺环或边撑盒位置过高或过低,织口不在同一水平线,肯纬时布身受打纬力的作用而产生跳动,边撑盒内的成布由于刺环的握持和伸幅而不能活动。从而产生切力而形成边撑疵。 (6)严格按操作标准拆装边撑。

相关主题